遗传学实验Experiments of Genetics【课程编号】1410012【课程类别】学科基础课【学分数】1.5学分【适用专业】生物科学、生物技术【学时数】48学时【编写日期】2009年6月一、教学目标根据北京师范大学生物科学和技术学专业的培养目标,学生应符合基础理论扎实、专业技能娴熟、综合素质过硬的高要求,实验课程应建设成为知识与技能相结合、理论与实际相联系的教学体系;要求实验教学活动注重学生的观察、动手能力,培养学生的分析、思维能力。
本课程要求将经典遗传学规律同现代遗传学内容有机结合,在基本规律、基础理论的基础上,用体现基本知识点、充分利用所需实验技术、有助于理解概念和解决实际问题的实验内容训练学生,使学生习得理论知识和应用技能。
二、教学内容和学时分配模块1:基本遗传规律(实验1-4)实验一、果蝇的表型观察与性别鉴定2学时基础性主要内容:果蝇的表型观察、性别鉴定。
教学要求:了解果蝇的生长和遗传特性,果蝇的科学研究价值;理解利用果蝇进行遗传分析的方法;掌握果蝇的基本形态、果蝇的遗传特征和遗传方式。
重点、难点:生长不良果蝇的性别鉴定,特殊性状的准确鉴别、各代之间的时间把握。
其它教学环节:讲授观察方法、实验基本原理,研讨准确判断果蝇特征的方法技巧。
实验二、果蝇杂交实验设计及结果统计分析6学时综合性主要内容:果蝇的培养和基本实验体系建立,设计杂交实验方案,对杂交结果的统计与分析,研究与验证单基因位点、多基因位点和伴性基因的遗传规律。
教学要求:了解果蝇的基本遗传学规律;理解利用果蝇进行遗传分析的方法,杂交设计的基本原理——与研究的规律相符,准确、简便、科学;掌握果蝇杂交实验的全部过程和注意事项。
重点、难点:果蝇的培养和基本实验体系建立,果蝇杂交实验的设计与操作。
其它教学环节:讲授实验基本原理,小组实验经验交流(果蝇杂交实验的设计、方法、杂交结果分析)。
实验三、玉米成熟花粉粒受单基因控制的性状分离观察2学时基础性主要内容:玉米成熟花粉粒染色观察;单基因控制的性状分离分析。
教学要求:了解玉米成熟花粉粒受单基因控制的性状分离观察的意义;理解淀粉染色机理,差异染色的形成机原理;掌握染色方法及单基因控制的性状分离分析方法。
重点、难点:染色方法;染色的时间剂量控制。
实验四、粗糙链孢霉杂交分析2学时基础性主要内容:粗糙链孢霉杂交设计和杂交实验;糙链孢霉杂交后代的表型分析。
教学要求:了解粗糙链孢霉(真菌)的基本遗传学规律和染色体周史;理解杂交设计的基本原理与研究的规律相符,准确、简便、科学;掌握粗糙链孢霉杂交实验的全部过程和注意事项;四分子分析和着丝粒作图方法。
重点:粗糙链孢霉杂交实验的设计与操作。
难点:四分子分析和着丝粒作图。
其它教学环节:小组实验经验交流(粗糙链孢霉杂交实验的设计、方法、杂交结果分析)。
模块2:遗传的物质基础/染色体遗传学(实验5-9)实验五、人体外周血淋巴细胞染色体制备2学时基础性主要内容:人体微量外周淋巴细胞培养与染色体观察,人类细胞中期染色体分析。
教学要求:了解人体微量外周淋巴细胞培养方法;理解人体中期染色体的数目、形态和及染色体组的基本分析;掌握非显带染色体玻片标本制技术。
重点:外周淋巴细胞培养和染色体显示方法。
难点:染色体的分散和辨别。
其它教学环节:资料片观看和研讨:人类各条染色体的重要性。
实验六、染色体组型分析和染色体分带3学时综合性主要内容:植物染色体标本制备和核型分析,人类染色体分带技术训练。
教学要求:了解染色体沿线性的各部分特征和各种分带技术;理解核型分析和显带的基本原理;掌握核型分析和G带染色分析的实验方法。
