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市场三、期货(Futures)1. 以某种大宗产品如棉花、大豆、石油等锁定未来价格(降低亏损风险)2.金融资产如股票、债券等四、证券价格:证券价格主要包括股票价格和债券价格股票价格=预期股息收入/市场利率股票发行价格方式1.平价2溢价3折价(后两者即场外市场)场外市场特点:无固定交易场所、价格商议达成、管制少。
场内市场即股票交易所债券价格确定的基础是本金和利息。
在此基础上根据收益资本化理论和现值理论确定,但由于受市场利率预期和还本付息方式的影响,因此,其价格确定方法有多种多样五、金融市场的功能资本积累功能:借助于金融市场,可达到社会储蓄向社会投资转化的目的。
资源配置功能:金融工具的流动,会引导和带动社会物质资源的流动和再分配。
调节经济功能:微观上通过人们对金融工具的选择进行投资方向和投资结构的调节。
宏观上政府通过金融市场实施财政政策和金融政策。
反映经济功能:金融市场的价格变化反映了微观经济和宏观经济的运行情况,以及国家经济政策实施效果和世界经济发展动向。
六、我国资本发展现状:一是股票发行制度由审批制过渡到核准制。
二是资本市场规模逐年扩大。
三是品种结构日趋合理。
四是机构投资者的队伍逐渐壮大。
五是大力推进资本市场发展的政策日益明朗。
六是多层次资本市场的结构已初步形成七、全球金融市场发展现状(1)金融资产证券化(2)金融市场国际化(3)金融活动自由化(减少各种壁垒是金融市场发展现状)开放金融市场,减少或取消国与国之间的金融壁垒放松或消除外汇管制,给外国投融资者以国民待遇放宽对金融机构业务范围的限制,实行业务交叉放宽或取消对银行的利率管制,利率市场化步伐加快九、影响股票发行价格的因素一、净资产(底子)二、盈利水平(当下)三、发展潜力(预期)四、发行数量(交易量)五、行业特点(风险性、企业特殊性)六、股市状态(整体行业动态)商业银行十、商业银行的发展趋势:服务流程电子化转账系统自动化网络银行发展扩大海外业务十一、商业银行的职能信用中介:连接资金供应者和资金消费者,优化经济结构支付中介:转账、兑换货币等信用创造信息中介:规避个人交易的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十二、商业银行的组织制度建立原则竞争原则促进改善服务,促进金融业快速健康发展稳健原则为防范金融为机适度原则合理规模,服务最优,最大利润组织制度形式十三、商业银行的经营原则盈利性原则流动性原则安全性原则十四、商业银行的监管《巴塞尔协议》①资本的组成②风险加权制③设计目标标准比率④过渡期及实施安排。
中央银行十六、中央银行的作用(1)政府对货币财富和银行的控制(2)统一货币发行(3)集中信用的需要(4)建立票据清算中心(5)统一金融管理十七、各国中央银行的主要变化:(1)由一般货币发行向国家垄断发行转化;(2)由代理政府国库款项收支向政府的银行转化;(3)由集中保管准备金向银行的银行转化;(4)由货币政策的一般运用向综合配套运用转换;(5)各国中央银行之间的金融合作加强十八、中央银行的性质身份:政府的职能部门、国家货币政策的体现者、国家干预经济生活的重要工具宗旨:维持货币、物价稳定,促进经济增长,稳定就业,保障国际收支平衡业务特殊性:不以盈利为目标,资金来源为发行的货币和各金融机构存款。
管理特殊性:管理机构,但是综合行政、法律、管理的手段。
十九、中央银行的职能发行的银行政府的银行银行的银行调节和控制宏观经济的银行二十、中央银行独立性的内涵确定货币政策目标的独立性运用货币政策工具的独立性金融监管上的独立性二十一、中央银行的法律地位及原因名义上隶属财政部,具有相对独立性原因①低通货膨胀的条件下保持经济的适度增长和低失业率②防止特定的、短期的或利益集团的需要而牺牲国家的长远的、全局的利益③需要独立于政府,不受政府短期目标影响货币政策调控二十二、货币政策的定义货币政策是指中央银行在一定时期内利用某些工具作用于某个经济变量,从而实现某种特定经济目标的制度规定的总和。
二十三、货币政策目标内容(与央行作用一致)①单一目标型,即稳定币值②双重目标型,+发展经济③三重目标型,+国际收支平衡④四重目标型,+充分就业发展经济:速度加快、结构优化与效率提高三者之间的统一充分就业:包括劳动力的充分就业和其他生产要素的充分利用。
(生产要素包括劳动力、资本、企业家、土地四种。
)二十四、货币政策目标之间的相互矛盾与统一货币政策的诸目标之间既矛盾又统一。
只有因势利导,慎重选择,才能把握全局。
二十五、货币政策中介指标①可测性;②可控性;③相关性;④抗干扰性二十六、货币供给量作为中介指标的优缺点优点缺点变动直接影响经济活动央行对货币供给量的控制不是绝对的央行对货币供给量的控制性较强运用货币政策工具实行对~的控制存在时滞。
可明确区分政策性效果和非政策性效果二十七、一般性货币政策工具含义效果缺点法定存款准备金政策央行要求商业银对所有银行平等 对经济震动太大二十八、选择性货币政策工具(对待部分领域、对象的经济调控)①消费者信用控制指中央银行对不动产以外的各种耐用消费品的销售融资予以控制②有价证券信用控制对有关有价证券交易的各种贷款进行限制,在于限制用借款购买有价证券的比重③不动产信控央行对商行的房地产投资放款进行限制,为了抑制房地产投机。
