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模拟] 兽医药理学(一)A1型题第1题:给犬内服磺胺类药物时,同时使用NaH-CO<sub>3</sub>的目的是( )。
A.增加抗菌作用B.加快药物的吸收C.加快药物的代谢D.防止结晶尿的形成E.防止药物排泄过快参考答案:D第2题:用治疗剂量时,出现与用药目的无关的不适反应是指药物的( )。
A.副作用B.变态反应C.毒性作用D.继发性反应E.特异质反应参考答案:A第3题:四环素类药物的抗菌作用机制是抑制( )。
A.细菌叶酸的合成B.细菌蛋白质的合成C.细菌细胞壁的合成D.细菌细胞膜的通透性E.细菌DNA回旋酶的合成参考答案:B第4题:治疗犬蠕形螨病的首选药物是( )。
A.吡喹酮B.三氮脒C.伊维菌素D.左旋咪唑E.氯硝柳胺参考答案:C第5题:具有抗球虫作用的药物是( )。
A.伊维菌素B.多西环素C.莫能菌素D.大观霉素E.泰乐菌素参考答案:C第6题:肾上腺素适合于治疗动物的( )。
A.心律失常B.心跳骤停C.急性心力衰竭D.慢性心力衰竭E.充血性心力衰竭参考答案:B第7题:适用于表面麻醉的药物是( )。
A.丁卡因B.咖啡因C.戊巴比妥D.普鲁卡因E.硫喷妥钠参考答案:A第8题:临床上常用的吸入性麻醉药是( )。
A.丙泊酚B.异氟醚C.水合氯醛D.硫喷妥钠E.普鲁卡因参考答案:B第9题:氟尼新葡甲胺的药理作用不包括( )。
A.解热B.镇静C.抗炎D.镇痛E.抗风湿参考答案:B第10题:抗生素治疗动物严重感染时,辅助应用糖皮质激素类药物的目的是( )。
A.增强机体的免疫机能B.增强抗生素的抗菌作用C.延长抗生素的作用时间D.控制机体过度的炎症反应E.拮抗抗生素的某些副作用参考答案:D第11题:松节油内服可用于( )。
A.止泻B.镇吐C.中和胃酸D.止酵健胃E.解胃肠痉挛参考答案:D第12题:通过松弛支气管平滑肌产生平喘作用的药物是( )。
A.氨茶碱B.氯化铵C.碘化钾D.可待因E.喷托维林参考答案:A第13题:对于“药物”的较全面的描述是( )。
A.是一种化学物质B.能干扰细胞代谢活动的化学物质C.能影响机体生理功能的物质D.是用以治疗、预防或诊断疾病而对用药者无害的物质E.是具有滋补营养、保健康复作用参考答案:D第14题:大多数药物在机体内吸收和转运,多用何种方式通过细胞膜( )。
A.主动转运B.被动转运C.易化扩散D.简单扩散E.胞饮作用参考答案:D第15题:大多数药物在胃肠道的吸收属于( )。
A.有载体参与的主动转运B.一级动力学被动转运C.零级动力学被动转运D.易化扩散转运E.胞饮的方式转运参考答案:B第16题:主动转运的特点是( )。
A.顺浓度差,不耗能,需载体B.顺浓度差,耗能,需载体C.逆浓度差,耗能,无竞争现象D.逆浓度差,耗能,有饱和现象E.顺浓度差,不耗能,无饱和现象参考答案:D第17题:吸收是指药物进入( )。
A.胃肠道过程B.靶器官过程C.血液循环过程D.细胞内过程E.细胞外液过程参考答案:C第18题:一般来说,吸收速度最快的给药途径是( )。
A.外用B.口服C.肌内注射D.皮下注射E.静脉注射参考答案:E第19题:药物进入循环后首先( )。
A.作用于靶器官B.在肝脏代谢C.由肾脏排泄D.与血浆蛋白结合E.与组织细胞结合参考答案:D第20题:药物的首关效应可能发生于( )。
A.舌下给药后B.吸入给药后C.口服给药后D.静脉注射后E.皮下给药后参考答案:C第21题:药物一旦与血浆蛋白结合成结合型药物,则( )。
A.易穿透毛细血管壁B.易透过血脑屏障C.不影响其主动转运过程D.影响其主动转运过程E.加速药物在体内的分布参考答案:D第22题:药物与血浆蛋白结合( )。
A.是永久性的B.对药物的主动转运有影响C.是可逆的D.加速药物在体内的分布E.促进药物排泄参考答案:C第23题:对肝脏功能不良的患畜,应用药物时需着重考虑到患畜的( )。
A.对药物的转运能力B.对药物的吸收能力C.对药物的排泄能力D.对药物的转化能力E.以上都不对参考答案:D第24题:肝功能不全的患畜应用主要经肝脏代谢的药物时需着重注意( )。
A.个体差异B.高敏性C.过敏性D.选择性E.酌情减少剂量参考答案:E第25题:对于肾功能低下者,用药时主要考虑( )。
A.药物自肾脏的转运B.药物在肝脏的转化C.胃肠对药物的吸收D.药物与血浆蛋白的结合率E.药物的排泄参考答案:E第26题:肾功能不良时,用药时需要减少剂量的是( )。
A.所有的药物B.主要从肾排泄的药物C.主要在肝代谢的药物D.自胃肠吸收的药物E.以上都不对参考答案:B第27题:药物在体内的生物转化是指( )。
