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中国传统文化的现代意义(20201101095704)

中国传统文化的现代意义(20201101095704)

中国传统文化的现代意义
传统文化宣扬的道德文明正是给予科技、 商业、法制,以至生活各个方面的原则性指导。

失去了道德文明,故虚妄邪僻, 无所不至,这就是现代社会的特点。

学习传统文化的现代意 义,就是要恢复道德文明以对治虚妄无根的现代心灵。

我们的传统文化,体现为五伦八德的伦理与道德精神,而其表明,对人是仁民爱物, 对己是修省立诚。

这可透过教育而重植人心。

宗教教育更应纳入学制课程, 让国民对自己文 化中的道佛二教有基本的认知, 并为他日追求心灵生活时有所持循, 让人们拥有辨别宗教邪 正的能力。

来的民族特色是奋发进取、重礼知义、敬天法祖、崇德报功。

这样的民族,在社会内部必然
重真才实学,敬老尊贤,长幼有序;而对外则能仁民爱物,和平理性,与人同乐。

假如我们 能使儒释道三教的精神成为学校教育和社会教化的重心, 则中国自然能够成为保至名归的利 益之邦。

礼仪道德,是贯穿于中国文化的主体部分,可以说是其他一切文化基础。

而以儒家为 代表的封建道德,又是构成中华文化的主要因子, 几千年来, 人们一切生命活动, 皆以其为 基础。

中国古代传统文化的特征 ,概括起来,我们可以归纳为这么几点:第一,以德行修养 为安身立命之本,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最注重的就是个人的自我修养。

第二,以中庸为基本 处世之道。

作为儒家推崇的为人处世之道,中正平和,不偏不倚的中庸之道,成为人们追求 的理想状态。

第三, 以耕读传家为本的治家之道。

中国是一个农业为主的国家,人们世世代 代被束缚在土地之上, 而科举取仕又成为他光宗耀祖的唯一通道, 于是耕田、 读书成为古代 文化基本治家之道。

第四,以经学为治学之根本。

因为是科举举仕,而封建统治者又崇尚儒 家之道,儒家一概以经学为根本,因为学习儒家经典,成为文人治学的根本。

第五,以义利 和一为基本价值追求。

义利合一是价值追求的理想状态,二者冲突,舍利取义。

第六,以主 观意象为基本的思维方式,与西方哲学相比,中国哲学明显缺乏思辨性,而更注重形象性, 强调一种外在形式之优美。

以上六点,我认为是中国文化的基本精神。

这种精神, 构成了中 国传统文化的主要因素。

传统留给我们物质的东西, 是少之又少的, 而从物质中所透出文化精神则源远流长, 因 此,我觉得要谈中国传统文化之现代意义,从这个方面入手,更有现实性。

传统文化的现代意义
有人类学家曾提出这样的观点: 传统文化是保存先人的成就, 并使继起的后代适应社会 的一种既定存在形态; 若没有传统文化, 现代人绝不会比类人猿更高明。

因为生物学意义上 的遗传最多只能使我们在生理构造方面比类人猿更精细一些, 只有传统文化的世代承袭才使 我们成为真正的人。

所以,从一般意义上讲, 传统文化对现代人不可能没有意义, 它是我们 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理性工具。

(一)优秀传统文化对于中国现代的社会主义的文化建设的意义 中国文化传统,是构成中国文化的特质,没有这种文化的继承,则无法保持中华民族 在文化上的延续性,则将失去民族的独立性。

一个国家失去了其文化的主体性和独立性,便会失去其根本,也就失去在世界上存 在的独立性, 中国传统文化对于中国的现代文化精神的建立,为中国赢得世界,走向世界 有着重要的作用。

(二)中国传统文化对于世界文化的现代意义
中国传统文化的优秀品质,以及灿烂的传统文化,为世界上许多国家所称道。

这不仅 对于树立中国的自信心, 也对于世界文化的发展有重要意义。

如在经济高度发展的今天, 人 们在开发和利用资源的过程中,中国古代的“天人合一”的思想,为其提供了准则。

中国文 化中所蕴含的“和”的精神内涵。

对缓和国际矛盾,解决国际争端有重要意义。

中国现时 提出的“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 ,无不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精神。

四 结束 作为四大文明古国之一,创造了优秀的中华传统文化,这种文化对于我们当 今社会是大意义的。

我们只有吸收一切古代创造的优秀文化成果, 摈弃一切传统文化的糟粕, 同时, 保持
儒释道三教的义理是我门传统文化的核心, 们民族的共同信念与气节, 都是由这里产生的。

首要地位, 传统文化的现代虾才算真正的落实。

它不但对人的精神面貌发生作用的, 而且我 因此。

恢复儒释道三教在我们文化发展中的 由儒释道三教所形成的中华文化, 所表现出
中国文化的独立性,而不至于受外来文化的侵扰,创造一种属于中国本国民族文化,才能让中国立足世界文化之林而不败。

首先,传统文化可以安顿中国人的个体生命。

因为人类生命的安顿古今中外都是通过特定的文化来实现的,文化的重要功能之一就是通过文化中所体现的超越神圣的信仰与价值来提供生活的意义与安顿生命的无常,离开了特定的文化就不可能存在抽象挂空的超越神圣的信仰与价值。

第二,传统文化可以重建中国人的社会道德。

当今中国的社会道德已经全面崩溃,中国处在“一切向钱看”的阶段,改革开放以来所谓全民经商、全民炒股、全民言利、全民发财,全民造假就是这一社会的写照。

孟子说“上下交征利则国危矣” ,现在的中国道德崩溃、人心败坏的状态是无法维持下去的。

第三,重拾传统文化可以重塑中华民族的精神意志。

传统的断裂最直接的后果就是中华民族丧失了自己的民族精神,学到西方的法律制度、科学技术却不能转化为自己的民族精神,结果中国人灵魂四处飘荡,无所归依,中华民族成了一个没有民族精神的民族、一个不知道自己民族文化自性特质的民族。

在这种情形下,中华民族就成了一个不知道“我是谁” 的民族,一个“精神分裂无所适从”的民族,一个精神上处于“游魂”状态的民族,一个民族内聚力日益弱化的民族第四,传统文化可以重建中国乃至世界的信仰与希望。

从儒学的历史来看,儒学在本
质上是希望之学,儒学追求的正是社会和谐、世界大同与宇宙太和的信仰与希望,儒学把人类的希望寄托在人类的良知上。

在中国漫长的历史中,儒学为中国人提供了信仰与希望,使中国人的生命存在与历史现实具有了意义,获得了动力。

它也必将在二十一世纪为人类寻求后工业时代的出路提供有益的启示和方向。

百科名片中国传统文化是中华文明演化而汇集成的一种反映民族特质和风貌的民族文化,是民族历史上各种思想文化、观念形态的总体表征,是指居住在中国地域内的中华民族及其祖先所创造的、为中华民族世世代代所继承发展的、具有鲜明民族特色的、历史悠久、内涵博大精深、传统优良的文化。

它是中华民族几千年文明的结晶,除了儒家文化这个核心内容外,还包含有其他文化形态,如道家文化、佛教文化等等。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