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州市2020年高三第一次调查研究考试文综政治试题C卷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一、单选题 (共11题;共22分)1. (2分) (2019高一上·黟县期中) 甲商品与乙商品是互为替代品,丙商品与甲商品是互补商品。
在不考虑其他因素的情况下,甲商品价格降低引起的变化,下列说法正确的是()①乙商品的需求量会下降②丙商品价格必然降低③乙商品的价格一定提高④丙商品的需求量会增加A . ①②B . ③④C . ②③D . ①④2. (2分) (2017高一上·彭水月考) 卡特是萧山某外资企业的员工,在续签租房合同时,房东王大妈决意要求他把原来用美元支付的房租改为用人民币支付。
王大妈这样做主要是担心()A . 市场房价大幅波动B . 外资企业经济效益下降C . 人民币兑美元的汇率跌落D . 美元兑人民币的汇率跌落3. (2分) (2017高一上·天津月考) 中国人历来具有勤俭持家的美德。
某机构调查显示,中国是居民储蓄率最高的国家,中国内地消费者将每月收入的45%用于“储蓄”。
其中,银行储蓄存款是居民酋选-居民选择银行储蓄存款的最主要原因是()A . 银行存款灵活方便,收益稳健,没有风险B . 银行的信用比较高,银行存款比较安全,风险比较低C . 银行存款是规避风险的一种有效的投资方式D . 银行存款以中央政府的信誉担保、以税收作为还本付息的保证,风险较小4. (2分)互联网化的生活方式让人们开始有能力追求个性化的服务,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向服务转型,企业则需要更好地把握消费者的心理需求,为顾客提供更加精细的服务,新的利润区域就此诞生。
互联网化的经济现象说明()①生产决定消费的质量和水平②生产方式的变革推动消费观念的更新③消费对生产的调整和升级起到导向作用④消费量的增加带来了产品质量和科技的创新A . ①④B . ②③C . ①③D . ②④5. (2分) (2015高一上·宜春期中) 公安部部署,从2015年1月到6月,全国公安机关组织开展深化“大走访”开门评警活动,要求全国广大公安民警主动听取群众意见,自觉接受群众评议,根据群众意见和建议改进工作、化解社会矛盾。
如果给这则消息拟写一个新闻标题,下列标题最为合适的是()A . 行使民主权利积极建言献策B . 公开接受监督优化服务职能C . 集中专家智慧科学民主决策D . 自觉征集民意实现民主决策6. (2分)(2018·肇庆模拟) 政府的威信,是指政府在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过程中形成的得到人们认可的威望和影响力。
政府只有决策科学、执行顺畅、清廉高效、业绩卓著,政府的威信才能树立起来。
下列措施能有效提高某市政府威信的是()①市委召开党外人士座谈会,共商该市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大计②政府规定外来人员到达“三天需登记”,结果无人主动去登记③市住建局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推进市民广场绿色工程建设④各职能部门按照《行政许可法》规定,继续推进审批方式改革A . ①②B . ①③C . ②④D . ③④7. (2分)近来,“魔鬼”埃博拉病毒肆虐非洲。
对此,瑞典病理学家福尔克·亨申说:“人类的历史就是疾病的历史。
”几乎每一次疾病的风行,都是伴随人类文明的发展而来,而疾病的大规模爆发,又反过来对人类文明产生重大而深远的影响。
病毒以前所未有的速度“推陈出新”,而人类与它的抗争从未停止。
这说明()①事物具有两面性,疾病的风行与失控是人类文明进步的代价②人类文明与疾病作为真理和谬误,往往相伴而行③矛盾双方的对立统一推动人类社会的运动、变化和发展④人类与疾病的矛盾随着人类文明的发展而不断深化A . ③④B . ①④C . ②③D . ①③8. (2分)农谚说:“蚯蚓叫,大雨到。
”一位农民气象员对此感到怀疑,经过反复观察和实验,他发现下雨前鸣叫的是蝼蛄而不是蚯蚓,于是把这条农谚改成了“蝼蛄叫,大雨到”。
经过进一步观察和研究,他又发现“春秋蝼蛄叫,大雨定会到”,但“盛夏蝼蛄叫,大雨不会到”。
这表明()①亲身的实践经验比他人的实践经验更可靠②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和发展的根本动力③认识是实践的最终目的④实践是检验认识正确与否的唯一标准A . ①②B . ①③C . ②④D . ③④9. (2分) (2019高二上·嘉兴期中) 大城市的交通问题需要通过综合交通系统解决,包括由轨道交通、BRT 等公共交通方式构成的公共客运系统,由快速路、交通性主干路为主骨架的道路运行系统,综合交通枢纽以及交通管理系统各交通系统之间协同发展,形成综合交通体系。
材料表明()①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②通过部分的发展推动整体的完善③应坚持系统优化的方法④意识可以使观念中的存在变为现实的存在A . ①②B . ①④C . ②③D . ③④10. (2分) (2017高二上·江苏期末) “中国力量”来自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各个领域、各条战线、各行各业,是中国人民大团结的力量。
从哲学角度看,汇集中国力量需要加强民族团结是因为()A . 发挥主观能动性改造联系,能够促进事物的发展B . 事物发展的实质是新事物的产生,旧事物的灭亡C . 矛盾的既对立又统一,共同推动事物的变化发展D . 事物之间的相互影响和制约构成了事物的变化发展11. (2分) (2016高二下·湖北期中) 2015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授予了中国中医科学院的药学家屠呦呦等三名科学家。
