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专题08 援用式中考作文满分冲刺之好开头十大技巧

专题08 援用式中考作文满分冲刺之好开头十大技巧

2020年中考作文满分冲刺之好开头十大技巧专题08 援用式【技巧指津】援用式开篇,就是引用别人的话或其他诗文中的语句以及格言、成语、谚语等,来为“我”开篇入文所用。

记叙文常用援用式开篇,《人民的勤务员》就是这样开篇的:“人的生命是有限的,可是,为人民服务是无限的。

我要把有限的生命,投入到无限的为人民服务之中去。

”这段引用,是主人公雷锋的一段日记。

它为全文叙事奠定了思想基础,文中记叙雷锋乐于助人的六件小事,充分证明了他的这段名言。

这就突出了雷锋言行一致的崇高品质和闪光的共产主义思想。

可见,记叙文的开篇引用,往往是文中所写人物自已的话,以突出其某个方面的精神品质。

如臧克家在《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中,一开篇就引用了主人公闻一多的两句名言:“人家说了再做,我是做了再说。

”“人家说了也不一定做,我是做了也不一定说。

”这两个独句成段的开篇,突出了闻一多先生“说和做”方面的特点,提携了本文的中心,下文的记叙就是围绕这两句引用来分别展开的。

援用式开篇也是议论文的写作技巧,其突出优点是:(1)援用式开篇作为全文的中心论点。

如吴晗《说谦虚》的开头引用了《尚书·大禹谟》的开头名句“谦受益,满招损”;顾颉刚《怀疑与学问》的开头援引了程颐的名言“学者先要会疑”和张载的名言“在可疑而不疑者,不曾学;学则须疑”;章炳元《“畏惧错误就是毁灭进步”》的开头引用了怀特黑德的警句“畏惧错误就是毁灭进步”等等,都是各自论证的中心论点。

(2)援用开篇作为文章批驳的靶子。

如卢维毅《“人比人,气死人”吗》的开头,就援引了有些人常说的话:“人比人,气死人”;马铁丁《俭以养德》的开头,就引用了有些同志的话:“我的劳动所得,我愿怎么花就怎么花,你管得着吗?”这两个引用都是文章批驳的反面靶子。

(3)援用开篇作为文章议论的发端。

如章炳元的《鸟飞鱼跃的联想》的开头引用了“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作为全文的发端话题,来阐述它给我们的深刻启示;吴桐的《“旁观者”未必清》开头引用成语“当局者迷,旁观者清”作为议论起点,然后一转笔锋,给予否定,促人警醒。

(4)援用开篇作为文章证明的论据。

如马南屯阝的《事事关心》的开头,就引用了顾宪成的对联:“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

”这个对联就是文章的主要论据,它在文中多处出现,起了很好的证明论点的作用。

说明文运用能形象生动地介绍说明对象的特点,增强说明效果,能引人入胜。

茅以升《中国石拱桥》开篇说:石拱桥的桥洞成弧形,就像虹。

古代神话里说,雨后彩虹是“人间天上的桥”,通过彩虹就能上天。

我国的诗人爱把拱桥比作虹,说拱桥是“卧虹”“飞虹”,把水上拱桥形容为“长虹卧波”。

【真题导航】一、(2019年山东省淄博市中考题)“你的样子,真美”请以“你的样子,真美”为题目,写一篇文章。

要求:(1)将题目补充完整。

(2)除诗歌外,文体不限。

不少于600字。

(3)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地名。

【解析】这是半命题作文,审题有三个要点:(1)审关键词语。

“你”,“你”是谁?可以是自己,也可以是熟悉的人、偶遇的人,还可以是名著中的人,历史中的人物等。

无论是哪个“你”,都要有独特的给人感动、让人敬仰或赞美的点。

“样子”。

因为是半命题作文,补全后的“样子”就是一个偏正短语,如“读书的样子”“讲课的样子”“唱歌的样子”“流泪的样子”“拼搏的样子”“你追梦的样子”等等,既可以是某一具体行为,也可以是某种精神品质,要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让补全的“样子”有素材可写,独特而与众不同。

