侦查阶段认罪认罚从宽制度的理解和运用
认罪认罚从宽制度作为刑事诉讼法的一项原则,在打击犯罪、提高司法效率、节约司法资源、修复社会关系以及促进犯罪嫌疑人或被告人改造等方面有显著的优势,而侦查机关作为打击犯罪的主力军和司法活动的启动者,如何充分发挥和运用好认罪认罚从宽制度,将制度好处落地生根起着重要作用。
刑事诉讼法第十五条将认罪认罚从宽作为一项重要原则,意味着认罪认罚从宽贯穿于整个刑事诉讼活动中。
从理论和制度设计上讲,越早鼓励犯罪嫌疑人认罪认罚越有利于制度优势的发挥。
根据“两高三部”《关于适用认罪认罚从宽制度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指导意见》)的中的规定,认罪认罚是指犯罪嫌疑人、被告人自愿如实供述自己的罪行,对指控的犯罪事实没有异议,真诚悔罪,愿意接受处罚。
从宽处理是指一般应当体现法律规定和政策精神,予以从宽处理。
可以从实体上和程序上从宽从简处理,幅度一般应当大于仅有坦白,或者虽认罪但不认罚的从宽幅度。
一、侦查机关要主动向犯罪嫌疑人释明认罪认罚从宽制度的含义并告知对其带来的好处,督促和教育犯罪嫌疑人尽早认罪认罚。
在第一次讯问时,侦查机关就应当告知犯罪嫌疑人认罪认罚的含义和权利,讲明认罪认罚的好处并进行利弊分析,对犯罪嫌疑人进行解释,打消犯罪嫌疑人对认罪认罚后的顾虑。
对不同诉讼活动阶段认罪认罚的好处进行比较,让犯罪嫌疑人明白在侦查阶段认罪认罚享有更多利益,越早认罪认罚越对自己有利。
二、侦查机关对认罪认罚的理解和适用要进行实质化的衡量,不能让该制度停留在字面上、形式上,不是犯罪嫌疑人说了认罪认罚就认定为认罪认罚,就对其给予从宽处罚,而是要体现出其认罪悔罪态度和诚意,对侦查带来便利,对受害人进行赔偿等。
根据《指导意见》第六条和第七条的规定,如果犯罪嫌疑人承认指控的主要犯罪事实,仅对个别事实情节提出异议,或者虽然对行为性质提出辩解但表示接受司法机关认定意见的,不影响“认罪”的认定。
“认罚”考察的重点是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悔罪态度和悔罪表现,应当结合退赃退赔、赔偿损失、赔礼道歉等因素来考量。
犯罪嫌疑人、被告人虽然表示“认罚”,却暗中串供、干扰证人作证、毁灭、伪造证据或者隐匿、转移财产,有赔偿能力而不赔偿损失,则不能适用认罪认罚从宽制度。
犯罪嫌疑人认罪认罚不能简单的停留在认罪认罚四个字上,而是要对同案犯、作案工具、赃物、犯罪动机等关键的犯罪事实和情节进行供述,实践中,有的认罪认罚的案件,结果连基本的作案动机、犯罪地点、主要犯罪事实都没有说清楚,就认定为了认罪认罚。
侦查机关要利用认罪认罚从宽制度给犯罪嫌疑人带来的好处,对犯罪嫌疑人释法说理,进行法律宣传和教育,要让该制度给侦查带来便利,降低侦查机关的工作量和工作难度。
比如说犯罪嫌疑人声称要自愿认罪认罚,侦查机关就要给犯罪嫌疑人讲清楚,要将犯罪主要事实讲清楚,协助侦查机关找到关键的物证,才能认定为认罪认罚。
当然,侦查机关要依法,不能威胁、恐吓犯罪嫌疑人交代犯罪事实。
三、认罪认罚从宽制度对犯罪嫌疑人带来的好处。
1.侦查机关要将认罪认罚作为采取和变更强制措施的依据。
如果犯罪嫌疑人自愿认罪认罚了,案件事实清楚了,犯罪性质明确了,案件的证据也得到了搜集和固定,在除过必须逮捕的情形外,那么侦查机关就应当对犯罪嫌疑人取保侯收或者监视居住,而不能刑事拘留,更不能提请逮捕。
根据刑事诉讼地八十一条第二款以及《指导意见》第十九条、第二十条的规定,要将认罪认罚作为其是否具有社会危险性的重要考虑因素。
对于罪行较轻、采用非羁押性强制措施足以防止发生刑事诉讼法第八十一条第一款规定的社会危险性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根据犯罪性质及可能判处的刑罚,依法可不适用羁押性强制措施。
犯罪嫌疑人认罪认罚,公安机关认为罪行较轻、没有社会危险性的,应当不再提请人民检察院审查逮捕。
2.要让认罪认罚的案件尽快移送起诉,让犯罪
嫌疑人尽早接受改造,回归社会。
公安机关办理的大部分案件都是轻刑案件,这部分案件的证据收集和完善一般都能在一个月内完成,所以要在尽短的时间内移送起诉。
3.侦查机关在移送起诉时,要将犯罪嫌疑人的认罪认罚体现在起诉意见书中,提出从宽处罚的意见。
根据《指导意见》第二十四条的规定,对移送审查起诉的案件,公安机关应当在起诉意见书中写明犯罪嫌疑人自愿认罪认罚情况。
认为案件符合速裁程序适用条件的,可以在起诉意见书中建议人民检察院适用速裁程序办理,并简要说明理由。
四、犯罪嫌疑人权力的保障。
实务中有的人担心侦查阶段适用认罪认罚会损害犯罪嫌疑人的权力,因此认为侦查阶段不能适用认罪认罚从宽制度。
这种顾虑和担心是不无道理的,因为侦查机关有破案考核等各种任务,侦查人员法律素质不高,犯罪嫌疑人还没有聘请律师等。
但是,要用发展的思维对待问题,要看到这几年我国的法治建设取得了显著的进步,一方面法律制度得到了较大完善,侦查人员的法律素质和能力得到了较大提升,基本上杜绝了刑讯逼供;另一方面专职律师数量大幅度增加,而且建立了值班律师制度,在侦查阶段,犯罪嫌疑人也可以获得法律帮助以及能够顺利聘请到律师。
首先,侦查人员不能利用犯罪嫌疑人刚被抓获后对家属的担忧、对法律后果的恐惧等欺骗、诱骗甚至威胁犯罪嫌疑人认罪认罚,一定要告知犯罪嫌疑人认罪认罚是建立在实事求是、客观真实基础之上,防止冤假错案的发生。
其次,侦查人员在讯问时要告知犯罪嫌疑人聘请律师的权力,为符合法律援助条件的犯罪嫌疑人及时指派律师,没有聘请律师的,侦查人员要告知其可以在看守所向值班律师寻求帮助。
最后,侦查人员不能因为犯罪嫌疑人已经认罪认罚就降低证明标准,忽略证据的收集,相反侦查人员要树立危机意识,要利用犯罪嫌疑人认罪认罚的机会,抓紧证据的收集和固定,做到证据间的相互印证,排除合理怀疑,让案件经得起历史的检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