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地理学考知识点2020版

地理学考知识点2020版

会考必会知识点 ---- 第一章1、如何判断某物是不是天体?乌云和宇宙中的人造卫星谁是天体?判断依据是什么?2、天体系统的级别由高到低分别都是什么?系(课本P3图1.2)系系其他行星系系其他恒星系系3、太阳系八大行星按距日远近的顺序写出。

6、地球具有生命的条件有哪些?(详细答出)10、太阳辐射的分布规律和影响因素11、如何得知地球圈层内部的结构?速度通过介质★注意通过不连续界面波的传播速度如何变化?13、地球的外部结构和各个圈层的特点。

第二章1、大气层结构:对流层(近地面),平流层,高空大气。

2、大气受热过程:(1)画出大气受热示意图标出过程的名称。

(2)近地面大气的热源是:。

(3)大气逆辐射的作用:。

(4)晴天还是阴天温差大:。

3、下图中,若A、B气温分别为10℃、20℃,请画出热力环流形式。

并画出近地面等压面及高空等压面,并比较ABCD四点气压值大小。

(1)会画热力环流图(2)会比较四点气压值:找到顺着环流方向就是。

(3)高压处等压面,低压处等压面(4)高压降水,低压降水。

***高空中等压面和近地面等压面成对称关系***热力环流图中各个箭头是。

(这两条是检验你做的是否正确,牢记。

)画出热力环流的实例:4、空气的水平运动是,运动过程中受到,,。

高空中的风不受,受,。

(1)高空中的风的画法:先画水平气压梯度力(高压指向低压,垂直等压线)画风向(北半球向右偏,南半球向左偏,高空不受摩擦力,偏转度数90°)(2)近地面的风向的画法:画水平气压梯度力(高压指向低压,垂直等压线)画风向(北半球向右偏,南半球向左偏,近地面受摩擦力,偏转度数45°)***偏转方向的判断:北半球用右手,手心朝上,四指的方向是水平气压梯度力的方向,大拇指的方向是风向。

南半球用左手,之后步骤同。

***水平气压梯度力垂直等压线,高压指低压(既影响风力也影响风速);地转偏向力垂直风向(只影响风向);摩擦力在风向的反向延长线上(既影响风力也影响风速)。

(3)等压线密集处风力,等压线稀疏处风力。

第三章地球上的水一、水体水在地理环境中以,形式相互转化,形成各种水体,构成了的圈层。

气态水:固态水:液态水:陆地的水体具体有哪些:淡水资源中,是主体二、水循环和河流的补给形式1、水循环的类型:陆地内循环,海洋内循环,海陆间循环。

***请注明下图中各个步骤的名称,并指出陆地内循环的步骤是哪些,海洋内循环的步骤是哪些,海陆间循环的步骤是哪些(写序号即可)?2、水是洁净的可再生资源,人类目前只能以增加或减少地表蒸发、人工增雨及跨流域引水等方式,去影响水循环的个别环节。

地区形式补给的时间典型的水位变化图4、水循环的地理意义:维持()动态平衡,更新陆地(),塑造()形态,调节()平衡,物质迁移和(能量)交换6、水资源的分布(课本P61图3.10)⑴各大洲的分布:亚洲多年平均径流量最多,大洋洲最少⑵各国的分布:巴西多年平均径流量最多,我国居第六位★⑶我国水资源分布:7、水资源与人类社会⑴水资源的数量影响经济活动的规模大小; 水资源的质量影响经济活动的效益⑵科技发达的近现代,人们大量开发利用浅层地下水,陆续开采深层地下水,开发海水淡化技术;修建跨流域调水工程缓解水资源空间分布不均,修建大型蓄水工程缓解水资源时间分布不均.水资源短缺的原因合理利用水资源措施自然原因淡水资源总量有限开源:合理开发和提取地下水;修建水库;开渠引水;海水淡化;人工增雨;植树造林涵养水源节流:控制人口增长;加强宣传教育提高公民节水意识;改进农业灌溉技术;提高工业用水的重复利用率. 时空分布不均人为原因人口剧增和工农业生产规模扩大,使水资源需求量增大水资源污染、浪费严重第四章塑造地表形态的力量一、内力作用:地壳运动,岩浆活动,变质作用(内力作用会使得地表形态----- )运动形式水平运动垂直运动岩层运动方向地表形态举例喜马拉雅山(印度洋板块和亚欧板块的消亡边界)地中海(非洲板块和亚欧板块的消亡边界)红海(非洲板块和印度洋板块的生长边界)科迪勒拉山系:(北---落基山---美洲板块和太平洋板块消亡边界)(南---安第斯山---美洲板块和南极洲板块的消亡边界)东非大裂谷大西洋地势的起伏变化和海陆变迁例:台湾海峡相互关系1、相伴发生2、通常以水平运动为主,垂直运动为辅2、外力作用的表现形式及对地表形态的影响-------- (参看课本P71图4.3—4.6)外力作用对地表形态的影响分布能量来源风化作用在温度、水、生物等的影响下使地表的岩石发生崩解和破碎,形成许多碎屑物质。

