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工程教训案例分析
A. 主体结构部分
1
现场照片
原因分析:承台地脚螺栓定位时,桩内锚固钢筋被割断。 解决办法:将桩锚固钢筋补强,达到要求。 预防控制:地脚螺栓定位时,对影响螺栓定位的桩钢筋合理布置。
2
现场照片
原因分析:框架柱钢筋电闸压力焊不合格,截断后重新施工造成钢筋 截面接头率大于50%。
解决办法:柱插筋锚固达到受力要求。 预防控制:严格控制电闸压力焊施工质量。
预防措施:做护笼或者调整施工顺序。
5
现场照片
原因分析:窗上口距离框架梁底较近,过梁施工困难, 质量很难控制,隐患大。
解决办法:采用膨胀混凝土浇筑,严格控制该部位施工质量。 预防控制:采用挂板与梁一起浇筑。
6
现场照片
原因分析:外墙砖排布为事先确定好,致使窗口尺寸改动,留下隐患。 解决办法:加强窗口保温施工质量。 预防措施:确定外墙砖排布之后,再进行窗口砌筑并严格控制洞口尺寸
38
由于横缝布置不合理, 柱脚处加割一道纵缝, 防止柱脚地面开裂。
横缝与纵缝搭接但不交叉
39
现场照片
原因分析:角钢刷漆时未采用分色纸,而采用胶带,且胶带未及时清理。 预防措施:严格检查角钢切缝时采用分色纸保护砼地面,并及时清理
40
现场照片
内容 : 建筑物门厅雨篷地面玻化砖下沉开裂。
原因分析: 由于雨篷坡道与原有建筑物地面是两次浇筑,基础是分
19
现场照片
原因分析:落水口施工时未与现场管理人员及时沟通,造成坎墙下雨水篦子与 落 水口不处于同一直线,如继续安装落水管,则落水管底端雨水出口
预防不措施:能各竖专直业插交进接雨部水位篦施子工,前影及响时使与用施功工能单,位后沟经通调,整做合到格各,专但业延协误调工。期20。
现场照片
原因分析:工厂区围栏订货未与现场设计及时沟通,造成东南角、西南角围栏 不
3
现场照片
原因分析:框架柱与梁交接处缺少核芯箍筋。 解决办法:补加U型箍筋。 预防控制:施工前做钢筋交底杜绝此类事情发生。
4
现场照片
原因分析:水稳摊铺前地脚螺栓未作保护,致使承台地脚螺栓破坏
变形,且地梁附近水稳碾压不密实。
解决办法:宜先砌筑隔墙300至400mm,起到保护作用,
然后隔墙根部采用人工夯实。
1.施工环境 要创造良好的施工环境,,施工时不得 将石膏板堆放在潮湿不通风的地方。相关湿作 业未完成前,避免安装石膏板。 2.安装轻钢龙骨架 、吊筋的间距。安装好的骨架一定要处于无应力状态(自重影响除外),施工完后,必须 进行中间验收,对查出的问题认真落实并整改后才能进行安装纸面石膏板的工序。吊顶安 装时,必须按规定起拱,同时避免吊点受力不均现象。覆面龙骨底边必须处于同一平面, 决不能用底面挠曲的材料。需要接长龙骨时,插接部位不能安排在一条直线位置上,要合 理错位。遇到“三缝”处,主副龙骨应全部断开,两部分自成系统,随"三缝"处留缝,留 缝处用其它材料装饰。 3.安装石膏板 (1)铺设方向,横向与纵向固定 石膏板的强度性能与变形是依方向而定的,板纵向的各项性能要比横向优越,因此吊 顶时不允许将石膏板的纵向与覆面龙骨平行,应与龙骨垂直,这是防止变形和接缝开裂的 重要措施。 (2)板安装和连接固定 石膏板必须在无应力状态下进行安装,要防止强行就位。安装吊顶板时用木支撑临时 支撑,并使板与骨架压紧,待螺钉固定完才可撤销支撑。安装固定板时,从板中间向四边 固定,不得多点同时作业。固定完一张后,再顺序安装固定另一张。板与轻钢龙骨的连接 采用高强自攻螺钉固定,不能先钻孔后固定,要采用自攻枪垂直地一次打入紧固。
7
现场照片
原因分析:停车场部位围栏基础墩与厂区内地坪标高高差过大, 影响美观。
解决办法:将围栏基础降低至合理标高。 预防措施:细化标高或者做断面。
8
现场照片
原因分析:此处为现场办公室,原设计中没有窗户,导致办公室人员不能观察 工
厂内的生产情况,后在此处二次开窗,造成不必要的浪费,影响工
预防措施:施期工。时充分考虑现场实际情况,及时与设计沟通,加强对现场的控
原因分析:钢筋绑扎不符合要求、浇注混凝土时保护层厚度过小造成、
钢筋垫块位移。
解决方法:(1)对表面露筋,刷洗干净后,用1:2或1:2.5水泥砂浆将露筋部位
抹压平整,并认真养护.
