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顺丁橡胶装置危险因素及防范措施标准范本

顺丁橡胶装置危险因素及防范措施标准范本

解决方案编号:LX-FS-A60175顺丁橡胶装置危险因素及防范措施标准范本In the daily work environment, plan the important work to be done in the future, and require the personnel to jointly abide by the corresponding procedures and code of conduct, so that the overall behavior oractivity reaches the specified standard编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审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时间:________年_____月_____日A4打印/ 新修订/ 完整/ 内容可编辑顺丁橡胶装置危险因素及防范措施标准范本使用说明:本解决方案资料适用于日常工作环境中对未来要做的重要工作进行具有统筹性,导向性的规划,并要求相关人员共同遵守对应的办事规程与行动准则,使整体行为或活动达到或超越规定的标准。

资料内容可按真实状况进行条款调整,套用时请仔细阅读。

(一)火灾爆炸危险火灾爆炸和丁二烯自聚是本装置的主要危险,丁二烯属于易于自聚的物质,丁二烯生成端基过氧化自聚物的倾向十分明显。

丁二烯端基聚合物坚硬且不溶于已知溶剂,即便加热也不能熔融。

由于丁二烯生成的端基聚合物在丁二烯中的溶解度很小,所以很容易沉积在浓缩层中,黏附在器壁和管道上,造成管道、阀门和设备堵塞或涨裂。

在60—80℃或光照、撞击、摩擦时能发生爆炸。

生产过程对于氧含量、水含量等要求非常严格,丁二烯在少量的氧存在的情况下就可能被氧化生成过氧化物,引发自聚。

过氧化自聚物在空气中的允许浓度仅为100mg/m³,并在125℃以上就可以发生分解爆炸。

此外,乙烯基乙炔是一种极易分解爆炸的物质,当乙烯基乙炔浓度高于50%、分压大于0.075MPa时就有引起爆炸的危险。

所以在操作时要严格检查和控制DA—103塔釜温度、溶剂量和回流量,发现异常及时进行处理。

总体而言加强防火防爆、防静电、防泄漏、防丁二烯自聚、防雷等安全措施,应成为本装置关注的重点问题。

(二)毒性危害丁二烯对人体的危害。

慢性中毒对神经系统的症状为头疼、眩晕、全身无力、失眠、记忆力集中力减退,以神经衰弱症候群为主,对消化系统症状为消化不良、恶心、胃灼热、腹痛,肝、肾对丁二烯敏感,易受损害,对呼吸系统引起咽部及喉部炎症,对皮肤引起发炎,液体丁二烯接触皮肤引起冻伤。

急性中毒表现为头痛、眩晕、耳鸣、全身无力、口中感甜味,有时呕吐、昏醉、皮肤苍白、脉搏加快。

在新鲜空气中一切症状可迅速消失,在丁二烯长时间高浓度作用下是危险的,可能引起死亡。

溶剂油对人体的危害。

浓度低时会引起头痛、口干恶心等,浓度高时能引起中毒死亡,还可以引起慢性中毒、无力、神经衰弱,对皮肤有刺激。

三氟化硼乙醚络合物对人体的危害。

三氟化硼乙醚络合物有剧毒,对皮肤能引起烧伤,还可经呼吸道、胃肠道、皮肤侵入体内,对牙齿、骨骼、造血、神经系统有损坏和强刺激作用。

三异丁基铝对人体的危害。

对皮肤有强烈的腐蚀作用,与皮肤接触易灼烧和溃烂,其烟对呼吸道和眼结膜有强烈的作用。

(三)开停工危险因素及防范措施石油化工装置的开停工过程,由于装置的主要工艺参数在操作上都是在较短的时间内完成,物料进出、温度变化、压力变化几乎在极限范围内进行,因而也往往是容易导致事故发生的过程。

顺丁橡胶装置在开、停工及正常生产过程中的危险主要来自于丁二烯抽提单元和聚合单元。

四)正常生产过程中主要危险因素分析及防范措施(五)设备防腐顺丁橡胶生产过程所用原料及辅助对设备大都无腐蚀作用,仅丁二烯中的胺和凝聚系统的碱的存在以及蒸汽的冲刷有可能带来的点状腐蚀,但不会构成对设备的腐蚀。

