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案例分析题变动成本法——利凯工艺制品有限公司业绩考核案例(一)基本案情利凯工艺制品有限公司宣告业绩考核报告后,二车间负责人李杰情绪低落。
原来,二车间主任李杰任职以来积极开展降低成本活动,严格监控成本支出,考核却没有完成责任任务,严重挫伤了工作积极性。
财务负责人了解情况后,召集了有关成本核算人员,寻求原因,将采取进一步行动。
利凯工艺制品有限公司自1997年成立并从事工艺品加工销售以来,一向以“重质量、守信用”在同行中经营效果及管理较好。
近期,公司决定实行全员责任制,寻求更佳的效益。
企业根据三年来实际成本资料,制定了较详尽的费用控制方法。
材料消耗实行定额管理,产品耗用优质木材,单件定额6元;工人工资实行计件工资,计件单价3元;在制作过程中需用专用刻刀,每件工艺品限领1把,单价1.3元;劳保手套每生产10件工艺品领用1付,单价1元。
当月固定资产折旧费8200元,推销办公费800元,保险费500元,租赁仓库费500元,当期计划产量5000件。
车间实际组织生产时,根据当月定单组织生产2500件,车间负责人李杰充分调动生产人员工作积极性,改善加工工艺,严把质量关,杜绝了废品,最终使材料消耗由定额的每件6元,降低到每件4.5元;领用专用工具刻刀2400把3120元。
但是在业绩考核中,却没有完成任务,出现了令人困惑的结果。
(二)分析要点试用管理会计相关内容分析出现这一考核结果的原因。
经营决策——创业网络咖啡屋决策案例(一)基本案情黄同学大学毕业以后,一直没有找到适合自己条件的工作。
在大学三年级的时候,他曾经想和其他系里的同学开设一家公司,但家里人坚决反对,又苦于大家缺乏资金,这个想法也就暂时搁置了下来。
现在毕业以后,自己能为自己的将来作打算了,虽然自己学习的是经济管理专业,但是在大学里也多多少少懂得一些计算机知识,因此准备开设一间属于自己富有个性的网络咖啡屋。
说到网络咖啡屋可能现在在市面上很少,因为大多数网络屋多是提供上网,这种一面提供上网,一面提供咖啡等软饮料和食品的体现个性化的网络屋并不多见。
因此黄同学觉得自己的创意还不错,但是开设一间网络咖啡屋需要各个方面的调查,黄同学调查了哪些方面呢?调查情况1.网络屋地点、消费群体的调查现在网络屋大多都建在居民区里,房间面积不大,装潢也不是很考究,重要的是这样可节省租房子的租金费用,有的网络屋还没有配备空调,夏天只有电风扇。
消费群体大多都是年轻人,假期期间中小学生也是经常光顾的对象。
黄同学数了一下,从S路到R街,就有大大小小的十多家网络屋。
其中有一家装潢不错,只提供日常饮用的矿泉水,一元钱一杯,没有提供咖啡等软饮料及食品。
有八家网络屋提供叫外卖和冲泡方便面的服务,外卖大多也是附近小饭店的盒饭,黄同学叫了一盒,发现并不是十分卫生,但一盒至少三元钱,方便面价格高于市场的零售价,喝水并不花钱。
经过调查,黄同学还发现:大多数网络屋卫生条件比较差,没有排风扇,有的甚至白天还蒙着厚厚的帘子,屋子里有一股难闻的气味,尤其在盛夏。
2.网络屋价格的调查随处可见的网络屋价格都基本一致:白天约一小时两元钱,晚上23:00至凌晨8:00通宵只需花费10元钱。
3.盈利情况大多数网络屋的主人不愿意提供这方面的详细情况,但黄同学选择了一下午呆在一间规模较小网络屋。
经过观察发现,大多数上网的人没有离开过计算机,只有两人离开,大多数年轻人愿意在网上逗留,临近晚饭时间有4个人叫了方便食品及外卖。
