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1小学思品眼睛与耳朵的诉说教学设计+实录+反思

1小学思品眼睛与耳朵的诉说教学设计+实录+反思

6、眼睛与耳朵的诉说活动目标1、情感与态度:眼睛是认识世界的窗户,耳朵是接收信息的重要通道。

教师在引领学生倾听眼睛与耳朵诉说的基础上,培养学生爱护眼睛与耳朵的正确情感,培养学生探索人体奥秘的好奇心。

2、行为与习惯:教育学生注意用眼和用耳的卫生。

养成保护眼睛和耳朵等的良好习惯。

3、知识与技能:指导学生注意用眼卫生,了解眼睛和耳朵的重要性,懂得如何防治近视和沙眼、如何保护耳朵,从而爱护自己的身体,保护各种器官。

4、过程与方法:通过交谈和讨论并联系实际,引导学生尝试用不同的方法进行探究活动。

活动重点了解眼睛与耳朵的重要性,懂得如何保护眼睛与耳朵,从而爱护自己的身体,保护各种器官。

活动难点培养爱护眼睛和耳朵的正确情感,养成保护眼睛和耳朵等的良好习惯。

教学准备活动课件、医生帽、诊疗牌、板书活动过程:活动二:倾听眼睛与耳朵的诉说《眼睛与耳朵的诉说》教学实录使用教材:苏教版品德与生活一年级下册第六课《眼睛与耳朵的诉说》活动目标:1、情感与态度:眼睛是认识世界的窗户,耳朵是接收信息的重要通道。

教师在引领学生倾听眼睛与耳朵诉说的基础上,培养学生爱护眼睛与耳朵的正确情感,培养学生探索人体奥秘的好奇心。

2、行为与习惯:教育学生注意用眼和用耳的卫生。

养成保护眼睛和耳朵等的良好习惯。

3、知识与技能:指导学生注意用眼卫生,了解眼睛和耳朵的重要性,懂得如何防治近视和沙眼、如何保护耳朵,从而爱护自己的身体,保护各种器官。

4、过程与方法:通过交谈和讨论并联系实际,引导学生尝试用不同的方法进行探究活动。

活动重点:了解眼睛与耳朵的重要性,懂得如何保护眼睛与耳朵,从而爱护自己的身体,保护各种器官。

活动难点:培养爱护眼睛和耳朵的正确情感,养成保护眼睛和耳朵等的良好习惯。

活动准备:活动课件、医生帽、诊疗牌、板书活动过程:活动一:认识眼睛与耳朵的作用师:小朋友,当我们从妈妈肚中呱呱落地,我们就拥有了两样宝贝,一个是摄像机,一个是录音机,你能猜出它们是什么吗?生:摄像机是说我们的眼睛。

生:录音机是指我们耳朵。

师:你是怎么猜出来的呢?生:因为我们的眼睛像摄像机一样可看到周围的一切。

生:录音机可以记录声音,我们的耳朵也有这样的功能。

师:你们瞧,它们来了。

(出示动画:眼睛与耳朵出场)现在就让我们来用这两样宝贝吧!睁大你的眼睛,竖起你的耳朵,来——(播放录像)师:看了,听了,有什么感受呢?生:东方明珠可真漂亮啊!最上面的一颗圆珠真亮。

师:你的眼睛真亮!生:这首歌可真好听。

师:你真会欣赏。

你的耳朵真灵!师:正是因为有了明亮的眼睛,我们才能看见这么美丽的画面,因为有了聪灵的耳朵,我们才能听到这么优美的声音。

因为有了这些宝贝,我们感觉生活是这么的美好。

活动二:倾听眼睛与耳朵的诉说师:有一天,一只眼睛与一只耳朵相遇了,它们在说什么呢?今天就让我们来倾听——生:(齐说)眼睛与耳朵的诉说。

(播放课件揭题:眼睛与耳朵的诉说)师:小朋友,你知道眼睛为什么愁眉苦脸的呢?这时候,要是你就是小眼睛,你会对小主人说些什么呢?师:(学生看脏手擦眼)眼睛它会愁眉苦脸的说什么呢?生:脏手揉到我的身体里,我好痒啊!脏毛巾!师:(学生看图:边走路边看书)走路时,文字在晃动,眼睛要盯着字看,小眼睛,你有什么感受呀?生:眼睛真是很难受。

