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学期期中测试卷学校________ 班级________ 姓名________ 成绩________一积累与运用(18分)1.古诗文默写。
(8分)(1)▲,在河之洲。
(2)▲,悠悠我心。
(3)海内存知己,▲。
(4)坐观垂钓者,▲。
(5)佁然不动,▲,▲,似与游者相乐。
(6)《桃花源记》中与《桃花源诗》“童孺纵行歌,斑白欢游诣”表意相近的文句是“▲,▲”。
2.下列词语中字形和加点字的字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3分)A.凫.水(fú)争讼.(sònɡ)消声匿迹天衣无缝B.斡.旋(wò)幽悄.(qiǎo)周而复始金吾不禁C.闭塞.(sè)陨.石(yǔn)垂珠联珑人情事故D.撺掇.(duō)缄.默(jiān)戛然而止草长莺飞3.阅读下面语段,回答问题。
(4分)弘一大师李叔同,晚年过着(▲)的生活。
一天老友夏丏尊来拜访,吃饭时他只配一道咸菜。
夏丏尊不忍地问:“难道这咸菜不会太咸吗?”“咸有咸的味道。
”弘一大师回答道。
吃完饭后,弘一大师倒了一杯白开水喝,夏丏尊又问:“没有茶叶吗?怎么喝这平淡的开水?”弘一大师笑着说:“开水虽淡,淡也有淡的味道。
”夏丏尊知道弘一大师曾有过(▲)的日子,而今早已超越咸淡的分别,这超越不是没有味觉,因为他真能品味咸菜的好滋味与开水的真清凉。
(1)为文中括号处选择恰当的词语。
(2分)随遇而安随俗浮沉歌舞升平歌舞繁华(2)文中画线句有语病,请修改。
(2分)4.下列关于文学文化常识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记”是古代的一种散文体裁,可以记事、记物,可以记山水地理、记风土人情,如《桃花源记》《小石潭记》《核舟记》等。
B.《儒林外史》的作者是清代小说家吴敬梓,小说使用纯熟的白话文描写了封建社会的知识分子,透过生活细事揭示“士人”这一群体的生存状态和精神面貌,语言庄谐杂出,令人赞叹。
C.《诗经》最初称《诗》,也称《诗三百》,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分为风、雅、颂三个部分,其中“风”是指“国风”,是各地的民歌,为贵族文人所作。
D.日常交往中,当有人向我们提问、建议或质疑,采取恰当的方式作出回应,就是应对。
做好应对首先要准确判断对方的态度,其次要掌握一定的应对技巧。
我们学过元方的有理有据的反击,便是巧妙应对的典型。
二阅读(49分)(一)阅读文言文语段,完成5~9题。
(16分)【甲】明有奇巧人曰王叔远,能以径寸之木,为宫室、器皿、人物,以至鸟兽、木石,罔不因势象形,各具情态。
尝贻余核舟一,盖大苏泛赤壁云。
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高可二黍许。
中轩敞者为舱,箬篷覆之。
旁开小窗,左右各四,共八扇。
启窗而观,雕栏相望焉。
闭之,则右刻“山高月小,水落石出”,左刻“清风徐来,水波不兴”,石青糁之。
船头坐三人,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佛印居右,鲁直居左。
苏、黄共阅一手卷。
东坡右手执卷端,左手抚鲁直背。
鲁直左手执卷末,右手指卷,如有所语。
东坡现右足,鲁直现左足,各微侧,其两膝相比者,各隐卷底衣褶中。
佛印绝类弥勒,袒胸露乳,矫首昂视,神情与苏、黄不属。
卧右膝,诎右臂支船,而竖其左膝,左臂挂念珠倚之——珠可历历数也。
舟尾横卧一楫。
楫左右舟子各一人。
居右者椎髻仰面,左手倚一衡木,右手攀右趾,若啸呼状。
居左者右手执蒲葵扇,左手抚炉,炉上有壶,其人视端容寂,若听茶声然。
(节选自《虞初新志•核舟记》)【乙】八大山人(朱耷),明宁藩宗室,号人屋。
人屋者,广厦万间之意也。
性孤介,颖异绝伦。
八岁即能诗,善书法,工篆刻,尤精绘事。
尝写菡萏一枝,半开池中,败叶离披,横斜水面,生意勃然;张堂中,如清风徐来,香气常满室。
