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课堂检测的设计策略

课堂检测的设计策略

在以往一贯的教学实践中,我们往往重视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认为如果教师能够在课堂上讲得天花乱坠,才能够让学生佩服得五体投地,进而也就以为学生的学习有了效果。

殊不知,教学的任务是要调动学生的内驱力,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才能够做到事半功倍,提高学习效果。

我们应把时间留给学生,加大上课练习的力度,缩短教师的讲授活动时间,通过各种形式的练习,集中学生的注意力,通过及时反馈,加深印象,查漏补缺。

经过多次听课,无论是公开课还是常态课,大多数教师都设计了课堂检测。

但是总的感受是发挥了一定的作用。

所以课堂检测是优化课堂教学的手段之一,是长期以来被许多老师认为行之有效的方法。

所谓“课堂检测”,就是在课堂上对学生本节课所学知识进行检查测试,并进一步发现并解决学生在学习后存在的问题,同时来评定教学内容是否完成的一个过程。

但是,课堂检测应检测什么、放在何时、多长时间、以何种方式进行,才能让课堂检测真正促进我们的教学,实现高效课堂?这都是我们教师要一直思索、研究的问题。

加之轰轰烈烈的高效课堂改革在学校全面展开,检测是检查学习效果、巩固知识、提高能力的重要手段。

目标的实现需要检测,能力的提升靠检测,高效课堂离不开更离不开及时检测。

比如洋思中学的当堂测试是促进学生高效学习的法宝。

堂堂清、日日清、周周清、月月清是转化学困生的根本措施,更是保证教学质量的根本。

东庐学校的讲学稿集学、讲、测于一体,天天测、堂堂测。

杜郎口的三三六自主学习模式中预习交流、明确目标、分组合作、展示提升、穿插巩固、达标测试六个环节四个涉及到检测巩固。

因此课堂教学改革中我们教师一定恰当运用检测这一测量工具和手段,及时检查教与学,时刻不忘质量和效益,以测导学、以测促学、以测固学,才能真正实现课堂教学的高效今天,我想结合平时的听课教研谈谈一些看法,和大家共勉。

一、课堂达标检测的形式我们现在检测的形式主要有口头练习检测和书面练习检测。

口头包括朗读、对话、教师提问等多种方式;书面练习包括语文中听写、作文、数学中习题等。

但是书面练习检测给我们提供的信息是更加准确、广泛,更能全面了解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情况。

1、口头形式检测口头形式的优点是速度快,更加直观。

特别是在语文、英语课中比较的明显,因为这两种学科强调的是听说领先,读写跟上,能准确地表达出来就说明你会了,这样也更有利于老师了解学生的语言、语音、语调是否正确。

例如,在语文、英语课中的表演、对话等,都必须用到口头形式的检测。

个体检测非常的适合此形式。

2、书面形式检测书面检测方法的优点是可以全班检测,有利于检测出每个学生知识点的掌握情况,从而了解到班级的整体情况,找出不足,以便补救,为高效课堂做保障。

二、课堂达标检测的方法学习的内容不同,学生的年龄不同,所以在方法上要灵活,设计上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个人和小组结合,多种方法来灵活运用。

1、自我检测自我检测就是让学生在规定的时间,就某一学习内容进行自己检测的方法。

2、小组检测学生在小组中进行检测,通过相互检测,发现错误帮助纠正,这样更能发现问题,更好地解决问题,使学生学得更主动,更有激情,有时比老师讲很多遍的效果还好。

3、同桌检测同桌之间互相检测,互相帮助,互相学习,共同提高。

这个方法使用的范围比较广,比较方便,并且随时可用。

我们大多数英语老师也喜欢采用这种发法,如同桌读书,同桌对话,同桌表演,同桌批改等等,这是节省时间的好方法。

学生完成达标检测题后,教师应尽量及时批改,以及时得到学情反馈,随时解决学生在检测中出现的典型问题,让尽量多的学生当堂达标。

三、课堂检测练习的设计练习设计既要使学生巩固所学基础知识,形成技能技巧,又要发展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因此,教师编题(口头、书面)都要讲究科学性、有效性,做到每次练习都要有重点、有目的,应体现由浅入深、逐步递进、构造合理的序列,使学生保持浓厚的学习兴趣,顺着台阶上。

