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小学班级管理方法和措施4篇

小学班级管理方法和措施4篇

小学班级管理方法和措施4篇小学班级管理方法和措施第1篇1、教育学生明确学习目的,端正学习态度素质教育就是依据人的发展和社会发展的实际需要,以全面提高全体学生的基本素质为根本目的的,以人的发展和人的素质提高为目标,注重学生主体作用的发挥。

注重学生主体作用的发挥。

因此,我在开学之初,首先对学生进行了思想教育,使学生懂得科技的发展,社会的进步需要科学知识,祖国的繁荣昌盛需要人才,而他们就是祖国的未来。

使学生明确学习的目的,端正了学习的态度,每个人都建立了自己的奋斗目标,从而调动了学生的主动性。

2、选拔和培养班级干部,形成良好的班风一个良好的班集体,必须有一个好的班级领导核心,这个核心就是班主任领导下的班委会,每学期的开学,我有意识的通过开展各科活动观察和分析,发展并挑选了一些关心集体,团结同学,有一定组织能力,开创精神和奉献精神的学生来担任班干部,当班干部选定后,我便加强培养,教育,既放手让他们开展工作,又根据实际加强指导,特别是对班干部的要求更加严格,要求他们以身作则,学习成绩优秀,处处起模范带头作用,做老师的得力助手.经过不断地培养和努力,终于提高了学生干部的工作能力,让他们分工协作,使学生自己管理自己,逐渐形成具有本班特色的优良班风。

3、组织学生开好主题班会,养成良好的道德品质主题班会所起到的深刻教育功能是其他任何教育形式所不能代替上的。

因为主题班会不但具有舆论导向功能,还具有自我教育的功能。

我是这样做的:刚开学,期中考试后,组织一些常规性的班会,如新学期的打算、下阶段的计划等,根据班级的具体情况选择班会主题。

这类班会针对性强,效果好,对于改善班级面貌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根据学校安排选择主题班会,这样有利于完成学校规定的任务。

4、运用期望效应做好转变差生的工作期望效应告诉我,教师对学生真实的爱将导致学生智力、情感、个性的顺利成长,热情期望可以使学生获得积极的情绪体验,激发起内部的动力,更加发挥自己的潜力。

学生的健康成长与教师的期望和激励密切相关。

因此,教师必须树立正确的学生观,激励每一个学生,对每一个学生都要充满信心和希望,特别是对落后生,更要有朽木可雕的意识和点石成金的行动。

我将之付诸于实践,收到了良好的效果:开学不久,我通过观察和了解划出了一部分学生作为激励对象,我一一找他们谈话,激励他们的自信心。

我对张浩说:你的眼睛告诉我,你是一个很聪明的男孩,你的成绩差,肯定是没好好学,现在使劲还来得及,怎么样?咱俩一起努力,来个大飞跃好不好?他闪动着带有灵气的眼睛高兴地说:好。

在一个月后的阶段考试中,他的语文竟打了86分,进入了优生的行列。

教师通过眼神、笑貌、声音滋润着这些学生的心田,使这些学生更加自尊、自信、自爱、自强。

我相信:教师的激励会影响学生的一生。

5、与家长联手,做好学生的转化工作父母是弓,孩子是箭,弓张的紧,箭方射的远,父母对孩子有信心,必会点燃孩子的信心之火。

每当家长来访或开家长会,我总是首先肯定学生的长处,肯定很有希望,因为学生正处于发展阶段,只要家长多关心,老师多帮助,学生的进步是会很快的。

这样家长就会看到光明,看到希望。

同时,也建议家长以委婉的方式帮助孩子改掉不良习惯。

这样既可减少老师、家长、学生之间矛盾的产生,又使家长就成了孩子的加油站。

6、尊重学生、建立民主、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没有爱,就没有教育,作为教师,要热爱、尊重、理解和信任学生。

这样才能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缩小师生心灵的差距,从而唤起师生的情感共鸣,激发学生的思维。

