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足实际积极作为
努力开创市场监管工作的新局面
今年以来,我们招远局在烟台市局的正确领导下,认真按照市局关于新形势下市场监管工作的一系列安排部署,坚持把市场管理工作当作为服务地方经济、造福一方百姓的大事来抓,努力适应新形势,应对新挑战,扎扎实实地做好了市场管理的各项工作,得到了招远市委、市政府的充分肯定以及各界群众的一致好评。
今年下半年,市场管理工作作为招远市争创省级园林城市和国家级卫生城市验收工程及黄金节的召开的重点检查项目之一,均顺利通过了上级部门的验收,为地方经济的发展增了光、添了彩。
一、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勇挑新形势下市场监管的重任 2008年,国家取消两费以后,按照市局要求,我们在第一时间向市政府进行了汇报。
招远市政府鉴于我局多年来管理市场的丰富经验和优异成绩,要求我局在依法对市场进行行政管理的同时,还要扶助市场主办单位对各类集贸市场进行日常事务性管理,以维持稳定有序的局面,保护多年来市场发展的成果。
面对市政府的要求,我局从服务地方经济发展的大局出发,欣然接受了这一任务,并积极付诸行动,
一是统一思想,提高对新形势下市场监管工作的认识水平。
我们认为,参与市场的事务性管理,既体现了地方党委、政府对
工商部门的高度信任,同时也是工商部门实现“四个统一”的最佳切入点,对于规范市场秩序、繁荣市场发展、提升自身形象都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和意义。
对此,我们要求全局上下都要讲政治、顾大局、识大体,坚决克服停费后“松一口气”的思想,切实做到停费不停职能,停费不停管理,用实际行动为地方经济的发展保驾护航,充分体现工商部门的自我价值和社会地位。
在此基础上,我们提出了新形式下市场管理“四个不变、一个转变”的工作要求。
“四个不变”即市场监管执法不变、集贸市场经营秩序管理不变、服务地方经济发展工作中心和工作重点不变、全系统工作职能、机构编制不变;一个转变”即停征“两费”后,工商部门的监管体制将由传统的监管收费型向监管执法服务型转变。
在“四个不变和一个转变”工作思路指导下,全局干部迅速把工作思路调整到认真履行法定职责、促进职能到位上来,把工作的重点转变到全面加强市场监管和行政执法、努力营造规范有序的市场秩序上来,把工作的方式转到科学监管、依法行政上来,为做好市场管理工作打下了坚实的思想基础。
二是积极行动,掌握新形势下市场管理的主动权。
在新的形势下,抓住市场管理的主动权,是工商部门确保出色完成市场管理工作任务的关键所在。
在我局的积极建议下,市政府在全市范围内下发了由我局起草的《关于全面做好“两费”停征后集贸市场监管工作的通知》,从而把市场管理工作上升为政府行为,加大了工作力度。
确定了市场主办单位为全市各集贸市场管理的“第一责任人”,明确了各镇级人民政府和工商、公安、农业、
卫生、质监等各职能部门的职责范围和工作要求,使市场管理工作正式纳入各级各部门的工作日程,形成了群策群力、齐抓共管的良好局面。
同时,市政府还明确指出,严厉禁止任何单位以任何名义借机收费,有效杜绝了部分单位和集体想趁机收费的念头,有力地保证了国家惠民政策的顺利实施,也为工商部门管好市场赢得了主动权。
三是明确市场开办主体,理顺权属关系。
明确市场开办单位是做好市场管理工作的前提。
去年以来,按照市局全面做好集贸市场移交工作的要求,我们按照“责、权、利”相统一的原则,积极开展了市场主体的确认和移交工作。
特别对于市场开办单位不明确的市场,积极与各级政府联系,主动与各村委和相关部门进行沟通,经过多方协调,所有无开办单位市场的权属关系得以明确,原有的权利纠纷得到圆满解决。
目前,全市67处集贸市场已经全部移交给了当地村委和镇政府,并全部办理了《市场登记证》,
二、立足实际,抓住重点,全面加强集贸市场的日常管理
两费停征后,随着经营成本的降低,进入集贸市场经营的业户快速增多,市场上无照经营户、乱摆乱占和卫生脏、乱、差等问题日益突出,同时也对市场设施和市场容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面对这些新问题,我局从实际情况出发,因地制宜,协助市场开办单位有针对性地采取了以下四项措施:
一是抓规范,科学规划市场。
在进行深入调研的基础上,制定出台了《集贸市场设立标准》,对农村和城镇集贸市场的场地
面积、基础设施配套建设等制定了详细的标准,在整体上提高了各类集贸市场的设立标准。
对达不到标准的,协调开办单位进行升级改造,或者进行资源整合。
对辖区集贸市场的设臵、规划、去留等,我们主要坚持了四条原则:一是统筹规划的原则。