黄同学打听旁边的一位年轻人,他说在这里一天有时要呆上10个小时左右,附近的年轻人尤其是学生放假时这间网络屋更是火的不得了,有时好几个人共同使用一台计算机。
黄同学计算一下:一天14小时加上通宵10小时的10元钱,10台计算机,每小时2元钱,扣除其他费用应该是大有利可赚。
黄同学开设网络咖啡屋地点、费用、资金、定价的情况1.地点选择:黄同学打算在高校附近临近居民区开设一间网络咖啡屋,因为这样消费群体稳定,且高校的学生喜欢优雅的环境,咖啡屋正适合这一点。
黄同学的网络屋大致分为两个区域:一个是用于上网的计算机区,另一个是配有个性化座椅的咖啡区,主要提供上网,咖啡等软饮料和一些方便的快餐(包括方便食品、茶叶蛋、机制烤肠、汉堡、面包、牛奶及冰点等),同时提供当天报纸,年轻人喜爱的刊物和代订鲜花等服务。
开设网络咖啡屋需要费用情况见表8万元,父母资助5万元,向亲戚朋友借贷6万元,姐姐合伙出资5万元。
黄同学打算以银行同期贷款利率归还父母及亲戚朋友,姐姐和他每年平均分享利润,由他负责经营网络咖啡屋。
3。
定价情况:上网费2元/小时,外购食品按零售价加价20%,牛奶3元/杯、咖啡5元/杯、预定鲜花3元/次。
4.市场营销策略:由于网络咖啡屋经营规模比较小,所以打算利用散发传单的形式,可利用休息时间到大学生寝室,附近居民楼散发传单。
对于第一次来到网络咖啡屋的朋友提供10%的优惠,同时对于经常上网的朋友可以办理“创业网卡”,卡值面额100元至300元不等,一次性办理100元“创业网卡”的朋友免费提供上网10个小时,办理300元“创业网卡”的朋友免费提供上网35个小时。
同时,“五一”、”十一”等节假日期间提供优惠服务。
(二)分析要点1.假设黄同学开设了网络咖啡屋,你认为创业网络咖啡屋每天10台机器平均利用率多高才可盈利?(可先不考虑咖啡等软饮料收入)?2.假设每天平均约有10人次饮用咖啡,约50人次饮用牛奶,咖啡店每天方便食品的收入约为50元,每六天约有15人左右预定鲜花。
再计算一下,网络咖啡屋的计算机平均利用率为多高才会盈利?(三)问题探讨你认为黄同学的创业网络咖啡屋方案是否可行?它是否有不完善的地方?华丰家具厂成本差异分析案例1.基本案情华丰家具厂几年来一直采用标准成本制度来控制成本,收到显著的效果,由于其生产成本较低,因而在市场竞争中处于有利地位,其经济效益较好,加之其产品质量较高,售后服务较好,故形成知名品牌。
该企业生产的某种家具产品的有关资料如下:标准成本卡该企业预算产量1000件,变动制造费用预算为120000元,固定制造费用预算为200000元。
本期实际产量1100件。
直接材料消耗量为13200公斤,单价33。
5元;实际生产总工时21000小时,实际支付工资103000元;实际固定制造费用为190000元,变动制造费用为110000元。
2.分析要点(1)计算该企业各成本项目的总差异。
数量差异和价格差异。
(2)简要分析各项差异产生的原因和责任。
3.问题探讨(1)通过成本差异的计算和分析,你认为该企业在成本管理上存在什么问题?(2)通过成本差异的分析是不是可以明确区分经济责任。
责任中心考核评价第八章案例(一)邯钢“成本否决制”案例1.基本案情邯钢是1958年建立的。
在90年代初期经济效益大面积滑坡,邯钢人看在眼里,痛在心上。
在逆境中改革,邯钢人终于作出了决策。
从1991年开始邯钢推行了“模拟市场核算,实行成本否决”为核心的企业内部改革,谋求企业经营机制的彻底转换,脱胎换骨。
在做法上他们把企业目标层层分解,落实到分厂、车间、班组责任者,全厂1万多个经济指标均有直接责任者,实行工资奖金同经济效益紧密相联。
