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人际交往安全

人际交往安全

人与人之间的安全距离因文化背景、种族、性别不同而不同、取决于两者的关系。

一般情况距离也能看出人与人的关系,人们关系越亲密、越友好、他们就会靠得越近;陌生人就会离得远些。

如果有人对你有好感、想和你交朋友,他在主动和你交谈时会站得近一些;如果你讨厌他会无意识地向后移动。

在陌生的地方两个陌生人夜里走路,你如果紧紧跟着前面的人、前面的人会加快步伐十分不安,这是一种本能的表现。

人们把这种人与人的安全距离一般分为四种:
1.)亲密距离:如亲人、恋人之间一般距离0~50厘米。

2.)个人距离:有亲密友谊关系的人或日常生活中同往一般为50~130厘米。

3.)社交距离:非个人化的或公务性的一般距离为130~400厘米。

4.)公共距离:政治家、演员等公众性人物与公众的正规交往一班为400厘米以上。

个人的安全距离在生活中实际是一个缓冲区,无论是生理上还是心理上都是必需的、只有控制好这种距离,才能让我们处在文明、礼仪的社交中,避免自己的尴尬、身命财产免受他人的侵犯。

在人际交往中应注意哪些安全问题?
不要用感情代替理智。

我们有些学生在交往中受骗上当,往往吃亏于感情用事,一味“跟着感觉走”,而缺乏理智感。

因此,在任何交往场合下,我们都要保持清醒的头脑,才能对外界作出正确的反映。

特别是要学会区别对待不同类型的人。

①对于熟人或朋友介绍的人,要学会“听、观、辩”,即听其言、观其色、辩其行。

②对于“初相识”,要谨慎,在不了解对方的时候,不要轻易露出自身的底细。

③对于那些“来如风雨,去似微尘”的上门客,态度要热情,处置要小心。

交往要有选择
①择其善者而从之。

真正的朋友关系首先是志同道合的。

应该建立于高尚的道德情操的基础之上,是真诚的情感交流,而不是一个简单的利益和利害关系。

要记住:了解——理解——谅解。

②注意“四戒”。

戒交低级下流之辈,戒交挥金如土之流,戒交吃喝嫖赌之徒,戒交游手好闲之人。

意识到相对公开性。

这种公开性体面在:
有些人习惯于交往看作是自己的隐私,这是个人的权利。

但是,既然是交往,就不存在绝对的保密。

有些交往关系,在自己认为合适的范围内透露或公开,更适合安全的需要。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