另外,由于教学内容不同、目的不同、课型不同,练习的方法也应有所不同。

1.新授课的练习设计。

新授课以传授新知识为主,在新授课之前一般安排一个准备性练习,它是为导入新知识铺平道路而组织的。

在设计这样的练习时,应把着眼点放在启发学生思维、激发兴趣、指点思路上,促使知识顺利迁移。

如教学小数乘法时,可现设计整数乘法的题目,在讲授科普知识的文章时可先准备一段相关的视频等等,这样以此减缓思维的坡度,突出教学重点,分散难点,使学生将新知识同化于已有的知识结构中。

新授课之后要安排巩固练习,可以围绕某一具体教学内容编排一种同类型、同结构的练习,其目的是要使学生重点形成某一知识技能,达到真正理解和掌握的程度,它是新授后的必定举措。

见如下流向图:基本题与例题相仿(认识)↓略变题与例题稍有变化(巩固)↓综合题新知适当结合旧知(加深)↓思考题供学有余力者用(发展)如讲完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后设计:(1)基本题。

图一中的小正方形边长2厘米,分别用数格的方法或利用公式求四边形的面积。

(2)变式题。

求图二所示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单位:厘米)。

(3)综合题。

一块耕地中间有一条水沟(如图三),求耕地的面积(单位:米)。

设计每个层次的练习,都要紧紧围绕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做到目的明确,数量适当。

2.练习课(数学),在语文中的积累运用中也可考虑练习设计。

练习课主要是以练习为主,目的是在教师指导下,让学生进一步巩固、理解、应用知识,形成技能技巧。

(1)巩固练习。

这一练习的目的是巩固和加强新知,是新授课的补充和延续。

如学习了“能被2、5、3整除的数的特征”以后,可设计这样一个基本练习:①很快说出下面哪些数能被2整除,哪些数能被3整除,哪些数能被5整除。

27,32,85,102,475,794。

②写出两个只能被2整除的数,写出两个只能被5整除的数,写出两个只能被3整除的数。

设计这样的巩固练习是为了加深学生对能被2、5、3整除的数的特征的认识和应用,提高判断能力,并且让学生知道能被2、5、3整除数的共性及它们的不同特点。

(2)变式练习。

这种练习旨在从不同角度、用不同方式变换呈现事物的形式,以便揭示其本质属性,同时也防止学生形成消极的“思维定势”,养成全方位、多角度思考问题的良好学习习惯。

变式练习的设计可以是变换表达形式,变换叙述方式,变换图形位置。

如由基本题:山羊有20只,绵羊比山羊少5只,绵羊有多少只?可变为①山羊有20只,山羊比绵羊多5只,绵羊有多少只?②绵羊比山羊少5只,山羊有20只,绵羊有多少只?学生可通过变式题进行比较,抓住题里数量关系,从而提高分析问题的能力。

语文的句式练习中,运用很多。

“把”字句、修辞等句练习是很广泛。

(3)综合性练习。

这种练习是指根据教学的需要,把新旧知识巧妙地组合在一起进行练习,体现整体性,便于学生对照比较;也可以将新旧知识有机组合在一题之中,便于学生看到相关性,培养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

