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域资源的开发地理创新题一、选择题(2020·江西红色七校第一次联考)在《2015世界能源展望》报告中,国际能源署预计2040年油价将由37美元/桶涨到85美元/桶。
下图示意2040年相对2014年世界不同能源技术成本的变化。
据此完成1~2题。
1.仅从能源技术成本的角度看,以下最具发展前景的产业是()A.陆上风电产业B.油气开采业C.光伏制造业D.节能照明产业2.图中油气开采技术成本发生了明显变化,对其直接影响程度最小的因素是() A.地理环境B.科技水平C.资源状况D.市场需求解析:1.D 2.D第1题,读图可知,节能照明的成本下降幅度最大,因此仅从能源技术成本的角度看,最具发展前景的产业是节能照明产业。
第2题,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油气开采成本主要包括勘探过程中的成本、开发过程中的成本以及生产过程中的成本。
不同油气田,其地质条件也不相同,在勘探过程中的投资成本也不相同,因此地理环境会影响油气开采成本;技术发展水平越高,生产效率就越高,从而会使生产成本降低;资源的埋藏状况和储量大小等条件都会影响油气开采成本;市场条件的变化会对油气的市场价格产生影响,但不会对开采成本产生影响。
(2020·辽宁五校联考)联合湖位于美国西雅图市,19世纪中叶以前湖岸森林绵延,景色优美。
1872年,运河修成,联合湖与海湾相通。
此后,湖岸成了工业发展重地。
20世纪初,在湖北岸岬角建立了西雅图煤气厂。
1956年,因天然气的全面推广,该煤气厂停产。
后当地政府收购该厂区,改造与保留了部分工业遗迹并不断修复周边生态,建成了一个环境优美的都市景观公园,成为成功利用工业遗迹的范例。
下图为联合湖位置示意图及煤气厂公园景观鸟瞰图。
据此回答3~5题。
3.19世纪70年代,联合湖湖岸成为工业发展重地的原因是()A.自然环境优美B.水运条件改善C.能源资源丰富D.土地价格低廉4.推测西雅图煤气厂公园生态修复中最难以治理的是()A.大气与矿渣污染B.生物种类单一C.土壤与地下水体污染D.地表植被农药残留5.西雅图煤气厂的废弃工业用地重塑,其体现的意义是()A.追求人与环境和谐共处B.追求土地价值最大利用C.追求历史遗迹最佳保护D.追求生态环境自我修复解析:3.B 4.C 5.A第3题,由材料可知,1872年运河修成,联合湖与海湾相通,此后,湖岸成为工业发展重地。
由此可知,交通运输条件的改善,促进联合湖湖岸成为工业发展重地。
第4题,煤气厂停止生产后,大气会通过大气运动自然净化,大气环境恢复较快;矿渣污染可以通过人工措施清理,治理难度较小;生物种类也可通过人工措施增补;土壤与地下水体被污染后自然净化速度慢,治理难度最大。
第5题,煤气厂的废弃工业用地重塑,实质上就是环境治理,目的是追求人与环境和谐共处。
四川西部的攀枝花是解放后依靠丰富的铁矿资源发展起来的我国重要的钢铁基地。
读图,完成6~8题。
6.该地区矿产资源开发的有利条件是()A.铁矿储量大,矿产组合好B.在两河交汇处,航运便利C.临近铁路枢纽,交通便利D.接近钢铁产品的消费市场7.该区域矿产资源的开发,对区域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是()A.带动第一、三产业比重的提高B.推动钢铁及相关工业的发展C.促进人口迁移和民族团结D.促进社会治安的改善8.伴随矿产资源的开发,该区域可持续发展中应克服的主要问题是()A.用地紧张和交通拥堵问题B.能源资源短缺问题C.生态破坏与环境污染问题D.水资源不足问题解析:6.A7.B8.C第6题,由图可以看出,该地区有丰富的铁矿资源,而且附近地区有煤矿、石灰石矿等,矿产资源的储量和组合状况,有利于该地区矿产资源的开发,A 项正确;该地区位于长江上游,交通和市场都不是优势条件,B、C、D错。
第7题,题干要求是“区域经济发展”,只有“推动钢铁及相关工业的发展”表述正确且属于经济发展的影响,B对。
第8题,矿产开发和利用最容易引起生态破坏和环境污染。
二、非选择题9.阅读材料,回答相关问题。
材料一2018年12月21日,德国关停最后一家硬煤矿。
德国鲁尔区最后一口深井矿坑被关闭,标志着鲁尔区曾经的支柱产业——硬煤开采成为历史。
材料二经过多年的能源转型发展,可再生能源在德国电力供应中的比重日益增长。
在2018年,德国的总发电量约为542太瓦时(1太瓦时=1×109千瓦时),其中,煤炭发电占比约38%,可再生能源发电占比超过40%。
德国2018年太阳能、风能、生物质能和水电的总发电量较2017年增长4.3%;而2010年时,可再生能源在德国电力生产中的占比仅为19.1%。
这份出色的年度成绩单表明,德国“能源转型”战略取得了巨大的成功。
(1)试分析德国“弃煤”的主要原因。
(2)简析德国推进“能源转型”的优势。
(3)简述德国“能源转型”战略给我国山西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启示。
解析:第(1)题,德国“弃煤”的原因,具体可从资源枯竭、开采成本升高、新能源的冲击、市场萎缩、污染严重等角度进行分析。
第(2)题,德国推进“能源转型”的优势集中在优越的社会经济条件方面,具体可从经济、技术、政策和环保意识等角度进行综合分析。
第(3)题,德国“能源转型”战略的启示(或意义)不仅体现在能源领域,而且会对德国的产业转型和生态环境等方面产生影响,因此可从调整能源结构、调整产业结构和改善生态环境等角度分析。
