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深基坑及支护专项施工方案

深基坑及支护专项施工方案

深基坑及边坡支护设计及施工方案目录第一章.工程概况及周围环境条件-----------------------------------------------------------2 第二章.设计及施工依据----------------------------------------------------------------------3第三章.基坑及支护设计----------------------------------------------------------------------3第四章.施工部署-------------------------------------------------------------------------------8第五章.支护施工方案-------------------------------------------------------------------------12 第六章.质量保证措施-------------------------------------------------------------------------15 第七章.安全生产及文明施工----------------------------------------------- -----------------18 第八章.确保工期的技术组织措施--------------------------------------------- -------------26 第九章.基坑安全措施及应急措施---------------------------------------- ---------------27 第十章.工程监测----------------------------------------------------------- ----------------33第十一章.附图----------------------------------------------------------------------------------35第一章工程概况及周围环境条件一、工程概述本工程为丽丰凯旋门二期地下室土方开挖工程,基底面积为32645.94,地下建筑面积为32645.94㎡。

本工程的自然地面地面标高为30.28m。

1#楼、2#楼平基坑的底标高为24.95m ;6#楼、7#楼、9#楼、10#楼、13#楼,基坑的底标高为25.25m ;15#楼18#楼、20#楼基坑的底标高为24.55m ;19#楼基坑的底标高为24.25m;21#楼基坑的底标高为24.3m;地下车库底标高为25.45m。

根据建设单位提供的基坑支护施工方案和现场道路平面布置图,在基坑南侧、东侧、北侧及13#楼南侧,10#楼、7#楼西侧做喷浆支护,其余部位按坑底标高大放坡开挖。

二、工程地质和水文地质(一)工程地质根据本次钻孔所揭露岩土层情况,按岩、土层的成因,该区上土层依次为:第1层,素填土(Q4ml):平均厚1.28米,土质软弱,均一性差,主要成分为粘性土。

局部为杂填土及淤泥第2层,粉质黏土(Q3al):平均厚度5.54米,可硬塑,干强度中等,韧性中等,中压缩性土。

第3层,粉土夹粉质黏土(Q3al)平均厚度4.73米,局部互层。

第4层,粉质黏土(Q3al)平均厚度3.96米,可硬塑,干强度中等,韧性中等,中压缩性。

第5层,粉土夹粉质黏土(Q3al)平均厚度3.85米,局部互层。

第6层,粉质黏土(Q3al)平均厚度7.21米局部互层。

干强度高,韧性高,中压缩性。

第7层,粉质黏土夹粉土(Q3al)平均厚度7.25米。

第8层,粉质黏土(Q2al):本次勘察为揭穿此层,最大揭露厚度10米,干强度高,韧性高,中压缩土(二)水文地质钻孔揭示的地下水中,上部为潜水,赋存与第二层粉质黏土;下部第三层中存在有层间水。

勘察期间测得钻孔中稳定水位约27.20米,埋深2.50~2.80米,水位随季节变化,该场区近3~5年最高水位埋深约1.0米。

三、基坑周边环境概述1、基坑北侧为府前路,坡顶线距S1#商业配套楼约1.24米;南侧为八里松路,坡顶距用地红线约1.30米;东侧为广颍路,坡顶距用地红线约3.56m。

2、基坑周边环境详见《基坑与周边环境关系位置图》第二章设计及施工依据1. 本工程的基坑围护与土建结构设计图纸(后附);2.《岩土工程勘察报告(详细阶段)》;3. 《建筑变形测量规程》JGJ/T-20074. 《建筑地基基础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2-2002);5.. 《建筑软弱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J10-1-90)6 《建筑基坑支护技术规程》(JGJ120-99)7 《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2002)中的有关条文要求8《建筑地基处理技术规范》(JGJ79-2002)9《建筑与市政降水工程技术规范》(JGJ/T111-98)10《土层土钉支护结构设计规范》11《土层土钉支护技术规程》CECS96:9712《理正基坑支护与降水软件》6.1第三章基坑及支护设计一、基坑支护方案的设计综合分析场地地理位置、土质条件、基坑开挖深度及周围环境等多种因素,在确保周围建筑物安全和正常使用、确保基础和地下室施工安全的前提下,在“安全适用,经济合理,确保质量,方便施工”的原则下,经多方案分析比较,最后确定采用一级自然放坡,放坡宽度2.5米,面层采用喷射混凝土。