经过几年艰苦细致的不懈努力,邯钢经济效益逐渐好转,员工收入也逐渐增加,邯钢一时名气大振,参观访问纷至沓来,“邯钢经验”似乎成为管理圭臬,不胫而走。
2.分析要点(1)邯钢“成本否决法”其核心内容是什么?是否具有代表性?(2)也有人说,邯钢经验得益于邯钢具有一个优秀的企业班子成员,你是否也这样认为?(3)站在责任会计角度,你人为邯钢经验成功点在哪些方面?(二)海尔新体制见到记者的时候,张永劭很熟练地递上了自己的名片,俨然一副老板做派,而在海尔集团,很多像他这样的一般员工可能连名片都没有印。
将张永劭这个1999年才进入海尔的年轻湖南小伙子锤炼成具有经营头脑、综合素质较好的钢板采购经理,就是海尔的SBU(战略事业单位)制度。
目前,张永劭是海尔集团盈利情况最好的SBU之一。
于1999年进入海尔集团的张永劭最初负责的是集团的有色金属采购。
2001年,他竞聘钢板采购,由于工作出色,被评为标兵。
2002年初,海尔物流推进本部决定试点SBU的时候,选中了钢板采购这个比较容易市场量化的岗位。
当时岗位上只有张永劭一个人,作为标兵,张永劭当然义不容辞。
于是,物流推进本部和他签了一个合同,要求他既然是一个SBU,所有工作都应该经营,2002年全年采购的钢板所有的量加在一起都由他来负责,因此,他的营业额将以亿计。
一个一无所有的普通职员,突然能够经营年营业额近10亿元的“公司”——MMC(微型公司),这应该是一件令人振奋的事情。
但是,事情并没有那么简单,张瑞敏和海尔对他的要求是:价格一开始就定死,如果你经营降低了费用,或者降低了价格,就是你的经营利润,与收入挂钩,就像经营一个公司一样。
具体操作办法是,一般来说,一个成熟的公司必须有三张财务报表,资产负债表、损益表、现金流量表,而海尔为张永劭设计的个人财务报表融合了这三张报表的内容,叫SBU经营效果兑现表,对他来说就像一个存折一样,有经营收入、经营成本及费用、经营效果以及个人兑现等几十个项目。
其中成本包括港杂费、保险费、仓储费、工资福利费、办公费、利息费等。
“就是已经生产出产品了,出了质量问题如果是钢板的错,我也要承担材料质量损失。
”他的个人提成是在订单毛利减去港杂费、仓储费、办公费、利息费等几十个成本项目后得出利润额、在利润额中减去所得税的纯利润后按照一定的比例算出来的。
钢板市场的变幻莫测是众所周知的。
刚刚签了合同,让张永劭胆战心惊的事情就发生了:2002年国际贸易争端导致全国钢板开始提价。
如果是过去,他可以说:“没办法,钢板提价,与我无关,你们看着办吧。
”现在签订了合同,他就要自己来经营,因此他就要自己想办法完成合同。
于是,只好通过各种办法降低自己的成本,比如“钢板进港了,以前我只管采购,何时拉货与我关系不大,现在我得赶紧联系拉货。
因为晚拉一天就多一天的港口费用。
拉进物流中心我又得赶紧将钢板发出去,因为晚发一天,就要多交一天的仓储费,这都是要我自己来付的。
”另外,他主动与国际化分供方合作,开发新型替代材料,既保障了客户的利益,也消化了因钢板涨价对自己的不利影响。
终于,靠着这些手段,张永劭扭亏为盈了,一年下来,他的收入比上年翻了一番。
小试牛刀便得胜回朝,让张永劭产生了扩张业务的念头:海尔的钢板供应商都是国际化的大钢铁企业,因此,其提供的钢板质量是毋庸置疑的;海尔集团相对于绝大多数国内厂商来说,在采购方面是有很强规模优势的,规模优势带来的自然是价格优势,而质量和价格优势对那些想搭顺风车的企业来说,是非常具有诱惑力的。
于是,自2003年初起,张永劭开始开拓集团外的客户,做“第三方采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