(六)装置安全自保联锁及作用顺丁橡胶装置的联锁主要是丁二烯抽提单元的压缩机系统、聚合与回收单元的聚合釜系统以及凝聚后处理单元的膨胀干燥机系统,对上述系统在纳入DCS管理的基础上同时设有联锁控制。

以丁二烯抽提工艺系统为例:主要控制联锁为压缩机系统,具体见表4—8。

同时还设有装置与罐区、动力、热源等停车联锁。

(七)装置易发生的事故及处理1.顺丁橡胶装置紧急事故状态下处理原则(1)本装置属于甲类火灾危险性装置,生产过程中原料、产品都为具有可燃性质的液体和气体,装置的原料、产品及副产品均为可燃且有毒物质,一旦泄漏就有可能造成物料大量跑损,如果处理不及时,则会造成环境污染,遇明火则会造成着火或爆炸。

(2)当装置内发生化工物料跑料(泄漏)事故时,车间领导应立即组织指挥有关人员,迅速切断装置周围的交通要道,设立危险标志,并派专人在装置周围所有路口阻止和拦截无关车辆和人员通行,立即停止一切有可能产生火花的作业,组织有关人员进行事故抢险和处理工作。

(3)当装置内发生火灾和人员窒息伤害时,要及时报警,请求灭火和救援,避免事态进一步恶化。

2.装置易发生的事故(故障)及其处理(1)泄漏事故处置要点①发生泄漏、跑冒事故后,要疏散泄漏污染区人员至安全区,禁止无关人员进入污染区。

②控制事态发展,避免造成大面积环境污染。

③熄灭危险区内一切火源。

④如果是油罐液位超高造成跑冒,应关闭进料阀门,将物料改进相同介质的待收罐。

应急人员按照规定穿防静电的防护服,佩戴自给式呼吸器。

(2)火灾事故处置要点①发生火灾事故后,首先要把着火部位和着火介质判断准确,继而采取针对性的生产处理措施和火灾扑救措施。

②发生一般性事故时,要努力控制影响范围,做到不蔓延、不跑窜、不超温、不超压、不爆炸。

③单台设备着火时,在甩掉和扑灭着火设备的同时,改用和保护备用设备,继续维持生产。

④在大面积着火时,要迅速切断着火单元的进料、切断与周围单元生产管线的联系。

停机、停泵,迅速将物料倒至罐区或安全的储罐,做好蒸汽掩护。

⑤如果是高温介质漏出后自燃着火,则应首先切断设备进料,尽量安全地转移设备内储存的物料,然后采取进一步的生产处理措施。

⑥如果是易燃介质泄漏后受热着火,则应在切断设备进料的同时,降低高温物体表面的温度,然后再采取进一步的生产处理措施。

⑦着火后的扑救工作,要立足于岗位人员,立足于现场的便携式、移动式消防器材,立足于在火灾初起时及时扑救。

⑧灭火剂、冷却剂的选用要根据燃烧介质、着火设备的危险程度、保护设备的重要程度而定,以提高灭火效能,保护重要生产设备。

⑨发生火灾后,要在积极扑灭初起之火同时,迅速拨打火警电话“119”向消防队报告,以得到专业消防队伍的支援,防止火势进一步扩大和蔓延。

(3)爆炸事故处置要点①发生重大爆炸事故后,岗位人员要沉着、镇静,不要惊慌失措,在班长的带领下,迅速安排人员向车间值班、车间应急领导及厂调度报告,向消防队报火警,向气防站请求支援,同时积极组织人员查找事故原因,进行生产处理。

