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临床中成药的合理利用

临床中成药的合理利用


外感风寒恶寒重、发热、头痛、鼻塞、咳嗽、咳白痰、无汗 而喘、身痛、骨节痛、全身的疼痛。现代医学说的感冒、急 性支气管炎见到上述症状可以使用。
方4 通宣理肺丸
注意事项
1.风热感冒,表现为发热明显,微恶风,有 汗,口渴,鼻流浊涕,咽喉肿痛,咳吐黄 痰者不宜用。
2.过敏体质者慎用。
3.忌烟酒及辛辣、生冷、油腻食物。
感冒:外感风寒或内有郁热所致头痛发热,恶寒身痛,鼻流清 涕,咳嗽,咽干,舌红,苔薄白或薄黄,脉浮;上呼吸道感染 见上述证候者。
方1 感冒清热颗粒
注意事项
1.风热感冒者,表现为发热重,微恶风,有 汗,口渴,鼻流浊涕,咽喉红肿热痛,咳 吐黄痰者不宜用。
2.不宜在服药期间同时服用滋补性中成药。
3.忌烟、酒及辛辣、生冷、油腻食物。
方5 柴胡注射液
用法用量
1. 肌肉注射,一次 2 ~ 4ml ,一日 1 ~ 2 次
2. 儿童减半,每次 1 ~ 1.5ml 。
方5 柴胡注射液
注意事项
1.退热解表药,无发热者不宜用。 2.孕妇慎用。 3.过敏体质者慎用。 4.应避免与其他药物混合使用。 5.药液出现混浊、沉淀、变色、漏气等现象
桔梗、甘草
薄荷
疏风解表、清热解毒
外感风热出现的发热重恶寒轻,如头痛、四肢酸懒无力、咳嗽、口干、咽喉肿痛等 证,现代医学说的流感,见到这些症状也可使用。
感冒:外感风热所致发热、微恶风寒、鼻塞流黄浊涕、身热、无汗、头痛、咳嗽、 口干、咽喉疼痛、舌苔薄黄、脉浮数。 上呼吸道感染见上述证候者。
方3 银翘片
方2 双黄连合剂
注意事项
1.本品苦寒,易伤胃气,脾胃虚寒者慎服。 2.风寒感冒,表现为恶寒重,发热轻,无汗,
头痛,鼻塞,流清涕,喉痒咳嗽者不宜用。 3.过敏体质者慎用。 4.忌烟酒及辛辣、生冷、油腻食物。
方3
银翘片
10味药
疏散风热
性温
肺气上逆的 咳嗽、咽喉肿痛
银花、连翘
淡竹叶、牛蒡子、 荆芥、豆豉
使药:1.黄芩清泻 肺热,以防外邪内 郁而化热,并防麻 黄、半夏等温燥太 过; 2.枳壳理气,使气 行则痰化津复佐药:来自草化痰止 咳,调和诸药方4
通宣理肺丸
辛温发散、宣肺止咳
外感风寒恶寒重、发热、头痛、鼻塞、咳嗽、咳白痰、无汗而 喘、身痛、骨节痛、全身的疼痛。现代医学说的感冒、急性支 气管炎见到上述症状可以使用。
时不能使用。
练习题
下列不属于解表类中成药的是 A. 感冒清热颗粒 B. 双黄连合剂 C. 板蓝根颗粒 √ D. 通宣理肺丸
E. 解析:感冒清热颗粒、双黄连合剂、通宣理肺丸都 属解表类中成药,而只有板蓝根颗粒属清热类中成 药。
二、清热类
方6:牛黄解毒丸 方7:板蓝根颗粒 方8:清开灵注射液
药物组成及方解 功能主治 应用 注意事项。
一、解表类
方1:感冒清热颗粒 方2:双黄连合剂 方3:银翘片 方4:通宣理肺丸 方5:柴胡注射注液
药物组成及方解 功能主治 应用 注意事项。
方1
感冒清热颗粒
11味药
发散风寒
发散风热
清内热
荆芥、防风 苏叶、白芷
柴胡、葛根 薄荷
芦根、地丁 桔梗、杏仁
疏风散寒、解表清热
外感风寒表证:头痛、发热、恶寒、身痛、流清涕、咳嗽、咽干 。
第六章 临床中成药的合理利用 (一)
前言
社会的发展使得人们对预防、医疗、康复、 保健、养生等服务的需求不断增长,中药 的应用受到前所未有的关注。目前,我国 临床应用的中药种类繁多,数量巨大,每 种中药又含有许多组分,作用机制复杂。 治疗中既要考虑致病原因、疾病诊断,又 要顾及辨证分型,还要考虑患者的个体差 异。因此,做为基层医生,必须熟练掌握 和实时更新合理使用中药的知识和相关技 能。
注意事项
1.风寒感冒,表现为恶寒重,发热轻,无汗, 头痛,鼻塞,流清涕,喉痒咳嗽者不宜用。
2.孕妇慎用。 3.忌烟、酒及辛辣、生冷、油腻食物。 4.不宜在服药期间同时服用滋补性中成药。
方4
通宣理肺丸
(11药)
君药:紫苏、 麻黄 性温辛散, 疏风散寒, 发汗解表, 宣肺平喘
臣药:1.前胡、苦 杏仁降气化痰平喘, 桔梗宣肺化痰利咽, 三药相伍,以复肺 脏宣发肃降之机; 2.陈皮、半夏燥湿 化痰,茯苓健脾渗 湿,以绝生痰之 源,。
方2
3味药
双黄连合剂
金银花、连翘
黄芩
疏风解表,清热解毒 外感风热所致的感冒,症见发热、咳嗽、咽痛 。
感冒:因外感风热所致发热、微恶风、汗泄不畅、头胀痛、鼻 塞流黄浊涕、咳嗽、舌红苔薄黄、脉浮数;上呼吸道感染见上 述证候者。
感冒清热颗粒
双黄连