班主任要放下架子,要本着尊重学生、平等相处的宗旨,充分认识到班级工作中学生的主体性。

师生人格上是平等的,多用鼓励的、奖赏的方法,少用指责惩罚的手段。

对学生要给予赞赏,即使他们有些失误,也要热情帮助而不要加以指责。

班主任要和学生多接触,学生特别在意班主任的一言一行。

和学生建立一种平等协商的关系,是班主任在班级工作中要致力以求的。

试想学生在班主任欣赏鼓励的目光下学习、生活,能平等和班主任探讨、交流,学生的心境会怎样?毫无疑问,将更能激发学生的集体荣誉感。

诚然,在教育学生学会生存,学会学习,学会关心,学会做事,学会生活的过程中,小学班主任工作的内容是复杂琐碎的,任务是繁重的。

但是,只要我们真诚地捧着一颗爱心,加深理论修养,在实践中不断完善自己,形成系统科学的工作方法,是完全能够干得非常出色而游刃有余的。

总之,班级管理是门科学,更是一门艺术,班主任要在日常工作中努力探索,潜心钻研,掌握分寸,处理好各种关系,努力使班级管理工作上一个新台阶。

小学班级管理方法和措施第2篇班级管理的科学性和实效性直接关系着学生的身心发展和学习成绩的提高。

长久以来,小学班级的管理只停留在常规的秩序管理上,这种片面的管理起到的作用很有限。

科学的班级管理应该综合各方面,为学生营造更好的学习和生活环境,引导和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学习观。

一、科学创新,树立管理新观念在班级管理中,应该改变传统的观念,树立新的教育观念。

改变权威式教育很多教师从小都是在严格的管理教育中成长起来的,所以,他们把自己的经验转变成对学生的管理方式,继续沿用体罚、打骂的方式教育学生,但是这样的方法已不再适用于现在的学生。

权威式的管理方式对学生统一要求,并且要求学生绝对服从。

教师采用严格的管教方式,使学生无法独立学习,也不能形成独立的人格,甚至容易造成学生的恐惧心理,不能和教师正常沟通。

学生还可能在被教师体罚后出现偏激的言行,在行为上退缩、怪异,缺少学习的主动性。

所以,教师应该改变权威式的管理,平等地对待每一位学生,摒弃教师的绝对领导权,与学生进行平等的交流,促进学生的自我发展,培养学生的良好品格。

在平等的管理当中,教师应该以学生为本,引导学生发展,建立起师生平等交流、互相学习的模式。

改变保姆式管理小学管理中存在保姆式管理的现象。

小学阶段是学生品格和习惯的形成期,小学生日常的生活习惯都应该在教师的引导下自主完成,但是保姆式的管理方法使得学生的很多事情都由教师包办,不仅使学生丧失了自我锻炼的机会,也让学生的创新精神受到遏制。

教师应该改变保姆式的管理方式,实现学生和教师的共同管理,否则容易造成学生实践能力的缺失。

在管理的过程中,教师应该让学生自主参与班集体的活动。

班集体的主人不是教师,而是学生,教师不过是班集体活动的组织者、指导者,学生才是班集体的参与者。

教师在班级管理中应该尽可能给学生提供更多的活动机会,让学生展示自己,在实践中相互配合,大胆探究,使学生得到经验和启迪。

改变重视智育、轻视德育的管理受到应试教育的影响,班级管理一直都服务于学生的成绩,管理规章制定和实施的重心都放在提高成绩上,忽视了感情、技能、认知三个目标的达成。

在班级管理中,教师如果不能对学生有充分的了解,学生和教师之间就难以信任,师生之间也就不能在相互尊重的基础上共同完成学习内容。

学生在班集体中感受不到温暖,容易产生恐惧心理,更无法从班级活动中获得安全感和成就感。

在班级管理中,教师需要不断创新,并且树立科学的新观念。

很多教育研究者探究的不应该是如何让学生顺从,而是如何让学生来配合教师,让学生学会通过自己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来实现自己的目标。