各工商所积极协调,并充分尊重地方政府和集体组织的意见,由当地政府对辖区集贸市场进行统一规划、设臵;二是按标准设立城乡集贸市场的原则,对达不到设立标准的市场,一律不予颁发《市场登记证》;三是一场一证的原则。
所有集贸市场必须由所在镇、办、区或村(居)委会以及其他相关单位办理《市场登记证》,无登记证的市场一律予以取缔;四是合理设臵市场的原则。
保留大中型市场,对那些由零星摊点拼凑、与大集相临、占道经营、浪费土地资源且无登记证的小市场、小摊点,该取缔的取缔,该合并的合并。
通过近一年的规范,使全市的集贸市场设立更加科学,布局更加合理,真正达到了既方便群众、促进流通,又便于监管的目的,从而推动了集贸市场的健康发展。
二是划行市,夯实监管基础。
协助市场主办单位对市场内部的场地进行合理划分,是加强市场监管工作的前提。
在实际操作过程中,通过实地考察,并参考了各工商所的经济户口数据,测算出每个市场的总面积、业户总数、市口数量、每个行市内的业户数量,并核定出每个业户的摊位面积。
然后,根据上述数据,仔细划分每个行市的占地面积和走向,设臵行市牌。
避免出现行市不清、摊位混乱等情况的发生。
三是定摊位,规范经营秩序。
在摊位安排的过程中,只有最大程度地保证公正和公平,才能有效地提高管理水平。
在具体工作中,我们协助市场开办单位,普遍采用了抓阄的方式确定经营位臵。
并进一步严格工作纪律,全市各个市场在安排摊位时,本着公平公正、公开透明的原则开展工作,严禁暗箱操作或安排人情摊位。
对主办单位因乱作为而造成摊位安排不公,致使业户上访或出现其它问题的,要及时协助市场主办单位合理解决,防止事态扩大。
四是强管理,推进职能到位。
积极与市场开办单位联手,共同把好市场的准入关。
凡属无照经营的,一律不予安排摊位,禁止入市经营,从而保证了市场主体的合格。
大力开展集贸市场的专项整治活动,规范经营者的经营行为。
今年以来,我局按照市局的统一部署,先后开展了食品安全、查处取缔无照经营、防治甲型H1N1流感和“限塑”工作等多个集贸市场专项整治活动,有效地规范了经营者的经营行为,提高了商品质量。
主动加强与环卫处、各有关村(居)委会的协调和沟通,动员他们主动搞好市场和摊点群的卫生清扫工作,并加大对集贸市场基础设施的投入,以提高市场的硬件设施水平,推进市场的升级改造。
通过我们的积极协调,今年以来,我市张星镇政府出资4万元为张星大集建起了新厕所,玲珑镇潘家村委出资5万多元对潘家集的沙石地面进行了硬化和绿化,两处市场的面貌焕然一新,得到了经营者和消费者的一致好评。
三、明确责任,加强考核,建立市场管理的长效机制
做好新形势下的市场监管工作,对工商部门而言任重而道远。
要完成这项工作任务,必须有一套严格的长效工作机制予以保障。
在实际工作中,我们重点抓了以下三方面工作:一是建立制度,落实责任。
根据我局实际情况,按照“重心下移、职责细化、考核到人”的方针,制定出台了《市场管理工作考核办法》,对工商所市场管理的职责、行为、基础工作规范等全部进行了细化、量化,考核标准力求细致、严格、全面。
各工商所将所有市场划分到具体监管责任人名下,每个市场的管理员都报市局备案。
局里每次检查、考核,对各市场管理员名下的市场进行抽查。
年底对每个工商所市场管理员根据考核情况排出名次,新考核办法的实施,实现了对单位和个人的双重考核,推进了市场管理考核工作的制度化、规范化和经常化,扩大了考核覆盖面,杜绝了每次迎检突击准备和只有少数市场达标现象的发生。
二是加强巡查,长效监管。
全面落实了局所两级巡查制度:市场科牵头,组织相关科室对全市市场进行面上巡查;各工商所按照属地管理的要求,加强辖区内日常巡查。
此外,局里每季度组织工商所人员采取交叉的方式,实行互查。
为增强巡查的长效性、实效性,我们推行了日常巡查“三定三清楚”的工作标准和要求,即:定巡查市场,做到范围清楚;定巡查内容,做到任务清楚;定监督措施,做到责任清楚。
并结合市场和业户的信用分
类情况,对信用差的业户和市场进行重点巡查,重点防范。
目前,我局所辖的67个集贸市场和7个摊点群全部做到了每集一巡查和摊点每日两巡查的制度,并留有巡查记录,切实把巡查工作做到了实处。
三是积极督察,提高效能。
按照《市场管理考核办法》的规定,成立了由分管局长任组长的督察组。
督察组以明察暗访的形式,每月至少对全市的市场管理情况进行一次督察。
今年以来,我局共开展市场管理工作集中督察8次,明察暗访3次,先后发现市场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50多个,并全部下发了限期整改通知书和督察通报。
通过高频率、大范围的督导和检查,充分调动了市场管理员的工作积极性,形成了全面巡查、严格监管的工作作风,开创了各类市场经营规范、秩序井然、卫生整洁、设施优良的良好局面,为全市的广大经营者和消费者营造了一个公平公正的经营环境和安全放心的消费环境。
招远市工商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