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中师范大学网络教育学院《大学语文》练习题库及答案专科一、选择题1、下列诗歌属于乐府旧题的有()A《短歌行》 B 《饮酒》C《蛇》2、《采薇》一诗的艺术特点是()A3A4、“A5、“A6A7A8、“A9A10、A 夸张B 对比C借代11、不是《西厢记·长亭送别》一折戏的主角是()A 崔莺莺B 张珙C 红娘12、《铸剑》属于()A 散文B 神话C 小说13、下列作品属于余秋雨的有()A 《道士塔》B 《蛇》C 《乡愁》14、“对酒当歌,人生几何?”的作者是()A 李白B曹操 C 杜甫15、下列作品属于梁实秋的有()A 《听听那冷雨》B 《雅舍》C《神女峰》16、“对酒当歌,人生几何?”是出自()A 《短歌行》B 《邯郸记》C 《还魂记》17、A18A19A20A21A22A23A24A25、下列诗句属于《春江花月夜》的有()A昔我往矣,杨柳依依B白云一片去悠悠C萧萧哀风逝,淡淡寒波生26、北宋第一个专业词人和第一个大量创作慢词的词人是()A柳永B苏轼C李清照27、下列诗篇属于乐府旧题的有()A 《短歌行》B《月夜》C《春江花月夜》28、下列诗(词)句属于李清照的有()A不如向帘儿底下,听人笑语B闺中只独看C怕人寻问,咽泪装欢29、“春如旧,人空瘦”的作者是()A 陆游B唐婉C白居易30、“皆以客之功”中的“之”应解为()A 助词“的”B 动词“到”C 代词“这”31、下列加点的词为语气助词的是()A曰归曰归 B 三十而立 C 之二虫又何知32A33A34A35A36A37A38A39A40、《前赤壁赋》为苏轼被贬何处所作()A黄州B永州C沧州41、王维的《送梓州李使君》是一首()A赠别诗B七言古诗C山水诗42、《采薇》中“薇亦作止”的“止”是()A 名词B 动词C 语气词43、《采薇》中“载饥载渴”的“载”的意思是()A又 B 存在C运44、《道士塔》的作者是()A 余秋雨B 莫言C 金庸45、《铸剑》一文塑造的人物有()A 鲁迅B 眉间尺C宴之敖者46、《采薇》中“忧心孔疚”的“孔”的意思是()A很B指“孔子”C洞47A48A49、A50A51A52A53A54A55、巴金在《爱尔克的灯光》中“大门内亮起的灯”是象征着()A大家庭的没落B生活的悲剧C走向新生56、巴金在《爱尔克的灯光》中“姐姐爱尔克点的灯”象征着()A大家庭的没落B生活的悲剧C走向新生57、《铸剑》属于( )A散文B神话C小说58、与汤显祖的《牡丹亭》并称为“临川四梦”的作品是()A《紫钗记》B《邯郸记》C《还魂记》59、杜甫的《月夜》中写了几地之月()A鄜州月B长安月C灵武月60、《乡愁》的文体是()A 散文B神话C小说61、《老子》“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
”中第二个“道”是()A 名词B动词C副词62、A63A64)A65、A66A67A兴68A69A《短歌行》B《春江花月夜》C《逍遥游》70、《短歌行》中“明明如月”、“乌鹊南飞”是比喻()A贤才B军队 C 皇权二、连句填空题1、山不厌高,水不厌深,,。
2、江畔何年初见月,。
3、4、,不坠青云之志。
5、而现在,乡愁是,我在这头,。
6、,清风吹不起半点漪沦。
7、一年三百六十日,。
8、,赏心乐事谁家院。
9、蜀道之难,。
10、染柳烟浓,,春意知几许。
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24252627、落霞与孤骛齐飞,。
(王勃《滕王阁序》)28、,江月何年初照人。
29、心知去不归,。
30、,满城春色宫墙柳。
三、翻译题1、克己复礼为仁。
2、万物作焉而不辞。
3、奚以之九万里而南为!4、皆以客之功。
5、徐孺下陈蕃之榻。
6、此所谓“藉寇兵而赍盗粮”者也。
7、奚以知其然也?8、可怜光彩生门户。
9、今我来思,雨雪霏霏。
10、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论语》)四、简答题1、巴金《爱尔克的灯光》一文中写了几种灯光?分别象征什么?2、《那片血一般红的杜鹃花》中的杜鹃花有何象征意蕴?3、谈谈“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的深刻含义。
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1、这是一首什么内容的诗?其思想主旨是什么?2、如果将“悠然见南山”改为“悠然望南山”孰好?请说明其理由。
(二)阅读下列文字,请回答问题。
蜀相杜甫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
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
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
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1、此诗的主旨是什么?(三)阅读下列文字,请回答问题。
“春风桃李花开日,秋雨梧桐叶落时。
西宫南内多秋草,落叶满阶红不扫。
梨园弟子白发新,椒房阿监青娥老。
”1、这段文字出自哪里?作者是谁?2、谈谈这段文字的主旨,作者所采用的手法是什么?(四)阅读下列文字,请回答问题:“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
渔舟唱晚,响穷彭蠡之滨。
雁阵惊寒,声断衡阳之浦。
”1、这段文字出自何处,作者是谁?2、你认为这段文字点睛之笔在哪里?为什么?(五)“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