班级管理应该要用科学的人才观、成才观与教育方法来引导和教育学生。

在班级管理中,需要融入情感教育。

教师在管理班级时应该以情打动学生。

小学阶段的学生对长辈有特殊的依赖性,教师应该抓住学生的这一特点,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在获得道德认知的同时充分享受参与学习的过程,并且获得愉悦和满足。

二、注重素质,培养学生参与班级管理的主动性素质教育就是依据学生发展和社会发展的实际需要,以全面提高学生的基本素质为根本目的,以人的全面发展和素质的提高为目标。

在管理的过程中,教师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学生有了明确的学习目标,才能树立自己的奋斗目标,才会主动学习。

教师需要健全各种制度,并将其作为班级成员的准则,如卫生制度、学习制度、作业制度等,让学生在学习和生活中有法可依。

制度出来后,班主任还要及时做好监督和指导工作,协助学生处理好生活、学习中的实际问题,并随时做检查,杜绝虚假现象。

同时做好班干部的监督工作,定期评定,赏罚分明,注意将竞争机制引入学习中。

重视选拔和培养班干部,调动学生参与管理。

良好的班级管理不仅需要科学的管理方法,还需要班干部的协助。

培养一支有向心力的班干部队伍,也是调动学生积极性,参与学生管理的重要途径。

培养管理协助者,让他们能够及时反馈班级信息,为教师出谋划策,充分发挥班干部的作用,也是班级管理的重要内容。

班级管理需要教师用积极的情绪感染学生,以教育的艺术打动学生,营造良好的学习环境,为学生的健康成长创造温馨的环境。

小学班级管理方法和措施第3篇一、班干部职责班长:负责班级全面工作。

每月召开一次班委会,制订工作计划草案。

做好班委会会议记录。

副班长:协助班长做好工作,做好课堂考勤工作和学校以及学院活动的考勤。

学习委员:负责沟通师生之间的信息交流,向有关部门反映学生对教学的意见,组织班级学生开展各类学习活动和基本技能训练。

生活委员:负责学生的后勤工作,协助班主任处理班级生活事务,发生状况主动与相关老师联系劳动委员:负责班级职责区群众劳动的安排及监察并及时反馈信息。

体育委员:负责开展经常性的体育活动及组织参加各种体育比赛。

组建并管理修改体育队伍。

文娱委员:负责开展班级的文艺活动,丰富课余生活。

宣传委员:做好班级活动及黑板报的宣传工作,并及时宣传时事信息。

二、学生课堂常规1、课前认真做好上课准备,学习用品要整齐安放在课桌指定的位置。

2、听见上课的预备铃后,尽快安静有秩序地进入教室,在自我的座位上静候教师上课。

教师走进教室,宣布上课后,班长发出起立口令,师生相互问好,在教师示意下,学生方可坐下。

3、迟到的学生在教师同意后,应轻手轻脚走进教室,不得妨碍同学上课。

4、上课时,精神饱满,坐姿端正,自然挺胸,两手放在规定的位置,不做小动作,未经老师许可,不能随便离开座位和教室。

5、上课时要专心听讲,用心思考问题。

读书做到心到、眼到、口到。

努力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勇于提出问题,用心参加讨论。

发言、提问,要按规定的姿势举手,在教师指名后才能发言,发言时要姿势端正,说普通话,声音响亮,语句完整,并注意礼貌礼貌用语,发言完毕即自动坐下。

6、对教师布置的作业要认真、独立完成,遇到困难时,如果经过思考还是不懂,要主动请教师辅导。

作业要整洁,格式贴合规范,做到按时交。

7、写字要严格持续眼离书一尺,胸离桌一拳,握笔手指离纸一寸的正确姿势。

8、下课时,教师宣布下课,班长发出起立口令,在教师招呼后,学生方可平静有序地走出教室。

9、值日生应督促全体同学持续教室整洁,一下课就帮忙教师整理教具,擦净黑板。

三、班级环境管理制度1、班级环境要求、教室前黑板上方正中挂国旗。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