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德树人: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根本任务2013-09-16 14:41党的十八大报告明确提出“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这一重要的理论创新不但确立了我国教育事业的根本任务,也确立了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根本任务,为新形势下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指明了努力方向,提出了新的要求。
一、“立德树人”的理论来源和创新发展“立德树人”的思想由来已久,它经历了一个漫长的演变过程。
起初,“立德”与“树人”是分开的。
“立德”先出,“树人”后出。
早在春秋时期的《左传》中就出现了“立德”的思想:“太上有立德,其次有立功,其次有立言,虽久不废,此之谓不朽。
”古人认为,一个人要达到人生的最高境界,首先要树立高尚的道德志趣、实现崇高的道德理想;其次要追求事业上的成功、建功立业;最后要实现思想的理论化和系统化、著书立说,这三者就是我国古代许多读书人终身追求的所谓人生“三不朽”。
古人把“立德”摆在“三不朽”之首,把“立德”视为“立功”和“立言”的前提和基础,深刻反映了我国古代社会对道德的追求和对德育的重视。
“树人”的思想最早出于《管子》:“一年之计,莫如树谷;十年之计,莫如树木;终身之计,莫如树人”,意思是种粮食是为当年打算;种树是为十年后打算;而培养人才则是为长远打算。
古人在千年前就已经充分认识到培养人才的重要性,今天常说的“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正是来源于此。
“立德”和“树人”的思想古已有之,由于这两个概念的关联度较高,因而在实践中人们逐步将它们直接联系起来并合为一个词使用。
无数事实证明,“德”不可能自然形成而需要“立”,“人”不可能自发成才而需要“树”。
“立”,就是培育、修养、践行之意;“树”,就是培养、造就、锻炼之意。
“立德”是为了“树人”,而“树人”首先要“立德”。
离开“立德”谈“树人”,就会偏离正确方向,“树”不好“人”;而离开“树人”谈“立德”,就会流于空洞形式,“立”不好“德”。
在不同历史时期、不同社会条件下,人们对“德”的涵义以及如何“立”、对“人”的涵义以及如何“树”的认识和理解是不完全一致甚至大相径庭的。
党的十八大报告所说的“立德树人”,既有着中华文明的深厚根基,又体现了时代发展的进步精神,是在新的形势和条件下提出的新的教育理念,有着崭新的科学内涵和丰富的理论意蕴。
在社会主义条件下,在今天,“立德”中的“德”是广义的,“立德”指树立美德,就是要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社会主义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等;“树人”中的“人”也是广义的,“树人”指培养人才,我国教育事业要努力培养造就数以亿计的高素质劳动者、数以千万计的专门人才和一大批拔尖创新人才等。
“立德”与“树人”不仅在理论上紧密相连,而且在实践中不可或分。
在新形势下,在我国进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定性阶段,党和国家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作为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根本任务,就是要求高校不仅要向大学生传授知识、培养他们的能力,而且要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武装大学生头脑,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之中,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促进大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使他们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
“立德树人”是党和国家关于人才培养的核心理念,同时也是思想政治教育的灵魂所在。
新中国成立以来,我们党始终坚持“立德树人”的思想和要求,对它的认识随着实践的发展不断提升和深化。
2006年8月29日,胡锦涛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三十四次集体学习时就指出:“要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努力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2007年8月31日,胡锦涛在全国优秀教师代表座谈会上的讲话中又重申要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
后来,随着党的十七大报告中“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实施素质教育,提高教育现代化水平,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任务的提出,“立德树人”的思想和要求得到进一步的重视和强调。
在党的十八大报告中,“立德树人”首次被正式确立为教育的根本任务,成为党和国家教育方针的本质要求,也成为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根本任务。
党的十八大报告把“立德树人”确立为教育的根本任务和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根本任务,是对我国古代优秀传统文化关于育人思想的正确扬弃,是对我国教育事业长期发展实践经验的科学总结,是对科学发展观的自觉坚持,是对党的十七大报告“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重要理念的进一步深化,是站在新时代的战略高度对教育根本任务做出的重要科学论断,是适应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新要求而进行的教育理念创新。
“立德树人”指明了新形势下我国教育改革发展和进一步做好德育工作的正确方向,也把对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规律和特点的认识和把握提升到一个新的高度。
二、将“立德树人”作为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根本任务的理论根据和现实意义1.将“立德树人”作为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根本任务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的迫切需要。
教育方针是指党和国家确立的在一定历史阶段的关于教育工作的指导思想,以“办什么样的教育、怎样办教育”为重点,以“培养什么人、如何培养人”为核心,是教育事业改革和发展的根本指针,规定了教育工作的总方向,凝聚着党和国家对教育事业的总体要求。
中国共产党历来高度重视教育方针的确立,新中国成立以来党在不同的时期确立了不同的教育方针,每一次教育方针的变化都有其深刻的历史原因,也都促进了我国教育事业的改革和发展。
