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人工挖孔桩安全专项施工方案(专家论证后修改)

人工挖孔桩安全专项施工方案(专家论证后修改)

第一章工程概况 (4)1.1 工程概况 (4)1.2 拟建场地地形条件 (4)1.3 水文地质条件 (4)1.4 工程地质条件 (5)1.5 桩基础概况 (7)1.6 施工重点、难点分析及措施 (8)1.7 施工要求和技术保证条件 (9)1.8 施工危险源识别 (12)第二章编制依据及说明 (13)2.1 编制说明 (13)2.2 编制依据 (13)第三章施工计划 (15)3.1 施工进度计划 (15)3.2 施工材料计划 (15)3.3 施工设备计划 (16)第四章施工工艺技术 (17)4.1 技术参数 (17)4.2 挖孔桩施工总体部署 (18)4.3 挖孔桩施工工艺 (18)4.4 边坡处理 (19)4.5 挖孔桩施工方法 (20)4.5.1 桩孔施工 (20)4.5.2 施工测量 (20)4.5.3 开挖排水沟、集水井,作好排水措施 (21)4.5.4 开挖第一节桩孔土方 (21)4.5.5 护壁钢筋制作及绑扎 (22)4.5.6 支护壁模板 (23)4.5.7 浇筑锁口及第一节护壁 (24)4.5.8 检查桩位(中心)轴线及标高 (25)4.5.9 提升平台搭设及安装滑轮组及卷扬机 (25)4.5.10 安装吊桶、照明、活动盖板、水泵和通风机 (26)4.5.11 开挖吊运第二节桩孔土方 (27)4.5.12 在岩土变化位置留渣 (27)4.5.13 检查验收 (27)4.5.14 桩底封底 (27)4.5.15 钢筋笼制作 (28)4.5.16 砼浇注 (30)4.5.17 浮浆砼凿打 (31)4.5.18外露桩处理 (31)4.5.19施工中注意的问题 (31)第五章施工安全保障措施 (33)5.1 组织保障 (33)5.2 施工技术安全保障措施 (35)5.2.1 施工前安全准备 (35)5.2.2 挖孔施工安全措施 (35)5.2.3 孔口的防护及管理措施 (37)5.2.4 孔内作业的安全措施 (38)5.2.5 施工设备临时用电安全措施 (40)5.2.6 钢筋安装安全 (41)5.2.7 混凝土灌注安全 (41)5.3 施工机具使用安全措施 (41)5.4 消防保卫及易燃易爆物品管理的安全 (42)5.5 监控量测 (42)5.5.1 监控量测的目的及内容 (42)5.5.2 监测布置及实施阶段 (43)5.5.3 监测方法 (43)5.5.4 监测工作实施方案 (43)5.5.5 险情预警标准 (45)5.6 主要危险因素及处理措施 (46)5.7 应急预案 (52)5.7.1 组织机构 (53)5.7.2 应急小组职责 (54)5.7.3 危险源与风险分析 (55)5.7.4 突发事件分析及应急措施 (55)5.7.5 主要应急物资设备 (60)5.7.6 急救线路 (62)5.7.7 疏散 (62)5.7.8 应急响应 (62)5.7.9 紧急情况发生和上报程序 (63)5.7.10 恢复生产及应急抢险总结 (64)5.8施工过程中的安全检查与验收 (65)第六章劳动力计划 (66)6.1 管理框架 (66)6.2 劳动力计划 (66)第七章计算书及相关图纸 (68)7.1 钢架受力计算 (68)7.2 相关附图 (69)7.2.1 施工总平面布置图及截排水沟平面布置 (70)7.2.2 现状典型地质断面图 (70)7.2.3 渣土提升支架详图 (71)7.2.4 截排水沟大样图 (72)7.2.5 桩基平面布置图 (72)7.2.6 桩基施工顺序图 (73)7.2.7监测、监控点布置图 (74)7.2.8 施工进度横道图 (1)第一章工程概况1.1 工程概况*****位于重庆市**县**大道,项目地址距离**高速路出口约1000m,交通便利,汽车可直通现场,地理位置很好。