(《老子》三章)12123456789101、A2、3、C4、B5、A6、A7、C8、C9、A10、ABC11、C12、C13、A14、B15、B18、ABC19、C20、B21、A22、A23、ABC24、C25、B26、A27、28、A29、A30、B31、A32、B33、C34、A35、A36、B37、B38、A39、40、A41、A42、C43、A44、A45、46、A47、A48、49、C50、A51、C52、53、C54、AB55、A56、B57、C58、AB59、AB60、A61、B64、C65、A66、B67、A68、C69、C70、A二、连句填空题【答案】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242526、山中一夜雨27、秋水共长天一色28、江畔何人初见月29、且有后世名30、红酥手,黄滕酒三、翻译题【答案】1、克制自己,使自己的行为合乎礼这就叫做仁。
2、万物生长而不干涉它。
4、都是凭借客卿的力量取得成功的。
5、陈蕃只有在徐孺到来时才为之下榻接待他。
6、这就是人们所说的“借给敌人武器和送给盗贼粮食”啊。
7、何以知道这个道理呢?8、可羡杨家门户生光彩。
9、今天我回来的时候,雨雪纷纷扬扬。
10、三十岁(懂得礼仪),说话做事都有把握了;四十岁(掌握了各种知识),不致于迷惑了。
四、简答题【答案】1、三种灯光。
分别象征着:大门内亮起的灯是封建大家庭走向没落的象征;姐姐爱尔克点的灯是23456、借789、如1011121314。
“不敢翁典故而劝勉,寄殷殷厚望于离别,委婉得体,隽永多情。
15、既是全诗的基调,又是全诗的主旋律。
反复咏叹,回旋跌宕,造成一唱三叹,荡气回肠的强烈抒情效果。
16、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宫粉黛无颜色。
/温泉水滑洗凝脂/雪肤花貌参差是。
/梨花一枝春带雨。
17、诗人的垂暮之年的心境,已感觉不到春意了.18、词的下片一连用了三个典故,前两个典故表现了作者自己不谋私利,不求家业田产的高尚情怀,第三个典故用来抒发自己大志未酬、虚掷年华的郁闷悲伤,表明自己经受不了这种蹉跎岁月的消磨煎熬。
这三个典故的运用既深化了作品的思想,又非常形象地表达了作者深挚的感情,增强了作品的艺术感染力。
19、《乡愁》运用了一组比喻性意象,即邮票、船票、坟墓和海峡,表达了对故园、故土浓重的乡愁。
这首诗的四节,这首诗的四节,分别代表了人生的四季:即少年、青年、壮年和中年的四个时期,既具有纪传性,也反映了不同年龄组的同胞对祖国的思恋之情。
20、作者由这个悲剧引发出对历史、对文化深刻的反思和感慨,表达出强烈的忧患意识。
对于当时如何保存敦煌文物,作者发出深深的忧虑。
五、阅读分析题【答案】(一)1、这是一首具有深刻哲理的咏怀诗。
表现了诗人弃官归隐后乐于田居,厌弃世俗的人生态度和生活情趣。
2、“见”比“望”好。
好在境与意合。
“见”是无意的、忘我的、留连往返的。
把“悠然自得”“望”2222"道"1234、[端正好]移情于景,将枫叶经霜而红想象为离别人的血泪所染。
将主观的感情移植到客观的景物上去,一个“醉”字刻画了莺莺为离别所苦如醉如痴,无法自持的情态。
[一煞]以景衬情。
景物挡住了张生的身影,遮蔽了莺莺的视线,烘托莺莺依依不舍怅然若失的感情。
5、庄子对“大知”与“小知”、“大年”与“小年”的区别,的确是发人深省的。
人生有涯,天地无限,知识无穷,任何形式的自满自足,自鸣得意都是肤浅的,可笑的,燕雀之志与鸿鹄之志是无法相提并论的。
正如庄子在《秋水》中所言:“井蛙不可以语于海者,拘于虚也;夏虫不可以语于冰者,笃于时也;曲士不可以语于道者,束于教也。
”6、情、景、理的统一。
诗人即景而生情,由情而入理。
从远处的南山,到傍晚的更见美好的“山气”,再到结伴而还的山鸟,从人与自然的妙会契合中体验审美观照的愉悦与心境的的恬淡悠闲,又由此而上升到深沉的人生哲理,情趣与理趣相互照应,隽美深沉。
7、答案要点: 全诗语言清丽优美,不施粉黛而自得风流。
韵律婉转悠扬,而又多次换韵,更显摇曳多姿,婉曲深微。
8、第一,“故乡事”多得三天三夜也述说不完,而面面俱到则毫无诗意可言;第二,乡思,既抽象,又具象,我们对于故乡之思往往具体化到故乡的物、事、人之上,这株寒梅正是诗人乡思的具体化,诗人全部的乡思就浓缩在这株寒梅上,正如余光中将“乡愁”具体化成“小小的邮票”、“窄窄的船票”、“矮矮的坟墓”、“浅浅的海”一样,这与生活逻辑是相吻合的;第二,梅花作为一个典型化的意象,作为乡思的象征与寄托,也是自然而然的。
从梅花开放与凋零中,或者9”,“”;““10“”“”At the end, Xiao Bian gives you a passage. Minand once said, "people who learn to learn are very happy people.". In every wonderful life, learning is an eternal theme. As a professional clerical and teaching position, I understand the importance of continuous learning, "life is diligent, nothing can be gained", only continuous learning can achieve better self. Only by constantly learning and mastering the latest relevant knowledge, can employees from all walks of life keep up with the pace of enterprise development and innovate to meet the needs of the market. This document is also edited by my studio professionals, there may be errors in the document, if there are errors, please correct, thank yo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