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基于三大期刊法学论文统计的分析(终稿)

基于三大期刊法学论文统计的分析(终稿)

基于三大期刊法学论文统计的分析摘要:本文选取2009年《中国社会科学》、《法学研究》和((中国法学))三大期刊发表的法学论文为样本,通过统计分析三大期刊的载文量、载文长度和所发表论文的地区分布、机构分布、机构的研发能力、作者分布、活跃作者、法学研究活动中的合作研完、引文量,简单评述其中所反映出来的法学研完活动的一些形式特点。

【关键词】法学研究载文量地位分布机构分布作者分布引文蚤一、样本来源与数据的选取基于法学研究论文探讨法学研究的一些形式特征,对法学研究论文的样本选取有很高的要求。

由于我国法学研究论文的年产量在6万篇左右①,对所有法学研究论文进行统计分析几乎没有可能性,即使是仅对法学期刊所发表的法学研究论文进行分析,也是非常困难的。

因此,本文仅以2009年权威期刊所发表的法学论文为统计分析的对象,并试图以此来讨论2009年法学研究活动的一些形式特征。

对于权威期刊的评定有不同的评价原则、评价体系和评价指标,因而也会得出有差别的评价结论,得出有差别的权威期刊的列表。

目前,国内对于人文社会科学期刊的评价体系有很多,比较权威的、·影响面比较广的有北京大学的《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核心期刊要览(2004年版)》(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4)和南京大学中国社会科学研究评价中心的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CSSCI)。

武汉大学的《中国学术期刊评价研究报告一RCCSE权威、核心期刊排行榜与指南》(科学出版社,2009)则属于最新的且明确标注“权威”的期刊排行榜。

本文的权威期刊选取就以这四种有代表性的学术期刊评价体系为依据。

侯猛统计了北京大学、中国社会科学院和南京大学三大机构对前10种法学期刊的综合排名②,笔者以此为基础,将武汉大学前10种法学期刊的综合排名补充于其中,形成了四大评价体系对前10种法学期刊的综合排名列表。

从表1可以看出,在所有的评价体系中,①据对中国知网的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的统计,截止2010年5月4日,2009年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收录的法律类论文共计50437篇。

考虑到该数据库录人数据的时滞.2008年的数据也具有一定的参考意义,2008年收录的法律类论文数为59730篇。

②侯猛,数据如此分组能否真是反映法学现状一评《中国人文社会科学学术影响力报告))“法学部分”,法学,2008年第3期。

法律文献信息与研究2010年第2期表,:四大评价体系对前1。

种法学期刊的综合排名┌─────┬───────┬────┬─────┬────┐│.石霖\巡坚│南京大学│北京大学│中国社科院│武汉大学│├─────┼───────┼────┼─────┼────┤│1 │法学研究│中国法学│法学研究│法学研究│├─────┼───────┼────┼─────┼────┤│2 │中国法学│法学研究│中国法学│中国法学│├─────┼───────┼────┼─────┼────┤│3 │中外法学│法学│法学│政法论坛│├─────┼───────┼────┼─────┼────┤│4 │政法论坛│法学评论│中外法学│法学│├─────┼───────┼────┼─────┼────┤│5 │法商研究│中外法学│法律科学│中外法学│├─────┼───────┼────┼─────┼────┤│6 │法学│现代法学│法商研究│法律科学│├─────┼───────┼────┼─────┼────┤│7 │法律科学│法商研究│法学评论│法商研究│├─────┼───────┼────┼─────┼────┤│8 │法制与社会发展│法律科学│政法论坛│现代法学│├─────┼───────┼────┼─────┼────┤│9 │法学评论│法学家│现代法学│法学评论│├─────┼───────┼────┼─────┼────┤│10 │现代法学│政法论坛│比较法研究│法学家│└─────┴───────┴────┴─────┴────┘排名前2位的期刊没有太大的争议,只是排名位次不同。

从综合排名第3位开始,出现分歧。

本文的立足点是对权威期刊所发表的法学论文为研究对象,因此,本文只选用没有争议的《法学研究》和《中国法学))作为统计样本。

《中国社会科学》在四大评价体系中,在人文社会科学综合排名中毫无争议地排在第1位。

创刊以来,《中国社会科学})一直受到国内外学术界的关注,被学术界誉为中国最高水平的综合类人文社会科学期刊①。

因此,本文也将《中国社会科学》中的法学类论文列入统计样本。

杨明通过被引次数、被引速率、影响因子和被引广度四项指标的分析,专门对法学期刊学术影响力进行客观、综合、全面的阐述。

综合这四项指标,《法学研究》和《中国法学》的学术影响力都可以划分在第一层次②。

从法学专业对权威期刊的评价的角度来看,由中国法学会法律信息部与清华大学法学院联合主办的中国法学创新网(http : //www·lawinnovation .com/),在“2009年各法学科研单位论文发表数统计”中,将《中国社会科学》、《中国法学》和《法学研究》作为“三大刊物”单独设类统计。

这三种期刊的影响力和权威性也得到专门研究法学期刊的研究人员和法学研究专业机构的进一步确认。

据统计,《中国社会科学》2009年共发表论文6篇、学术述评3篇;《法学研究》发表论文75篇、“笔谈”2篇、学术研讨会综述1篇,《中国法学》发表论文89篇、“中国法学纪事”6篇。

