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浅谈国有林场基层人才管理工作

浅谈国有林场基层人才管理工作

浅谈国有林场基层人才管理工作
【摘要】本文概述了国有林场人才队伍的现状,分析了国有林场人才队伍存在的问题及原因,提出改进建议:提高领导认识,高度重视林业人才的培养和使用;加强基层林业人才培训工作;优化基层林业人才队伍结构;制订长期林业人才发展规划;建立良好的竞争激励机制;进一步完善和健全社会保障制度。

【关键词】国有林场;林业;人才工作
在现代社会中,林业人才的工作取得了显著的成绩,大批的林业人才为林业建设做出了很大的贡献。

但和当前林业发展的要求相比,林业人才需求总量不足、素质不高、缺乏复合型的人才,基层人员和高层人才都相当缺乏,导致林区人才严重缺失。

并且在选人、用人机制不活,人才开发经费投入不足等问题仍很突出。

当这些问题都得不到有效地解决,就会造成林业发展的缺陷。

因此,全面提高林业人才队伍的整体素质已成为当务之急。

各级林业部门必须高度重视人才问题,增强责任感和紧迫感,切实加强人才工作,走人才强林之路。

一、国有林场基层林业人力资源现状
1、林业职工年龄偏大,素质偏低
现在林业人才观念趋于老化,知识过于陈旧,与现代林业的发展难以接轨。

由于长期工作生活在林区,受环境所困,接受新知识、新事物的机会和途径较少,传统林业的影响根深蒂固,知识更新的速度缓慢。

2、林场的森林管护员绝大多数是原来的护林员,很多人的文化水平低
天保工程的实施,则对他们提出了新的要求,管护责任由原来单一的护林防火扩大为资源管护、林政执法、森林防火、病虫害监测防治等综合职能,这些工作内容既要求工作人员有一定林业专业知识,还要求工作人员具有一定的政策、理论水平。

管护员的工作不能仅凭嘴说,而要看如何学习、领悟和执行国家林业法律、法规,看如何向当地群众宣传党的政策,看管护林业工作日记、责任心和管护工作成效,很多职工难以满足这些要求。

要改变这种现状,使职工的素质和技能满足当前林业工作的需要,就必须结合本场的实际,采取必要的培训措施,加以改变。

3、专业人才的分布不适应工作的需要
从学历和所学专业的角度来看,的确一部分人来自林业大中专院校,但由于在实际工作中没有对口专业而改行,非学以致用。

文化程度较高、能力较强和有专业技术职称的人员相对集中在机关,越到基层,专业人才越少,在生产管护一线,缺少专业技术人员。

4、现有技术人员技术水平较低
过去,一名中专生到林场就是技术干部,是中等层次的技术人才,而现在情况已经发生了根本变化,现代林业劳动已经没有太多纯粹不要知识的体力劳动了,中等水平的职业教育已成为高素质劳动者必须跨越的最低门槛。

因此,要牢固树立抓教育就是抓经济的观念,通过抓职工教育,提高职工素质,提高技术含量,加快林业
发展。

5、林业基层所需人才和林业院校培养的的毕业生源存在专业或者自主选择不对口
因为高等林业院校毕业生都在主动积极的跳出“林门”,中等林业院校的学生则是挤不进“林门”。

特别是毕业生在选择工作时都是双向选择,所以导致林业基层工作失去了人才的输入。

这是因为在很多学生眼里,林区经济困难,自然条件艰苦,一旦到林业一线工作,终身都难有发展机会,与其这样,还不如在城市中去打拼,去创造机会。

所以,根据林业教育的发展,林业对人才的需求现状,如何引导学生到林区就业就成为林业人才队伍建设的一个关键问题。

必须制定优惠政策,鼓励、引导各类大中专院校和职业技术学院毕业生到林业基层工作。

二、造成人才资源现状的主要原因
1、前些年对林业发挥的作用认识不够
林业社会地位较低,很多人从思想上不愿意从事林业工作,即便是林业职工子女,只要稍有门路,就会想方设法奔出“林门”,在社会上难以谋求其他职业的人员才迫不得已留在了林业上,实属无奈,文化素质太低。