答案:(1)煤炭属于非可再生资源,长期开采使其面临枯竭;煤炭开采成本升高,国际竞争力下降;新能源的崛起对传统能源的主导地位冲击较大,使煤炭消费市场萎缩;煤炭燃烧对环境的污染严重。
(2)经济发达,新能源科研投入大;技术先进,人才众多,新能源开发能力强;政府大力支持;民众环保意识强。
(3)调整能源结构,加大可再生能源的开发力度,实现能源转型;调整产业结构,大力发展第三产业,摆脱对煤炭资源的依赖,实现产业转型;节能减排,美化环境,实现生态和社会经济的协调发展。
10.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陕北能源化工基地是陕西省将加快建设的四大基地之一,这个基地将利用陕北丰富的煤炭、石油、天然气等资源,按照“煤向电力转化,煤电向载能产品转化,煤、油、气、盐向化工产品转化”的思路,把陕北建设成为我国重要的煤、油、气生产基地、“西电东送”煤电基地和以甲醇为龙头的煤化工基地。
下图为陕北地区简图。
(1)指出陕北地区的地形特征,并说明判断理由。
(2)分析陕北地区建设能源化工基地的条件。
(3)陕北地区煤炭资源丰富,为了将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除了将大量的煤炭外运,你认为还应采取哪些措施?(4)你是否赞同在陕北地区大规模开发煤炭资源?请表明态度并说明理由。
解析:第(1)题,由所学知识可知,陕北地区位于黄土高原,说明地形主要是高原。
根据图中河流的流向可以判断该地区的地势大致是西北高、东南低。
第(2)题,建设能源化工基地的条件要从有利条件和不利条件两方面进行分析。
由图可知,陕北地区煤炭、石油和天然气资源丰富,适合发展能源化工工业。
但该地区降水较少,水资源短缺,生态环境脆弱,交通不便,基地设施建设滞后,制约了能源化工基础建设。
第(3)题,煤炭资源除了大量外运,还可以就地发电,向外输电;发展以煤为原料的化学工业,延长产业链,增加产品附加值等,使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
第(4)题,属于开放性试题,可选择赞同或不赞同进行分析。
若赞同,可考虑煤炭大规模开发促进区域经济发展,带动基础设施建设和相关产业发展,增加就业机会,提高居民收入,促进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发展。
若不赞同,可考虑煤炭大规模开发造成资源枯竭、环境污染与生态破坏等问题。
答案:(1)特征:地形以高原为主,地势西北高、东南低。
理由:陕北地区位于黄土高原,当地河流多自西北向东南流。
(2)有利条件:有丰富的煤炭、石油和天然气资源。
不利条件:水资源短缺;生态环境脆弱;交通不便;城镇基础设施建设滞后。
(3)就地发电,变输煤为输电;发展以煤为原料的化学工业,延长产业链。
(4)赞同。
理由:陕北地区煤炭资源丰富,大规模开发可将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促进区域经济发展;带动相关产业发展,增加就业机会,提高居民收入;加快基础设施建设,促进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发展。
或不赞同。
理由:煤炭资源属非可再生资源,大规模开发会加速煤炭资源枯竭;不合理开采,利用率低,会造成煤炭资源浪费;大规模开发易造成环境污染与生态破坏。
11.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青海省共和县塔拉滩(位置见图1)以戈壁沙丘为主,是黄河上游和三江源地区风沙危害最严重的地带之一,每年从这里进入龙羊峡库区的流沙达3 131万立方米。
2011~2017年,塔拉滩地区大力发展光伏产业,并建成数十个光伏企业集聚的光伏产业园,随着光伏电站与龙羊峡水电站的并网发电,该地成为全球最大的水光互补能源基地。
光伏产业的发展改变了地面热力平衡和地表覆盖状况,促进了塔拉滩地区的生态改善,植被不断恢复,沙丘移动距离和移动速度呈明显减缓态势。
同时,植被恢复对光伏发电效率和园区灾害风险产生了不利影响,为此园区引入牧羊业,并形成了良性循环。
(1)评价塔拉滩建设光伏产业园的区位条件。
(2)分析光伏产业对塔拉滩植被恢复的积极作用。
(3)说明引入牧羊业对光伏产业园区的有利影响。
(4)简述塔拉滩光伏产业和龙羊峡水电站的互补作用。
解析:第(1)题,注意“评价”要从利弊两方面进行;优势体现在资源、地形、地价等方面,不足体现在自然环境及基础设施等方面。
第(2)题,可从当地植被破坏原因及光伏发电影响角度分析。
第(3)题,可从发电、土地利用、成本、安全角度分析。
第(4)题,互补就是各自都有好处,结合材料及能源特点分析即可。
答案:(1)优势条件:位于青藏高原,空气稀薄,多晴天,太阳辐射强;地势平坦广阔,利于光伏电站建设;戈壁广布,地价低。
不利条件:风沙大,遮蔽太阳能电池板,降低发电效率;基础设施较差,建设成本高;自然条件恶劣,施工条件差。
(2)太阳能电池板阻挡气流运动,减弱风沙;太阳能电池板遮挡光照,减弱蒸发,提高土壤湿度,促进植被恢复;光伏产业为当地提供能源,减少樵采,利于植被保护。
(3)羊群啃食园区生长过盛的草地,降低杂草对电池板的遮挡,提高发电效率;园区光伏发电和牧羊并存,可提高土地利用率;羊群清理杂草,降低人工维护成本,降低火灾风险。
(4)塔拉滩发展光伏产业,改善生态环境,降低风沙对龙羊峡库区的淤塞;龙羊峡水电在夜晚或阴雨天弥补光伏发电的不足,提高电网的供电稳定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