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二年级家长会活动方案文章来源初中教师网w 91 初二年级家长会活动方案温泉中学班任:曾庆学一、指导思想1、密切家校联系,加强交流与合作;为学生的全面、均衡、健康发展铺路2、明确学校、家庭、学生各自的责任,齐抓共管,增强合力。
二、活动形式1、学生介绍班级情况,班主任汇报半学期基本情况的前提下,让学生有代表性地介绍学习习惯与学习方法,家长代表介绍教孩子的经验,以供广大家长借鉴。
2、精心从家长、学生、老师三个角度设计谈话切入点,由此展开、倾听对方心声,让家长会在和谐的座谈中进行、在体验中结束。
三、活动时间、地点及出席对象:1、时间:5月9日下午2:00—5:002、地点:各班教室3、出席对象:各班主任及各班期中考试科目的教师、家长四、活动过程:各班家长集中相应教室,由班主任主持家长会。
1、致辞欢迎家长。
2、班主任总结半学期来学生活动和学习情况(1)活动方面班主任可利用多媒体(PPT)向家长介绍学生在校的情况以及本学期本班参加学校开展的丰富多彩的活动,或本班参与活动的图片。
让家长体验到孩子在校的每一天都是健康、快乐、充实。
(可上学校门户网查找资料)(2)学习方面①、班级学生平时学习情况。
②、就这次期中考试情况进行总结并分析本班现存的一些问题3、我班近期以及下一步的打算、采取的措施。
4、向家长介绍学习方法(可由学生代表或班主任介绍)5、家庭教育出色的家长代表发言介绍经验。
6、向家长提出家庭教育具体要求或对家庭教育提供建设性的意见。
7、家校互动:向家长询问还有什么困惑和建议等等,班主任、各任课老师和家长作现场交流解答。
8、各学科老师作本学科学法指导。
9、个别交流五、会前准备:1、教务处:(1)周三印发《告学生家长书》。
(2)统一打印各班学生名单(供到会家长签名用)。
(3)周五中午之前排好各班任课教师发言次序,并书面通知到位。
2、德育处:(1)制定各年级家长会方案。
(2)周一召开班主任会,明确家长会召开时间、地点及要求。
(3)及时将举行家长会的通知传到路路通平台。
(4)会前统计各班参会家长人数。
(5)落实电子屏宣传及摄影。
(6)会后及时收齐家长会材料。
3、班主任:(1)认真宣传家长会的重要性,周五早上收齐《告学生家长书》回执,初步估计家长到会率并上报年级组,个别再电话联系,确保到会率在90%以上。
(2)周五下午第五节组织本班学生进行大扫除(教室内外、包干区)。
(3)家长会之前作好班级氛围的布置。
如:黑板欢迎辞、投影欢迎辞等。
(4)准备好每位学生的在校学习、生活、守纪等情况,表现好的予以班级表扬,有缺点的个别交换意见;以表扬、谈闪光点为主。
(5)成绩分析最好用PPT。
(6)选派好4~6名服务生到班服务。
(7)会后及时进行材料装订。
4、任课教师:准备好每位学生的本科目学习情况,尤其是本学期情况,跨班任教的两头走走,发言时间在5分钟(要有书面发言稿:针对性强,鼓励为主)。
、初二年级学生的特点:1、课程难度逐渐增大,容量逐渐增多,学生出现两极分化。
初二增加几何,英语难度也逐渐增加,部分学生出现掉队现象,个别学科开始亮“红灯”。
初中出现的掉队学生多数是在初二上学期出现的。
2、学生自主、独立、反叛意识增强。
随着年龄的增长和对学校及教师熟悉,部分学生不再对家长、教师“言听计从”,有了自己的主见和见解,个别学生可能出现与校外不良少年交往现象。
3、进入青春期,渴望与异性同学交往初二开始进入青春期,由于生理和心理发育的急剧变化,产生愿意与异性交往的想法,这些都属于正常现象。
4、部分同学出现厌学情绪初二是一个学生有可能自我放松的阶段。
