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桥区第一次模拟考试九年级语文一、1.下列加点字的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憔悴.(cuì)琐屑.(xuè)一瞬.间(shùn)无动于衷.(zhōng)B.伫.立(zhù)气氛.(fēn)金銮.殿(luÁn)忍俊不禁.(jìn)C.嘈.杂(cāo)庇.护(bì)笑吟.吟(yín)随声附和.(hē)D.脊.椎(jǐ)襁.褓(qiǍng)绥.靖区(suí)气息奄.奄(yǍn)答案D解析琐屑.(xiè)忍俊不禁.(jīn)随声附和.(hè)2.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丝绸之路是古代____亚非欧文明的动脉,是东西方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交流的桥梁。
东西方不同,文明不同民族之间,在数千年的历史长河中,在横贯数万里的地理区间内相互进行着交通往来和文明____,其中物质文化的传播和交流为不同文明的发展___了新鲜血液。
A.贯通交融注入B.贯穿融通注入C.贯通融通引入D.贯穿交融引入答案A解析贯通:①(学术、思想等方面)全部透彻地了解:融会~|~中西医学。
②连接;沟通:上下~|武汉长江大桥修成后,京广铁路就全线~了。
贯穿:①穿过;连通:这条公路~本省十几个县。
②贯串:团结协作的精神~在整个工程的各个环节。
交融:融合在一起:水乳~。
融通:①使(资金)流通:~资金。
②融会贯通:~古今。
③使融洽;相互沟通:~感情。
注入:①灌入。
多指抽象事物。
②记入,记下。
引入:①引导向一个方向发展:引入歧途。
②引进以前没有或不存在的东西:引入新品种。
③引领到:她已经把小火鸡引入围栏里。
(4)把某种成分或因素引入某种场合或论题中的行为或情况。
3.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农业银行的信贷部门不断加大对“三农”业务的金融支持力度和规模。
B.2017年下半年,有六家共享单车企业先后出现跑路、倒闭、押金难退。
C.近日,《红海行动》成功突破35 亿票房,创下中国电影春节档最高票房记录。
D.2018 年首场流星雨1 月 4 日光临地球,每小时天顶流量甚至大约可达百颗左右。
答案C解析A搭配不当,去掉“和规模”。
B缺宾语,末尾加上“的情况”。
D词语重复,去掉“大约”。
4.下列句子中的标点符号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A.红像章、红宝章、纪念章等,是当年人人佩戴的毛主席像章的简称。
B.曾国藩说:“谋大事者,首重格局”。
父母有大格局孩子才能走得长远。
C.一个国家的繁荣,离不开人民的奋斗;一个民族的强盛,离不开精神的支撑。
D.除了春节,哪个传统节日最讲团圆?大概百分之九十的中国人都会选中秋节吧。
答案B解析引号使用不当。
“谋大事者,首重格局”。
改为“谋大事者,首重格局。
”5.下列对诗句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A.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曹操《观沧海》)这几句想象奇特,表达了诗人博大的胸襟和统一天下建功立业的雄心壮志。
B.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杜甫《望岳》)这两句似写登山,实为明志,点明全诗主旨,表现出诗人不怕困难,敢于攀登绝顶,俯视一切的雄心和气概。
C.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
(李清照《武陵春》)这两句运用比喻、夸张的手法,表现凄苦忧愁重的得连船都载不动,形象可感地写出了“愁” 之多、“愁”之重。
D.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
(毛泽东《沁园春·雪》)这几句非常传神地表现出作者对成吉思汗文治武功俱佳的大力肯定与赞扬。
答案D解析“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
”表达了作者对成吉思汗的批评。
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6~8 题“地球一小时”的意义在一小时之外朱昌俊日前,由世界自然基金会(WWF)发起的“地球一小时”活动启动仪式在北京鸟巢体育中心举行,北京鸟巢、水立方及深圳海岸城等全国各城市地标性建筑在 20 点30 分熄灭灯光。
“地球一小时”是世界自然基金会(WWF)应对全球气候变化所提出的一项倡议。
这项活动发起于 2007 年,今年也是该活动进入中国的第 10 年。
在节能与环保的重要性日益突显的今天,“地球一小时”虽然得到了世界各地的欢迎和提倡,却也引发了争议和质疑。
这主要集中在两个问题上:一是,关灯一小时真的节能吗?最新的报道称,就单个家庭而言,关灯一小时节约的电能占一年耗电量的比例非常有限。
就社会而言,“地球一小时”活动减少的耗电量同样微乎其微。
二是,不少人担心,“地球一小时”集体关灯的行为,是否会造成瞬时电压波动导致供电线路瘫痪,给电网造成过重的负担?事实上,与每天早上八九点工厂开工的这一升、半夜停工这一降对电网构成的冲击相比,“地球一小时”带来的电网负荷影响非常有限,加之电网具备一定的调节能力,“地球一小时”的影响基本可以忽略不计。
上述争议或疑问的澄清说明,“地球一小时”的节能效果其实非常有限,也不会造成对电网的损害。
不过,厘清了这些,才能真正利于我们认识到这项活动的实质意义所在。
应该说,长期以来,不少人对“地球一小时”意义的认知,是浅显甚至功利的。
“地球一小时”从一开始的定位就是,引起人们对气候变化等环境问题的思考,倡导绿色环保的生活方式,并激发人们保护地球环境的责任感。
也就是说,熄灯一小时只是形式和手段,普及环保观念,激励环保行动才是目的。
其实,所谓的争议和质疑,也并非对活动本身的否认,而是对活动究竟有多少效果的一种疑惑,它所对应的恰恰是现代人的一种普遍的环保焦虑。