其中,《法学研究》发表的“笔谈”和“学术研讨会综述”以及《中国法学》发表的“中国法学纪事”,都体现出鲜明的办刊特色,是期刊连续性、信息量大、讨论问题深入的典型的期刊特征的表现,但都不是典型意义上的论文。

本文的着重点在于讨论法学研究的一些形式特征,而不在讨论法学期刊的编辑特点、期刊特色,故将“笔谈”、“研讨会综述”和“纪事”排除在统计数据外。

二、统计与分析 1.载文量及载文长度统计0O /magazine/magazine_1.htm,2010年5月16日访问。

②杨明,我国法学期刊学术影响力分析,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2009年第2期。

2010年第2期法律文献信息与研究期刊的载文量包含丰富的情报内容,是期刊信息含量以及期刊吸收和传播信息的主要指标,核心期刊理论最初就是由载文量指标推演出来的。

学》的篇均页数则有了小幅下调,但最大论文长度仍达到23页。

说明这三种期刊所发表论文可以有比较长的篇幅,可以比较充分地系统阐述问题、有深度地分析和讨论问题,表2.‘’三大期刊”载文量及相关统计┌──────┬──────┬───────┬────┬────┬────┐│~m }J │论文总数(篇)│平均每期论文数│最大页数│最小页数│平均页数││││(篇) ││││├──────┼──────┼───────┼────┼────┼────┤│中国社会科学│9 │1.5 │17 │10 │13. 78 │├──────┼──────┼───────┼────┼────┼────┤│法学研究│75 │12.5 │34 │9 │15.81 │├──────┼──────┼───────┼────┼────┼────┤│中国法学│89 │14.8 │23 │6 │12.55 │└──────┴──────┴───────┴────┴────┴────┘《中国社会科学》是最具权威性的人文社会科学综合性期刊,《法学研究》和《中国法学》则是最具权威性的法学专业性期刊,这样的期刊性质,是其追求高品质学术论文办刊宗旨的体现。

从统计结果来看,《中国社会科学》(双月刊)2009年共发表法学论文9篇,平均每期发表法学论文1.5篇。

《法学研究》(双月刊)和《中国法学》(双月刊)平均每期分别发表了12.5篇和14.8篇论文。

这样的平均载文量保证了所载论文具有较大的论述空间,以此在一定程度上保证论文的学术性和学术价值。

与载文量相联系的是论文长度指标,这一指标可以说明论文的系统性和论述空间。

论文的质量与论文的信息量和解答问题的深度是有联系的,从这个角度来看,论文长度与论文质量是有联系的①。

从表2可以看出,2009年这三种期刊所发表论文的平均长度均超过10页。

《法学研究》和《中国法学》2006年的篇均页数分别是12.00页和13.40页②。

《法学研究》的篇均页数在2009年有了较大幅度的增加,并且最大页数达到了34页,说明《法学研究》所发表的论文尤其是重点论文,论述空间是很大的。

《中国法24单篇论文的信息量大,学术质量有保证。

这也印证了“对论文的评审取舍以学术质量为硬标淮”③的办刊特色。

另一个值得观察的现象是论文长度最大值和最小值之间的差。

从《中国社会科学》所发表的法学论文来看,论文长度的最大值和最小值之间的差是7页,不是特别大,也就是说,《中国社会科学》所发表的论文长度相对比较平均。

而《法学研究》和《中国法学》所发表论文长度的最大值和最小值之间的差分别达到25页和17页,几乎都达到4倍。

换而言之,发表一篇最长的论文接近于发表4篇最短篇幅的论文。

尽管有学者指出,论文品质高低不取决于其长短,论文的知识创新价值不能纯粹以文字多少来衡量④。

但是,对于同属法学类的高水平研究论文而言,篇幅相差如此巨大,对这样的现象,似乎是有①张倩,国内外6种科技期刊刊载论文长度的统计分析,现代情报,2006年第4期。

②曾绍伦等,社会科学期刊平均中信息密度指标的应用研究—基于法学期刊2006年文献计量数据的分析,四川理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第1期。

③参见:中国法学,2009年,第1期封2. ④叶鹰,高品质论文被引数据及其对学术评价的启示.中国图书馆学报.2010年第1期。

法律文献信息与研究2010年第2期进一步研究余地的。

2.地区统计论文来源的地区分布,可以反映期刊论文的覆盖面和影响力。

表3统计了2009年三大期刊发表的173篇论文的第1作者所在地区的分布。

2009年在这三种期刊上发表论文的作者分布于全国的20个省、市,说明这三种期刊有较强的影响力,得到了全国法学研究者的肯定和支持。

三种期刊中,北京作者的发文量最多,达到67篇,占全部发文量的38.73%,江西、辽宁、山西等省发文量较表3.少,还有些省市自治区没有发文。

这说明,我国各地区的法学研究发展很不平衡,特别是边远地区的法学研究能力比较薄弱。

北京、江苏、上海、湖北、四川、浙江的发文量将近占总发文量的80%,显示出这些省市2009年学术研究比较活跃,其中,北京更是显示出其不凡的研究实力。

在统计结果中,没有出现国外学者的稿件,其中可能有学科本上化的原因,也有可能是期刊办刊宗旨或期刊影响力的问题,需要进一步研究。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