普遍侵蚀作用流水侵蚀喀斯特地貌(流水溶蚀)★必须是石灰岩(云南的石林、广西桂林山水,地下溶洞,钟乳石,石笋)河流流经的高原、山地太阳辐射黄土高原千沟万壑的地表形态长江三峡、瀑布风力侵蚀风蚀蘑菇、风蚀柱、雅丹地貌干旱、半干旱的沙漠地区冰川侵蚀冰斗、角峰、U形谷有冰川分布的高山;高纬度地区海浪侵蚀海蚀崖、海蚀柱滨海地带搬运作用流水搬运泥石流湿润、半湿润地区风力搬运沙尘暴干旱、半干旱地区堆积作用流水堆积冲积平原(洪积平原、河漫滩平原、三角洲)沉积物颗粒大的先沉积,颗粒小的后沉积,具有一定的分选性山口处,河流中下游风力堆积黄土高原、沙丘干旱的内陆及临近地区冰川堆积冰碛地貌,沉积物大小不分杂乱堆积有冰川分布的高山;高纬度地区海浪堆积海滨沙滩滨海地带3.岩石圈的物质循环(参看课本P72图4.8)(1)岩石类型判读⎩⎪⎨⎪⎧一个箭头指向岩浆岩两个箭头指向沉积岩和变质岩三个箭头指向岩浆(2)地质作用判读⎩⎪⎨⎪⎧指向岩浆岩的是冷凝作用指向沉积岩的是外力作用指向变质岩的是变质作用指向岩浆的是重熔再生作用岩石类型 特点 实际举例 岩浆岩 喷出岩: 侵入岩: 沉积岩 侵入岩地质构造褶皱断层背斜向斜岩层破裂且发生明显位移判 断 方 法岩层弯曲形态 岩层上拱 岩层向下弯曲 岩层新老关系 中心老两翼新 中心新两翼老图示地 貌 类 型未侵蚀 地貌 水平位移:形成裂谷; 垂直位移:上升的岩体形成山岭或高地,如华山、庐山、泰山.下降的岩体形成谷地或低地,如汾河谷地、渭河平原侵蚀后地貌及成因 图示①背斜:良好的储油气构造 ; ②向斜:储水构造,常形成自流盆地。

★4.地质构造与工程建设①采石场、开凿隧道通常选背斜,原因:背斜成拱形,安全稳定,不易积水。

②水库选在---向斜。

注意:工程建设选址,应避开断层,以免诱发地震、滑坡、渗漏、坍塌等地质灾害。

5、山地地形对交通运输在线路方式、线路分布、线路方向三个方面各有什么影响?在山地地区路线要选在地势平坦(等高线稀疏)的的地区(难度低,造价便宜)线路分布:要选择地形平坦并尽可能多的经过城市。

线路方向:迂回前进时期外力作用地貌类型发育初期(上游山地)溯源侵蚀(加长)下蚀(加深)V形河谷中期(中游)侧蚀(加宽)U形河谷成熟期(中下游平原)侧蚀堆积作用宽而浅的槽形地貌类型分布位置成因地貌特点图示多个冲(洪)积扇联合而成以谷口为顶点呈扇形多个河漫滩相连接地势平坦宽阔河流携带泥沙沉积在河口前方多呈三角形【练习题】图9为我国西北某农业区示意图。

