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北京中考说明语文20个俗语的解释
1.八仙过海,各显神通:八仙:民间传说中的八个仙人;即汉钟离、张果老、吕洞宾、铁拐李、曹国舅、韩湘子、蓝采和、何仙姑;神通:原是宗教用语;指无所不能的力量;后表示特别高明的本领。
比喻人们在从事某种事业中;各自大显身手。
2.百尺竿头,更进一步:意指学问、成绩等达到很高程度后继续努力,争取更大进步。
语出宋·释道原《景德传灯录》卷十:“师示一偈曰‘百丈竿头不动人,虽然得入未为真。
百尺竿头须进步,十方世界是全身。
”
3 .吃一堑,长一智:堑:壕沟,比喻困难、挫折。
受一次挫折,增长一分见识。
4.尺有所短,寸有所长:短:不足,长:有余。
比喻各有长处,也各有短处,彼此都有可取之处。
5 .初生牛犊不怕虎: 犊:小牛。
刚生下来的小牛不怕老虎。
比喻青年人思想上很少顾虑,敢作敢为。
6 .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受人一点小小的恩惠应当加倍报答
7 .独木不成林:比喻个人力量有限,办不成大事。
8.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大自然的广阔无边为鱼跃鸟飞提供了宽广的空间,比喻在广阔的天地里,人们可以自由地施展才能
9.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意思是路途遥远才能知道马的力气大小,日子长了才能看出人心的好坏。
10.磨刀不误砍柴工:比喻事先做好充分准备,就能使工作加快。
11.千里之堤,毁于蚁穴:堤坝;溃:崩溃;蚁穴:蚂蚁洞。
一个小小的蚂蚁洞,可以使千里长堤溃决。
比喻小事不慎将酿成大祸。
12.前事不忘,后事之师:师:借鉴。
记取从前的经验教训,作为以后工作的借鉴。
13.青出于蓝,而胜于蓝:青从蓝草中提炼出来,但颜色比蓝草更深。
比喻学生超过老师或后人胜过前人。
14.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比喻要使小树成为木料需要很长的时间,而培养一个人才则需要更多的时间。
15.书到用时方恨少:书,知识。
到,等到。
用,需要,有所用。
时,时候。
方,才。
恨,悔恨,后悔。
少,只懂那一点点。
等到真正用到的时候才知道自己读的书太少了。
16.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别的山上的石头,能够用来琢磨玉器。
原比喻别国的贤才可为本国效力。
后比喻能帮助自己改正缺点的人或意见。
17.行百里者半九十:走一百里路,走了九十里才算是一半。
比喻做事愈接近成功愈困难,常用以勉励人做事要善始善终。
18.一叶障目,不见泰山:蔽:遮。
一片树叶挡住了眼睛,连面前高大的泰山都看不见。
比喻为局部现象所迷惑,看不到全局或整体。
19.玉不琢不成器:琢:雕。
玉石不经雕琢,成不了器物。
比喻人不受教育、不学习就不能有成就。
20.种瓜得瓜,种豆得豆:种什么,收什么。
比喻做了什么事,得到什么样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