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良好学习习惯奠定终身发展基础---罗汉小学创武汉市素质教育特色学校综合督导评估自评报告第一部分学校基本情况罗汉小学校创办于1958年7月,校园占地面积19720平方米,建筑面积9138平方米,学校现有19个教学班,在校生953人,教职工62人,其中,中教高级职称1人,小教高级职称 59人,小教一级教师1 人,高级工一名;教师学历较高,本科学历人,专科学历人;教师综合素质较高,党员教师25人,国家级教科研先进个人2名,市级减负增效教学能手1人,市区级“高效课堂”建设先进个人各1人,区级学科带头人3人,区级优秀青年教师5名,区级“标杆教师”1人,区级教学能手6人,区级百优班主任3人。
近几年有二十多名教师在省、市、区级优质课比赛中获奖。
2013年,,学校共投入资金1000余万元进行办学条件的改善,其中包括新建教学楼2918.35㎡,校园绿化率达30%,扩建了运动场,建设了塑胶操场,运动场馆面积达5600平方米,建有200米的环形跑道,100米的直跑道,操场中间建有二个篮球场和三个羽毛球场。
学校还将投入15万多元,进行校园文化建设。
校园布局合理,教学设备设施一流。
教学区、休闲区、运动区、生活区,四区分明;砺学楼、艺馨楼、知辛楼三楼呼应,给学生生活、学习提供了方便。
学校设置了24间多媒体教室,音、体、美、计算机专用教室、科学实验室、劳技室、图书室、学生心理辅导室和卫生室等功能室一应俱全。
今年实现了“班班通”,白板多媒体教学走进了课堂,从根本上改善了学校的办学条件。
在区教育局的正确领导和教育总支大力支持下,学校坚持把创建罗汉小学素质教育特色校活动作为全校各项工作的重心,认真践行科学发展观,以实施新课程改革为突破口,以现代教育理念为指导,以建设高素质教师队伍为依托,以增强学校可持续发展能力、培养适应未来发展需要的创新型人才为目标,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推进以培养创新精神和社会实践能力为重点的素质教育,逐步形成了独具思源特色的学校文化。
经过全体师生的不断努力, 学校赢得了良好的社会声誉,办学水平不断提升,教育教学质量不断提高,办学特色初步显现。
自建校以来,在教育局的正确领导下,学校承办了许多大型活动来彰显办学水准。
2008年至今,学校每年都成功举办了“六一”活动,丰富同学们课余生活;2011年参加全市三跳比赛,向全市兄弟学校展示了大课间,展示我们学生的风采,获得市级二等奖。
2010年,《成才》杂志第一期刊登了我校课题组成员撰写的十篇课题论文,受到市、区读者的好评。
2011年4月,在区教育局的指导下,我校在全区范围内成功举办了成果推广活动,与会领导、老师纷纷称赞,并把我校可看得见的成果拍照带回去广泛宣传,其研究成果得到了大面积的推广使用,课题组成员创编的“歌谣”“学生学习习惯评价表”点击率高。
祁家湾小学推广和应用了我校课题组成员创编的良好学习习惯的歌谣、教师批改作业的做法,教育科研方面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同年5月,湖北电视台对我校的课题成果进行了专项采访,并在湖北经视台报道,受到同行的好评。
几年来,我校各教研组还改革教学模式、探索高效课堂,并初具规模,积极派老师们参加讲课说课活动,先后有陈美珍、汪玲、夏琳、文娟、胡培、张玲娟、易雄等7名老师获得省、市、区一等奖。
尤其是胡培老师荣获武汉市综合实践活动课比赛一等奖,学校创立的“听上议备”的集体备课模式得到了区教研员、教育专家的认可和好评,并得到了实践的论证;我校被认定为国家级综合实践活动课教育教研实验基地,我校市级“十一五”课题《农村小学生良好学习习惯培养策略的研究》,在2012年获得市级“十一五教科研成果三等奖”。
市级“十二五”规划课题《农村小学培养学习健康学习心理的策略研究》课题进入中期研究阶段,中期工作获得区级课题研究先进单位的称号。
由于我校在教育教学中坚持运用课题成果,近几年来,罗汉小学教学质量在全街一直位于前列,小学毕业考试成绩在全区也令人瞩目,2007-2012年连续几年小考成绩,在30多所乡镇中心小学中位于前列。
课题研究工作,提高了教学效率,减轻了学生负担,学生的整体素质得以提高:我校学生在近三年走进数学王国竞赛、楚才杯作文竞赛、读书竞赛、劳动技能竞赛以及艺术小人才等各级各内竞赛中共计300多人获奖。
第二部分自评过程与结果创市级特色校是一次对学校各项工作的检阅,也是一次学校各项工作的展示,更是一次提升学校办学水平的机会。
因此,我校高度重视创建和自评工作,对照《评估方案》,坚持全员参与、全程管理、规范评估,以创建促管理,以创建促规范,以创建促发展。
1.学习方案,明确标准。
自黄陂区教育督导室批准我校申报市级特色校后,学校就先后召开行政办公会和全体教师大会,认真学习《武汉市小学素质教育综合督导评估方案》,并将《武汉市小学素质教育综合督导评估方案》印发给每个年级组和行政干部,组织学习,讨论,明确标准。
学校通过动员会、讨论会等形式,向全体教职工宣讲督导评估的重大意义。
此外,学校还通过请专家指导、外出考察、网上咨询等形式提高评估人员自评水平,科学、高效地做好学校自评工作。
2、组建专班,明确职责。
我校成立了自评工作领导小组和工作专班,由胡奇校长任组长,全面指挥、督导、协调创建工作;其他行政成员,按照硬件设施、资料建设、文化建设、课堂教学管理、校本教程开发、学生习惯训练、测试项目、宣传协调等八个方面指标划分,把涉及到的相关具体内容具体落实到每个小组和教师个人。
小组、部门、成员之间在统筹协调的前提下,分工负责,相互沟通协作,有序地提高了工作效率。
3、全员参与,形成共识。
