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建设法规基础.

建设法规基础.


建设技术法规构成的。这三种法律规范在调整建设活动
中是相互作用、综合运用的。 2. 复杂性: 建设法律关系是一种涉及面广、内容复杂的权利义 务关系。建设活动关系到国民经济和人民生产、生活、 休闲娱乐等方面。
1.2.2
工程建设法律关系的特征
3. 协同性: 国家制定的建设项目计划是指令性的,是各级机构 进行工程建设的基础。各省、市、自治区在国家计划的 基础上制定本部门、地区的计划,下达给下属单位,各 建设单位及承建单位必须严格遵守国家建设计划。建设 单位与承建单位签订勘察、设计、施工、安装、购货等 合同,所有参加建设的单位需相互配合,协同工作共同 完成建设项目。国家对一个建设项目从资金落实到勘察 设计、施工、安装等都进行严格管理。 4. 制约性: 建设法规调整是以建设行政法律规范为主,建设民 事法律规范调整建设活动是由建设行政法律决定的,并 受其制约。以建设行政法律规范为主。
5.地方性法规与规章 地方性法规是指地方人大常委会制定的规范性文件。地 方性建设规章是指地方人民政府制定颁布的规范性文件的总 称,其表现形式有规定、办法和规则等。它们的效力低于宪 法、法律、行政法规和部门规章,在本行政区域内有效。如
《广东省建设工程招标投标管理条例》、《深圳经济特区建
设工程质量条例》、《深圳市建设工程勘察设计合同管理暂 行办法》等。
建设工程的参与者应了解这些法律法规,并以 这些法律法规来规范自己的建设行为。
第一章
建设法规基础
1.1 建设法规概述 1.2 工程建设法律关系 1.3 建设法规的体系 1.4 工程建设基本民事法律案例
1.1
建设法规概述
Click to add Title 1.1.1 建设法规的概念和调整对象 Click to add Title 1.1.2 建设法规的特征及作用 1.1.3 工程建设法的基本原则
1.1.1
建设法规的概念和调整对象
通常所说的建设法规中的“建设”和建筑法中的“建筑”
是两个密切相关的概念。 建筑是指人工建造的、固定于地面上的建筑物或构筑物。 具体地讲是指建筑物或构筑物经过勘察、设计、施工和设备 安装的营造过程。 建设包含两种含义:一是创立新事业,二是增加新设施。 与建筑相比,其内涵和外延都较前者宽泛,建设一般都以
④ 相对稳定性
1.3.2
建设法规体系的构成
3.建设技术法规 建设技术法规是指国家制定或认可的,由国家强力保证 其实施的工程建设勘察、规划、建设、施工、安装、检测、 验收等的技术规程、规则、规范、条例、办法、定额、指 标等规范性文件。 建设技术法规可分为国家、专业(部)、地方和企业 四级。下级的规范、标准不得与上级的规范标准相抵触。 主要类型有:设计规范、施工规范、验收规范、建设 定额、工程建设标准、建筑材料检测标准。 建设技术法规具有以下的特征: ①科学性 ②标准性 ③系统性 ④稳定性
(2)经济性
工程建设活动直接为社会创造财富,为国家增加积累,工程建设活 动的重要目的之一就是要实现其经济效益。
(3) 政策性
建设法规体现着国家的建设政策。它一方面是实现国家建设政策的 工具,另一方面也把国家建设政策规范化。
(4) 技术性
为保证建筑产品的质量和人民生命财产的安全,大量的建设法规是 以技术规范、标准的形式出现。
建设法规体系的表现形式
4.部门规章 部门规章是指国务院各部门根据法律和行政法规,在本 部门权限范围内所制定的规范性文件的总称。其表现形式有
规定、办法、实施办法、规则等,其效力低于宪法、法律和
行政法规。如《建筑工程施工发包与承包计价管理办法》、 《工程监理企业资质管理规定》等。
1.3.1
建设法规体系的表现形式
1.3.1
建设法规体系的表现形式
3.行政法规 行政法规是国务院根据宪法和法律或全国人大常委会的 授权决定,依照法定权限和程序,制定颁布的建设规范性条 文。其效力低于宪法和法律,在全国范围内有效。如《建设 工程勘察设计管理条例》、《建设工程质量管理条例》、 《城市房地产开发经营管理条例》等等。
1.3.1
是建设法律关系的重要特征之一。
1.2.3
工程建设法律关系的构成要素
2. 客体
建设法律关系客体是指参加建设法律关系主体的权利义
务所共同指向的对象。客体一般有财、物、行为和非物质财
富四种表现形式。比如建设资金、为工程建设取得的贷款等 就是财客体;建筑材料、建筑机械设备就是物客体;勘察设 计、施工安装、检查验收等就是行为客体;建筑设计方案、 装潢设计、专利等就是非物质财富客体。
1.1.3
工程建设法的基本原则
1.应确保工程建设质量与安全的原则
建设工程质量与安全是整个建设活动的核心,
它直接关系到人民生命、财产安全。
对工程质量的要求“安全、适用、经济、美观”。
建设工程的安全是确保建设工程和建设活动中
不发生人身伤亡和财产损失。
1.1.3
工程建设法的基本原则
2.应符合国家的工程建设安全标准原则
1.3
建设法规的体系