从现代医学来看,都是治疗上呼吸
道感染

风寒感冒
风热感冒
• 近年来随着中医药事业的发展,中成药越 来越受到广大临床医师和患者的青睐。
• 中成药学是以中医药理论为指导,用中药 材做原料,按照规定的处方加工制成的制 剂。
中成药与汤药的对比
优点 容易保存
缺点 临床上不能随证加减
便于携带
可以大规模生产
满足广大患者需要
临床中成药的合理利用
中成药
13大类 33方
临床中成药的合理利用
中成药
药品
理论
中医药
原料
中药材
处方 工艺 质量标准
临床中成药的合理利用
• 中成药是在中医药理论指导下,以中药材 (饮片)为原料,按照国家药品管理部门规 定的处方、生产工艺和质量标准制成一定 剂型的药品。
• 特点:它是我国历代医药学家经过千百年 医疗实践创造、总结的有效方剂的精华, 具有疗效显著、便于携带、使用方便、副 作用小等特点。
方6 牛黄解毒丸
1. 药物组成 人工牛黄、石膏、黄芩、大黄、雄黄、冰片、
桔梗、甘草。 2. 功能主治 清热解毒。用于火热内盛,咽喉肿痛,牙龈
肿痛,口舌生疮,目赤肿痛。
方6 牛黄解毒丸
方5
柴胡注射液
成份:柴胡
辛温发散、宣肺止咳
治疗寒热往来,胸脘胁痛,头痛、目眩,口苦、耳鸣以及疟疾、 痢疾、脱肛、月经不调、子宫下垂等。现代临床主要用于治疗 流感、普通感冒、疟疾等这些发热性的疾病。
1.感冒:因外感风热所致的发热,微恶风,头胀痛,汗出,咽 干或咽痛,鼻塞流浊涕,咳嗽,咯黄黏痰,口渴欲饮,舌边尖 红,苔薄白或薄黄,脉浮数;上呼吸道感染见上述证候者。 2.流行性感冒:因外感时邪所致之高热恶寒,头身疼痛,口干 口渴,舌红苔薄白,脉浮数。 3.疟疾:因感受疟邪,邪伏少阳,正邪交争所致寒战高热,头 痛,烦渴。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