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在科研条件极为艰苦的环境下,屠呦呦团队与国内其他机构合作,经过长期艰苦卓绝的研究,从《肘后备急方》等中医古典文献中获取灵感,先驱性地发现了青蒿素,开创了疟疾治疗的新方法,使世界数亿人受益。
这再次证明了()①客观条件制约人,同时又给人发挥主观能动性留下了余地②只有经过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的多次反复,才能找到终极真理③科学实验也具有社会历史性④“有条件要上,没有条件也要上”不只是豪迈的口号,更应是我们追求的境界A . ①②B . ①③C . ②④D . ③④二、主观题 (共2题;共25分)12. (10分) (2017高二上·铜仁期末) 材料一:精准扶贫是针对不同贫困区域环境、不同贫困农户状况,运用科学有效程序对扶贫对象实施精确识别、精确帮扶、精确管理。
从全国范围来看,贫困区域密集、贫困人口众多、脱贫时间紧迫等问题依然存在。
出现这种状况的原因,与精神家园的塑造未能及时跟上,贫困者自身文化贫乏、个性懒惰、缺乏进取心有很大关系。
因此,扶贫除了物质上的支持,还要有精神文化上的帮扶,要以“精神扶贫”助推“精准扶贫”。
精神扶贫要注重扶“智”,从根本上阻断贫困代际传递;精神扶贫还要注重扶“志”,实现“输血”向“造血”的转变。
以“精神扶贫”来推进“精准扶贫”,这势必将会成为我们实现脱贫的重要措施和手段。
让人们都认识到精神价值的重要性所在,从而向着最终的目标不断迈进。
材料二:国有企业改革多年来一直围绕放权和提高效率两大主题展开。
1998年之前,我国在国有企业改革中尝试了扩权让利、承包经营等措施。
1998年之后,对国有企业的改革经历了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改革和特定问题专项改革两个阶段。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对全面深化国有企业改革做出了总体部署,提出在深化国有企业改革方面,重点是两项任务:一是加快国有企业股权多元化改革,积极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二是深化国有企业管理体制改革,健全完善现代企业制度。
(1)结合材料一,运用唯物论的知识点,分析应该如何精准扶贫。
(2)运用“在实践中追求和发展真理”的有关知识,结合材料说明我国是如何部署国有企业改革的。
13. (15分)在国家提出“一带一路”战略的大背景下,拥有十几个跨境民族的云南省,在特色文化产业发展上迎来了新的机遇。
材料一云南省著名商标“园角刺绣”经历了十多年的市场化历程。
“园角刺绣”的老板李洪冰发现游客对当地民族刺绣手工艺品爱不释手,决定创办手工艺品生产加工厂。
他聘请三个设计师进行图案设计,产品融合了民间传统刺绣、剪纸艺术、傣族、阿昌族等少数民族工艺,以及缅甸、泰国等东南亚国家的刺绣技术和图案造型等多种艺术,精致美观,独具特色,受到越来越多游客的青睐。
目前,该公司已拥有34项国家专利、90多个系列产品,产品畅销西部省区和缅甸、越南等周边国家。
“园角刺绣”发展到如今年产值达3000多万元,带动了当地上万人致富。
材料二云南充分发挥地缘、人缘、文缘、商缘优势,扩大与东南亚南亚国家文化交流,同时辐射欧美地区,统筹推进文化交流、文化传播、文化贸易,文化走出去取得了显著成效。
在对外文化交流方面,精心策划、成功举办“感知中国·美丽云南”日内瓦系列宣传展示活动、第十三届亚洲艺术节、“感知中国·缅甸行”系列活动,与老挝合作举办“中国·老挝”大型春节联欢晚会,精心打造具有云南特色、中国气派、国际水准的系列对外文化交流品牌,增进了与有关国家的文化交流和友谊。
在对外文化传播方面,在国外主流媒体打造一系列《美丽云南》新闻专刊,用对象国语言办好泰文《湄公河》、缅文《吉祥》、老挝文《占芭》、柬文《高棉》杂志等系列外宣刊物,推动广播节目和电视频道在周边国家落地,依托节庆活动、报纸和书社等载体开展文化传播,取得了良好效果。
材料三2015年,中国外交以“一带一路”为重点,做好“和平”与“发展”两篇大文章,中国外交越来越具备大国自信。
首先,“一带一路”的理念是共同发展,目标是合作共赢。
在推进“一带一路”过程中,中国坚持奉行“共商、共建、共享”原则,坚持平等协商,充分尊重各国的自主选择,注重照顾各方舒适度,注重保持透明和开放,注重与各国发展战略的相互对接,注重与现有地区合作机制相辅相成。
其次,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理念不断丰富。
坚持党的领导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
这些理念支撑中国和平发展,也将与世界各国一道走出合作共赢的新路。
第三,中国已经成为世界第二经济大国,综合国力在亚洲重返第一大国的地位,要求中国更加切实地维护在海外不断累积的巨大利益,也要承担起更大的国际责任,在解决国际和国内冲突中发挥更大作用。
“中国愿意分享发展机遇”“欢迎搭乘中国发展的列车”吸引世界各国的关注。
(1)结合材料一,运用经济生活知识,分析“园角刺绣”的成功对发展民族特色文化产业有何启示?(2)结合材料二,运用文化生活知识,分析云南文化走出去取得显著成效的原因。
(3)结合材料三,运用《政治生活》知识,说明我国外交的“大国自信”源于何处,并为我国外交进一步展示“大国自信”提出一条建议。
参考答案一、单选题 (共11题;共22分)1-1、2-1、3-1、4-1、5-1、6-1、7-1、8-1、9-1、10-1、11-1、二、主观题 (共2题;共25分)12-1、12-2、13-1、13-2、1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