2、缺乏复合型人才
中层干部和技术人员基本上是林业院校出身,业务技能单一;工人大都属于初中文化水平,知识低下。

人员知识结构的单一,形成人才结构的单一,造成国有林场特有的“粗放型、低效益”的生
产经营管理模式。

3、林业产业结构调整
木材停止采伐,相应工作岗位减少,对职工人数的需求少,新分配来的技工生,是林场的子女,对林业工作缺少新鲜感、缺少勇于探索的精神。

4、基层林业没有经济能力吸引和留住高水平科技管理人才
使一些知识面广、勇于创新、个人能力强的人员,为了谋求发展,利用安置富余职工的机会,离开林场,走向社会。

5、林业科技进步周期长,林区就业条件较差
林业职工生活待遇偏低,对人才的吸引和激励能力不强,在日益激励的人才市场竞争中处于先天不利的地位。

特别是林区条件艰苦、待遇偏低、机制不活、信息闭塞,已经成为制约这些地区培养人才、引进人才、聚集人才、留住人才的“瓶颈”,严重困扰着林区人才发展。

据有关部门统计,2011年西部14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共计流失1378名林业专业技术人员,其中16.7%流向东部地区,83.3%转换行业。

6、一些地方对林业教育培训工作基础地位的认识还需要进一步提高
教育培训工作列不上议事日程,工作出现滑坡。

尤其是在我们西部地区林业教育发展滞后,教育资源缺乏,发展后劲不足,与繁重的生态建设任务极不相称。

据有关部门摸底调查,近三年全国林业行业职工年培训率一直徘徊在40%左右,大部分林业职工没有培
训机会。

三、提高基层林业人才素质的几点建议
基层实用人才是林业建设最基本、最直接的参与者,各级林业主管部门要根据实际,加强基层实用人才队伍建设。

1、提高领导认识,高度重视林业人才的培养和使用
各级领导特别是主要负责人要高度重视人才工作,人才资源的短缺已经成为严重制约我国林区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因素,是比森林资源短缺更为紧迫、更为严重的问题。

要把人才队伍建设当成事关林业发展全局的大事来抓紧抓好。

2、加强基层林业人才培训工作
针对年龄偏大,素质偏低,观念趋于老化,知识过于陈旧的现状,应突出基层林业技术实用人员的培训,应分层次,因人而异。

广大林业专业技术人员,开展以林业新理论、新知识、新技术为重点的继续教育,积极鼓励和支持在职人员参加学历教育。

加强森林管护人员培训,了解和掌握国家有关林业法律法规,并能在工作中熟练运用。

3、优化基层林业人才队伍结构
科教兴林需要大批科学研究、技术推广、科技示范和技术培训的人才,需要大批解决重大技术难题的创新型人才,需要大批林木育苗、植树造林、森林管护、野生动植物保护等方面的实用型人才;林业重点工程建设急需大批熟悉工程项目管理,以及建设规划、工程设计、现场施工到检查验收各环节业务的专业技术人才;林业产
业发展迫切需要熟悉市场经济规律、懂法律、善经营、会管理、能创新的复合型人才和专业人才。

据有关资料显示,全国每万亩土地有0.8个农业专业技术人员,而每万亩森林仅有0.53个林业专业技术人员。

因此,必须立足现有人才,大力培养、引进紧缺和急需人才,加强培训,更新知识,提高队伍整体能力,促进各级各类人才协调发展。

从而优化人才队伍结构,适应现代林业发展。

4、制订长期林业人才发展规划
将林业人才发展规划纳入林业发展总体规划,把人才队伍建设作为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林业建设的一项重大基础建设。

各项业务工作的开展要强化人才保障,加强本业务领域的人才培养、使用和管理。

5、建立良好的竞争激励机制
坚持公开、公正、平等的原则,在聘任、晋升、奖励、重点培养及带薪学习和休假、挂职锻炼、进修等方面,在综合考虑贡献和能力的基础上,通过提供均等竞争的机会,提高基层人才的积极性,激励其充分发挥潜力。

6、进一步完善和健全社会保障制度
积极完善基层单位福利和医疗、养老、失业、工伤等社会保障制度,加快改革步伐,不断改善各类人才的生活待遇,解决职工后顾之忧,使职工能放心更好的工作。

盛世兴林,科教为先,人才为本。

我们必须高度重视林业人才工作。

真正做到在提出工作发展目标的同时提出人才培训的指标,
在制定工作规划的同时制定人才发展规划,在制定政策措施的同时制定人才政策措施。

使人才工作能够满足林业的快速发展。

从而促进我国林业持续快速健康协调发展。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