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部编版四年级上册语文《梅兰芳蓄须》教案

部编版四年级上册语文《梅兰芳蓄须》教案

2、想想梅兰芳为什么蓄须、蓄须意味着什么,他真的如孩子们所
见到的那么轻松幽默吗?
3、梅兰芳的内心何等的痛苦?为什么?作者用了什么修辞手法去
表现?
4、小组合作学习
学习汇报:
蓄须是为了拒绝日本人一次又一次的骚扰。梅兰芳是演旦角的,
一旦蓄须,便是宣告不再登台演出了。孩子们看到表面轻松的梅兰芳,
虽然暂时为找到了一种拒绝日本人的有效方法而‚得意‛,他的内心
法在今后习作中的运用。最后超越文本,拓展延伸。请同学们课后结
合学习链接和资料办一份以梅兰芳为主题的手抄报。
怎么自伤身体的?你体会到了什么?
学生读后交流学习情况,并谈体会。
2、师述:难怪著名画家丰子恺先生这样慨叹道:
生齐读‚茫茫青史,为爱国而摔破饭碗的优伶,没有几个人。‛
过渡:是呀,梅兰芳坚持大节,勇于献身的精神真是令人钦佩啊!
师引读最后一段:
就这样年复一年,虽然不能登台演出,生活日渐窘迫,但梅兰芳
坚持着,等待着抗战的胜利。
有几人欤?‛作为当时的中国四大名旦之首——梅兰芳便是其中之一!
什么是‚优伶‛?‚欤‛是什么意思?丰子恺这话是什么意思?
(生答)
把句子换个说法,意思不变。
‚茫茫青史,为爱国而摔破饭碗的优伶,没有几个人。‛
这是从民族气节的高度给予梅兰芳的高度评价!想想,我们该用
什么语气、带着怎样的情感读?(反问的语气,感慨、赞叹的情感)
事情呀!梅兰芳为了爱国而付出了巨大的牺牲!
(2)想一想,应该用怎样的情感来读这句话?
(3)(指名读)(齐读)读出人物内心的压抑、痛苦和无奈。
(4)抓住‚多少次‛引导学生想象写话:梅兰芳可能在什么样的
情况下冲上太平山顶,想狂歌,想飞舞?
格式:每当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时候,他
其实十分痛苦。
作者以比喻的手法来描写梅兰芳的心理活动,表达他内心对于艺
术追求不能实现的痛苦。
(多少次,他冲上太平山顶,想狂歌,想飞舞,积聚在内心的对
唱的渴望与对舞的向往,就像是被挡在堤坝后的滚滚洪流,澎湃激荡,
却又无法冲破阻隔,奔腾万里。)
(1)用‚蓄须‛来对付日本人,是没有办法的办法。对他这样一
个视艺术为生命的名角来说,不能演出,不能创作,这是多么痛苦的
为敌人演出,表现了一代京剧大师不屈不挠的刚强骨气。这一动人事
迹成为神州大地感人的佳话,在中华儿女中广为传颂,极大地鼓舞了
中国人民奋勇抗战的决心。他的高尚情操照耀千秋万代。我相信,这
种精神将在我们身上传承下去,直到永远,永远……
板书设计:
23梅兰芳
婉拒
怒拒爱国
躲拒有民族气节
蓄须拒
自伤拒
教学反思:
《梅兰芳蓄须》这篇课文主要讲述了现代著名的京剧艺术家梅兰
一篇很好的爱国教育的文章。
教学目标:
1、指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认识梅兰芳高尚的爱国情感和坚定的
民族气节。
2、引导学生联系课文内容,体会重点句子所表达的深刻含义和思
想感情。
3、帮助学生会认课文中的二类生字,会写四字词语以及理解部分
重要的四字词。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指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认识梅兰芳高尚的爱国情感
第一位,为了民族气节他宁愿放弃视为生命的艺术。
二、成功之处
在上这节课的时候,我最大的成功之处是:教学中,我引导学生
抓住自己感受深刻的句子或段落展开精读学习。先让学生自读课文,
画出自己感受深刻的句子或段落,在一旁进行批注,写下自己的感受;
然后组织学生进行交流,引导学生透过重点的句子、词语反复体会,
谈出自己的独特感受;再随机引导学生进行感情朗读,读出自己的感
芳生平中的一段动人事迹:抗战时占领上海的日本侵略者想利用梅兰
芳粉饰太平,梅兰芳得知后愤然离开上海,避居香港。抗战八年,他
蓄须明志,始终拒绝为日本人演出。表现了梅兰芳伟大的民族气节和
爱国情怀。
本文的教学重点是:感受梅兰芳坚贞不屈的民族气节与爱国之情。
一、教学效果
围绕本课教学目标,我取得了以下教学效果:
(1)课文写了梅兰芳哪几件事?(注明每件事情发生的时间、地点
和梅兰芳的表现)(2)文中哪件事写得比较详细,具体描绘了哪些内
容?(3)梅兰芳的表现给你留下怎样的印象?然后让学生用自己喜
欢的方式自学,勾画圈点、批注,加深自己的感悟。再结合具体的句
子,谈谈自己的理解。教师抓住时机交代反衬的写法,并强调这种写
远留在我们的脑海中,永远留在我们的心中,他的京剧艺术和他强烈
的爱国之情影响了一代又一代的中国人。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近他,
一起用心去理解和感受这个伟大的人物,让我们一起来深情地呼唤他
的名字。(课件出示课题)
2、复习旧知:上节课我们学习了梅兰芳,回忆一下课文围绕着梅兰
芳的爱国之情写了哪几件事?哪几件事写得详细具体,哪几件事写得
冲上太平山顶……
师生合作读:
(师引)每当想到为了抵抗日本人,连嗓子都不敢吊的时候,(生
齐读)‚他冲上太平山顶,……‛
(师引)每当想到为了抵抗日本人,不能创作出一个个观众喜爱
的舞台艺术形象的时候,(生齐读)‚他冲上太平山顶,……‛
(师引)每当想到为了抵抗日本人,不能在舞台上与心爱的观众
见面的时候,(生齐读)他冲上太平山顶,……
1.梅兰芳所处的时代离同学们较远,所以在预习课文方面我也
给了同学们相应的指导,尤其是让同学们课下通过网络查找关于梅兰
芳的相关知识。在同学们展示自己了解到的关于梅兰芳的知识的基础
上,我进一步加以补充总结。学习新课时,我首先从梅兰芳的几个小
故事作为切入点,先给同学们示范用书中的语言概括地总结出第一件
事情,然后让同学们用学到的方法自己试着总结出其他几件事,用小
(5)师述:难怪著名画家丰子恺先生这样慨叹道:
生齐读‚茫茫青史,为爱国而摔破饭碗的优伶,没有几个人。‛
过渡:然而,蓄须也不是一劳永逸的,当梅兰芳在已经成为日本
占领区的香港生活得不愉快,返回他在上海的家后,日本人、汉奸又
轮番上门,他又该怎么对付他们呢?