又画龙,丈幅间蜿蜒升降,欲飞欲动;若使叶公见之,亦必大叫惊走也。
善诙谐,喜议论,娓娓不倦,常倾倒四座。
山人既嗜酒,无他好。
人爱其笔墨,多置酒招之,预设墨汁数升、纸若干幅于座右。
醉后见之,则欣然泼墨广幅间,或洒以敝帚,涂以败冠,盈纸肮脏,不可以目。
然后捉笔渲染,或成山林,或成丘壑,花鸟竹石,无不入妙。
如爱书,则攘臂搦管,狂叫大呼,洋洋洒洒,数十幅立就。
醒时,欲求其片纸只字不可得,虽陈黄金百镒于前,勿顾也。
其颠如此。
(节选自《虞初新志•八大山人传》)5.下列句子朗读停顿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B.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C.欲求其片纸/只字不可得D.虽/陈黄金百镒于前6.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
(4分)(1)矫.首昂视(2)诎.右臂支船(3)尝.写菡萏一枝(4)数十幅立就.7.下列句中加点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3分)A.①高可二黍许.②潭中鱼可百许.头B.①佛印绝.类弥勒②颖异绝.伦C.①神情与苏、黄不属.②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D.①如有所语.②此中人语.云8.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4分)⑴其两膝相比者,各隐卷底衣褶中。
⑵若使叶公见之,亦必大叫惊走也。
9.以上选文都表现了人物的不平凡,但【甲】文侧重表现王叔远▲,【乙】文则侧重表现八大山人▲。
(2分)(二)古诗词赏析。
(3分)蒹葭蒹葭苍苍,白露为霜。
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溯洄从之,道阻且长。
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
蒹葭萋萋,白露未晞。
所谓伊人,在水之湄。
溯洄从之,道阻且跻。
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坻。
蒹葭采采,白露未已。
所谓伊人,在水之涘。
溯洄从之,道阻且右。
溯游从之,宛在水中沚。
10.下列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3分)A.本诗每章前两句都是借景起兴,利用景物渲染萧索凄迷的氛围,不仅为人物活动提供了背景,也烘托了主人公的心情。
B.本诗三章通过写时间的不断流逝及地点的不断转换,表现了主人公上下求索后的失望与惆怅。
C.本诗采用重章叠句的写法,一唱三叹,回环往复,不仅具有声韵美,还起到了深化诗歌意境的作用。
D.本诗是一首热情的恋歌,感情坦率明朗,表现了主人公对“伊人”可望而不可即的无限情意。
(三) 阅读名著选段,完成11~13题。
(8分)娄太爷道:“这棺木、衣服,我受你的。
你不要又拿银子给我家儿子孙子。
我在这三日内就要回去,坐不起来了,只好用床抬了去。
你明日早上到令先尊太老爷神主前祝告,说我告辞回去了。
我在你家三十年,是你令先尊一个知心的朋友。
令先尊去后,大相公如此奉事我,我还有什么话?你的品行、文章,是当今第一人。
你生的个小儿子,尤其不同,将来好好教训他成个正经人物。
但是你不会当家,不会相与朋友,这个家业是断然保不住的了!像你做这样慷慨仗义的事......,我心里喜欢,只是也要看来说话的是个什么样人。
像你这样做法,都是被人骗了去,没人报答你的。
虽说施恩不望报,却也不可这般贤否不明。
你相与这臧三爷、张俊民,都是没良心的人。
近来又添一个鲍廷玺,他做戏的,有什么好人,你也要照顾他?若管家王胡子,就更坏了!银钱也是小事,我死之后,你父子两人事事学你令先尊的德行,德行若好,就没有饭吃也不妨。