我校通过组织10余次行政会、6次全体教师大会、6次班主任会集中学习《武汉市小学素质教育综合督导评估方案》及市区级相关文件,进行宣传发动,向全体教师多次传达区级关于学校创建素质教育特色校的专题会议精神,形成了创建共识,认识到了创建工作有利于总结办学经验、展示办学成果,有利于学校长远发展,特色发展,促进学校创建氛围浓厚,创建工作有序进行。
4、建章立制,严格自评。
为了确保创建工作有章可循,学校制定了《罗汉小学创建市级素质特色学校实施方案》,制定工作日程表,按照29个C级指标认真收集整理资料,如实填写各种自评表,自评小组通过参与活动,深入课堂、调查分析、讨论总结、寻找差距,全面自查自评。
5、全面整改,完善提高。
在自评的基础上,学校各部门对照督导评估标准进行了认真梳理,积极反思工作中需要完善和改进的问题。
2月21日和3月11日,区政府教育督导室对学校创建工作分别提出整改意见和中期考察,在肯定学校创建工作取得成绩的同时,也提出了操作性较强的整改意见。
在区政府教育督导室的指导下,我校坚持边创建,边整改,不断推进、完善创建工作。
6、综合测评,撰写报告。
我校在完成自评和整改任务的基础上,组织师生、家长代表和社区代表进行测评,结合测评结果和学校创建工作实际,撰写自评报告。
通过自评,大家一致认为:学校办学思想端正,“培养学生良好学习习惯,为学生终身发展奠基”教育理念贴切,管理过程精细,培养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教育实践有序,素质教育成效显著,学校特色鲜明,综合得分95分,达到了市级小学素质教育特色学校的标准。
第三部分主要作法和经验几年来,我校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的重要思想为指导,按照“管理有新思路,工作有新举措,发展有新突破”的要求,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并努力推进学校内涵发展、优质发展、特色发展。
一、优化教育资源,全面构建素质教育的保障机制。
(一)提升办学理念,为实施素质教育提供思想保障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把中华传统美德融入其中。
坚持素质教育,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奠基。
按国家课程标准开齐课程,开足课时,校本课程彰显特色。
坚持深化体制改革,实施年级负责制、蹲点年级制、处室职能负责制,向管理要效率、要质量。
坚持不断地深化课堂教学改革,提高课堂教学效益。
坚持“培养学生良好学习习惯为学生终身发展奠定基础”的办学理念,培养和打造一支名师队伍。
坚持发展性评价,让师生的每次进步都能得到肯定。
坚持平均分配教师和学生,不设快慢班,假期不办班、不补课,关注每一名学生,“让教育公平的阳光照耀着每一个学生”。
实践证明,办学理念为我校的发展提纲挈领,给学校教育赋予了丰富的文化内涵和鲜明的时代特色,促进了我校办学水平的进一步提升。
在“培养学生良好学习习惯为学生终身发展奠定基础”的办学理念的指引下,师生群情振奋,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校园活力焕发,秩序井然。
(二)提高法制观念,为实施素质教育提供法律保障。
1、学法知法,增强认识。
我校组织教职工认真学习并贯彻执行《关于加强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教育法》、《教师法》《未成年人保护法》、《义务教育法》等文件,全体教职工学法、知法、懂法,思想端正,树立了正确的价值观、教育观,增强了工作的使命感和责任心,规范了教育教学行为,提高了育人本领。
2、建章立制,规范工作。
学校建立了以服务教学、服务学生为导向的岗位责任制度。
学校实施以年级组为单位的管理策略,降低管理重心,激发良性竞争,抓实管理常规。
实行按月评比,评比结果纳入绩效考核。
常规管理实行师生值周制度,教学管理实行月检、学期质量验收评优制度,提高了教育、教学管理的实效性。
各项规章制度齐全,制定了《罗汉小学教职工行为规范》、《罗汉小学教学常规管理制度》、《罗汉小学绩效工资考核分配方案》、《罗汉小学教师考勤制度》、《罗汉小学教师职业道德量化考评表》、《罗汉小学教师年度考核制度》等相关制度。
学校管理工作形成了以校长为核心,职能处室、年级组负责,相互配合,通力协作的教育教学管理体系。
所有这些都为学生素质的提高提供了强有力的制度保障。
3、民主管理,接受监督。
学校实行适应素质教育要求的民主管理,实施民主监督,充分发挥党组织的监督保证与教代会的民主管理作用。
形成了党、政、工、团一体化的管理机制。
班子成员牢固树立责任意识,深入教学、深入一线,以朴素、务实的作风率先垂范影响教师,真正为教师解决实际困难,以亲和力和人性化措施调动教师的积极性。
班子成员能够广泛听取教职工的意见,每一项学校制度和方案的出台,都先经过教代会的审议,把学校的发展、教师的发展、学生的发展作为学校一切工作的核心。
4、遵规办学,保障权益。
我们组织相关人员学习了《市教育局关于普通中小学(幼儿园)2010——2011学年度执行课程计划有关问题的通知》,学校没有快慢班,无双休补课。
结合本地的特点,均衡编班,科学设置课程,制定好本校课程设置和教师任课分担计划。
我校课程计划执行严格,课程齐,课时足,课程分担及课时量均衡,周课时总量和各学科课时符合《通知》规定,且课程总表、组级课程表、班级课程表三表统一,实施过程与计划一致,学校办学行为规范,尊重学生人格,严格执行市局学生课业量的要求,学生课业负担不断减轻,严格教辅用书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