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第四编隋唐五代文学

第四编隋唐五代文学


第四节 唐代文学的风貌及其在中国文学史上的 地位。
五、新文体的出现与繁荣; 传奇和词。 六、唐文学在中国文学史上的地位。 风貌、文学自身的发展、唐诗、散文、传奇、词。
第一章 南北文学的合流与初唐诗坛
第一节 隋代文学;
一、统一国家的建立与文人之间的交流学习; 北、南两种诗风是同时并存的,甚至在同一作家的创作中体现 出来。 二、南北文学的合流。 终隋一朝,南、北文学的合流仅限于诗风的相互影响,呈现出 明显的合而不同的过渡性质。
一、王维的诗; (一)生平:博学多艺、孝顺、亦官亦隐、代宗好其诗文。 (二)严谨而简朴的诗歌语言:王维诗歌个性的标志; 1. 早期诗歌中熟练的技巧;
第一节 王维与创造静逸明秀之美的诗人;
2. 贬任济州时期:超出简朴的诗歌语言的具有深度和复杂性的 贬逐诗; 3. 出使西北边塞:富于活力的边塞诗; 4. 佛教居士的生活:浑然一体的风格,没有任何人工技巧的痕 迹。
第二节 初唐诗坛;
二、初唐四杰;王勃、杨炯、卢照邻、骆宾王 反对纤巧绮靡,提倡刚健骨气。“四杰”作诗,重视抒情一己 情怀,作不平之鸣,在诗中开始出现了一种壮大的气势,有一 种慷慨悲凉的感人力量。 促使他修正宫廷风格的主要动力在于,这种贵族诗歌的严格惯 例无法表现他痛苦、复杂的生活经历。
第二节第一节开放的文化环境与唐代文
学的繁荣;
一、国力的强大,为文化的发展创造了极为有利的环 境; 二、唐朝立国者对外来文化采取兼容的政策。 1. 华夷如一的下策; 2. 开放的风气;
第一节 开放的文化环境与唐代文学的繁 荣;
三、唐代士人恢宏的胸怀和进取的精神; 1. 进取精神; 2. 创新意识; 四、唐代文学繁荣的文化环境; 1. 唐人恢宏的胸怀气度与对待不同文化的相容心态,创造了 有利于文化繁荣的环境。
第二节 漫游、入幕、读书山林之风、贬谪与唐 文学;
一、唐代士人的漫游之风; 1. 山水游赏和神仙道教信仰; 2. 边塞漫游。
第二节 漫游、入幕、读书山林之风、贬谪与唐文学
二、幕府生活与文学; 三、读书山林寺院的风气; 四、贬谪对于文学的影响。
第三节 佛、道二家对唐文学的影响;
一、唐代儒、释、道的融合; 1. 以儒为主,兼取百家; 2. 社会风俗中的三教色彩。
第四节 张若虚与唐诗兴象。
一、张若虚、刘希夷所创造的诗歌意境美; 美景、感慨与离愁别绪。 二、张若虚、刘希夷对盛唐诗兴象玲珑之美的影响。 “兴象”就是在诗人的生活体验中自然形成的情感与形象的统 一体,就是体现着诗人感物而生的现实情感的艺术形象。
第二章 盛唐的诗人群体
第一节 王维与创造静逸明秀之美的诗人;
第三节 佛、道二家对唐文学的影响;
二、儒释道思想对文学创作的具体作用和影响; 1. 人格的塑造; 2. 作为文学观念和审美批评的标准制约唐代文学; 3. 丰富了文学的形象与世界; 4. 拓广了文学的体裁。
第四节 唐代文学的风貌及其在中国文学史上的 地位。
一、唐代文学的繁荣及其条件; 1. 多样多彩的生活; 2. 魏晋南北朝文学的发展。 内容、形式、文体、体裁。
第一节 王维与创造静逸明秀之美的诗人;
(三)隐含内在的情意历程的描述。 1. 否定的文学,表示抛弃与官场社交生活及宫廷; 2. 回归主题; 3. 无意主题;
第一节 王维与创造静逸明秀之美的诗人;
(四)空明境界和宁静之美; 1. 善于在动态中捕捉自然事物的光和色,在诗里表现出极丰富
的色彩层次感。 2. 空灵自然的禅境; 3. 清幽的禅趣; 4. 无我之境的空、静之美。
第二节 初唐诗坛;
一、贞观诗风; 1. 贞观诗风的新变,则起于对六朝声律辞采的模仿和拾掇,呈现宫
廷化倾向。 宫廷诗中占主导地位的有两类诗: 第一类从文体上模仿民间抒情诗—乐府。 第二类是正规应景诗,用优雅和巧妙的形式赞美朝臣的日常生活事物。
第二节 初唐诗坛;
2. 上官仪和上官体; 上官仪对诗歌体制的创新,主要在体物图貌的细腻、精巧方面。 基本的模式由主题、描写式的展开和反应三部分构成。 (上官仪在贞观年间所作的应制诗,就以属对工切和写景清丽婉转而显得很 突出。上官体绮错婉媚,具有重视诗的形式技巧、追求诗的声辞之美的倾向; 较为健康开朗的创作心态和雍容典雅的气度) 3. 王绩。 这种平淡自然的隐逸诗风,是易代之际大都会有的,并不构成初唐诗发展的 一个环节。
第四节 唐代文学的风貌及其在中国文学史上的 地位。
二、唐代文学繁荣的表现; 1. 文本的全面发展; 2. 作者众多而大师辈出。
第四节 唐代文学的风貌及其在中国文学史上的 地位。
三、唐诗的发展轨迹; 初唐、盛唐、中唐、晚唐。 四、散文的文体文风革新; 散文的发展与诗的发展不同,它的新变,主要是出于政治功利 的动机。
第一节 开放的文化环境与唐代文学的繁 荣;
2. 文治是唐朝的既定国策; (1)强调政治教化,强调以儒学为中心的道德伦理; (2)任用官员的先文后武; (3)诗化的社会风气。
第一节 开放的文化环境与唐代文学的繁 荣;
五、文化繁荣对文学的影响。 史学、绘画、书法、雕塑、音乐和舞蹈与文学。 1. 史学的求实与文学上的求真;史家的文学论述影响文学的走向; 2. 书法中自由纵恣与盛唐气象; 3. 绘画中的色彩表现、意境和传神的技巧与唐诗; 4. 音乐和舞蹈拓展了唐诗的表现领域。
三、杜审言与沈、宋及五律的定型。 1. 杜审言及其五律; 2. 宋之问、沈佺期与律诗的定型。 (杜审言、李峤、苏味道、崔融并称为文章四友;杜审言使五言律的 创作首先达到了较高的艺术水准;五律的定型是由宋之问和沈佺期最 后完成的,故宋、沈之称也就成为律诗定型的标志)
第三节 陈子昂与唐诗风骨;
一、陈子昂诗歌复古倾向的得与失; 陈子昂成功地开创了运用抽象观念的动人诗歌。 二、陈子昂诗歌的昂扬情调;(诗中蕴藏着壮伟情怀,展现出 不甘平庸、积极进取的精神风貌,带有壮怀激烈、拔剑而起的 豪侠之气) 三、陈子昂的诗歌主张与唐诗风骨的关系。他对风骨的追求, 提出的诗美理想对唐诗变革具有关键性的意义) 代表了与复古理论相联系的:修饰的道德、政治寓意诗。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