你平生最想好的是你家A相公,他虽有才情,也不是什么厚道人。
你只学你令先尊,将来断不吃苦。
你眼里又没有官长,又没有本家,这本地方也难住。
南京是个大邦,你的才情,到那里去,或者还遇着个知己,做出些事业来。
这剩下的家私是靠不住的了!大相公,你听信我言,我死也瞑目!”11.选文中的“你”“A”两个人物分别是▲、▲。
(2分)12.回顾《儒林外史》原文,结合具体情节简要概括“你”做了哪些“慷慨仗义的事”。
(3分)13.结合选文并联系整部作品,说一说选文中的“你”是个怎样的人?(3分)(四) 阅读《大自然的语言》选段,完成14~16题。
(9分)物候现象的来临决定于哪些因素呢?首先是纬度。
越往北桃花开得越迟,候鸟也来得越晚。
值得指出的是物候现象南北差异的日数因季节的差别而不同。
中国大陆性气候显著,冬冷夏热。
冬季南北温度悬殊,夏季却相差不大。
在春天,早春跟晚春也不相同。
如在早春三四月间,南京桃花要比北京早开20天,但是到晚春五月初,南京刺槐开花只比北京早10天。
所以在华北常感觉到春季短促,冬天结束,夏天就到了。
经度的差异是影响物候的第二个因素。
凡是近海的地方,比同纬度的内陆,冬天温和,春天反而寒冷。
所以沿海地区的春天的来临比内陆要迟若干天。
如大连纬度在北京以南约1°,但是在大连,连翘和榆叶梅的盛开都比北京要迟一个星期。
又如济南苹果开花在四月中或谷雨节,烟台要到立夏。
两地纬度相差无几,因为烟台靠海,春天便来得迟了。
影响物候的第三个因素是高下的差异。
植物的抽青、开花等物候现象在春夏两季越往高处越迟,而到秋天乔木的落叶则越往高处越早。
不过研究这个因素要考虑到特殊的情况。
例如秋冬之交,天气晴朗的空中,在一定高度上气温反比低处高。
这叫逆温层。
由于冷空气比较重,在无风的夜晚,冷空气便向低处流。
这种现象在山地秋冬两季,特别是这两季的早晨,极为显著,常会发现山脚有霜而山腰反无霜。
在华南丘陵区把热带作物引种在山腰很成功,在山脚反不适宜,就是这个道理。
此外,物候现象来临的迟早还有古今的差异。
根据英国南部物候的一种长期记录,拿1741到1750年十年平均的春初七种乔木抽青和开花日期同1921到1930年十年的平均值相比较,可以看出后者比前者早九天。
就是说,春天提前九天。
14.选文中说明物候现象来临的四个因素采用了怎样的说明顺序?你认为这样的顺序安排是出于什么考虑?(3分)15.指出画线句所运用的主要说明方法并分析其作用。
(3分)16.联系选文中的物候知识,谈谈你对白居易的《大林寺桃花》中“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两句的理解。
(3分)(五)阅读下面一篇散文,完成17~20题。
(13分)夜雨绵,蜻蜓飞路军夜浓如醇酒,白天喧嚣的音乐都安静了,很多人早早地在舒适的时空酣然入梦。
就在远方,细膩绵长、如噬桑叶般的声音隐隐飘来。
夜雨的脚步轻缓低沉,有时,她不喜欢喧嚣的节奏和鼓点,从而失去庄重和古雅的真实。
她从容淡定,就像蚕吐出纤细的丝缕,从天到地慢慢编织清新的锦缎。
细雨从树的绿冠到脚下的草叶,从屋檐的黑瓦到门前的凹凸不平的石阶,从没有睡眠人的心底一直流向睡梦中的游子的心灵深处。
我喜欢听夜,她舒缓自如的脾气颇似性情之人,不媚俗,不傲慢。
夜雨如一首情意缠绵的诗歌,城里与乡下,莱园与山林,山涧与河谷,平仄相间,和谐悦耳。
头顶一柄黑伞,与夜空的雨浅唱低吟应和。
站在河畔的木栅观景台,那一行行的歌阙,浸入心灵深处,复活的一些古老思维,如飞翔的小鸟,在雨中与夜的身影一起飞向远方。
夜雨有一颗柔软的心灵,她依恋故园就像依恋天空与云朵。
一滴滴的雨,如甘霖,似醇酒,滋润万物。
夜越深,越悠长浓郁。
我似乎听得见河岸边际以及最远的农田,庄稼吮吸细雨拔节的欢悦。
夜雨落得久了,呼朋引伴,引吭高歌,如在葱郁草原撒欢的小马驹,很快,就汇聚成浩荡的阵势,沙场秋点兵的威武和健壮。
她有时不知倦,绵绵不断,如暗夜赶路的士兵,身上的箭囊中一枚枚箭羽丁丁零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