(2)如露筋较深,应将薄弱混凝土和突出的颗粒凿去,洗刷干净后,
用比原来高一强度等级的细石混凝土填塞压实,并认真养
43
预防方案:浇注前提前检验钢筋的绑扎和垫层厚度,标注保护层标高。
59
B. 墙面部分
60
现场照片
原因分析:(1)钢柱位移拉伸墙体产生裂缝。 (2)墙体砌筑后未完全沉降就进行抹灰作业。
预防措施:(1)严格按施工工艺施工,地脚螺栓与钢柱和基础连接紧密。 (2)砌筑时按照施工工艺施工,待自身完全沉降(7天)后,再进61 行抹灰作业。
现场照片
原因分析:门槛安装前又下移50mm,导致门框缝隙达到60mm 解决方法:填充膨胀水泥砂浆,外面挂网格布,抹砂浆,刮大白 预防措施:加强现场检查,坚持报验制度,验收合格后方可进行安装
34
地
地
面
面
收
收
缩
缩
应
应
力
力
裂
裂
缝
缝
地
地
面
面
收
翘
缩
曲
应
挤
力
压
裂
破
缝
坏
35
现场照片
原因分析:(1)地面裂缝,钢柱受力产生位移,在柱脚处产生裂缝
(2)柱脚产生应力集中,出现裂缝 预防措施:(1)地面砼浇筑前在柱脚处加苯板,使钢柱与地面分割,在钢柱受
力产生位移时,苯板也可起到缓冲作用;
36
(2)在裂缝延伸方向加密钢筋网,加强砼高度提高抗裂能力。
31
现场照片
预防措施:将砼分隔缝凿到底部 做好成品保护 确认无误后填仓
32
现场照片
1.施工缝留直后等待自然开裂后再切割,接缝采用水浸湿后薄膜覆盖并固定 2.横向分隔缝地面强度上来后(2天左右),马上切割
33
现场照片
原因分析:地面分隔缝未切到墙边。 预防措施:切缝时严格控制分隔缝切割,必须切到墙边。
23
第一种原因:接缝处损坏-拆模过早 成品保护不足 未切缝
24
第二种原因:切缝深度不足 25
26
相邻地面沉降不均
27
第三种原因:切缝养护不足
28
第三种原因:切缝养护不足 29
第三种原因:切缝养护不足 30
现场照片
预防措施:留好需割掉的砼尺寸,并在柱上标注好位置 保证强度的前提拆除槽钢 弹线并切掉至少20mm宽度的砼,
解决方法:在其交接分层处进行轻微打磨,使其尽量平整、一体。 预防方案:在浇筑坡道时留出施工缝加角钢,使其与地面形成规整的界线47 。
现场照片
原因分析:角钢在使用过程中受到外力作用与地面混凝土分裂造成
环氧树脂开裂、混凝土本身开裂造成环氧树脂开裂。
预防方案:前期做好混凝土地面的施工和养护,防止混凝土开裂,
c.为了减少冻害,应将配合比中的用水量降低至最低限度。办法是:控制 坍
落度,加入减水剂,优先选用高效减水剂
53
1. 用普通硅酸盐水泥和矿渣硅酸盐水泥拌制的混凝土,在各种养护温度 下的强度增长率分别如图1和图2。
图1 用普通硅酸盐水泥拌制的混凝土
54
图2 用矿渣硅酸盐水泥拌制的混凝土
55
2. 用普通硅酸盐水泥和矿渣硅酸盐水泥拌制并掺有早强减水剂的混凝 土,在各种养护温度下的强度增长率分别如图3和图4。
现场照片
原因分析:路边石基底不稳定,在道路施工过程中受外力作用与 其发生偏 移,或是因为没有留伸缩缝,应力作用导致其偏移。
解决方法:对发生偏移的边石进行切割,做好基底处理并留出伸缩缝。
预防方案:对边石底部进行夯实、找平,并留取一定的伸缩缝。
44
现场照片
原因分析: 图1、边、角、有挠度等应力集中的区域应力作用破坏。 图2、由于地面在使用过程中受到来自叉车、铲车胶轮反复点重压、释放而造成。 预控措施:
原因分析:雨水槽的坡度和平整度没有达到要求,造成积水现象。
解决方法:1.在积水最多的地方增加落水管 2.外加天沟支架调整高度(做在隐蔽处)
预防方案:安装前检查钢槽坡度是否达标,安装后做实验。
12
B. 钢结构部分
13
现场照片
原因分析:钢结构进场时未及时进行材料检测,就进行安装,探伤检测不合
格。 解决方法:拆卸已安装构件,返厂更换,检测合格后重新安装。
图3 用普通水泥拌制并掺有早强减水剂的混凝土
56
图4 用矿渣水泥拌制并掺有早强减水剂的混凝土
57
3. 采用负温混凝土工艺,用普通硅酸盐水泥和矿渣硅酸盐水泥拌制, 掺有适量防冻剂的混凝土,在负温条件下的强度增长率分别如图5 和图6。
图5 用普通硅酸盐水泥拌制并掺有防冻剂的混凝土
58
图6 用矿渣硅酸盐水泥拌制并掺有防冻剂的混凝土
50
现场照片
原因分析:室外道路与坡道垫层浇注时间不同且做法不一致,导致沉降不均,
在交接处出现裂缝。
解决方法:4月份重新浇注,接缝处做角钢护角。
预防措施:现场施工时对做法不同地面交接处严格检查,对有隐患的节点切分
隔缝或做角钢护角,可以控制裂缝出现。
51
现场照片
原因分析:砼道路养护时保温措施不到位,砼表面温度过低,造成表面起沙。 解决方法:4月份道路重新浇注,养护时做好保温工作。 预防措施:砼养护时严格执行规范要求,保温准备工作做好,施工时严格要求,
预防措施:加强对材料进场的控制,钢结构构件进场时及时进行材料检测,检
测
14
合格后方可安装。
现场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