面对新形势新任务,党的十八大报告对新时期教育事业发展的总体要求和教育方针做出了明确表述:“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
教育是民族振兴和社会进步的基石。
要坚持教育优先发展,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教育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为人民服务,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要坚持教育优先发展”、“坚持教育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为人民服务”是对我国教育事业“办什么样的教育、怎样办教育”这个重要问题的科学回答,而“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则抓住了“培养什么人、如何培养人”这个核心问题。
由此可见,“立德树人”就是新时期教育方针的本质要求,将“立德树人”作为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根本任务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的迫切需要。
2.将“立德树人”作为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根本任务是引导大学生健康成才的迫切需要。
在漫长的人类社会历史进程中,人才一直是社会发展和文明进步的建设者和推动者。
21世纪,在知识经济迅速发展、人力资源配置日趋社会化和全球化的今天,人才更是成为社会进步、经济发展的最强劲动力和最重要资源。
所谓“人才”,一般地说,就是指人群中在知识、能力、素质等方面相比较而言更加突出的人,或者说,是以其创造性劳动对社会发展、人类进步做出更多贡献的人。
虽然人才是一个历史范畴,不同社会历史阶段对人才有着不同的社会标准和具体要求,但是,任何历史时期都强调两个基本的人才标准——德与才。
“德”是指人的道德素质和人格品质,“才”是指人的才干能力和专长特长。
在古人看来,“才者,德之资也;德者,才之帅也”,道德是才能发挥的基础和前提,一个真正的人才必须具有良好的道德品质和崇高的道德追求。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也说过:“教育是教人做人,先生不该专教书,应教人做人,学生不应只顾读书,应学为人之道。
”这里讲的“做人”、“为学之道”,就包含着人格养成、道德品行等内容。
高校作为培养社会高素质人才的基地,必须注重培育大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
当今世界经济全球化、政治多极化、文化多样化日益发展,各种思想文化交流交融交锋更加频繁,社会思想文化越来越多样多变,互联网、手机等新兴媒体对大学生的影响越来越大,我国改革发展中的许多矛盾问题也反映到大学生头脑中,大学生眼界开阔、思维活跃、信息丰富,但他们在成长过程中难免受到一定的干扰和冲击,部分大学生中不同程度地存在着政治信仰迷茫、理想信念模糊、道德理念失范、价值取向扭曲、社会责任感缺失等问题和现象。
把“立德树人”作为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根本任务,是基于对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状况的客观审视,是针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的薄弱环节,是为了引导当代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通过促进当代大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身心健康素质的普遍提高和协调发展,从而促进他们的健康成长和科学成才。
3.将“立德树人”作为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根本任务是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迫切需要。
新中国成立以来,大学生作为社会主义建设的生力军,在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进程中发挥了不可估量的重要作用。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强调指出:“大学生是十分宝贵的人才资源,是民族的希望,是祖国的未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提高他们的思想政治素质,把他们培养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对于全面实施科教兴国和人才强国战略,确保我国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始终立于不败之地,确保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宏伟目标,确保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兴旺发达、后继有人,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战略意义。
”大学生思想政治素质关系着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兴衰成败,关系着国家和民族的前途命运。
因此,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必须把“立德树人”作为根本任务,以理想信念教育为核心,以爱国主义教育为重点,以思想道德建设为基础,以全面发展为目标,努力把当代大学生培养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四有”新人,培养成为“理想远大、热爱祖国的人”、“追求真理、勇于创新的人”、“德才兼备、全面发展的人”、“视野开阔、胸怀宽广的人”、“知行统一、脚踏实地的人”,培养成为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
4.将“立德树人”作为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根本任务是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发展的迫切需要。
经过30多年的不懈努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已经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巨大成就,我国走出了一条依据中国国情确立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这是一条超越了苏联社会主义和西方资本主义的中国式的现代化道路。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就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立足基本国情,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巩固和完善社会主义制度,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