Click to add Title 1.3.1 建设法规体系的表现形式
Click to add Title 1.3.2 建设法规体系的构成
1.3.1
建设法规体系的表现形式
广义建筑法规体系由五个层次构成。
宪法 建设法律 行政法规
部门规章 地方性法规 与规章
1.3.1
建设法规体系的表现形式
1.2.4
建设法律关系的产生、变更和消灭
2. 原因
(1)法律事实的概念:
能够引起建设法律关系产生变更和消灭的客观现象和事实。 (2)法律事实的分类: 建设法律事实按是否包含当事人的意志分为两类。 ① 事件:不以当事人意志为转移而产生的自然现象。
② 行为:指人的有意识的活动。 表现为:a) 民事法律行为、 b)违法行为、 c) 行政行为、 d) 立法行为、 e) 司法行为。
工程建设法律关系的构成要素
1. 主体 建设法律关系主体是指参与建设活动,受建设法规调 整,在法律上享有权利、承担义务的人。建设法律关系主
体有自然人、法人和其他组织。如国家机关、中国建设银
行、城市规划编制单位、工程项目的投资者(建设单位)、 施工企业工作人员、从事工程勘察设计的单位、从事工程 施工的施工企业、从事房地产开发的企业等。由于建设活 动参与者众多,因此建设法律关系的主体种类众多,这正
位。建设行政法律具有以下特征:
① 指令性 ② 非对称性 ③ 强制性 ④ 灵活性
1.3.2
建设法规体系的构成
2.建设民事法律 建设民事法律是指国家制定或认可的,体现人民意志 的,以国家强制力保证其实施的调整平等主体的公民之间、
法人之间、公民与法人之间的建设关系的行为准则。建设
民事法律具有以下特征: ① 平等性 ② 有偿性 ③ 任意性
的建设活动,这也是在维护正常的建筑市场。
1.2
工程建设法律关系
Click to add Title 1.2.1 工程建设法律的概念 Click to add Title 1.2.2 工程建设法律关系的特征
1.2.3 工程建设法律关系的构成要素 1.2.4 建设法律关系的产生、变更和消灭 Click to add Title
1.1.3
工程建设法的基本原则
4.不得损害社会公共利益和他人的合法权益原则
社会公共利益是全体社会成员的整体利益,保 护公共利益是法律的基本出发点。
从事建设活动不得损害社会公共利益,这也是
维护建设市场秩序的保障。
1.1.3
工程建设法的基本原则
5.合法权利受法律保护原则
宪法和法律保护每个市场主体的合法权益不受 侵害,任何单位和个人都不得妨碍和阻挠依法进行
国家的建设安全标准是指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
建设工程安全标准是对建设工程的设计、施工方
法和安全所作的统一要求。
1.1.3
工程建设法的基本原则
3.从事工程建设活动应当遵守法律、法规原则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法制经济,建设活动是最频
繁、对国家经济和人民生活影响最为巨大的社会经济 活动之一,故而应当依法行事。
1.2.3
工程建设法律关系的构成要素
3. 内容 建设法律关系的内容是指建设法律关系主体享有的权利 和承担的义务。建设法律关系的内容是建设主体的具体要求, 决定着建设法律关系的性质,它是联结主体的纽带。 建设权利是指主体在法定范围内,根据国家建设管理要
求和自己企业活动的需要有权进行各种建设活动。
1.1.1
建设法规的概念和调整对象
2.调整对象 (1)建设活动中的行政管理关系 (2)建设活动中的经济协作关系 (3)从事建设活动过程中的其他民事关系
3.调整对象之间的关系
(1)互相关联 (2)自身属性
1.1.2
建设法规的特征及作用
1.建设法规的特征 (1)行政隶属性
指具有以行政核心内容,并增加了其他含义。
故而在多数场合下,可以以“建设”代替“建筑”一词。
1.1.1 建设法规的概念和调整对象 1.概 念 建设法规是国家法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是指国家立法机关制定的旨在调整国家及其有关 机构、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公民之间,在建 设活动中或建设行政管理活动中发生的各种社会 关系的法律、法规的总称。
1.2.3
工程建设法律关系的构成要素
包括建设法律关系在内的所有法律关系均是由主体、
客体和内容三要素构成的。主体是法律关系的参与者,
也是权利和义务的承担者;客体是主体权利和义务共同 指向的对象;内容即是法律关系主体所享有的权利和承 担的义务。三要素中缺少其中一个要素就不能构成法律 关系。
1.2.3
1.1.2
建设法规的特征及作用
2.建设法规的作用 (1)规范建设行为 表现为:必须的建设行为和禁止的建设行为。 (2)保护合法建设行为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