外围四周道路均已投入使用;其中东侧为**县**大道主干道。

本工程建筑占地面积24521.14㎡,总建筑面积77018.45㎡。

,其中主要包括有6栋建筑物(1#楼、2#楼、3#楼、4#楼、5#楼、6#楼),除3#楼为14/-1F外,其余均为15/-1F,部分商业楼与主楼连为一体,结构形式均为框剪结构;以及拟建车库(-1F),车库范围覆盖整个场地建筑,结构形式为框剪结构。

车库底为-6.6米,绝对标高为463m(黄海高程),正负零标高为469.2m。

参建单位:建设单位:重庆***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监理单位:重庆***建设监理有限公司;设计单位:重庆***建筑设计院;勘察单位:重庆***建筑设计院;施工单位:重庆***有限公司;质量监督单位:重庆市**县建设工程质量监督站;安全监督单位:重庆市**县建设工程施工安全管理站;1.2 拟建场地地形条件1、拟建场地位于市政道路包围中,交通方便。

2、前平基单位由于图纸不同造成超挖,现车库挡墙范围同主楼高差不大,存在主楼桩外露情况。

3、经勘察,现场无其他地下管线,周围无障碍,边坡稳定。

1.3 水文地质条件**地区属于暖湿亚热带季风气候区,气候温暖湿润,四季分明,雨量充沛,具有“冬暖、春早、夏旱、秋绵雨、多云雾、少霜雪”的气候特点。

根据梁平气象站资料,全年无霜期320天以上。

1、气温多年平均气温18.1℃,最高温度43.2℃(2006年8月16日),最低温度-3.7℃(1977年12月26日),气候垂直分带明显;2、降水量本地多年平均降水量1181.20毫m,且多集中于每年的5~9月,占年降水量的70%,最大月降水量711.8毫m(1982年7月),最大日降水量175毫m(1987年8月16日),最大连续降雨时间16天,夏季多大雨和暴雨,如2000年5~8月,降水量达985.1毫m,占当年降水总量的83.4%;历年最大积雪厚50毫m;最大瞬时风速33.3m/秒,风向多为ESE及ENE,历年最高气压1020.30毫巴。

3、风最大瞬时风速33.3m/秒,风向多为ESE及ENE,历年最高气压1020.30毫巴。

1.4 工程地质条件1、地形地貌本场地已被平基单位开挖,车库基本到位,但周边车库挡墙位置多数超挖,形成2~3米高阶梯状,形成部分桩外露。

2、地质构造本场地位于铁峰山背斜西北翼,岩层单斜产出,产状倾向330°,倾角29°。

出露地层为侏罗系中统上沙溪庙组,其岩性岩相变化较大,场地地层为一套炎热气候条件下形成的河流相沉积建造,因相变过大而形成大的不稳定砂岩透镜体,尖灭、分叉现象普遍,场地岩性以砂质泥岩为主,夹厚度变化较大的砂岩、粉砂岩层。

区内新构造运动不强烈,无断层通过,区域地质构造上本勘察区属于稳定场地。

岩体中主要发育有以下两组裂隙:LX1:产状150º∠60º,裂隙间距2~6m,可见延伸长度1~3m,裂面较平直,局部微弯,闭合或微张,无充填,结合差,属硬性结构面。

LX2:产状230º∠80º,裂隙间距1~3m,可见延伸长度1~2m,裂面平直,张开度2~5mm,无充填,结合差,属硬性结构面。

岩层层面结构面:产状330º∠29º,局部闭合状,结合程度差,属硬性结构面。

3、地层岩性根据岩性按由新到老的顺序分述如下:第四系全新统人工填土层(Q4ml)素填土:杂色,结构松散~稍密,稍湿,主以粉质粘土、粉土为主,夹10-25%的砂岩及泥岩块碎石,块径一般为10-150mm,最长可达300mm,分布不均,回填时间约为2年,为机械堆填。