A.药物的活化B.药物的灭活C.药物的化学结构的变化D.药物的消除E.药物的吸收参考答案:C第28题:药物经肝代谢转化后都会( )。
A.毒性减小或消失B.经胆汁排泄C.极性增高D.脂/水分配系数增大E.分子量减小参考答案:C第29题:促进药物生物转化的主要酶系统是( )。
A.单胺氧化酶B.细胞色素P-450酶系统C.辅酶ⅡD.葡萄糖醛酸转移酶E.水解酶参考答案:B第30题:水合氯醛对中枢神经系统的抑制作用是______产生的( )。
A.直接作用B.选择性作用C.经氧化还原后D.干扰中枢代谢E.水解作用参考答案:C第31题:药物的生物转化和排泄速度决定其( )。
A.副作用的多少B.最大效应的高低C.作用持续时间的长短D.起效的快慢E.排泄途径参考答案:C第32题:药物的排泄途径不包括( )。
A.汗腺B.肾脏C.胆汁D.肝脏E.乳汁参考答案:D第33题:青霉素在体内的主要消除方式是( )。
A.胆汁排泄B.肾小管分泌C.被血浆酶破坏D.肾小球滤过E.肾小管重吸收参考答案:B第34题:丙磺舒增加青霉素疗效的机制是( )。
A.减慢其在肝脏代谢B.增加其对细菌细胞膜的通透性C.减少其在肾小管分泌排泄D.对细菌起双重杀菌作用E.增加青霉素的血药浓度参考答案:C第35题:弱酸性药物在碱性尿液中( )。
A.解离多,再吸收多,排泄慢B.解离少,再吸收多,排泄慢C.解离多,再吸收少,排泄快D.解离少,再吸收少,排泄快E.解离少,再吸收多,排泄快参考答案:C第36题:某碱性药物的pKa=9.8,如果增高尿液的pH,则此药在尿中( )。
A.解离度增高,重吸收减少,排泄加快B.解离度增高,重吸收增多,排泄减慢C.解离度降低,重吸收减少,排泄加快D.解离度降低,重吸收增多,排泄减慢E.排泄速度并不改变参考答案:D第37题:药物肝肠循环影响了药物在体内的( )。
A.起效快慢B.代谢快慢C.分布D.作用持续时间E.与血浆蛋白结合参考答案:D第38题:决定药物每天用药次数的主要因素是( )。
A.作用强弱B.吸收快慢C.体内分布速度D.体内转化速度E.体内消除速度参考答案:E第39题:药物的t<sub>1/2</sub>是指( )。
A.药物的血药浓度下降一半所需时间B.药物的稳态血药浓度下降一半所需时间C.与药物的血浆浓度下降一半相关,单位为小时D.与药物的血浆浓度下降一半相关,单位为克E.以上都不是参考答案:A第40题:某药按一级动力学消除,是指( )。
A.药物消除量恒定B.其血浆半衰期恒定C.机体排泄及(或)代谢药物的能力已饱和D.增加剂量可使有效血药浓度维持时间按比例延长E.消除速率常数随血药浓度高低而变参考答案:B第41题:按一级动力学消除的药物,其血浆半衰期与K(消除速率常数)的关系为( )。
A.0.693/KB.K/0.693C.2.303/KD.K/2.303E.K/2参考答案:A第42题:某药半衰期为4小时,静脉注射给药后约经多长时间血药浓度可降至初始浓度的5%以下( )。
A.8小时B.12小时C.20小时D.30小时E.48小时参考答案:C第43题:属于一级动力学药物,按药物半衰期给药1次,大约经过几次可达稳态血药浓度( )。
A.2~3次B.5~6次C.7~9次D.10~12次E.13~15次参考答案:B第44题:药物吸收到达稳态血药浓度时意味着( )。
A.药物作用最强B.药物的消除过程已经开始C.药物的吸收过程已经开始D.药物的吸收速度与消除速度达到平衡E.药物在体内的分布达到平衡参考答案:D第45题:需要维持药物有效血浓度时,正确的恒量给药的间隔时间是( )。
A.每4h给药1次B.每6h给药1次C.每8h给药1次D.每12h给药1次E.据药物的半衰期确定参考答案:E第46题:静脉恒速滴注某一按一级动力学消除的药物时,达到稳态浓度的时间取决于( )。
A.静滴速度B.溶液浓度C.药物半衰期D.药物体内分布E.血浆蛋白结合量参考答案:C第47题:静脉注射2g磺胺药,其血药浓度为10mg/L,经计算其表观分布容积为( )。
A.0.05LB.2LC.5LD.20LE.200L参考答案:D第48题:为了维持药物的良好疗效应( )。
A.增加给药次数B.减少给药次数C.增加药物剂量D.首剂加倍E.根据半衰期确定给药时间参考答案:E第49题:药物的生物利用度是指( )。
A.药物能通过胃肠道进入肝门脉循环的分量B.药物能吸收进入体循环的分量C.药物能吸收进入体内达到作用点的分量D.药物吸收进入体内的相对速度E.药物吸收进入体循环的分量和速度参考答案:E第50题:药物在体内的转化和排泄统称为( )。
A.代谢B.消除C.灭活D.解毒E.生物利用度参考答案: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