②要努力控制影响范围,做到不蔓延,不跑窜,不超温,不超压。

③在处理事故过程中,岗位人员要穿戴防护服,必要时佩戴防毒面具和采取其他防护措施。

④对爆炸引起的大火,在岗人员应利用岗位配备的消防器材进行扑救。

⑤假若是单个设备发生爆炸,首先要切断进料,关闭与相邻设备的所有阀门,停机、停泵、停炉、拿净塔器及管线的存油,做好蒸汽掩护。

⑥由于爆炸产生很强的冲击波,发生爆炸后,要组织人员对邻近的设备和管线进行仔细检查,避免发生次生灾害。

3.生产过程主要异常现象及处理4.相关类似装置重大事故案例事故案例1:美国得克萨斯城联合碳化合物公司发生爆炸。

1969年10月23日丁二烯精制装置运行中,发现压缩机发热,于是减少进料。

吸收系统上11点完全停产,其后压缩机停机。

精制部分(预分馏塔和精制塔)进行全回流,压力降低,稳定在正常值的75%—80%。

降低温度、回流量和蒸汽量。

重沸器和产品接受器液面降低。

连续分析器从重沸器采气体样品,分析在控制限度内。

下午精馏塔在近于全回流下有点不稳定地运行,压缩机正在检修,丁二烯装置其余部分准备检修完后开工,在7点23分(计算机运行时间)丁二烯精馏塔爆炸。

爆震后不久又发生第二次爆炸。

精馏塔顶部上升若干英尺后,倒塌下来,随后点燃了大量放出的气体,火势在两小时内被控制住,燃烧到10月26日止。

事故原因:由在加热器排管内的硝酸钠引发热聚合反应,引起的爆炸波使塔内底层塔板举起,并在塔内向上移动。

温度、压力和乙烯基乙炔的浓度在第十四层塔板处足够高时引起爆炸。

防范措施:打开所有主要设备上的紧急安全阀门,切断进料和产品总管。

进行灭火,控制火势,并向爆炸后没有损坏的设备上喷水。

对事故进行调查分析,从失去能力的计算机中取出储存器磁芯读取数据。

对爆炸碎片研究、分析。

该精馏塔重沸器的蒸汽温度为105℃,报警器在105t时报警。

在第十层塔板上及重沸器气相中,按装连续分析仪、报警仪和断开装置。

控制乙烯基乙炔浓度在30%,不允许全回流操作。

禁止使用亚硝酸钠作为氧气清除剂。

事故案例2:1974年11月23日19时05分,某公司合成橡胶厂一成品车间因操作工误操作后又脱岗吸烟长达45min,致使2号胶液罐装满超压,导致视镜破裂,胶液喷射到对面的露天变压器及配电室电气设备上引起火灾,造成2人死亡,10余人受伤,直接经济损失41万元。

事故案例3:1985年7月22日8时35分,某公司合成橡胶厂一成品车间后处理工段发生一起爆炸着火事故,造成2人死亡、4人重伤、14人轻伤,942m²的厂房倒塌,部分生产设备被砸坏。

直接经济损失17.5万元。

事故原因:(1)凝聚操作工在给热水罐补水操作中违反“补水量不能超过釜顶冷凝水量”及“保证水中间罐溢流管有水流出,防止将油送到热水罐”的有关规定。

长时间没有注意水中间罐液面的变化,以致将水中间罐的水基本抽空,造成水中间罐的溶剂油被送至热水罐。

这是发生此次事故的直接原因。

(2)凝聚操作人员在操作中没有遵守“随时注意水中间罐油层情况,注意及时往油中间罐顶油”及“星期一白班应顶油一次”的规定,在25天内没有及时顶油,使水中间罐存油2.19m³,为此次事故的发生增加了可能性。

(3)洗胶岗操作工经验不足,在发现热水罐有油气时未能及时切断补水阀门,以致进油时间过长,造成大量油气弥漫。

后处理工段的电气设备设计为非防爆型,电火花将油气与空气的爆炸性混合气体引爆燃烧。

事故案例4:1986年4月24日12时10分,某公司化工厂碳四车间乙腈二段精馏岗279—1丁二烯成品罐的液位变送器保护阀(Dg65、Pgl0、铸铁)阀体突然破裂,大量丁二烯在0.196MPa压力下喷出,迅速扩散蔓延,幸及时准确处理,很快恢复生产。

此次事故跑损丁二烯3.72t,直接经济损失0.39万元。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