活动的效果,显然不能仅仅指望那一小时来实现,而是要看它能够带来怎样的触动和改变。
事实上,这样的环保行为艺术,与当前我们所对应的“最严环保时代”是非常契合的。
以今年的活动主题为例,它聚焦于公众生活密切相关、能呼应当代严峻环境问题的议题,提出 5 个领域、20 种具体行为方式,倡导公众积极转变,如购物自带环保袋少用塑料包装袋,不买含聚乙烯等成分的洗化品等。
而这方面,目前也是我们的环保短板所在:2008 年,国务院办公厅就印发了《国务院办公厅关于限制生产销售使用塑料购物袋的通知》,限制和减少塑料袋的使用,遏制“白色污染”。
然而,“限塑令”实施 10 年,收效却甚微,“白色污染”仍然随处可见;数据显示,2017 年我国总共产生 400 亿件以上的包裹,带来超过 4600 万吨的快递垃圾;另外,垃圾分类迟迟难以落实……可见,“地球一小时”的环保呼吁,对于我们,其实有着很强的现实针对性。
与其将目光放在对熄灯一小时的围观上,不如去认真思考,如何利用活动的高关注度来凝聚环保共识,助力环保行动,充分挖掘“地球一小时”活动之外的意义。
(选自《光明日报》2018 年 3 月27 日)6.下列对本文内容的概括最准确的一项是()A.“地球一小时”得到了世界各地的欢迎和提倡。
B.“地球一小时”的节能效果,其实是非常有限的。
C.长期以来,不少人对“地球一小时”意义的认知是浅显甚至功利的。
D.如何利用活动的高关注度来凝聚环保共识,挖掘“地球一小时”活动之外的意义。
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概括。
根据对全文的理解,以及结尾段“与其将目光放在对熄灯一小时的围观上,不如去认真思考,如何利用活动的高关注度来凝聚环保共识,助力环保行动,充分挖掘“地球一小时”活动之外的意义”,可得出答案。
7.下列说法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A.“地球一小时”,这项活动发起于2007 年,今年也是该活动进入中国的第十年。
B.“地球一小时”活动引发争议和质疑的问题为:关灯一小时是否真的节能和是否会造成瞬时电压波动导致供电线路瘫痪,给电网造成过重的负担。
C.“地球一小时”这样的环保行为艺术,与当前我们所对应的“最严环保时代”是非常契合的。
D.现实生活中“限塑令”实施十年一点收效也没有,白色污染仍随处可见。
答案D解析文中说的是“限塑令”实施 10 年,收效却甚微”,不是一点收效也没有。
8.下列对选文的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第一、二自然段引出问题,让我们重新思考“地球一小时”,这项活动的意义。
B.第三、四自然段争议或疑问的澄清告诉我们,“‘熄灯一小时’,只是形式和手段,普及环保观念,激励环保行动才是目的”。
C.第九自然段运用举例子、列数字、作比较、引用等说明方法,说明了“地球一小时”的环保呼吁有着很强的现实针对性。
D.第十自然段“‘地球一小时’活动之外的意义”,在于要利用高关注度来大力倡导和呼吁环保,并激发人们保护地球环境的责任感。
答案C解析第九段没有使用引用的方法。
阅读继承天寺夜游一文回答9~11 题记承天寺夜游苏轼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
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
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
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9.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念.无与为乐者念:思念,惦记B.相.与.步于中庭相与:共同,一起C.庭下如.积水空明如:像,如同D.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但:只是答案A解析念:考虑,想到10.下列句子不是倒装句的一项是()A.相与步于中庭B.安陵君其许寡人(《唐雎不辱使命》)C.孔子云:何陋之有(刘禹锡《陋室铭》)D.祭以尉首(司马迁《陈涉世家》)答案B解析A、D介词结构后置,C宾语前置。
11.下列对文章的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一句交代了此次夜游的时间、地点和起因。
B.“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一句用凝练的笔墨,点染出一个空明澄澈、疏影摇曳、似真似幻的美妙世界。
C.“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一句中,“闲人”及清闲之人,我们可以看出作者被贬官黄州期间,闲极无聊,无所事事。
D.本文是苏轼的一篇小品文,语言凝练含蓄,饶有余味;为读者创造了一个清幽宁静的艺术境界,同时传达了作者复杂微妙的心境。
答案A解析“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一句没有交代此次夜游的地点。
二、12.请将下面诗文语句补充完整(1)_____________,风正一帆悬。
(王湾《次北固山下》)答案潮平两岸阔解析注意前后句衔接。
(2)夕阳无限好,_____________。
(李商隐《乐游原》)答案只是近黄昏解析注意前后句衔接。
(3)苔痕上阶绿,_____________。
(刘禹锡《陋室铭》)答案草色入帘青解析注意前后句衔接。
(4)几处早莺争暖树,___________。
(韩愈《钱塘湖春行》)答案谁家新燕啄春泥解析注意“啄”字写法。
(5)___________,西北望,射天狼。
(苏轼《江城子·密州出猎》)答案会挽雕弓如满月解析注意前后句衔接。
(6)马作的卢飞快,__________。
(辛弃疾《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答案弓如霹雳弦惊解析注意“霹雳”的写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