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五年级语文上册《第25课:七律·长征》PPT课件
五年级语文上册《第25课:七律·长征》PPT课件
“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1) 这句诗把( 逶迤的五岭山脉 )比作翻 腾着的细小的浪花,又把( 磅礴的乌蒙山 )比 作( 脚下滚动的小泥丸 )。
(2)用“不仅„„而且„„”说说下面的内容。 ( 红军长征的艰难;红军藐视困雄形像。
这首诗一共有八句话,每两句子为 一联,分别被称作:“首联——颔联— —颈联——尾联”。
这是一首 七言律诗, 七字一句, 在节奏上 是四顿.读 时应读出 韵脚an和 以下节奏.
红军/不怕/远征/难, 万水/千山/只/等闲。 五岭/逶迤/腾/细浪, 乌蒙/磅礴/走/泥丸。 金沙/水拍/云崖/暖, 大渡/桥横/铁索/寒。 更喜/岷山/千里/雪, 三军/过后/尽/开颜。
用自己的话练习说说这首诗的大意。
这首诗的大意可以这样概括:红军不怕长 征途中遇到的千难万险,把跨越万水千山只当 作平平常常的事。五岭山脉绵延四省;乌蒙山 气势雄伟,然而红军战士却把它们看成是微波 细浪和小小的泥丸。红军战士以喜悦的心情和 旺盛的战斗热情巧渡了水流湍急的金沙江;以 大无畏的精神飞夺天险泸定桥。红军在长征途 中经历了无数次大小的战斗。当翻过岷山,长 征即将结束,回顾长征途中艰苦卓绝的斗争, 展望无限美好的革命前景,红军战士怎能不喜 笑颜开呢?
毛泽东,字润之,笔名 子任。1893年12月26日生于 湖南湘潭韶山冲一个农民家 庭。1976年9月9日在北京逝 世。中国人民的领袖,马克 思主义者,伟大的无产阶级 革命家、战略家和理论家, 中国共产党、中国人民解放 军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主要 缔造者和领导人,诗人,书 法家。
礴
( bó ) (磅礴)
2.“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这一 “暖”一“寒”,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金沙江两岸是悬崖峭壁,水流湍急,激流拍打着 两岸,给人一种暖的感觉。当红军来到大渡河时,河 上的泸定桥上只有十三根铁索。铁索悬挂在水流湍急 的江面上,使人有寒气逼人的感觉。“暖”字表达了 红军巧渡金沙江的欢快心情。沪定桥横空高悬在大渡 河上,当时桥上的木板已被敌军抽掉,渡河的勇士们 手攀铁索,冒着对岸守敌密集的弹雨前进,不惜流血 牺牲,终于夺下了泸定桥。“寒”字表现了红军飞夺 泸定桥的惊险悲壮。
丸 ( wán ) (泥丸) 岷 ( mí n ) (岷山)
下面的词语你能理解吗?
远征: 指红军的二万五千里长征。 无数的山、无数的水,实指在 万水千山: 长征中遇到的无数艰难困苦。
等闲:平平常常的意思。 逶迤: 弯弯曲曲连绵不绝的样子。常
用来形容道路、山脉、河流等。
• 细浪: 小浪花。 指乌蒙山,在云南、贵州两省之间。 • 乌蒙: • 磅礴:气势雄伟,这里指山势高大、险峻。 • 走泥丸: 小泥球在脚下滚过去。 • 金沙:指金沙江,是长江上游的一段。 • 云崖:高耸入云的山崖。 • 大渡:指大渡河。 指大渡河上的泸定桥。红军过桥时 • 铁索:
●“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意思是:
金沙江两岸是悬崖峭壁,水流很急,激流拍岸,给人以暖的感 觉;大渡河上的泸定桥上的铁索悬挂在水流湍急的江面上,使人有 寒气逼人的感觉。
●“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意思是:
更让红军战士欣喜的是千里岷山、皑皑白雪,红军过了岷山, 心情豁然开朗,个个笑逐颜开,表现了红军历尽艰难险阻,取得长 征胜利的喜悦心情。
人生也好比长征,人生就是一次一 次的突围,我们要心怀自己的梦想,勇 敢,坚韧的走下去……
推荐阅读毛泽东诗词:
《菩萨蛮 * 大柏地》 《西江月 * 井冈山》 《解放南京》 ……
暖——1935年5月,红军 巧渡金沙江。 金沙江形势险 要,两岸都是悬崖峭壁,水 流湍急,敌人戒备森严。但 红军一面佯攻龙街,一面分 兵到绞车渡奇袭守敌,缴获 渡船,活捉了守卫在对岸的 敌兵。结果不费一枪一弹夺 取了对岸的阵地,使大部队 巧渡成功。等敌人发觉赶来 时,我军已安然到达江北。
1.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1) “只等闲”只当作平平常常之事。 (2)用自己的话,把这两句诗解释一下。 (3)红军为什么把无数艰难困苦当作平平常常的 事? (因为红军有英勇豪迈的气概和革命乐观主 义的精神。)
