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指南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指出:“要大力发展高等职业教育,培养一大批具有必要的理论知识和较强实践能力,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和农村急需的专门人才。
”我国高等职业教育的培养目标定位为“适应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需要的,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高等技术应用性人才”。
从某种意义上说,高等技术应用性人才亦即“高技能”人才,其本质特征是具有专业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实际应用能力。
应用文写作作为高等职业院校普遍开设的一门综合性、实践性极强的基础公共课,其教学的根本目的,就是培养同学们更好地与社会融合、更科学地处理好公私事务的能力。
它为实用而作、以用为本。
教育家叶圣陶先生也说过:“大学毕业生不一定会写小说诗歌,但是一定要写工作和生活中实用的文章,而且非写得既通顺又扎实不可。
”可以说,是应用文本身的作用,决定了这门课程在高等职业教育中的地位和重要性。
美国未来学家阿尔温·托夫勒指出,信息时代家庭工作的任务是编制电脑程序、写作、远距离监测生产过程。
信息时代社会家庭化,作为三项家庭工作任务之一的写作,自然不是文学写作而是文章写作,特别是应用写作。
因为与社会发展关系密切、直接的是文章而不是文学。
从预见变化,促成变化这个角度来说,社会愈是进步,应用文在社会发展中的地位愈加重要。
在现代社会生活中,应用文作为信息载体和交际工具,不仅日益进入政治、经济、文化生活的各个领域,而且,作为个人能力与素质的体现,逐渐被纳入人才评价标准的视野。
因此,要重视《应用写作》的学习。
那么,怎么才能学好《应用写作》呢?
一、明确学习应用文写作的意义
1.它是能力的要求。
听、说、读、写是一个人必备的基本素养,随着社会经济生活的发展,应用文的写作日益成为人们衡量其工作能力的重要标准之一。
2.它是成功的基石。
应用写作文种牵涉面广,涉及领域多,在各种成功与失败的案例分析中,我们可以学会发现、学会策划、学会预测、学会调研、学会科研、学会写作。
这一切,都可能为自己今后的成才、成功奠定基础。
3.它是素质的体现。
信息时代社会将日益家庭化而写作则是家庭工作任务
之一。
在写作中,我们既可以尽情领略文中要义,又可以怡情养性,更可以探索,发现和创造。
这些,又都是现代社会对现代人才的基本要求。
4.它是单位用人的标尺。
无论是政府机关,还是企事业单位,都愈来愈重视延揽人才,而人才的选择中,应用写作能力愈来愈被用人单位所重视,也愈来愈被当作衡量个人能力的重要标准。
明白了《应用写作》学习的重要性,就有了学习的兴趣。
都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有了兴趣才能有动力。
对学生来说,兴趣就是学习的内动力,它的作用远远超过来自家长、教师的外动力。
二、把握应用文写作的基本要素
写作可以分为文学写作和一般文章写作,应用文写作是一般文章写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既要符合写作的总体规律,又要表现自身写作特色。
一般来说,写作包含主旨、题材、结构、表达方式、语言、修辞、文风等基本要素,应用文的写作也有内容和形式两方面的基本要素。
(一)内容要素
应用文的内容要素是指其所具有的主旨和材料要素。
1.主旨
主旨就是主题,是作者通过文章的具体材料所表达的中心思想或基本观点。
和其他文章一样,应用文的主旨也是文章的灵魂,它决定着文章的品位和质量。
应用文的主旨在表达上应该采取直截了当的方式,开门见山、直奔主题。
它要求单一、正确。
意多则文乱,应用文应集中表述一个事件,围绕一个主题,否则将不知所云;主题正确是说行文必须符合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符合公众审美标准、符合客观实际。
2.材料
应用文的材料是指写进文章的事实、依据以及相关背景资料,它既不同于议论文中证明论点的论据,也不同于记述文以及文学作品中的题材,它是由“灵魂”所统帅的“血肉”,是应用文写作的基础,是主旨依附的对象。
犹如一幢建筑物,主旨是设计者的建筑理念和风格,材料便是符合设计风格的砖瓦水泥。
搜集材料、分析材料、选择材料是应用文写作材料使用的重要步骤,实用和典型是应用文材料的入选标准。
主题是应用文章的中心思想,材料是应用文章的内容,两者必须高度统一。
(二)形式要素
应用文体的形式要素是指结构、语言、表达方式等要素。
1.结构
应用文体的结构,是根据表现观点的需要,对材料进行处理和安排,通常称之为谋篇布局。
