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信息技术应用-教学大纲

信息技术应用-教学大纲

2.网络技术和Internet技术(6学时/课内)
介绍网络的基本概念。网络的分类。组建局域网的方法。IP地址以及Internet服务。网络协议。网络硬件设备。Internet概述。IP地址、端口号与域名。WWW服务。电子邮件。FTP与文件上传/下载。远程登录与远程桌面。信息检索。
3.信息安全技术(2学时/课内)
本课程的教学将充分利用数字化技术、网络技术制作丰富多彩的教学和辅导材料,调动学习积极性,提高教学效率。本课程注重教与学过程,采用每周作业、课程设计等多种形式综合考核。
备注(例)
本课程中文授课,使用中文教材。
课程网页:
制定人及
发布时间
审核人:审核时间:年月日
课程培养学生的能力
1)掌握计算机的基础知识,能够独立解决日常学习和工作终于到的计算机问题。[ ②]
2)掌握计算机网络的相关知识,具备获取信息和信息处理的能力。能够应对计算机在网络中使用时遇到的问题,保证信息安全。[ ④]
3)掌握操作系统的操作方法,能够使用办公软件进行学习和工作,具备信息处理的能力。[⑤]
考核方式
平时作业40%
期末考试60%
实验教学
实验教学(18学时),实验内容与课程相关联。
专业培养能力
培养学生良好的信息素养和信息处理能力。
掌握计算机基础知识,能够购买和维护计算机设备。
掌握计算机网络的相关知识。
掌握信息安全知识,形成较强的信息安全意识。
掌握使用操作系统、办公软件等完成学习、工作和科研的技术和能力。
《信息技术应用》教学大纲
课程代码
课程名称
信息技术应用
Information Technology and Application
课程性质
信息技术应用是分级教学中面向本科生开设的通识教育类中计算机类模块的课程。
学分/学时
2学分/ 32学时,其中:实验学时18
开课学期
一(1)
开课单位
计算机科学与信息工程学院
6.演示文稿设计(PowerPoint 2010高级应用)(课内上机学时2)
幻灯片版式。母版视图。图文并茂。创建交互式演示文稿。幻灯片放映。幻灯片的设计理念。
7.网页设计技术(课内上机学时4)
网页设计的基本方法。HTML标记的使用规则。简单网站的设计制作。
8.数据库技术(课内上机学时4)
数据库概述。关系数据库。数据库操作。查询,SQL语句。
适用专业
文史经管类专业
教学语言
演示文稿、讲解、作业、试卷均采用中文
先修课程
后续课程
服务于后续专业课程学习
教材及参考书
赵奇,宁爱军等.大学信息技术与应用.人民邮电出版社,2018.8
课程简介
本课程目的在于培养学生良好的信息素养;培养扎实的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能使用信息技术解决学习、工作和科研的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为后续专业课程的学习和研究打下基础。
介绍网络的基本概念,信息安全的防范措施,病毒和木马。黑客的含义。
4.高级排版技术(Word 2010高级应用)(课内上机学时2)
高级查找与替换、定位。样式。高级排版。邮件合并。审阅文档。长文档高级排版。
5.电表格数据处理(Excel 2010高级应用)(课内上机学时4)
输入特殊数据。高级编辑技巧。Excel中的公式。相对地址引用,绝对地址引用,混合地址引用,跨表引用;函数。图表。数据分析。
教学内容与学时分配
根据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体系的设置要求,教学内容包含计算机系统、网络技术和Internet技术、信息安全技术、Office办公软件高级应用、网页设计技术、多媒体技术、数据库技术等七部分。理论教学课时14学时,实验18学时,其中:
1.计算机系统(6学时/课内)
本课程概论,介绍计算机概述、计算机中信息的表示方式、计算机系统组成、计算机硬件。
信息技术概述,信息技术在社会中的重要作用。
计算机的发展过程。0和1的思维。进位计数制,二进制与数据编码。图灵与图灵机。冯诺依曼计算机,存储程序控制原理。
现代计算机系统由硬件、软件、网络和数据组成。现代计算机的结构,总线AB、DB和CB。微型计算机体系结构。计算机硬件发展与应用领域的关系。单片机。
软件的定义;软件与硬件的关系,操作系统的主要功能。
9.多媒体技术(课内上机学时4)
Photoshop进行简单图像处理。简单视频处理方式。
课程考核方式
课程考试包括两部分:期末考试(A)和课程平时成绩(B)。
总成绩=期末考试(A)*0.6 +课程平时成绩(B) * 0.4
(A)期末考试试卷(具体题型参考《信息技术应用样卷v2017》)。
(B)平时成绩,由任课教师根据平时学习记录评定,主要依据包括实验完成情况,平时签到记录,报告论文完成情况,学习态度等。按照《大学生学籍管理规定》不符合要求的将取消考试资格或不予评定成绩;任课教师根据实际情况,可以自主安排,自主学习提交作品占适当平时分。
教学方法
课程教学以课堂教学、课外作业、综合讨论、网络以及授课教师的科研项目于积累等共同实施。
本课程以信息技术为主线,重点讲计算机系统、网络技术和Internet技术、信息安全技术、Office办公软件高级应用、网页设计技术、多媒体技术、数据库技术。通过授课与讨论、实验与课堂教学相结合等重点培养学生的信息处理能力、自主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