本层场地内分布广泛,揭示厚度0.20m~8.5m(不等。

第四系残坡积粉质粘土(Q4 el+dl)粉质粘土:紫红色,局部地带呈黄色,呈可塑性。

干强度及韧性中等,切面稍有光泽,无摇震反应,含约5%的砂岩及泥岩块碎石,粒径2-7mm,块石最大可达25mm,分布不均,多强风化。

本层场地内分布广泛,揭示厚度1.10m~9.5m不等,残坡积成因。

侏罗系中统沙溪庙组基岩层(J2S)钻探揭露,场地下伏基岩为砂质泥岩(J2s-Sm)、砂岩(J2 s-Ss)、粉砂岩(J2 s-Ss)互层。

砂质泥岩(J2s-Sm):紫红色,主要成份为粘土矿物,含较多灰色砂质条纹、团块及薄夹层,泥质结构,泥质胶结,中厚层状构造。

砂岩(J2 s-Ss):主要由石英、长石及云母等矿物组成,夹少量紫色泥质团块、条纹及薄夹层,细粒结构,厚层状构造,钙质胶结,中厚层状构造。

粉砂岩(J2 s-St):一般呈夹层或透镜状产出,矿物成份主要以长石、石英为主,云母次之,中细粒结构,中厚层状构造,钙质胶结,胶结较差。

5、水文地质条件场区内地下水主要赋存在地表松散土层以及基岩浅层风化裂隙中,以第四系孔隙水和浅层基岩裂隙水的形式存在。

第四系孔隙水主要赋存在第四系松散堆积体内,以大气降水补给为主,地下水性质属上层滞水,水量受季节影响明显。

场区基岩主要为侏罗系中统上沙溪庙砂质泥岩,属隔水层,透镜状砂岩、粉砂岩属相对含水层。

因场地补给源单一、补给量匮乏,基岩构造裂隙水主要接受大气降水、上覆松散体中的孔隙水补给,通过上覆土体垂直入渗或直接沿裂隙径流,向低洼处排泄,场地基岩裂隙水总体较贫乏。

据勘察资料显示,在未来基础开挖深度范围内地下水贫乏。

但在雨季施工时,地表水易沿着第四系土层中局部渗入,造成地下水较丰富,故在基础施工时应加强地表水的排水防渗工作,并采取围堰施工等措施进行基础施工。

此外,根据相邻场地水质分析资料,结合本场地地下水及地表水对建筑材料(含混凝土结构、钢筋混凝土结构中钢筋等)具有微腐蚀性。

1.5 桩基础概况1、桩基数据表本工程塔楼位置多数为椭圆桩,局部车库位置有少量圆桩,根据地勘资料,本工程桩长应在4~8m左右。

基础以中等风化砂质泥岩为持力层,其天然单轴抗压强度标准值:fak=8.67MPa。

中等风化砂质泥岩地基承载力特征值:fak=2861Pa。

基础类型采用端承桩和嵌岩桩基础。

2、砼强度等级:桩身、联系梁(DL)C30;承台(CT)、基础梁(JCL)C40;护壁C30;塔楼投影区域挡墙混凝土强度同塔楼其余均为C30;素砼垫层C15。

3、护壁大样1.6 施工重点、难点分析及措施1、刚性角控制难度大:根据本工程地勘资料,结合现场开挖情况分析相邻两桩,第一批桩如浅桩挖到设计岩层后,先暂停施工,等相邻桩挖到设计岩层后再判定能不能满足刚性角要求,若不满足则对深度较浅的桩孔继续开挖直至满足刚性角要求后方开始扩孔。

如相邻桩间距过小需跳桩开挖的,根据地勘报告分析先开挖较深的桩。

2、桩距小的人工挖孔桩开挖作业面有局限性:桩间距过小采取跳桩开挖,开挖前根据桩间距将基础桩划分批次,在桩编号图上明确标识第一批及第二批或第三批桩。

现场严格按桩批次顺序进行开挖,确保施工安全。

3、局部桩由于土方超挖,导致桩身外露,且车库挡墙外部分桩位于边坡上,导致开挖难;边坡外露部分砌筑配筋砖胎膜,并搭设支撑架保证砖胎膜的稳定性,确保后期桩砼浇筑过程中不胀模;外露桩一般分三次浇筑,第一次浇筑至场平,第二次浇筑至地梁下口,第三次与地梁一起浇筑,桩施工缝应按设计要求加强处理,以保证桩的成型质量,用木模板将桩设置成矩形桩。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