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班主任生活老师培训8PPT课件
班主任生活老师培训8PPT课件
与父母的关系
对父母依赖减少,反抗情绪增加 父母虽有缺点,但应受到尊敬
与教师的关系
开始对教师评头论足 喜爱:热情和蔼、关心学生、知识渊博、讲课风趣
心理健康的标准
心理健康的基本标准
世界卫生组织的七条标准
⑴智力正常; ⑵善于协调与控制情绪,心境良好; ⑶有较强的意志品质; ⑷人际关系和谐; ⑸能能动地适应和改善现实环境; ⑹保持人格完整和健康; ⑺心理、行为符合年龄特征。
●北师大冯忠良教授的观点—— 一个定义——什么是健康?适应就 是健康,平衡就是健康。
六个特征——⑴敬业;⑵乐群; ⑶好学;⑷创新; ⑸坚韧;⑹自制。
●台湾师大黄坚厚教授的四条标准—— ⑴有工作,而且有乐趣和满足; ⑵有朋友,而且乐于广泛交往; ⑶有自知之明,而且能扬长容短; ⑷能适应环境,而且积极的适应方式总是 多于消极的适应方式。
抑郁、敌对、恐怖、偏执等6项,初一除上述6项外还有“焦
虑”1项。初一、初二年级学生躯体化、强迫、人际敏感、抑郁、 焦虑、敌对、恐怖、偏执、精神症状等9个项存在问题的学生比率
平均在11.11%。
“近年来,我国中小学生心理疾患发病率呈直线上升趋势。目前
5.3% 35%的中学生具有心理异常表现,其中
的中学生存在抑郁
B、对学习障碍学生的辅导—— 学习困难是中学生种种心理和行为问题的主要成
因之一,必须引起教师的高度重视。 第一、调整自我意识,增强自信心,减轻心理压力,
及时肯定进步。 第二、配合任课教师查漏补缺,弥补知识漏洞。 第三、注重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矫正心理素质薄弱
的方面。 第四、实施真正含义上的“分层教学”,创设成功情景
意志品质
幼儿期 4~7岁 获得主动感 内疚感
目标品质
童年期 7~12岁 获得勤奋感 自卑感
能力品质
青少年期 12~18岁 形成角色同 角色混乱 一性
诚实品质
成年早期 18~25岁 获得亲密感 孤独感
爱的品质
成年中期 25~50岁 获得繁衍感 停滞感
关心品质
成年后期 50岁以后 获得完善感 失望或厌恶感 智慧、贤明品质
值得注意的是学习障碍在许多时候还会引 起人格上的偏差,并造成恶性循环——
“……对于一些比较好的同学,我通常会忍 不住地忌妒,不自觉的跟他们比较。都以像敌 人的眼光看待同学,对生活很消极。而且脑子 会陷于一些幻想,很不现实。这种心理障碍已 从入学持续到现在了。我觉得自己的日子像发 霉了一样,极度的困惑和难受。我很担忧,因 为期末考试就快要到了,我还是处在这种困境 当中,我真不知道怎么办才好。”
身高 胖瘦 体态 外貌品味 喜欢照镜子 注意别人对自己打扮的反应 因某些不甚令人满意的外貌特点产生极度焦虑
深切重视自己的学习能力和学业成绩
这影响着他们对自己的能力和在群体中社会地位以及自 尊等情感的认识,并逐渐影响着自我的评价
十分关心自己的人格特征和情绪特征
把自己想象为“独特的自我” 周围人视为“假想观众”
形成第二反抗期的原因
生理原因:成熟感与半成熟状态之间的矛盾 心理原因:心理能力滞后于自我意识——“危机感” 社会因素:力争一个独立自主的人格,受阻时,产生反抗
4、人际关系出现新的矛盾
同伴关系
需要一个能倾吐烦恼并能保守秘密的地方 最要好的朋友只有一两个,且是同性 男女同学之间表现出先疏远,后接近的行为模式
A、学习障碍的原因 第一、是否来自心理方面的原因——某方面
的认知能力较差、某方面的学习技能未形成、
知识结构有很多漏洞、情感和意志的缺陷、 学
习动机不强、 学习行为习惯不良等等。
第二、是否来自生理方面的原因——体质弱、 神经衰弱、 视、听、发音器官发育不全等。
第三、是否外部原因——缺少教师个别指导, 缺乏情感及语言交流,家长和教师关心爱护不 够等等。
症、恐怖症、强迫症等心理疾病。”国内近年的众多调查发现:
“存在明显心理问题的学生,小学占10%,初中占15%,高
中占20%。”
现状
中学生生理和心理特点
艾里克森(E.Erikson):人格发展八阶段
阶段 年龄 主要发展 克服/避免 良好的人格
任务
特征
婴儿前期 0~2岁 获得信任感 怀疑感
希望品质
婴儿后期 2~4岁 获得自主感 羞耻感
对中学生心理健康而言
健康与不健康是相对的,在世界上并不 存在绝对的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不是无失败、无痛苦、无冲突。 面对失败、痛苦、冲突,能做出有效的 自我调整,积极应对,从而促进自身的 发展,就是健康。
心理问题及辅导措施
1、学习障碍
例:一位高中生的自诉—— “我觉得最困难的是进入高中后,学习精力一直很 难集中,非常敏感,一点小小的事情都要想上好久, 以致于上课效率差,反应也越来越迟钝,思想浑浊, 对学习渐渐失去了兴趣。有时候看到自己不会做的题 目,同学都做出来了,就会极度的自卑和紧张。很难 从中得以自拨。而且做事情的速度变得慢了。有时候 一边做一件事,一边想一些锁事,到后来自己做错了 也没有察觉。记忆力、视力都在不断下降……”
——2014-2015学年上期开学班主任、 生活老师培训
“初中有4.5%的人有严重的心理健康问题,20.5%的人有较明显的 心理健康问题。初中生的主要心理健康问题表现在驱体化、强迫症
状、忧郁、焦虑和敌对五个方面。” 《SCL—90自评量表》进行的心理测试发现:"在心理健康方面存
在问题的学生的比率在10%以上的项目,初二有强迫、人际敏感、
1、生理发育与心理发展的矛盾性
生理发育的高峰
身体外型变化:身高 体重 肩宽 胸围 性的发育和成熟:性器官 第二性征 性机能
心理发展的矛盾性特点
心理上的成人感与半成熟现状之间的矛盾 心理断乳期与精神依赖之间的矛盾 心理封闭性与开放性之间的矛盾 成就感与挫折感的交替
2、自我意识的形成与发展
强烈关注自己的外貌特征
3、情绪变化剧烈和第二反抗期出现
不能自我控制的情绪波动
疾风暴雨
有时情绪高涨,热情洋溢
有时消极低沉,孤独压抑
不能“硬碰硬”
青春期躁动
性骚动带来的欲望2-15)
第二反抗期的主要表现形式
硬抵抗。表现为态度强硬,举止粗暴。 软抵抗。表现为漠不关心,冷淡对人。 反抗的迁移。有时也迁怒于其他成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