1.该类农业区所在地形属于A.冲积扇B.河流沿岸平原C.河漫滩平原D.河口三角洲2.此类地形形成的主要外力作用是A.风力沉积B.流水沉积C.冰川沉积D.风力沉积3.此种地形中聚落的一般分布特点A.分散在山区B.集中于山中地势较高的地方C.分布于山麓或河流两岸相对高的位置D.分布在深切河谷两岸狭窄的河漫滩平原上4.下图中由外力作用形成的是()A.A B.B C.C D.D5.读下图,按河谷发育程度由先到后的顺序,正确的排序是()A.①②③④B.②③④①C.③①②④D.④②①③第五章自然灾害与3s 技术一、灾害的分类及成因分类名称成因地质灾害滑坡岩体破碎(物质条件)地势起伏大(动力条件,重力和水)植被覆盖率较差。

(加剧)泥石流地形陡峻。

(动力条件),丰富的松散物质。

(物质条件)短时间内有大量水源。

(物质条件)植被覆盖率较差。

(加剧)地震自然:板块交界处,岩层断裂,释放能量人为:修建水库、开山、爆破、采矿气象灾害寒潮冷空气活动旱灾降水少,导致农作物受灾。

春寒(华北)江淮(伏旱)台风温暖的洋面;地转偏向力。

我国东南沿海强对流天气冰雹,霜冻,雷暴,强降水水文灾害洪涝来水多(降水多;河流汇集)排不出(地势低洼;河道弯窄;沿海)生物灾害虫害,病害蝗虫二、共同措施:加强灾害的科学研究,建立完善的监测预警机制。

对已发生地区进行跟踪监测,及时掌握引发-----灾害的动向,为预报-------灾害提供信息。

加强对-------灾害的管理,建立健全减灾的政策法规。

加强预防知识教育,提高人们的意识。

加强-------预报,启动应急方案。

及时有计划的转移和安置民众。

(水文、地质灾害)三、3S 技术1、遥感(RS)主要是获取信息,对地表物体进行远距离的感知。

(了解、监测、获得等)2、全球定位系统(GPS)主要功能是定位,在全球范围内实时进行导航、定位的系统。

3、地理信息系统(GIS)(分析、计算、处理信息的)专门处理地理空间数据的计算机系统,用于所有用到地图或需要处理地理空间数据的领域。

在区域地理环境研究和城市管理中得到应用。

必修二第一章人口数量变化1、某个地区人口自然增长的数量受人口自然增长率和人口基数大小共同影响。

(理解记忆)2、人口增长模式由出生率、死亡率、自然增长率三个指标构成。

(记忆)公式:自然增长率= 出生率-- 死亡率人口增长模式原始型传统型现代型特点出生率死亡率自然增长率人口增长极为缓慢快速增长零增长或负增长生产力水平−−−→−不断增长问题人口增长过快,人口基数大人口老龄化(劳动力短缺)计划生育,控制人口数量鼓励生育,鼓励生育措施4、大部分发达国家(欧洲、北美为代表)为,大多数发展中国家为向现代型的过渡阶段,中国为5人口迁移的判断:是否发生了地域上的移动(行政区位的改变);是否有居住地的改变;时间的改变(通常为一年)6、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中,往往起重要作用。

7、人口迁移的影响例题:1.下列属于人口迁移现象的是A.外出讲学B.上街购物C.外出旅游D.移民国外2.国家统计局报告称:2013年全国流动人口为2.6亿,其中很大一部分是新生代农民工。

造成我国现阶段人口大规模流动的最主要原因是A.国家政策B.自然环境C.经济因素D.自然灾害1.3人口的合理容量1、环境人口容量(环境容纳人口的最大值)制约因素:3、合理人口容量概念:(最适宜的人口数量)例题:读木桶效应图(组成木桶的木板如果长短不齐,那么这只木桶的盛水量,不取决于最长的那一块木板,而是取决于最短的那一块。

1.以某地的四类要素测得的各自所能供养的人口数量分别为:8 000、10 000、6 000、4 500,则该地的环境人口容量为()A.8 000 B.10 000 C.6 000 D.4 5002.21世纪初中国的人口数量(用a表示)、中国的合理人口容量(用b表示)、中国的环境人口容量(用c表示)三者的关系,正确的是()A.a<b<c B.c<b<a C.b<a<c D.a<c<b第二章城市与城市化 2.1城市内部空间结构1、城市内部主要分为:商业区,住宅区,工业区2、各个分区的主要特征:3、经济因素是影响城市内部空间结构的主要因素,体现在各种活动的付租能力。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