学习第五件事:自伤拒演(第13自然段)
自学提示:
1、默读第13自然段,并思考:梅兰芳为什么要自伤身体?他是
高于一切。他的行为表现出一个正直的中国人,一名真正艺术家的良
知和高风亮节。
谁能读出这种坚决与果断之情?指名读,齐读
(3)师述:难怪著名画家丰子恺先生这样慨叹道:
生齐读‚茫茫青史,为爱国而摔破饭碗的优伶,没有几个人。‛
过渡语:第七自然段。
学习第四件事:蓄须拒演(7—12自然段)
自学提示:
1、快速浏览7——12自然段
谁能读一读?
指名名读,齐读
(初步体会梅兰芳的爱国之情。)
丰子恺的评价居于文章什么位置?起什么作用?
第4自然段在课文中,既是对前面两件事的总结,又是后面三件事
的总起,是承上启下的过渡段(是全文的中心句)。
(三)、品读词句,把握形象
我们在上一课学习了‚拒绝播音‛、‚拒绝登台演出‛前两件事
的基础上,这节课我们再深入地读读课文4——13自然段,学习梅兰
相机板书:有民族气节
指导感情朗读,指名读。
(2)所以,作者说:尽管他视艺术为生命,但在民族存亡关头,
他毫不犹豫地将艺术让位于民族气节。
‚毫不犹豫‛这个词让我们体会到什么?(坚决与果断)我们感
..........
受到:
...
梅兰芳爱____,更爱________,他视_________________利益
a、出示课件理解:‚年复一年‛指的是哪些年?梅兰芳‚始终坚
持‛的又是什么?你体会到了什么?
b、师总结:整整八年,……人的一生有几个青春的八年,然而,
梅兰芳却这么坚决,这么毫不犹豫,这么义无反顾地在这八年里与侵
略者进行精神与肉体的殊死搏斗。这是何等伟大的爱国之情!
C、师述:难怪著名画家丰子恺先生这样慨叹道:
可得。然而,他对这些不屑一顾。他不愿也不可能为侵略者粉饰太平。
句子2:(课件)他宁愿每顿只有一碗饭、一点点罐头食品或者
一小块咸鱼,宁愿时刻提心吊胆地面对头上呼啸而过的炸弹,也不愿
失去作为一个真正的中国人所应当具备的民族气节。
师补充资料:当时梅兰芳有一笔演出的收入存入香港银行,但日
寇将这笔高额存款全部冻结,无法取出。梅兰芳拒绝日本人登台演出
和坚定的民族气节。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联系课文内容,体会重点句子所表达的深刻
含义和思想感情。
教学准备
课件及相关资料
教学时数:2课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出示梅兰芳的艺术形象图片,
1、音乐响起,教师深情叙述:55年前,只有67岁的梅兰芳先生
突然离我们而去,一代京剧大师,他那一个个有优美的艺术形象,永
芳如何‚滞留香港避演‛、‚蓄须明志拒演‛、‚自伤身体‛,深入文章
的字里行间去体会梅兰芳的爱国情怀。
第三件事:躲港拒演(5、6自然段)
自学提示:
1、以自己喜欢的方式自由读第5、6自然段
2、圈画出能表现梅兰芳爱国情怀的语句。并批注阅读体会。
3、交流、汇报。
(1)学生汇报,可能会汇报的内容:
句子1:(课件)只要梅兰芳答应登台演戏,一切奢华的生活唾手
组合作交流的方法概括出本文写了梅兰芳的几件事。这样学生们通过
认真阅读,了解本梅兰芳拒绝为日本人登台演出来写的,突出了梅兰芳的爱国热情与
民族气节,课文的脉络就十分清晰,学生很快就读懂了。
2.其次,感悟重点语句。让学生找出自己感受最深的语句来读,
并说出自己的感受,使学生从句子中感悟到梅兰芳把民族气节放在了
23.《梅兰芳蓄须》
教材分析: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