“真美”的样子,要求写出美在何处,为什么觉得美,这是文章的题眼,是点睛的关键。

是文章要着重表现的地方。

(2)审要求。

“除诗歌外,文体不限”。

要求可以写除诗歌外的其他文体,如写记叙文,通过叙写一个事件,去刻画人物形象,歌颂真善美;如写议论文,去阐述有关美的观点;如写童话、寓言或是日记等。

但要注意不论什么文体,都不能写成“四不像”。

“不少于 600字”。

即要求写作时,要达到字数要求,少写就意味着会被扣分。

“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地名”。

写作时,如需用到人名、校名或是地名,可以采用化名,避免作弊嫌疑。

立意方向:(1)“你读书的样子,真美”。

写记叙文,以自己读书的经历为线索,写自己几个不同时期读书的片段,突出所读之书对自己人生的帮助,读书的过程是自己变化的过程,读书的自己变得越来越坚强,越来越独立,也越来越美(取得各种各样的荣誉)。

(2)“你勇往直前的样子,真美”。

写记叙文,以自己从一个边缘生成长为优秀生的经历为线索,写自己在舍弃与拼搏之间选择的拼搏,选择了奋勇向前。

选择了奋勇向前,也就收获了最美的自己。

(3)“你讲课的样子,真美”。

写记叙文,写给过自己留下最深刻印象的一个“老师”,写她的课带给你温暖与感动,带给你人生从未有过的体验,带给你人生的巨大的改变,她的样子,最美。

(4)“你独立自强的样子,真美”。

写记叙文,写自己读过的一本书中的人物,如简·爱,如保尔等,写他们在自己人生中与众不同的样子,写他们带给你的人生感受,对你人生的影响。

首先依据审题立意补全题目,然后选材写作。

补题的表现形式主要有:①从立意角度补题。

即在补题时,根据你在文中所要表达的主题来填充题目。

②从凸显材料的角度补题。

③从点示范围角度补题,即补题时根据题目已命部分的提示范围填充题目。

④综合诸因素补题。

这种补题方法最为自由,因为它既能为同学们确定题材,又能为同学们凸显立意方向。

无论采用哪种方法补题,补题时,有可能会想起好几个词语,这时你需要把想出来的都迅速在脑子里“过滤”一遍,选填上自己最熟悉、最有把握写好、最能写出新意的词语。

【范文】你勇往直前的样子,真美当《北京东路的的日子》旋律响起,“开始的开始/我们都是孩子/最后的最后/渴望变成天使……”湿意在你的眼角悄悄凝聚,别人问你怎么了,你偏偏笑着说这歌好听。

其实,感动已在无声蔓延,杂陈的五味亦在心底泛滥,你终于肯拾起那段遗忘在角落的时光海螺。

那年10月,午后的阳光吵醒了睡着的你,上午老师发下的试卷犹在眼前摊着,你在做与不做之间徘徊,待回头一看,身边的同学早已赶完,开始了自己的额外任务,而你受刺激咬牙做题,却发现每一道题都像是珠穆朗玛峰,狂风卷着风雪扑面袭来,把你吹得凌乱不堪。

尽管如此,你心里明白唯有奋力攀登才有希望走到终点,一次又一次的放弃,又小心翼翼地呵护心中残缺的希望。

你像是在暗夜中行走的旅人,手中的光已是风中残烛,但仅仅靠着这一丝光亮,你便异常笃定黑暗近不了身,才能坚定地走下去。

晚上,你又失眠了,因为成绩又掉了几个名次。

你的脑海不断在回想过去一个多月来的努力与自我放纵,无数个念头如同一条条鱼在脑海里游曳,但你始终无法找到罪魁祸首,想得累了瞌睡虫也便爬上了心头。

第二天醒来,你的头有点晕,宛若搁在云端,你闭着眼刷牙洗脸,而后跑向操场进行例行晨跑。

风是清凉的,晨曦尚未到来,入眼的只是一撮撮黑灰影像,你偶尔会看到昨夜偷跑出去上网归来的网瘾少年,你竟然有点羡慕他们的敢作敢为。

毕竟,你向往一本书中描述的內容已经很久了。

那书讲了什么呢?其实,你看那书时不过十来岁,书名早已忘记,却对背着单反游走世界的白衣少年念念不忘。

少年像挠痒痒般划过心底,总忍不住去想,直到后来,你渐渐明白了暂时的放弃是为了更好的前进。

那时,你忘不了班主任晚间说的那席话,真正好的向往,应当是积极向上的,会让你变成一个更好的自己,高考考得越好,你能够选择的地方也就越多,想去北京便去北京,想去苏州就选择苏州,好的学校也给了你更好的平台,你想去看更大的世界也更加容易。

