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一 呼吸系统病例讨论
4、在护理措施中指导患者进行呼吸功能锻炼的意义是什么?如何教会患者进行合理的护理功能锻炼
呼吸功能锻炼可使患者用较小的动作,达到较大的通气效果,以改善缺氧,包括腹式呼吸和缩唇呼吸
腹式呼吸:取立位(体弱者可取坐位)一手放于胸前,一手放于腹部,经鼻吸气、经口呼气,吸气时用力挺腹,胸部不动,呼气时腹部内陷,尽量将气呼出,吸呼比为1:2或1:3
缩唇呼吸:经鼻吸气、经口呼气,呼气时口唇收缩呈口哨状,使气体缓慢地通过缩唇的口型徐徐呼出,吸气与呼气时间之比为1:2或1:3。
思考题、讨论题及其他形式的作业:
写讨论结果交上来
参考资料(含参考书、文献、网址等):
1.尤黎明主编《内科护理学》 本科第五版,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6年9月
2. 叶任高主编《内科学》 本科第七版,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8年1月
2、该患者目前的首优护理问题是什么?相关的护理措施有哪些?
首 保持病室空气流通及一定的温湿度,绝对卧床休息,可取半卧位有利于呼吸,注意保暖,防止受凉,减少机体耗氧量
(2)饮食护理 给予高蛋白、高维生素、中等热量流质或半流质饮食,因病人有水肿,要摄入低盐饮食,控制饮水量。做好口腔护理
肺功能检查提示:FEV1/FVC65%
心电图检查提示:肺型P波,P电压≥0.2mV,P电轴>+80°,即右心室肥大
1、最可能的临床初步诊断是什么?诊断依据有哪些?
初步诊断: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发作、慢性肺源性心脏病、Ⅱ型呼吸衰竭
诊断依据:临床上以咳嗽、咳痰为主要症状或伴喘息,每年发病持续3个月,连续2年或以上,排出具有咳嗽、咳痰、喘息症状的其他疾病,即可诊断为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诊断的主要依据是FEV1/FVC<70%。患者有慢性肺胸疾病,伴肺动脉高压及右心室肥厚、增大或右心功能不全的表现即可诊断为肺源性心脏病。呼吸衰竭的诊断标准时主要表现为呼吸困难,精神神经症状和PaO2<60 mmHg,PaCO2>50mmHg。该患者长期吸烟,有慢性咳嗽、咳痰史,胸闷、气急,呈进行性加重。查体:桶装胸、双下肢水肿;心电图示:右心室肥大;动脉血气分析示:呼吸衰竭。
陇东学院课程教案
课题及课时:
实验一呼吸系统疾病护理病例分析
授课类型
小组讨论
授课时间
第 周第 节
教学目标:
让学生将呼吸系统理论知识与临床知识更好的结合
教学手段与方法:分组讨论
教学过程:
患者周先生,75岁,因咳嗽、咳痰25年余,胸闷气急半月,双下肢水肿10d入院。患者入院2周前在无明显诱因下出现胸闷、气急,呈进行性加重,短程步行即气急,10d前出现双下肢水肿,外院治疗后水肿消退明显,但仍有气急,咳少量白粘痰。患者有慢性支气管炎病史25年,吸烟50年,20支/d。
3.《内科护理学》 李秋萍主编 高职高专第2版
4.《2014年全国卫生专业技术资格考试指导》人民卫生出版社
5.中华护理网医学护理网/site
板书设计:
课后记载与教学反思:
(3)对症护理 指导并鼓励患者有效咳嗽咳痰,给予低流量、低浓度持续吸氧,氧流量1~2L/min
(4)用药护理遵医嘱用药,如抗生素、化痰药,注意观察药效和副作用
(5)病情观察 定期观察患者生命体征,尤其是患者的呼吸频率、节律及深度,监测患者动脉血气分析的变化。观察痰液的颜色、性质、量、气味等
(6)心理护理 鼓励患者树立信心,积极配合治疗
查体:T37.2℃,P65次/分,R16次/分,BP130/90mmHg。神志清,口唇无发绀,颈静脉无怒张,桶状胸,两肺呼吸音低,未闻及干湿性啰音,心律齐无杂音,腹部平软,肝脾未触及,两肾区无叩痛,双下肢轻度水肿,神经系统正常。
实验室检查:WBC12×109/L
动脉血气分析示:pH7.356,PaCO269.7mmHg,PaO257.5 mmHg,SO274.9%
(7)健康教育 劝导病人戒烟,在病情缓解期可进行呼吸功能锻炼,改善通气功能
3、对该患者给氧有何要求?为什么?
应给予患者低流量持续吸氧。因为Ⅱ型呼衰即缺氧的同时伴二氧化碳潴留,此时主要依靠缺氧来刺激颈动脉体化学感受器来维持呼吸,如果吸入高浓度氧,缺氧骤然解除,容易发生呼吸暂停或呼吸变浅,所以应给予低浓度低流量持续给氧,使氧分压达到氧分压达到60 mmHg,这样既可以纠正患者的组织缺氧,又可以对颈动脉体的化学感受器保持刺激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