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日本考察报告一、工程技术一)日本高层建筑管理模式和施工技术通过对清水建筑株式会社总部大楼、清水建设设计研究院的参观学习,对日本高层建筑施工技术有了初步的了解。
目前,我国高层建筑施工技术与日本有许多不同之处,如何学习和借鉴日本高建筑施工优秀的管理方式和先进的技术有一定的体会。
日本高层建筑目前常用的建设模式以总承包模式为主,施工单位有较强的深化设计能力,有较强的构配件生产制造能力和较强的施工总承包管理能力。
日本高层建筑施工目前普通采用装配式建筑施工技术。
建筑构配件以工厂流水线集中生产制造、现场拼装为主。
如钢筋砼主体结构中的柱、梁等承重构件均以工厂分段集中制造,现场吊装,接头处预留孔,钢筋插入后注浆;工厂预制大跨度、预应力板,在柱、梁安装固定后安装预应力板,在预应力板上绑扎钢筋网,板筋与梁上部钢筋锚固成一体,再浇捣砼;外墙分单元在工厂加工,外墙装饰面一同加工完成,现场拼装,通过预留钢板焊接固定,接缝处用胶条或注胶进行封堵,外墙装修与结构施工基本同步完成。
内墙普遍采用高强度石膏板轻质墙,石膏板隔墙固定在框架梁、柱及先安装的角钢骨架上;安装管线普遍采用在结构面明设,通过装饰层隐蔽的方式;精装修墙面、顶棚以墙纸为主,地面采用复合地板,厨卫间有成品厨卫工厂集中生产,现场安装方式,也有现场装修、安装方式。
现场基本无湿作业,工厂化程度高。
绿色施工是日本建筑施工的一个重要特点。
由于施工主要以工厂化集中生产、现场安装为主,同时工程采用的材料较先进,构配件的精度高,无返工浪费现象,现场基本无湿作业,建筑垃圾少,无灰尘、噪声;木模板现场基本不使用,节省大量的木材。
科学的计划管理是日本高层建筑施工的关键技术。
日本是个人多地少、人口密度大的国家,城区建筑密度大,现场施工场地非常狭小。
同时,日本的建筑又以工厂化生产、现场吊为主,每一个构件的生产、运输、吊装等都必须做到有序计划。
尤其是高层建筑基本是主体结构施工,设备安装施工,装饰装修施工按节奏同步流水作业。
以人为本的理念在日本建筑中处处得到体现。
如日本的高层建筑中专项的抗震设计及减震技术的运用,最大限度地保证了建筑安全。
众所周知,日本是世界公认的地震重灾国,每年发生有感地震约1000多次,全国10%的地震均发生在日本及其周边地区,其中6级以上的地震每年至少发生一次,频繁的地震灾害,却使日本的抗震技术快速发展、完善,并形成了比较完整的技术体系。
日本的结构抗震技术体系主要包括结构耐震,结构制震,结构免震。
结构抗震就是刚性抗震,这是日本早期的抗震设计思想,现有的加固技术主要是增强结构各构件的承载力和变形能力抵御地震作用;所谓制震即为减震,是在建筑物的内部设置耗能装置或者附加子结构,吸收和消耗地震传递给主体结构的能量,从而减轻结构的振动;免震另种说法即为隔震,结构免震是通过某种装置,将地震动与结构隔开,该装置既能支撑建筑物本身重量,又具有在水平方向自由变形的能力,吸收和消耗地震能量,已达到减小结构振动的目的。
二)如何学习日本高层建筑施工技术日本高层建筑施工技术是以日本高度发达的经济和高水平的技术装备水平为基础的。
目前,我国的经济水平、装备水平、从业人员的素质与日本都还有一定有差距,全盘借用日本的建造模式很不现实。
但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劳动力成本不断的提升,从业人员的技术素质不断提高,环境保护、资源节约的意识不断加强,建筑工厂化的要求会越来越迫切。
我国老式建造模式会逐步被高度工厂化、现代化的建造模式所取代。
