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2019-2020年高中通用技术 经典结构的欣赏4教案 苏教版必修2

2019-2020年高中通用技术 经典结构的欣赏4教案 苏教版必修2

2019-2020年高中通用技术经典结构的欣赏4教案苏教版必修2
教材:(凤凰国标教材)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通用技术(必修2)
文档内容:经典结构的欣赏
章节:第一单元结构与设计第四节经典结构的欣赏
课时:第2课时
一、教学目标
1. 知识与技能目标
(1)通过对典型结构的欣赏,学会观察结构的实用性和美。

(2) 能从技术和文化的角度欣赏,并评价典型结构设计的案例。

2. 过程与方法目标
(1) 经历不同地域、民族、文化等典型建筑结构的欣赏。

(2) 学会对比、类比、归纳、优化等思维方法。

3.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
(1) 通过典型结构的欣赏,提高自身的技术素养,拓展学生对设计文化特性的理解和评价。

(2) 增强学生对中华民族的自豪感。

二、教学重点
通过对经典结构的欣赏使学生关注结构的技术和文化特征。

三、教学难点
学生能从真正意义上学会欣赏和评价一些经典结构。

同时使他们在自己的设计作品中注入更丰富的文化内涵。

四、教学方法
教授、任务驱动、小组合作。

五、设计思想
1. 教材分析
本节课是第一单元“结构与设计”第四节“经典结构的欣赏”。

这是一节欣赏课,教材通过赵州桥、飞檐和蛋形椅等具有代表性的经典结构呈现给学生,让学生欣赏、分析和评价。

在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从技术和文化的角度欣赏结构。

除此之外,还应结合经典结构设计者的历史背景、设计思想、设计风格等全面分析。

在教学中教师要多些从结构的牢固、稳定、简约、和谐、美观等细节方面与学生进行分析、评价经典结构的作品,从而达到教学目标的要求。

在教学内容上, 除了课文中的案例, 教师也可以补充相应的案例,以开阔学生的视野, 如补充一些经典的结构设计案例供学生欣赏、分析。

有条件的话, 教师可以带领学生参观附近的古代建筑, 近距离地观察古代建筑的精巧设计,品味其历史文化内涵。

2.教学策略设计
(1)本课时从技术与文化两个角度分析结构设计作品。

此外,还可以结合经典结构设计者的历史背景、设计思想、设计风格等进行全面分析。

(2)本课时教师可以通过不同的渠道、收集更多的中外经典结构的图片、资料制作成电子课件,以丰富教学课堂内容,扩展学生知识面,提高学生对来自各种不同的经典结构的识别及赏析能力。

(3)在本课时教学中,教师可以充当“导游”的角色进行漫游导说,尽量创设出“旅游”情境和营造出“旅游”的气氛,让学生产生犹如亲临其境的感受。

学生随“导游”观赏各处的经典结构,会留下更深刻的印象。

4. 学情分析
高中阶段的学生有一定的物理力学知识和动手实践的基础,制作纸结构完成情况应该普遍较好。

但是由于是第一次接触纸结构设计,很多很好的结构设计往往在制作过程中会因为设计与制作的脱节而“流产”。

但是不断地修正设计——动手制作的过程本身就是一个良好的创新实践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每个用心的学生都能体会到自己设计的乐趣。

限于学生对纸结构认识的不同、掌握结构设计水平能力的不同,学生们最终制作出的纸桥完成设计要求的结果差异性也很大。

动手能力强、思维灵活的同学更容易设计出承载比较高的作品,这样可以让他们把自己成功的经验向其他同学们分享。

动手能力较弱、思维比较迟缓的同学可能更多地体验解决问题过程的艰辛,这个过程同样是一份可贵的经验,而且他们对结构设计的理解尤为深刻。

六、教学准备
为了吸引学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培养学生对技术的情感, 本课时收集不同类型的丰富的经典结构图片通过投影机播放让学生鉴赏,引导学生赏析具有典型人文意义的结构,拓展学生对结构设计的技术和文化特性的理解和评价。

七、教学过程
1. 复习提问:赏析结构设计作品,可从哪些角度进行?
技术、文化
2.引导学生回答:
技术的角度主要有:
结构的使用功能的实现;
结构的稳固耐用;
结构造型设计的创意和表现力;
材料使用的合理性;
工艺制造的精湛程度等。

文化的角度主要有 :
结构的文化寓意与传达;
公众认可的美学原则;
反映的时代、民族、习俗方面的特征;
结构的个性特征等。

3. 检查作业完成情况:
选择 2~3个学生谈谈自己所欣赏的案例,从功能、结构设计、材料和审美等角度进行简单分析。

检查技术小论文完成情况。

4.教材拓展
课文只从技术角度和文化角度进行了评价元素的列举, 教学中教师鼓励学生积极思考, 想出更多的评价角度和评价元素。

在教学中,教师除了引导学生从技术和文化的角度欣赏结构之外,还应结合经典结构设计者的历史背景等,对台灯设计设计思想、设计风格等全面分析。

在教学中,应注意将沙发、台灯等设计所蕴含的丰富的人文因素,自然地融入技术课程的教学之中,使其滋润学生的心田,提升学生的文化品位和人文素养。

5.让学生总结:
在物质文明、精神文明高度发展的今天,任何一种结构的设计已不仅仅局限于只满足他的使用功能。

结构设计中的美学因素、环境因素、安全因素以及时尚、个性、等都以成为人们进行结构设计时必须综合考虑的重要因素。

结构的牢固、稳定、简约、和谐、美观是结果设计不变的追求。

6.从单元的角度看“经典结构的欣赏”
结构对自然界、技术领域和社会领域具有普遍意义。

从力的角度来看 , 结构是指可承受一定力的架构形态。

从结构构件的基本受力、结构类型、结构的稳定性和强度“欣赏”“经典结构”。

7.指导学生完成作业:起重机的稳定条件
八、教学反思
在本课时中,我首先复习提问:赏析结构设计作品,可从哪些角度进行?
引导学生回答:可从技术、文化等角度进行。

技术的角度主要有:功能、结构、材料和工艺等。

文化的角度主要有 :文化寓意、美学原则、时代、民族、习俗和个性特征等。

通过检查作业完成情况,要求学生谈谈自己所欣赏的案例,从功能、结构设计、材料和审美等角度进行简单分析。

活跃了课堂气氛,也提高了学生的审美能力。

通过从单元的角度看“经典结构的欣赏”让学生懂得结构对自然界、技术领域和社会领域具有普遍意义。

更加深刻地理解结构是指可承受一定力的架构形态。

从结构构件的基本受力、结构类型、结构的稳定性和强度“欣赏”“经典结构”的与众不同。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