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四)放线菌和真菌形态的观察.
(四)放线菌和真菌形态的观察.
是利用载玻片为基础,放上琼脂培 养基薄片,盖玻片覆盖于琼脂培养基表 面上,将霉菌接种在特制的载玻片与盖 玻片之间的琼脂培养基上,该霉菌生长, 然后将长菌的载玻片直接放在显微镜下 观察。
霉菌的营养体是分枝的丝状体,细胞 的平均宽度是3-10微米,比细菌要宽得 多,所以,显微镜检查时,在低倍镜下 就可以看清楚。
(四)放线菌和真菌形态的观察 及环境微生物的检测
(实验8,实验1)
目的要求
1、学习并掌握放线菌、霉菌小室 培养的技术和方法。 2、了解放线菌的形态特征。 3、掌握常见霉菌的基本形态特征。
实验原理
放线菌是指能形成分枝丝状体或 菌丝体的一类革兰氏阳性细菌。菌丝 体分为两部分,即潜入培养基中的营 养菌丝(或称基内菌丝) 和生长在培 养基表面的气生菌丝。
开皿盖,在空气中暴露1小时(每桌1培 养皿)。 2.取一带培养基(牛肉)的培养皿,打 开皿盖,用手指触摸培养基的表面(每5 人1培养皿)。 将培养皿倒置于37℃温箱培养1-2天。
教学内容
小室的制作方法,小室培养. 观察自然状态的霉菌形态. 观察保持完整形态的放线菌。
实验报告及思考题
绘制观察到的自然状态的霉菌形态, 放线菌形态。
分生孢子
霉 菌 的 无 性 孢 子
芽生孢子 节孢子
厚垣孢子
孢囊孢子
二 放线菌
1、营养菌丝
匍匐生长于培养基内,吸收营养,也称基内菌丝。一般无隔膜, 直径0.2-0.8 mm,长度差别很大,有的可产生色素。
2、气生菌丝 营养菌丝发育到一定阶段,伸向空间形成气生菌丝,叠生于营养 菌丝上,可覆盖整个菌落表面。在光学显微镜下观察,颜色较深 ,直径较粗(1-1.4 mm),有的产色素。
有些气生菌丝分化成各种孢子丝, 呈螺旋形、波浪形或放射分枝状等。 孢子常呈圆形、椭圆形或杆形。气生 菌丝及孢子的形状和颜色常作为分类 的重要依据。
为了观察放线菌自然生长状态下 的形态特征。本实验介绍的是小室 培养法。
小室培养法也称载玻片法。可以 观察霉菌清晰、完整、保持自然状 态的形态。
小室培养法
为什么用小室培养霉菌,进行形态 观察?
实验方法:
(一) 小室培养:(采用无菌操作)
用无菌解剖刀取一小块固体培养基,置
于已灭菌培养皿内的载玻片上
用
接种环在固体培养基四周分别接上四种
菌的孢子 盖上盖玻片
在滤纸上
滴 加 无 菌 甘载玻片,置高
倍镜下观察.
(二)环境微生物检测
环境微生物检测: 1.取一带培养基(土豆)的培养皿,打
3、孢子丝 气生菌丝发育到一定阶段,其上可分化出形成孢子的菌丝,即孢 子丝,又称产孢丝或繁殖菌丝。其形状和排列方式因种而异,常 被作为对放线菌进行分类的依据。
放线菌形态与结构
放线菌孢子丝形态
实验材料
验1. 黑根霉(Rhizopus nigricans) 2. 黑曲霉(Aspergillus sp) 3. 产黄青霉(Penicillium chrysogenum) 4.放线菌(Streptomyces jingyangensis) 5.环境中微生物的检测: 每桌3个培养 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