如学习“吨、千米”的认识后可将“千米、米”的知识放在一起综合练习:①7250米=()千米()米,②1520千克=()吨()千克。

以便让学生发现他们的联系(进率和换算方法相同),以便掌握规律。

又如学习梯形的面积后,安排一组组合图形。

让学生求组合图形的面积(单位:米)。

3.复习课的练习设计。

复习课是以复习、巩固、整理已学过的知识,促使知识系统化、条理化为主要任务的一种课型。

复习课的练习设计要服从总的复习构思,使学生“温故”而“知新”。

(1)巩固性练习。

复习课的巩固性练习要抓住重点知识、主要的能力要求,使学生通过温故而举一反三。

由于复习课的重点是知识的归纳整理,因而巩固练习设计要少而精。

如一位数除多位数的复习,可根据被除数最高位够除、不够除、商中间有0、末尾有0、有余数等几种情况,设计如下练习:5300÷4,1076÷3,7035÷7,4081÷2。

目的是使学生完整掌握一位数除多位数的计算法则,并能熟练地计算。

(2)归纳性练习。

教师在课堂上进行复习讲解,引导学生加深巩固已学的知识,使之系统化、条理化。

如复习比、除法和分数的概念时,可抓住易混淆的知识列表进行比较:概念关系区别比前项比号后项比值表示两个数的关系分数分子分数线分母分数值一个数除法被除数除号除数商一种运算(3)引申练习。

目的是通过对知识归纳整理后,适度地延伸、综合,进一步充实、完善学生的认知结构。

如:一项工程,小张独做10天完成,小李独做15天完成。

①两人合做几天完成?②两人合作5天后这项工程还剩下几分之几?③两人合作5天后剩下的由小李独做需几天?④小张先做3天,其余的两人合作完成,还需几天?⑤小李先做3天,其余的两人合作完成,一共用几天?选编这样的一组练习题,把工程问题从基本型发展到复杂型,使学生观察到工程问题的发展线索,同时又进一步理解和掌握工程问题的基本概念和数量关系。

(4)发散性练习。

这是一种在学生掌握了有关基本知识、技能的基础上,用来培养学生灵活应用知识的能力,发展学生智力的一种练习。

如:一种黄铜是由3份锌与7份铜熔铸而成,生产这种黄铜150吨,需要锌、铜各多少吨(用多种方法解答。

提示:可用按比例分配法、归一法、分数解法、列方程解法、比例方法等)?在设计练习时,无论是新授课、练习课,还是复习课,都要重视及时反馈,以便调控教学。

为此,教师应尽量做到作业当堂完成,当堂批改,当堂订正,当堂解决问题。

四、检测练习设计遵循的原则(一)练习设计要有针对性注意练习设计的针对性是提高练习效率的重要一环,每节课的知识都有各自的重难点,因此,要做到:重点内容反复练,难点内容着重练,易错地方突出练。

语文中重点词、句在设计上要多思索,如在《庄稼的好朋友》一课教学时,课文中有“捉、吃、消灭”三个动词,“消灭”这个词是个难点,在教学中如何使学生体会“捉、吃、消灭”三个词的细微差别,以突破难点,可以设计这样的填空练习:(1)青蛙()害虫;(2)猫头鹰()田鼠;(3)七星瓢虫()蚜虫;(4)赤眼蜂()螟虫,并要求学生用卡片分别填入“捉、吃、消灭”三个动词,接着通过调动卡片的位置要求学生回答:“能不能用这个词,为什么?”在学生得出正确答案后适时总结各自的用法,最后引导学生用“消灭”一词说话,加强了对这个词的理解。

(二)、练习设计要有层次性要精心设计练习层次,即练习设计要由浅入深、由熟到巧,要循序渐进地进行,练习内容一般可划分为“会—熟—活”三个层次。

如在《太阳》一课时,有教师设计了这样的三个练习题:(1)太阳自身的特点有哪些?(远、大、热)(2)说说课文是用什么方法把太阳自身的特点写具体的?(列数字、举例子、作比较)(3)分别用“列数字、举例子、作比较”的方法将下列句子写具体:①.五年级二班有摄影小记者名,占全班人数的。

②.在公路旁踢球很危险,。

③.同相比,地球是渺小的。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