师:边走边看,眼睛很容易疲劳,要是在阳光下边走边看呢?生:眼睛更难受了!刺眼!师:长时间坐在电脑前。

眼睛会怎样?生:看东西越来越模糊了。

师:小主人舒舒服服地睡在床上看书了,小眼睛你有什么想法呀?生:小主人不行,不能这样看书。

我马上就不能正常工作了。

师:小主人这么做,受害的可是眼睛呀!难怪眼睛要说——课件“我抗议”师:小朋友,生活中还有哪些行为也会让眼睛生气、抗议呢?生:小主人太喜欢看书了,看很长时间,我太累了。

生:每次写作业,小主人把书都靠近我,看得我都疼了。

生:小主人还喜欢看灯,看得我变得越来越小。

师:如果长期这样伤害眼睛,会产生什么严重的后果呢?生:近视眼师:我们班里有近视眼的小朋友吗?让我们明亮的眼睛来看这幅画面,(课件)蜜蜂纤细的触角、透明翅膀上淡淡的纹路,看得清吗?坐在后面的小朋友呢?师:可是,如果眼睛近视了,看到的就可能是这样的画面了。

(课件:不清楚的画面)师:你觉得怎样?生:模糊不清。

师:伤害眼睛最坏的结果就是眼睛瞎了,那就成盲人了。

盲人的生活又是怎样的呢?咱们来做个游戏体验一下。

(课件)我们还做拍手儿歌,不过,这回呀,我们要闭着眼睛做。

请小朋友面对面,眼睛闭上了吗?现在面对面随着音乐做起来。

(课件音乐)师:和课前做游戏比,现在做有什么感受呀?生:看不清、拍不准师:现在只是闭上眼睛,要是眼睛真的瞎了,那会怎么样呢?生:多痛苦呀!师:给生活带来了很多不便,美丽的月季花看不见了,可爱的小蝴蝶——生:看不见了。

师:小朋友最爱的动画片也——生:看不到了。

师:什么都——生:看不见了。

师:多可怕的后果呀!难怪小眼睛要愁眉苦脸了。

听了眼睛的诉说,耳朵也开口了,听!(课件)师:你听到了耳朵在说什么?它为什么受不了啦?生:尖东西挖耳朵,耳朵会受伤的。

生:戴耳机听音乐,长时间的震动,多刺激耳朵呀!师:是呀,在我们的小耳朵里,有一样很重要的东西,我们来看。

(课件:耳的构造)师:鼓膜震动了,耳朵就能听见声音了。

小朋友,要是小主人用硬东西掏耳朵、让用很响的声音钻进耳朵,会怎样呢?生:鼓膜破裂、受伤……耳朵聋了师:小耳朵就失灵了,美妙的声音就——听不到啦!爸爸妈妈亲切的话语——听不到了,小朋友朗朗的读书声——听不到了,看动画片也只能看到画面而听不到声音了,多苦恼呀!怪不得耳朵也要唉声叹气了。