不经意的话语悄悄掀起心海的滔天巨浪,本是浮躁的心莫名安静下来,就像山涧的小溪找到了河流,知道它要去遥远的海边,即使山高路遥,前途未卜,但方向始终引导着你。

当你静下心来学习时,那些绮丽的幻想化成翅膀,托着你上升再上升,你会做的题越来越多,效率也越来越高,就算是一看就畏惧的难点如今也是信手拈来。

渐渐地,你看到了越来越多的希望,怎料竟会在愈加欢喜的心境中遭遇滑铁卢,一瞬间的挫败感狠狠打击了你欲上青天揽明月的心,你颓靡数日又重整旗鼓誓要攻破楼兰。

2月已过,6月即将而来,时间的脚步一步步靠近,你的心从淡定走向紧张,剩下的100多天里努力提升自己,不愿停下自己的步伐,终于,战鼓雷雷而鸣,而你已披荆执锐,只等凯旋。

回过头来,再看,你奋勇直前的样子,真美,真得!【名师点评】文章运用援用式技巧开篇:“当《北京东路的的日子》旋律响起,‘开始的开始/我们都是孩子/最后的最后/渴望变成天使……’湿意在你的眼角悄悄凝聚,别人问你怎么了,你偏偏笑着说这歌好听。

“引用歌词开头,给人不一样的感觉,让人留下良好的印象。

作者立意深邃而高远。

选取自己在学习中艰难行进的几个镜头,写自己没有放弃勇往直前的信念,选材真实,贴近生活,抒情情感真挚。

另外,文章语言精美,心理描写细腻,真实再现了在最困难的时候自己“勇往直前”的“样子”,读来容易让人产生共鸣感,给人震撼。

二、(2019年内蒙古自治区呼和浩特市中考题)我与题目:我与在“演讲”“书法”“朗读”“写作”四项中选出一项填在横线上,组成一道作文题。

要求:(1)文体自选(诗歌除外),注意写出所选文体的特点;(2)文中不要出现真实的校名、人名;(3)不少于600字,字要写得规范,保持卷面整洁;(4)不得抄袭。

【解析】这是道半命题作文。

作文要求限定了只能从“演讲”“书法”“朗读”“写作”这四个词语中选择一个,在开放性与限制性中找到了一个很好的平衡点。

写作时,一定不能另起炉灶,选择这四个词语以外的词语补充在横线上,那样的话,就跑题了。

这个作文限定了人称、对象范围,并给出文体、保密、字数、卷面、防套作与抄袭等方面的要求。

这些要求均为常规要求。

立意方向:题目中的“我”限定了故事的主人公是“我”,“与”的前后分别连接了人与物,必须写两者,不可只写“我”,也不能写成他人与“演讲”“书法”“朗读”“写作”之间的故事。

在具体的写作过程中,首先要从自己的亲身经验中提取材料,并进行筛选,选择印象深的人、事或情,融入真我,敞开心扉,抒写性灵。

(1)“我与演讲”:写“我”初一时参加演讲比赛,因为怯场忘词,错失晋级的机会,后来“我”不断地锻炼胆量,初三时,“我”再次参加演讲比赛,声音洪亮,抑扬顿挫,十分流畅,最终胜出。

(2)“我与书法”:写“我”字写得不好,爸妈和老师多次批评,仍然没什么起色。

后来,老师用实物投影台展示了“我”的作业,令“我”震惊。

“我”刻苦历练,既练好了字,又磨炼了心性。

(3)“我与朗读”:“我”十分钦佩名家诵读的课文经典,他们在轻重缓急、抑扬顿挫、重音等方面把握很好。

我先是模仿表面,老师指导“我”先入情,把握好朗读时的情感,最为重要。

后来,我逐渐理解了老师的话的意思,朗读本领突飞猛进。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