现阶段,应逐步简化现场施工流程,逐步加大工厂化生产建筑构件的使用量。
工厂化集中加工生产能较大限度的提高构配件的加工精度和加工质量,减少资源浪费,加快现场的施工进度和绿色施工水平。
绿色施工在不久的将来将会成为建筑施工企业施工管理水平的一项重要指标,绿色施工的评价标准是节时、节能、节地、节水、节材和环保(五节一环保)。
因此,现阶段,降低能耗、节约资源、减少建筑垃圾的产生应该是我国建筑业学习借鉴日本的重要内容,也是易于学习到的内容。
如节能设施设备的使用减少用电量;使用轻质材料墙体减少砌体材料的使用;减少返工浪费;减少建筑垃圾的产生节约资源;做好封闭施工、防尘防噪工作,杜绝施工扰民,保护好环境。
提高从业人员的技术素质是学习日本建筑技术的关键。
只有从业人员的技术素质达到要求,我国建筑技术水平才能真正得到提升。
提高素质的方式除全民素质的提升外,加强对从业人员的教育培训是较为有效的办法。
提高建筑物的抗震防灾能力,更是值得我们认真学习和反思的地方。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技术、装备水平的不断提升,通过学习、借鉴发达国家先进的建筑施工技术、优秀的建筑施工管理方法,与我国建筑工程施工实际进行有效的结合,形成有我国特色的建筑工程建造模式,推动我国建筑工程施工技术不断向前发展。
总之,我过建设施工技术和日本还有一定的差距,不能完全效仿,但建筑施工技术发展趋势是一定的:五节一环保是建设施工发展的必然趋势;人性化的设计,更好的体现建筑行业作为服务型企业的本质;提高全体从业人员素质是基础保障;更要重视开发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新设备,为了更好的适应建设行业的飞速发展。
二、质量管理日本产品质量好,于当今世界有口皆碑,它的秘诀就是在每一个技术环节上下功夫“明确大众需求,而且让他们得到最好的东西。
”从每一个零部件做起,从每一个细节做起,从每一个环节做起,综合起来成为一个质量好价格低的商品。
关于日本产品质量管理,可以从以下三个层次入手加以分析:其一,建立健全严格的质量规范体系。
从国民经济的全局出发,考虑企业产品质量问题,法律先行防范于未然,这是日本产品质量发生了质的变化的根本原因。
日本系统的质量法规推动全面质量管理。
在日本,机械制造业实行的标准化、专一化、单一化政策,目的就在于创造一种大规模专业化合作的生产体制,提高生产效率,降低生产成本。
日本产品的竞争力之一源于其产品的高质量,出色的产品质量来源于出色的生产管理,消灭次品,消灭缺陷成为日本产业界各个工序、环节的共同目标。
日本的产业政策是一套完整的体系,从制定到落实,到检查,到处罚,一环扣一环,最终保证了落实。
如果一个企业的产品质量上不去,就会危及整个国家的利益。
而一个企业若存在质量问题,在国内也根本无法立足,这些都迫使企业提高产品质量。
其二,完善扶持政策,标本兼治抓监管。
日本的产业结构中,对产品质量影响很大的是为数众多的中小企业。
日本政府为使中小企业质量上台阶,保证大企业最终组装生产线上的每一个零配件的优质率,对中小企业的经济发展提供资金助成的力度是非常大的,专门有以中小企业为主体的金融政策和组织化政策,以解决中小企业资金难等各种问题。
但中小企业要得到政府各方面资助有一个前提,就是必须依法照章行事,绝不允许投机取巧,绝不允许违法乱纪。
政府一方面政策缜密而具体,用资金、税收政策等经济杠杆对其产品质量加以强力规范,从资金信贷等各个方面进行宏观控制;另一方面,法度甚严,若有违反,定罚它倾家荡产,真正做到奖优罚劣,以警效尤,以维护产品质量法规的权威性。
可以说,这样的一个质量扶持和质量监管体系,治标与治本相结合,有力规范了企业的产品质量意识。
