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夯施工施工前技术交底书
式中: H-加固土层厚度及深度,m;
w-夯锤重,KN;
h-落距,m;
α-经验系数,其值在~之间,与土质条件、地下水位、夯击能大小、夯锤底面积等因素有关,设计值为。
② 夯击能量及击数
夯击能量是决定加固深度的参数。单点夯击能=锤重×落距,最佳夯击能是单点夯击能的总和。
夯点采用矩形布置,夯击间距为4m;第二遍夯击点位于第一夯击点之间,施工时刻根据试夯沉量关系曲线确定,并满足:1)最后两击的平均夯沉量不宜大于50mm;2)夯坑周围地面不发生过大的隆起;3)不应因夯坑过深而发生提锤困难。
符合设计要求
水准仪:每20m断面实测强夯前后高程
交底人:接收人:见技术交底签到表
明确强夯施工的工艺流程、操作要点和相应的工艺标准,指导、规范强夯作业施工。
强夯技术交底具体编制原则如下:
⑴严格按照设计文件及路基施工设计内容的要求,充分体现业主意愿。
⑵根据设计图纸内容及施工现场的实际情况,并结合我单位具体情况,在施工方案中贯彻机械化、专业化施工的原则,编制先进、合理、经济、可行的施工方案。
⑶《湿陷性黄土地区建筑规范》(GB50025-2004);
⑷《孔内深层强夯法技术规程》(CECS197-2006);
⑸《公路工程冬期施工规程》;
⑹《公路工程施工安全技术规程》JTJ076-95;
⑺《公路工程质量验收评定标准》(土建工程)JTGF80/1-2004;
⑻公路软土地基路堤设计与施工技术规范(JTG 017—96);
在每遍夯击前,应对夯点放线进行复核,夯完后检查夯坑位置,发现偏差和漏夯应及时纠正。
② 外观鉴定
强夯后的表面应达到密实平坦,局部过大沉降应有专门记录。
收锤标准:
1)坑周不出现明显的隆起。如果坑周出现明显隆起,标志着坑周土体已经破坏,如第一击时就已明显隆起,则要降低夯击能。
2)不能有过大的侧向位移。如果有过大的侧向位移,则表明土体已经破坏。
⑶根据本工程的具体情况及设计要求,积极采用新技术、新工艺、新方法。
⑷建立健全环保组织措施,节约用地,满足环保要求。
三、工程概述
⑴ 强夯设计要求
强夯法的主要设计参数包括:有效加固深度、夯击能、夯击次数、夯击遍、间隔时间、夯点布置和处理范围:
① 有效加固深度H
强夯加固深度计算采用Menard经验公式:H=α
3) 检查强夯施工过程中的各项测试数据和施工记录,不符合设计要求时应及时补夯或采取其它有效措施。
4) 强夯结束后应间隔一定时间方能对地基质量进行检验,一般取1~4周。
5) 质量检验的方法,应采用现场测试和室内土工试验相结合。质量检验的频率,应根据地基处理的面积确定,其检验点数量不应小于3处/1000m2,检验深度不小于设计处理的深度。强夯主要检验项目见下表所示。
3)后一击夯沉量应小于前一击的夯沉量。如果是后一击夯沉量大于前一击的夯沉量,说明土体侧向位移较大,表明土体结构破坏。
4)夯坑深度不能太大。
③ 检查项目
1) 强夯前在原地表处理到大致平整后处,按土质分段取样做标准重型击实、土的液塑限、颗粒分析、天然含水量试验及标高测量。
2) 强夯完后,除进行瑞雷波法、灌砂法、野外CBR检测外,还应用平地机将路基整平,横纵坡与夯前相同,振动压路机碾压至设计压实度(90%),测量路基的总沉降量。⑼特殊Fra bibliotek基处理设计图纸;
⑽工程勘察、设计单位提供的地质勘察报告;
⑾其他有关的国家现行规范、标准、规程和规定,公司现场的有关规定和要求。
二、编制范围及编制原则
