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2015版AHA心肺复苏指南
2015版AHA心肺复苏指南
相关概念 心脏停搏 心脏/心搏骤停 猝死 全脑死亡
心脏停搏(Cardiac Arrest, CA) 是指心脏有效搏动停止,全身血液循环处停止状态的一种统称, 表现为无意识,无脉搏与正常呼吸,测不到血压、无心音,心电图 表现为等电位线/直线。 Cardiac arrest was defined as the absence of arterial pulsations and normal breathing.
胸骨下半部
一岁以下 两乳头连 线下方
乳中线定位法
按压的手法要领:
下手指 上翘 身体直、 手臂直。 <1岁的 婴儿,单 人复苏用 双指法 有 没 有 呼 吸
十指交叉 十指交叉
胸外按压每一循环至最后阶段时应当大声报数 (21、22…,30)。
美国红十字会, BLS手册,(2015)
胸部按压: ●按压方法: 按压时上半身前倾, 腕、肘、肩关节伸 直,以髋关节为支 点,垂直向下用力, 借助上半身的重力 进行按压。
全脑死亡(生物学死亡) 全脑死亡(Whole Brain Death)是指包括大脑、 小脑和脑干在内的全脑机能完全不可逆的丧失。判定 全脑死亡需要同时具备3个基本的条件:深度昏迷、 无自主呼吸及脑干反射全部消失。
心脏骤停或猝死时全身各脏器功能仍有功能和生 机或生命力,甚至接近于完好状态。 提供基础生命支持,猝死可能逆转。 心肺复苏是基础生命支持的手段之一,猝死后CPR 完全有可能成功!必须竭尽全力抢救,绝对不允许 “走过场”,不要轻易放弃!
史泽宁,苏小俊,邹丽萍. 心脏病变是癫癇猝死之重要原因[J]. 中国现代神经疾病杂志,2014,11:942-946.
全身性癫痫发作表现: 大叫一声, 强直倒地, 角弓反张, 痉挛肢体, 呆若木鸡, 身软如泥, 肌肉跳动, 癫痫之系。
局限性癫痫 也不是100%安全 颞叶在解剖上紧挨岛叶,岛叶的功能与内脏感觉与 运动有关,是控制心血管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调 节的重要皮层区域。吉林大学第一医院2015年2 月报道颞叶癫痫致反复室速及心脏骤停抢救成功 一例。
生 存 率 %
80 60 40 20 0 5 10 15 20 25 30
发病至实施心肺复苏的时间: (分钟)
快! 争分夺秒 !! 时间就是生命 !!!
心肺复苏的概念 心肺复苏(2015
AHA)技术
2015版心肺复苏指南更新要点
80%心脏呼吸骤停发生在院外或家庭 第一目击者多不是医务人员 CPR知识缺乏(未普及)
口对口人工呼吸(Airway Breathing) 胸部心脏按压(Compression)
心脏电击除颤(Shock)
1960年Peter Safer将口对口 呼吸和胸外心脏按压有机结合 起来形成传统的心肺复苏术 (徒手CPR),归纳为ABC步 骤。 1966年美国医学会引用了上 述成果,推广徒手CPR。
至此应保证应急反应系统已启动且已取得AED/急救设备或者已经有人前往取得 AED/急救设备
6.C-circulation 胸外心脏按压(常常是过浅而 不是过深)
图像来源:医学信使.胸外心脏按压时患者体内发生了什 么,/detail/893729.html(医学论坛网 ) 技能大赛
“CPR之父”彼得〃萨法(Peter Safar,1924 –2003)
1956年卓尔(Zoll)首次应用体外电除颤仪除颤抢 救成功1例心室纤颤患者,后来还证明电除颤技术 可以终止临床上任何类型的快速性心律失常。1961 年Lown等人发明了应用R波触动同步电除颤技术, 该方法有效的防止了刺激落在心动周期的易损期上, 较安全可靠。Lown将该法命名为心脏电击除颤或电 复律法(cardioversion)
心肺复苏简史与时间观念 心肺复苏(2015
AHA)技术
《金匮要略》(东汉,200) 治缢死方:徐徐抱解,不得截绳,上下安被卧之。
;一人摩捋臂胫,屈伸之。若已殭,但 渐渐强屈之,并按其腹。如此一炊顷,气从口出, 呼吸眼开, ,亦勿苦劳之。
葛洪《肘后备急方》(晋,200-300)介绍自缢急 救 ——“徐徐抱解其绳,不得断之。…悬其发… 塞两鼻孔,以芦管纳其口中至咽,令人嘘之…更 递嘘之…”
● 8 分钟:
“脑死亡”
●心肺复苏的——“黄金8分钟”
CPR
病人
心跳停止 无正常呼吸
脑死亡 生物学死亡
时 间 就 是 生 命!!
心脏骤停时间CPR成功率
1min >90%
3
4min
6min 8min 10min
>60%
>40% >20% 几乎0%
每延长1分钟施救, 成活率下降7-10%!