1、护坡形式本工程基坑平面尺寸较大,基坑较深,基坑深 4.8-6米,为确保边坡绝对安全,采用噴锚网支护。

2、荷载参数3、土层参数4、土钉墙布置数据放坡参数:土钉参数:5、计算系数土钉抗拔安全系数K t 1.6 圆弧滑动稳定安全系数K s 1.3 抗滑移安全系数K sl 1.2 抗倾覆安全系数K ov 1.3 抗隆起安全系数K he 1.6 经验系数ηb 0.6抗滑动及抗倾覆稳定性验算1)抗滑动稳定性验算抗滑动安全系数按下式计算:f'/E ah≥1.2式中,E ah为主动土压力的水平分量(kN);f'为墙底的抗滑阻力(kN),由下式计算求得:f'=μ(W+qB a S v)μ为土体的滑动摩擦系数;W为所计算土体自重(kN)q为坡顶面荷载(kN/m2);B a为荷载长度;S v为计算墙体的厚度,取土钉的一个水平间距进行计算1级坡:f'/E ah=9.373>1.200,满足要求!2)抗倾覆稳定性验算抗倾覆安全系数按以下公式计算:M G/M Q式中,M G--由墙体自重和地面荷载产生的抗倾覆力矩,由下式确定M G=W×B C×qB a×(B'-B+b×B a/2)其中,W为所计算土体自重(kN)其中,q为坡顶面荷载(kN/m2)B c为土体重心至o点的水平距离;B a为荷载在B范围内长度;b为荷载距基坑边线长度;B'为土钉墙计算宽度;M k--由主动土压力产生的倾覆力矩,由下式确定M k=E ah×l h其中,E ah为主动土压力的水平分量(kN);l h为主动土压力水平分量的合力点至通过墙趾O水平面的垂直距离。

1级坡:M G/M Q=157.165>1.300,满足要求!坑底抗隆起稳定性验算满布荷载:f1=0局部荷载:f2=(q1b+q2a+q3W1)/(b+a+W1)=(147.18×6+145.18×5+108×2.5)/(6+5+2.5)=139.184N q=tan2(45°+φ/2)eπtanφ=tan2(45°+25/2)eπtan25=10.662N c=(N q-1)/tanφ=(10.662-1)/tan(25)=20.72(γmn+1DN q+cN c)/(f1+f2)=(18.59×2×10.662+18×20.72)/(0+139.184)=5.528≥K b=1.6满足要求!三、基坑支护做法本工程开挖过程中,按开挖宽度 2.5米放坡,打入钢筋采用三级钢,网片采用钢板网40*40(4*2),水泥采用32.5普通硅酸盐水泥,碎石0.5—1.0cm石子,砂采用干净细砂。

喷射面板砼厚度80mm。

喷射砼配合比—水泥:碎石:干净细砂=1:2:2;喷射砼强度C20,护顶砼外延2000mm,强度同面板。

喷射混凝土面层做法如下:第四章施工总体布署第一节、施工程序开挖要求一、总体施工顺序降水井--截水沟--依次分层、分段开挖土方--插筋--挂网--喷射混凝土面层--排水沟、集水井--坑底垫层--地下结构。

二、对土方开挖的要求:1、喷射砼强度达到70%后,方可进行土方开挖。

2、基坑开挖每层开挖厚度不超过2米,每段开挖长度不大于20m。

基坑开挖工作面、修理边坡必须自上而下分层分段进行,严禁超深超长开挖土方,土方开挖应严格实行“分层分段,对称均匀,及时施工”的原则。

3、基坑开挖时严禁破坏支护系统。

第二节、基础施工阶段的施工一、施工流程二、工程目标1、质量目标:土方挖运、护坡等质量标准为“合格”。

2、工期目标:按照甲方要求进行。

3、安全文明施工目标:根据业主要求争创市安全文明施工工地。

4、管理目标:实行现代化管理,保证工程在管理、质量、文明、作风上创出一流水平。

三、组织机构由我公司组成基础施工项目部(简称基施项目部),在业主及总包方的授权、委托及领导下,对基坑支护工程进行全面管理并对基坑支护施工阶段的安全、质量、工期、环保、文明施工等负责。

机构设置如下:四、施工准备在基础施工前,由项目经理部主持前期施工准备会议,听取基础施工项目经理部对整个工程及其各分部分项工程的施工准备工作计划,该计划主要反映开工前、施工中必须做的有关工作,内容如下:1、技术准备:熟悉、审查施工图纸。

2、施工现场准备工作:地上、地下各种管线及障碍物的勘测定位;地上、地下障碍物的拆除;施工现场的平整;测量放线;临时道路、临时供水、供电等管线的敷设;临时设施的搭设;现场照明设备的安装。

3、劳动组织准备:建立各施工部的管理组织,集结施工力量、组织劳动力进场,做好施工人员入场教育等工作。

4、材料、机械准备:根据相关的设计图纸和施工预算,编制详细的材料、机械设备需要量计划;签定材料供应合同;确定材料运输方案和计划;组织材料按计划进场和保管。

5、施工场外协调:由基础施工项目经理部与土方施工部共同对外协调交通、环卫、市容的关系,及扰民、民扰处理的前期准备工作。

五、各项资源需要量计划该计划仅供参考,可根据具体情况进行调整。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