其三,企业与民众在遵章守法意识上的自觉。
质量是企业的生命,质量也是一个民族的生命。
世界上在研究日本何以成为世界经济舞台上“黑马”的时候,发现还有一点更为至关重要,这就是企业、民众对法律法规的严格遵守的自觉态度。
我们可以从日本民族的特性上来解释这种对权威的尊崇心态,他们把上至天皇下到自己的企业管事的意见,都看作是集体的决议,一经命令立即执行。
因而,在此讲到产品质量问题时,他们也会上升到民族存亡的高度来认识。
在这样的背景之下,既然政府有法制法规,又岂能不照做。
三、历时文化日本位于亚洲东部、太平洋西北,领土由本州、四国、九州、北海道四大岛及7200多个小岛组成,总面积37.8万平方千米,总人口约1.26亿。
1.樱花是日本的国花,是日本普遍栽种的观赏树,日本的神话里也出现过樱花,樱花凋谢时干脆利索,人们把它与武士的人生观联系到一起,日本各地普遍栽种樱花,在盛开的樱花树下设酒宴已是日本人的一种乐趣。
2.富士山一年四季中会呈献给世人不同的景致,春天头顶雪帽,七八月份雪山融化呈现褐色圆锥状山体,冬季的富士山全身银妆素裹。
富士山是日本名族的象征,代表了日本人的执着与坚韧。
3.日本人有礼貌是世界闻名的,日本人以轻柔、温顺、礼貌而且温和而著称,日本礼仪之邦,所有旅行到过的地方接触到的日本人都是恭恭敬敬非常礼貌的与你交往,把服务行业的根本做到极致。
日本人很守规矩、有秩序,通过交通就一目了然,除了行驶中的车守秩序,日本人停车也有秩序,虽然也有非常多的车停在房前屋后的空地上,但总是以不妨碍行人和车辆通行为原则,以不给别人添麻烦为宗旨,所以日本虽然车多路窄,但行驶畅通,见不到中国所谓的“堵城”,这些都是日本文化的充分体现。
4.日本的环境很好,可以说包围在绿水青山、蓝天碧海的工业文明中,大街小巷见不到垃圾和杂物,所见一切规规矩矩,虽说空间狭窄,但是都很精细,公共卫生间更是上档次,人性化的设计,这些都是通过国家体制改革和居民素质提高的结果,日本全民环保意识高,对于雾霾城市众多的中国还需要认真思考。
四、购物体验在日本购物很注重诚信,众所周知,日本是一个追求极致完美的国家,生活质量如此、空气质量如此、环境卫生如此、产品质量如此,诚信更是做到了极致。
市面上商品全国统一价格,并且全日本很少有假货,同样一件商品,无论是在商场、机场、便利店价格都是一致的,不会担心会买贵,只要明白一个道理“一分钱一分货”,这样给购买者带来了很大的便利,反观国内,高仿、精仿、A货、贴牌等各种假货很多,对于购买人群对比价格、对比质量、辨别真伪成了风气,无形当中浪费了很多时间,相比整个购买过程,真正享受购买商品的时间微乎其微。
在者,在日本购物是一种享受服务的过程,无论任何大小商场的售货员都会热情的面对每一位顾客,全程陪你讲解说明对比,让你买到称心如意的商品,无论你是否购买商品,都没有不耐烦的表现,如购买商品后,包装很精细,携带很方便舒适。
在国内,大城市大商场可能服务会好一些,小的商场服务很差,和日本相比简直是天差地别。
五、日本人的敬业精神虽说在日本时间短,对日本的工作敬业感触不深,但通过介绍和亲眼所见可知,日本人工作是非常敬业的,在日本看到工薪阶层每天穿着工装忙忙碌碌,很少看到无所事事的人,六七十岁的老人都在工作,不像国内已经完全进入养老状态,我们团的司机虽然年龄也尽70岁,但每到一处要移动行李箱里的行李时,他都是首先下车,打开行李厢门旁,或帮着提进去,或帮着拿出来,看来这是司机的“规定动作”,每到一处景点,停车后都准确记录停车的时间、地点、状况等,充分体现了他的爱岗敬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