没有了刚进入中学的新鲜感,没有初三、初四的升学压力,部分自我约束能力差的学生自己放松,出现学习成绩下降现象。
我们发现初二学生有这样的现象“松一松,降一降;抓一抓,上一上”。
三、学校采取的措施1、搞好诊断性测试,每月一次,查漏补缺。
为提高学生学习的自觉性,学校每月进行一次大型诊断性测试,及时对学生学习情况进行检查,本学期四次测试时间分别为:第一次:10月24日,第二次:11月4日,第三次:12月9日,第四次:1月13日。
2、每次大型考试后均召开年级教师会议,对学生的成绩进行认真分析、总结、表彰、奖励,提出今后工作的要求。
3、加强教师培训,提高教师的业务水平,加强初二的听课、评课。
本学期先后组织了青年教师的公开课、参加集团公司劳动竞赛讲课比赛和教师讲课大比武等活动,全面提高教师的授课水平。
4、加强补差力度,对于部分出现掉队的学生,班主任进行谈话,提高这部分学生的自信心,任课教师进行辅导。
四、对家长的几点建议1、家长要帮助学生树立学习的自信心(1)父母对学生学习的要求要适当.盲目地提出过高的分数指标,学生考了前10名还要受到指责,一定要学生每次都得90分以上,使学生产生过重的心理负担.这只能产生消极影响.所谓适当要求应该是一种较高而经过努力又可以达到的要求,使学生在付出努力之后能达到目的,这样就能增强他们的自信。
(2)善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培养他们的学习兴趣。
要让学生体验到学习的乐趣,应多表扬少批评。
如果只看子女学习不足之处,整日不给“好脸”,见面就是这个不对,那个不好,考试不好就一顿责骂。
这样学生就会开始怀疑自己的能力,开始给自己一种“我不行”的心理暗示!长久下去就会滋长自卑心理、厌学情绪,学习成绩一再下降,结果虫子多了不咬人,自暴自弃,就很难办了。
(3)通过“竖比”看到学生进步有些家长喜欢给自己的学生定一个“参照人”(样板),经常对学生夸奖他如何优秀,以为这样可以促使学生发奋,这样做的结果只能使学生反感。
每个学生的学习基础和智力是不相同的,而且,每个学生都有自尊心,也都有上进心,家长拿自己学生的不足,去同别人家学生的长处相比,越比越让学生“无处藏身”,越比越让他“敌视”优秀生,也更厌恶学习,结果是使教育进入了“恶性循环”,好心办错事。
家长用“竖比”的方法,即拿学生的“今天”同他的“以前”相比,细心地发现他的进步,这就是人们常说的“寻找闪光点”。
如上次考试20分,这次40分,回家主动听英语录音带等。
让学生看到自己的点滴进步,感受到家长对自己是充满希望的,他才会继续努力去争取大一点的进步和成绩,真正建立起自尊与自信。
从而进入教育的“良性循环”。
2、如何提高孩子的成绩?(1)只有预习,才会有优越感,才会胸有成竹地听课。
上课之前,对语文、数学及自己的弱科下一番功夫预习,听课时会自然地体验到一种优越感,会发现老师讲的内容并不难。
预习注意两点:(1)通读课本,遇到不明白的地方作记号。
(2)借助辞典和参考书,研究课后习题。
这两点缺一不可。
养成预习习惯,会从学习中尝到很多乐趣,会胸有成竹地听课,不用担心老师的突然“提问”,也是克服走神习惯的良药。
预习时间根据难易可长可短。
(2)趁没忘记反复练习人的大脑记忆只是短时记忆,过一天便忘掉了,趁没忘记时反复练习,就能做到长时间的记忆。
复习方法有下列几点:(A)每天抽半小时复习一次当天学习的内容。
文科最好把学习的主要内容背出来(主要内容并不多,老师一般会强调的)。
做几道与当天学习内容有关的数学习题(自备一本“题库”)。
(B)周末抽出2小时,对一周内学习的内容进行第二次复习,将文科要点背下来,并对数学重要问题反复练习,直到不看书也能顺利解答。