2.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1)“五岭”“乌蒙”是上一句诗中“千 山”的代表。 (2)“逶迤”“磅礴”说明“五岭”“乌 蒙”的险峻雄伟。 (3)“腾细浪”,水面吹起的细小波浪。 “走泥丸”,滚动着的泥丸。在红军眼里, 险峻雄伟的高山就像是细小的波浪、滚动的 泥丸。
同学们你们能理解每句诗的意思了吗?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意思是:
红军战士不害怕在长征中遇到的无数艰难困苦,这些艰难困 苦在红军眼里被看作是平平常常的事。
●“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意思是:
五岭山脉那样高低起伏,绵延不绝,在红军眼里不过是翻腾着 的细小波浪;乌蒙山那样高大雄伟,气势磅礴,在红军看来,不过 像泥丸一样在脚下滚过去。
返
寒——泸定桥高悬 在大渡河上,当时桥上 的木板已经被敌人抽掉, 桥上只剩下十三根铁索, 叫人看了心惊 胆寒。渡 河的勇士们手攀铁索, 冒着对岸敌人密集的枪 林弹雨前进。不怕 流血 牺牲,终于夺下了泸定 桥。
返
党中央率领中国工农红军第一方面 军,经过福建、江西、广东、湖南、广 西、贵州、四川、云南、西康(现已撤 销省的建制)、甘肃、陕西等11个省。
中国工农红军为北上抗日,粉碎国民党反 动派的围剿,保存自己的实力,于1934年10月 从江西瑞金出发,一路跋山涉水,翻过五岭, 突破乌江天险,四渡赤水,越过气势磅礴的乌 蒙山,接着又巧渡金沙江,强渡大渡河,飞夺 沪定桥,然后爬雪山,过草地,最后翻过岷山, 于1935年10月到达陕北。在这短短的一年时间 里,红军战士开动每人的双脚,长驱二万余里, 纵横十一个省,完成举世无双的二万五千里长 征。这首诗就是毛泽东同志在1935年10月长征 即将结束的时候写的。
3.“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
(1)“云崖”,指金沙江两岸的悬崖峭壁。金沙江水 流很急,激浪拍岸,给人以“云崖暖” 的感觉。 “铁索”,指大渡河上的泸定桥,桥下水流湍急, 桥上只剩下十三根铁索,叫人看了心惊胆寒,所以说 “铁索寒”。
(2)从“暖”和“寒”这两个字中,还能体 会到什么含义? “暖”可以体会到战士们的喜悦心情, “寒”可以体会到长征的惊险悲壮。
只剩下十三根铁索。
岷山:在四川、甘肃交界的地方。海拔4000米左右,
终年积雪。
三军:①指陆军、海军、空军。
②对军队的统称。 ③本课指中国工农红军第一、 第二、第 四方面军,也就是整个红军。
开颜: 脸上现出高兴的样子。 尽开颜:全都喜笑颜开。
这是一首七言诗。所谓的七言诗就是七 言八句。言,就是字,每行有七个字,一共 有八句话。就是七律。七律诗中间四句两两 相对应,而且朗读的时候还有和谐的韵律与 鲜明的节奏。
谁能说说这首诗的主要内容和中心思想。 主要内容: 这首诗描述了中国工农红军在长征途中 所经历的艰难险阻。
中心思想:
这首诗表现了红军战士藐视困难,一往 无前的革命乐观主义和大无畏精神。
通过这篇课文的学习请同学们谈谈: 长征精神包括哪些内容呢?
长征精神就是:坚忍不拔、自 强不息、勇往直前。 红军的长征已经成为历史,但 是长征的精神在今天仍然具有重大 的现实意义。
人教课标版 小学语文第九册
25. 七律 . 长 征
执教 沙坪坝区西永镇小学 肖远义
你们知道红军为什么要进行长征吗?
国民党反动派对红军发动了五次“围剿”。 从1931年到1934年,在毛泽东同志正确路线指引 下,红军取得了四次反“围剿”的伟大胜利。以 后,由于王明的错误路线排斥了毛泽东同志的正 确领导,造成了第五次反“围剿”的失败。第五 次反“围剿”失败后,为了保存革命力量,红军 不得不离开中央苏区根据地,开始长征,北上抗 日。长征途中,1935年4月,党中央在贵州省遵义 召开了遵义会议,会议确立了毛泽东同志的领导 地位,结束了王明的错误路线对党的统治,从此 中国革命转危为安,从胜利走向胜利。
金 大
4.“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1)“岷山”,在四川、甘肃交界处,山 顶 终年积雪,称为大雪山。
(2)用自己的话说说这两句诗的意思。
思考、交流下面的问题:
1.说出你对“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这句诗的理 解?这句诗表达了红军战士怎样的思想品质?
这两句诗是说,五岭山脉是那样高低起伏,绵延不 绝,在红军战士的眼里,不过是翻腾着的细小波浪;乌蒙 山那样高大雄伟,气势磅礴,在红军战士看来,不过像泥 丸一样在脚下滚过去。“逶迤”、“磅礴”形容山的大, 这是实际上的山;“细浪”、“泥丸”形容山的小,这是 红军战士眼里的山。 这样对比来写,写山的大,表现出红军在二万五千 里长征中面对的艰难困境;写山的小,表现出红军把这 些艰难困苦当作平常的事,反映出红军不怕困难,勇往 直前的大无畏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