100
1998年正式提出早期应用AED进行除颤,是另一个 革命性飞跃。AED的使用可将猝死患者生存率提 高到50%。
心脏电除颤是应用物理学中强电流抑制原理,以 短暂高能量的脉冲电流通过心肌,使所有心肌纤维在 瞬间同时除极而处于不应期,抑制各种异位兴奋灶和 短路可能存在的折返途径,从而使窦房结的正常冲动 得以再次控制整个心脏的活动,恢复窦性心律。
心脏骤停的严重后果以分秒来计算: ● 3~5 秒: 黑蒙 ● 5~10 秒: 昏厥 ● 15 秒左右: Adams-Stokes综合征发作 ● 10~20 秒: 意识丧失 3 ● 30~60 秒: 瞳孔散大 ● 60 秒: 呼吸渐停止 ● 1~2 分钟: 瞳孔固定、二便失禁 ● 3 分钟: 开始出现脑水肿 ● 6 分钟: 开始出现脑细胞死亡
断。
事发地点,先想安全,防止次生扩大
拍打双肩,凑近耳 边大声呼唤:“喂! 你怎么了?”
轻拍重喊
如均无反应,则确 定为无意识反应
大声呼救 如果通讯设备可用,自己 或吩咐他人拨打电话,呼叫120 告知地址,如楼层、门牌号等 迅速取得AED或急救设备(或 派人去取)
来人呐! 救命啊!
观察呼吸同时触摸 颈动脉搏动(至少5 秒,不超过10秒) 1、颈动脉位置: 气管与颈部胸锁乳 突肌之间的沟内。 2、方法:一手食指 和中指并拢,置于 患者气管正中部位, 男性可先触及喉结 然后向一旁滑移约 2-3cm,至胸锁乳 突肌内侧缘凹陷处。
猝死 WHO定义为发病后6小时内死亡者为猝死。目前大多 数学者倾向于将猝死的时间限定在发病1小时内。特点是 死亡急骤,出人意料,自然死亡或非暴力死亡,死因不明。 心搏骤停的最恶劣直接后果是猝死。急性症状发作后 1小时内发生的、由心脏原因引起的死亡称为心脏性猝死。 其他原因导致的猝死称为非心脏性猝死。
若呼吸正常 有动脉波动 予以看护等待救援
发现无呼吸或仅有喘息 立即触摸颈动脉波动 10s内有无动脉波动?
若无呼吸或 仅有喘息并 无动脉波动 开始CPR 有AED即用
若无呼吸 有动脉波动 予以人工呼吸 (10-12/min) 2min后启动紧急救 护系统(如果尚未 启动) 继续人工呼吸并每 2min触知动脉波动 1次,发现无脉搏 则开始CPR 若可能为鸦片类药 物过量,则肌注或 鼻内给予纳洛酮 (如能获得)
– – – – – 无法对CA的快速识别/确认 没有尽快启动EMSS 无调度指导下的CPR 没有高质量CPR 缺少自动体外除颤仪或者不会使用
改变,从现在做起!
30
事件:旁观者目击或发现有人倒地
心脏骤停者可能出现施救者难以辨认的类似癫痫 症状或濒死喘息。 调度员应专门培训以帮助旁观者认识到濒死喘息 是心脏骤停的一种表现。调度员还应了解,短暂 的全身性癫痫发作可能是心脏骤停的首发表现。 调度员应经过培训快速识别心脏骤停并使旁观者 能立即进行在调度员指导下的心肺复苏。 患者无反应且没有呼吸或呼吸不正常,施救者和调 度员应该假设发生了心脏骤停。
◦ ◦ ◦ ◦ 悬发:通畅气道 芦管:似气管插管 塞鼻:保证不漏气 嘘之:人工通气 该法历代均有传承,但 一直没有发展为现代意义 上的心肺复苏技术
葛洪 (283—363年)
技能大赛
1950s
1960s
1960s
1980s
1990s20c以后
彼得· 萨法 (Peter Safar) 和詹姆斯· 伊 拉姆(James Elam)发现 过伸头部可 保证气道开 放,采用人 工呼吸复苏
Bobrow BJ,etc.Circulation. 2008 Dec 9;118(24):25504.doi:10.1161/CIRCULATIONAHA.108.799940.
心脏骤停是心脏停搏的一种表现,是指在心脏 相对正常或无全身性严重致命性疾病情况下,在未能 估计到的时间内,心脏突然停止搏动(心搏骤停), 从而导致有效的心泵功能和有效的循环突然中止。 完全不同于疾病终末期的心跳呼吸停止。
徒手心肺复 苏术诞生
Zoll提出电 击除颤,和 人工呼吸胸 外按压构成 了现代心肺 复苏术
强调神经系 统功能恢复, 生命质量, 提出心肺脑 复苏,持续 生命支持理 论得以发展
重视生存链, 发展为心肺 复苏学, 2000年出 版第一份国 际指南,每 5年修订更 新
20世纪60年代是现代心肺复苏的里程碑:
心脏骤停后,主要损害(缺氧所 致)依次为—— 大脑 -→心肺系统 -→肾脏及 内分泌…… 脑组织占体重的2% 静息时耗氧量占人体氧总摄取 量的20% 3 血液供应量为心排出量的 15% 大脑只能有氧代谢,没有氧储 备。 5分钟是大脑的G(葡萄糖)和 ATP(三磷酸腺苷)储存耗竭的 时限!
黄金时间——8分钟(问题:瞳孔散大 固定,还有抢救意义吗?)
李丹,林卫红. 颞叶癫痫致反复室速及心脏骤停抢救成功一例报告[A]. 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 第十次全国脑电图与癫痫诊治进展高级讲授班及学术研讨会日程册&论文汇编[C].201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