它是文章写作的建筑骨架,其作用就是将各个部分统一起来,把内容和形式统一起来,使文章成为一个有机的整体,实现其实用的目的。
不同文种的应用文,其格式不尽相同,都有其比较固定的格式,这是应用文区别于其他文章和文学作品的显著标志。
譬如:调查报告的基本格式是标题、导语(也称前言、引言、总述、开头)、正文(包括三部分:基本情况、分析结论、建议措施)、结语(也称结尾、尾部);学术论文的基本格式是绪论、本论、结尾;布告的基本格式是标题、正文、结尾等等。
一般说来,应用文都有开头、主体、结尾几大部分,其结构也包括层次和段落、过渡和照应等,但在具体谋篇布局时,还要根据不同文种的特点安排不同的结构形态。
总之,应用文的结构安排应遵循以下原则:第一,突出主旨。
第二,结构严谨。
第三,符合文种要求。
2.语言
应用文的语言,明显不同于文学作品的语言。
文学作品的语言,有丰富的审美体现,可以引人联想、发人深思,可以用比喻、夸张、拟人、双关等手法进行修饰;而应用文的语言特别强调准确、简朴、规整、严谨。
⑴准确,是指努力使语言的表达更加符合客观实际,准确无疑,确凿无误。
事实、数字甚至细节都必须确实可靠。
遣词造句,要求语义明确,不能模棱两可。
所叙述的概念,只能做单一的解释,不能让人产生歧义,也不能让人做出多种理解。
⑵简朴,即简洁朴实,就是说要浮辞净尽,不枝不蔓,朴实而不夸张,不要过分的层层修饰。
同时,应用文的语言应讲求实用,不仅要让人准确理解、掌握,还要惜墨如金,讲究简洁明快,所谓“文约事丰”、“字字千钧”。
⑶应用文还讲究规整严谨,避免随意性。
不仅要求使用规范化的书面语言,
而且讲究句式、标点的严谨规范。
在长期的写作实践中,应用文已经形成了自己平朴庄重、准确规范、言简意赅的鲜明的语言特色,它少语气词,多专用词;少口语,多书面语;忌空话大话,少溢美修饰。
虽然在公文中常常看到“一般”、“确有必要”、“不宜过多”、“必要时”、“少量”、“有的”、“有些”等等这样的模糊语言措词,有时还使用一定数量的文言词汇,如“兹有”、“兹定于”、“收悉”、“业已”、“致以”、“拟请”、“拜托”、“光临”、“恭候”等等,但这些模糊语言和文言词语的应用,是独具特殊功能的,它不但没有使语言增加不确定性和随意性,反而在相当程度上使语言更趋于准确、严谨,表达上也更简约、精练。
3.表达方式
表达方式是指写作所采用的表述角度和方法,叙述、议论和说明是应用文常用的表达方式。
三、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
1.熟悉方针政策,提高思想水平。
应用文既是贯彻、执行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的工具,又是向有关单位和人民群众进行宣传、借以指导工作的工具,掌握并运用这种工具,是我们学生的一项基本功,也是我们从事应用文写作的基本修养。
2.深入调查研究,注意搜集资料。
有价值的应用文总是调查研究的产物。
注重深入社会实际,进行调查研究,是我党的优良作风,也是我们从事应用写作人员应该坚持的好作风。
因为只有从调查研究中,才能获得大量的第一手资料,才能写出解决实际问题的应用文。
3.掌握文种格式,合乎规范要求。
在学习的过程中,要以案例为借鉴,以教材上的理论为指导,通过技能训练,掌握各类文种的格式,达到写作上的规范和要求。
4.精通业务知识,理论联系实际。
应用文写作,必然要涉及某一方面或某些工作的业务,这就要求写作人员必须具备一定的业务知识,熟悉本行业和本部门的工作规律,能理论联系实际,否则,将写不出文章或会造成一定的损失。
5.行文严谨简明,反复修改练习。
在学习应用文写作的过程中,既要认真学习写作方面的理论知识,又要注重自身的实践;既要重视语言文字的学习研究,
又要重视每一文种的基本格式和写作要求,还要掌握有关的专业知识,行文才能明白晓畅、严谨简明。
同时,要反复认真地阅读例文,反复认真地练习写作,反复认真地订正修改,做到坚持不懈,就能不断提高写作水平。
四、掌握学习的有效途径
1.从案例分析中学。
前人的成功案例,都是其冥思苦想、精心策划、反复磨砺的结果,我们要善于去欣赏、去借鉴、去比较、去发现。
俗话说,“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吟诗也会吟”。
我们了解的案例越多,视野就开阔,应用起来思路就越清晰,写作就越自如。
2.在实际应用中学。
熟能生巧,只有经常练笔,才可能提高实际写作能力。
除了在课堂、在学校练笔学习外,还应走出校门多与相关专业的行家里手交往,拜他们为师,与他们一起参加相关的社会、经济、文化活动,借此提高自己的实际应用能力。
3.在社会实践中学。
应用文写作不仅是一个人写作能力的体现,也是一个人观念、道德、情感、见解的综合体现,还是一个人政策水平和综合能力的体现。
古人云:“功夫在诗外”,就是说要学会写作,先要学会做人,学会谋事,学会学习,学会创造。
只有这样,才可能达到一种“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的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