师:小朋友,听了眼睛和耳朵的诉说,想一想,你的眼睛和耳朵也有过这样的抗议吗?师:现在,你想对自己的眼睛和耳朵说什么呢?生:我下次一定要注意不能挖耳朵了。

我可不想成为聋子。

生:我的眼睛呀,我一定会好好保护你,不让你受到伤害。

……活动三:我们来当小医生师:刚才,小朋友们都说要好好保护自己的眼睛和耳朵,如果遇到了一些问题,你会当小医生来帮助别人吗?生:会。

师:瞧,明明来了,他遇到了什么问题呀?哪位小医生能帮助他呢?(课件)生:轻轻擦。

生:轻轻拍。

生:跳。

师:你能上来教教我们吗?生:做轻轻擦,轻轻拍,跳的动作。

师:呀,谢谢你,你真是教了我们一个护耳好办法。

师:红红练字练了很久,眼睛特别累,她该怎么办呢?哪位小医生来帮助她?生:出去走走,看看远处的绿色。

让眼睛休息休息。

师:你的办法真好,你真会保护自己的眼睛,你们的想法和这位小朋友的方法一样。

师:这位小朋友还有一些好办法呢。

瞧,他正在做眼保健操呢。

师:呀,一只小虫飞进了小朋友的眼睛里,你又会怎样帮助他呢?生:翻眼皮,我们家人常用这个好方法帮我们解决这个烦恼。

生:对呀,可是提醒我们的医生一下。

闭眼,千万不能揉眼睛,然后等眼泪出来了再用力眨眨眼睛。

师:小朋友们说得可真好。

看来,小朋友们都懂得要养成保护眼睛和耳朵的好习惯。

看,眼睛和耳朵多开心啊!(课件)师:保护身体就应该从平时做起,养成一些好的生活习惯。

小医生们,你会提醒大家养成哪些好习惯呢?师:我们来分组讨论一下吧,你们组就当眼科小医生,请你们讨论一下保护眼睛要注意哪些方面。

你们一排就当耳科小医生(贴板书,相机补充生成性板书)师:眼科小医生们,谁先来呀?生:我们要正确用眼睛,看书离课本距离要有一尺。

师:x医生的话你们记住了吗?生:放鞭炮时,要捂住耳朵,不能离得太近。

师:谢谢,x医生给了我们这么好的建议。

生:为了眼睛的健康,家中的毛巾也要分开,这样可以预防眼睛疾病的相互传染。

随机贴板书。

师:除了保护好眼睛和耳朵,我们还要保护好身体的其他器官。

你看(课件:出鼻血)鼻子出血了,怎么办呢?生:塞棉花。

师:小医生们,我们从小就要养成这些卫生习惯,这些好习惯会受益终生的。

师:小朋友们说的真好,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爱护身体的每一个部分,有一个健康的身体是最重要的。

(贴“身体健康最重要”)让我们把这些生活好习惯编成一首健康歌,拍手念一念,时刻提醒自己好吗?(课件,齐唱拍手歌)师:结束语:现在,我们的小眼睛和小耳朵也累了,感快走出教室,让眼睛和耳朵放松放松,享受欢乐时光吧!《眼睛与耳朵的诉说》教学反思《眼睛与耳朵的诉说》是一年级下册《品德与生活》第二单元的一篇课文,本课教学根据教材特点和学生年龄特点,从学科性质出发,将知识的传授、情感的激发、行为的指导寓于生动的活动之中,以活动化的思路整体设计本课的教学活动。

首先,结合相关内容制作了生动有趣的多媒体课件,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激发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与积极性。

如开始时,以拟人化的手法让眼睛与耳朵倾诉痛苦,使学生真切而自然地感受到不保护眼睛造成的伤害;又如拍摄了现实生活中学生遇到问题的处理方法,流鼻血、耳朵进水等。

再将教材中的儿童与生活中的自己建立联系,通过回忆与反思,引起学生的护眼、护耳的意识。

其次,教学中重视学生的真切体验。

如一开始选择了一段风景如画、音乐美妙的录象,通过欣赏,让学生体验到眼睛、耳朵的重要作用。

又如学生说到近视眼时,运用清晰与模糊两张画面的强烈对比,使学生真切感受到近视眼的不便与痛苦。

游戏体验也是本堂课的一个亮点,课前做的拍手游戏,在课中又做了一回,不过这次是在眼睛看不到的情况之下,体验真实,“手拍不到对面小朋友了”“游戏没法玩了”……学生在快乐中体验着。

再次,课堂上设计了“我当小医生”的环节,在民主、和谐、热烈的课堂气氛中,学生开展探讨、交流,由被动地听转为主动参与,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学生们各抒已见。

将课本知识内化为自己的认知,从而指导自己的行为。

品德教育从生活中来,最终应该回到生活中去,经由生活,改善生活,通过生活学习生活。

我们不能期待品德教育一蹴而就,立竿见影;不应期待每节课把学生心中的“?”变成“。

”,我们只希望能通过德育课程“敏化”学生对道德问题的情感、态度,形成基本的待人做事的观念和思考问题的取向,希望他们带着问题来,又带着思考去,因为他们的生活还在继续,他们精神家园必须靠他们自己去建设。

课上完后,却并没有达到我所预期的好效果,在总结“我们该养成哪些好习惯”时,学生考虑的方向有点偏离主题,以至于事先准备好的精美板贴也派不到用处。

后来想想,应该是课堂的环节设计上有问题,有些反复:前面已经说到“怎样保护眼睛”,所以到最后还让学生说“养成哪些好习惯”,他们都认为不能重复了,就千方百计、挖空心思想其它方面,导致主题偏离。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