④优惠利率央行对国家产业政策要求重点发展的部门实行低贴现率或放款率。
二十九、其他信用工具直接信用工具指中央银行对不动产以外的各种耐用消费品的销售融资予以控制间接信用指导对有关有价证券交易的各种贷款进行限制,在于限制用借款购买有价证券的比重三十、货币政策时滞实证分析:内部时滞:取决于央行对信息反馈系统的灵敏度;货币当局根据预测采取行动的意向。
外部时滞:相对客观、不可控;取决于投资者和消费者对市场信息反应;经济管理体制、经济发展水平等。
博弈论三十一、纳什均衡第一,在该策略组合中,每个局中人的策略都是给定其他局中人的策略情况下的最佳反应。
有一个局中人的策略发生变化,原来的策略组合就不再是纳什均衡。
第二,该策略具有自我实施的功能。
在纳什均衡下,没有一个局中人可以通过单方面改变自己的策略而提高自己的支付。
也就是说,没有人愿意偏离均衡。
三十二、纳什均衡的挑战体现了个人理性和团体理性的冲突。
这一冲突,形成了对传统的微观经济学的“看不见的手”原理的挑战。
“看不见的手”原理揭示的经济思想是:在市场机制的作用下,个人理性和团体理性是一致的。
三十三、寡头厂商的共谋及其特征1.协议在较高价格出售产品能使彼此获得更多利益,使得共谋现象普遍存在。
2.共谋现象的特征:不稳定性举例:“囚徒困境”中,一方打破不告发的协议坦白,可以从轻判决,获得比协议更大的利益。
反映了个人理性与团体理性的冲突,最优策略在对方策略不同的情况下结果不同结论:(不合作,不合作)模式是占优均衡的。
(静态博弈)然而,在不能确定终止期的有限期重复博弈的寡头厂商共谋模型或者囚徒困境模型中,纳什均衡的合作解是可以存在的。
分析以上状况时,需要考虑到,诚信也可以说是一种生产要素。
三十四、信息不对称现实经济中,信息的传播和接收都需要成本,主客观因素导致的市场噪声使市场参与者拥有不完全信息。
市场经济本身不能生产出足够的信息并有效地配置它们。
三十五、逆向选择的表现逆向选择:消费者掌握的信息不对称时,出现违背需求定理的现象;价格下降,需求量减少。
生产者掌握的信息不对称时,出现违背供给定理的现象;价格上升,供给量减少。
结果:低质量产品将高质量产品逐出市场;市场低效率甚至失灵。
例:旧车市场(卖方市场,低质量车充斥市场)保险市场(买方市场,不健康的人都投保)三十六、信号模型1.传递模型完善信息不对称信息优势方将信息披露给信息劣势方:如猎头公司、中介公司可以从中获益。
2.甄别模型例:劳动市场,雇主作为信息劣势方,制定不同工资和贡献的劳动合同,供雇员选择。
国民收入核算三十九、宏观经济学及其含义宏观经济学:研究一国的整体经济运行及政府运用经济政策来影响经济运行等宏观经济问题的社会科学。
四十、国内生产总值与国民生产总值的概念国民生产总值GNP:gross national product指一国国民在一年内所生产的最终产品的市场价格的总和。
国内生产总值GDP:gross domestic product指一国国境内、一年内所生产的最终产品的市场价格的总和。
GNP是个收入概念,GDP是个生产概念。
四十一、GDP与GNP关系GNP+外国公民在本国生产的最终产品的市场价值=GDP+本国公民在国外生产的最终产品的市场价值封闭条件下,封闭条件下,GNP=GDP。
四十二、GDP的特点1.包括有形和无形产品(劳务)2.按照市场价计算,不包括自产自用3.仅计算本年产品价格总和4.是最终产品,避免重复计算具体计算时采用增值法:计算在不同生产阶段增加的产值(value added)=产品和劳务的销售收益—中间产品费用GDP的缺陷没有反映:1.家务劳动成果2没有反映精神满足度、环境质量、分配状况改进:绿色GDP——扣除GDP中的环境成本,存在技术、观念、制度等障碍。
四十三、GDP的计算方法1.收入法2.支出法3.生产法以3为例:GDP可以通过核算各行各业在一定时期生产中的价值增值来求得。
这种方法称为生产法理论上,总支出=总收入,以总支出为准。
四十四、贸易顺差存在的问题一方面,顺差过大不利于改善国际收支状况,人民币有升值压力,国际贸易磨擦增大。
另一方面,净出口增大使GDP增速居高不下。
但外需波动容易造成经济大起大落四十五、总产出核算的重要意义(1)总产出是最基本的宏观经济变量。
其他宏观经济变量如消费、储蓄、投资、税收、财政支出、进出口等等都是由它派生出来的(2)宏观经济学研究问题只有通过总产出水平变化才能说明。
如就业水平、物价水平、经济增长、经济周期。
(3)宏观经济模型的基本依据:“总产出≡总收入≡总支出”的恒等式四十五、其他宏观经济指标1.国内生产净值:NDP(national domestic products)(GDP-固定资产折旧)2.国民收入:NI(national income)3.个人收入:PI(personal income)4人均GDP/人均GNP5.潜在GDP:调动所有社会资源,能够生产的最大限度的GDP(GDP缺口越大,说明经济发展越没有效率)四十六、综合国力评价除GDP(偏重于产品)外,还包括:1.国土资源2.国民素质3环境质量4社会福利5.政府工作效率6国际竞争能力简单国民收入决定理论四十七、边际消费倾向递减规律边际消费倾向随着收入增加而呈现递减趋势四十八、影响储蓄的因素收入、分配状况、消费习惯、社保体系、利率水平(存在边际储蓄倾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