本专项方案适用于西宁南绕城公路工程第十合同(起止里程为K43+600~K48+000)段内所有特殊路基(湿陷性黄土)采用强夯地基处理。
根据第十合同段湿陷性黄土工程的特点,依据施工设计图采用强夯处理路基、结构物基础的工程措施。强夯工艺是利用起重机吊起一定重量的夯锤,在一定的高度释放,使夯锤自用下落,将势能转化为动能,利用动力压密理论,以一定的速度冲击地面,通过夯锤对土体的冲击作用,使土中的空气溢出,土体颗粒重新排列,减小土体的孔隙比,降低土体的压缩性,消除其湿陷性,增大土体的干密度,以达到需要的密实度,达到土层需要的承载能力。
施工技术交底书
交底单位名称:西宁南绕城公路第十分经理部工程管理部编号:十分部技JD-041号
工程名称
强夯施工技术交底
设计文件图号
施工项目
西宁南绕城公路第十标段(K43+600-K48+000)
交底日期
2015-05-07
一、编制依据
⑴《工程测量规范》(GB50026-93);
⑵《公路路基设计规范》JTGD30-2004;
强夯主要检验项目表
项次
检查项目
规定值或允许偏差
检查方法和频率
1
压实度(%)
≥90%(检测深度50cm以内)
按JTG F80/1-2004附录B检查密度法:每200m每压实层4处,填土高度大于4m的段落自下而上每压实层测6处,且至少有1处在边坡线上
2
宽度(mm)
不小于设计值
米尺:每200m测4处
3
夯陷深度(cm)
试夯过程中进行夯沉量、孔隙水压力及地下水位观测。
夯后进行标准贯入试验、静力触探试-试验及瑞雷波测试。
④ 强夯检测内容及标准
最后两击的平均夯沉量不宜大于50mm,标贯值达到由试夯确定的夯实标贯值。对于有桥涵、挡墙等构筑物的路段,还应检测地基承载力,以能达到设计要求。
⑤ 强夯施工条件:与建筑物应保持在200m以上,强夯的安全距离与夯击能、房屋结构等因素有关,夯击能大,房子结构差的取大值,反正取小值,需现场通过夯击试验确定。在路基坡脚5m外设临时防震沟,施工完毕后回填。防震沟沟底宽1m,深度2m,沟壁采用1:的坡率,以减小振动对建筑物的影响。
本合同段路线起讫里程为K43+600~K48+000,全长4400m。强夯主要设置于路基填筑时湿陷性黄土处理特殊路基段基础处理等。
第十合同段采用强夯处理湿陷性黄土地基共计㎡。
四、施工工艺流程
五、施工注意事项
① 强夯施工前,应查明场地范围内的地下构造物和各种地下管线(尤其是通讯电缆)的位置及标高,并采取必要的措施,以免因强夯施工而造成损坏。
② 应密切注意夯击中的异常变化,在构造物顶面强夯作业时,应加强观察,一旦发现危及构造物安全时要立即停打,通知总监办、管理处、设计人员研究处理。
③ 强夯过程中,当发生严重弹簧现象时立即停止施工,并报监理工程师。
六、质量检验
① 基本要求
强夯过程中,项目技术负责人将始终在现场指挥,监理旁站指导。
强夯完成后由项目质检机构人员及监理工程师按规定频率进行各项检测,并认真填报各种原始记录及相关图表(包括填写合同号、里程桩号、夯击能量、夯点设置、夯击数和夯击遍数、夯陷深度、密实度、承载比等记录)报监理工程师,经监理工程师检验合格后,按要求进行整平,监理工程师对标高、平整度检测合格后,方可进行下道工序路基填筑施工。
强夯设计采用工程拟比法,主、副夯以的单点夯击能跳夯两遍,最后再以的低能量满夯一遍。强夯处理范围为路堤两侧排水外边缘之间,无排水沟时为路基坡脚外2m。
③ 试夯
在正式施工前应进行试夯,试夯的目的是对原设计参数进行检验和修正及指导大面积施工,试夯的测试内容包括:
夯前进行标准贯入试验、静力触探试验及瑞雷波测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