(C)考试之前,进行最后一次复习。
(3)掌握每门学科特有的学习方法,不要用一种学习方法对付所有功课。
如记忆为主的学科:英语、历史、地理、生物,理解为主的学科:数学、物理、化学,介于两者之间的学科:语文,方法各不相同。
(4)学习无“捷径”可走,需要每天付出努力。
(A)每日必做三件事:a.作业30-60分钟,b.复习当天内容十分钟至半小时,c.预习语文、数学十分钟至半小时。
每天在家学习2小时。
(B)周末写作业用半天,复习用半天,休息半天。
(5)为语数外选一本合适的参考书,并注意:(A)把参考书当作补充知识的工具,预习、复习时可用。
重心要放在课本上。
(B)善于使用有色笔。
重点地方用红笔做记号,不明白地方用蓝笔,日后问老师。
(C)参考书要少而精,既买之则读之。
要反复读两三遍。
也可挑重点学习。
(6)养成发问习惯。
要做到:(A)善于使用红、蓝笔,看书时,重点用红笔划条线,不明白用蓝笔画条“疑问线”。
找机会问老师和同学或查看参考书,直到明白。
(B)一有疑问,当天解决,切莫让疑问搁置太久。
时间过长,便没兴趣提起,疑问积少成多,成绩退步。
(C)向老师发问,只限于“实在想不通”的问题,小问题可在课前课后询问同学,班内前20名都是小先生。
(D)向老师发问,胆子要大,可直接冲到老师办公室请教,也可打电话。
(7)在家创造适宜的学习环境(A)要有专门房间或用布帘隔开。
(B)房间保持干净,桌子上不要乱堆东西。
只放学习时非有不可的东西,学习结束后,收拾干净,每天坚持。
桌上可放花瓶,调节气氛,能提高学习效率。
(C)学习时保持家中绝对安静,驱除噪音。
(D)晚上学习,亮度不足,眼睛会疲劳,学习兴趣下降。
学习时的照明度应该是大约60瓦灯泡的直射,尽量使用日光灯。
(8)家长如何进行家庭辅导与检查。
对于学习比较自觉的学生,家长只要注意观察督促就可以了。
对于部分学习成绩下降,或成绩处于及格阶段以下(平均分在60左右)的学生,为弥补这些学生的差距,我们可以把要求适当降低,让这部分学生先掌握课本的基础知识,再考虑提高。
对于这部分学生,我们要实行“当日事当日毕”、“日日清”制度,因此请您每晚腾出一点时间检查学生对数学的基本概念和例题是否掌握,请您把例题抄出来,看是否会做,会做即算达标。
英语检查是否能流利地读出课文和单词,家长写几个英语单词的汉语意思,看学生能否写出英语单词即可。
对于平均分及格以下的学生,先做到这些基本要求,让他们掌握了基础知识,提高了他们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以后就可以逐渐提高。
相反,基础就没有打牢,就去做难度较大的事,肯定越拉越多,久久而久之,学生就会失去学习的兴趣。
3、对尚未养成良好行为习惯的同学要控制上、放学的时间,避免受社会不良因素影响。
上学时间:早晨7:10出门7:25到校,中午1:00出门1:15到校放学时间:上午:11:50放学12:00到家下午:5:00放学5:20到家要科学安排作息时间,每晚在家保证高效率复习2小时左右,9:00-9:30睡觉。
要保持充沛的体力和精力,防止头晕、头痛。
4、父母亲要以身作则,树立良好的榜样初中学生除前10名左右的优秀生外,大部分学生有学好的决心,但缺少毅力。
因此,父母亲对学习的态度会极大地影响学生。
父母喜好读书、看报,特别是学习新事物,跟上时代的新观念和行为的本身,就是对学生最有效的、最深远的教育。
要把辅导孩子学习看成一种乐趣,而不是一种负担。
做父母的不要有空就手持遥控器,两眼直盯电视,或者噼噼啪啪打扑克,唏哩哗啦搓麻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