重点:核型分析和显带。
难点:清晰的染色体片和染色效果。
其它教学环节:总结分析历届学生所做的核型分析和G带染色分析的实验结果。
实验七、减数分裂制片、染色体特征和动态变化的观察分析2学时基础性主要内容:制备动物和植物减数分裂染色体标本,结合标准减数分裂染色体标本观察、认识和理解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特征和行为的观察;进行减数分裂各期染色体特征绘图;分析减数分裂中染色体变化与遗传规律的关系。
教学要求:了解减数分裂过程的整体和细节;理解减数分裂在生物遗传中的作用;掌握减数分裂过程中的染色体行为和特征。
重点、难点:减数分裂过程中的染色体行为和特征,减数分裂前期I各期区别。
其它教学环节:观摩减数分裂示范片分析。
实验八、特殊染色体的样本制备与结构观察5学时综合性人类女性X染色体巴氏小体和男性Y染色体巴氏小体的制片观察;并结合人类性染色质标本制备与观察,分析基因剂量补偿效应;通过果蝇幼虫唾腺的获取;果蝇幼虫唾腺多线染色体标本制备;果蝇幼虫唾腺多线染色体各条染色体区分;进行果蝇幼虫唾腺多线染色体带型和膨泡特征的观察与画图。
模块3:遗传标记分析/分子遗传学(实验9-10)实验九、不同物种遗传标记分析5学时综合性主要内容:实验材料是前面果蝇杂交实验的亲子代材料和其他物种。
同工酶遗传标记分析;DNA分子标记分析—RAPD。
教学要求:了解遗传标记的类型和分析方法;理解同工酶遗传标记分析和DNA分子标记分析(RAPD)的原理、方法;掌握同工酶遗传标记分析和DNA分子标记分析(RAPD)的实验操作和分析技能。
重点、难点:同工酶染色技术和随机引物扩增分析技能。
其它教学环节:分小组讨论交流同工酶遗传标记分析和RAPD分析的实验操作技巧和杂交相关分析的结果。
实验十、大肠杆菌梯度转移基因定位(非中断杂交)2学时基础性主要内容:大肠杆菌杂交体系的建立;大肠杆菌梯度转移基因定位(非中断杂交)实验。
教学要求:了解大肠杆菌的遗传物质特征和遗传重组本质;理解大肠杆菌杂交时基因转移的特点、遗传原理;掌握非中断杂交技术。
重点:非中断杂交技术实验;难点:非中断杂交和中断杂交实验环节的区别与联系、杂交效果的数据吻合性保障。
其它教学环节:讨论总结非中断杂交和中断杂交实验环节的区别与联系、杂交成功的保证方法。
模块4:遗传与环境/毒理遗传学实验十一、理化因素诱变与遗传物质畸变4学时综合性主要内容:两种植物材料物理化学诱变处理和效应观察;染色体制片、观察、画图;探讨药物、环境的诱变作用。
教学要求:了解物理化学因子有哪些具有诱变效应;理解植物材料物理化学诱变处理原理;掌握物理化学诱变处理和效应观察方法和染色体制片、分析方法。
重点、难点:物理化学诱变处理和效应观察方法。
其它教学环节:调查周边河流、企业、居民区污染源的物理化学诱变因素,提出处理意见。
模块5:群体和数量遗传学(实验12-13)实验十二、数量性状的遗传分析2学时基础性主要内容:人类手部皮纹数量性状的遗传分析。
教学要求:了解人体表皮纹分布的部位、特征和相关遗传学知识;理解人类皮纹分析的遗传学价值;掌握典型的皮纹改变在某些遗传病辅助诊断上的应用。
重点:指纹的类型和分析;难点:非典型指纹的分析判断。
其它教学环节:社会调查皮纹和健康(建议写出调查报告)。
实验十三、种群基因频率和遗传平衡定律分析2学时基础性主要内容:人类特殊性状的群体调查和统计分析(PTC尝味试验、ABO血型分析、五官性状分析等);群体性状的基因频率和遗传平衡估计。
教学要求:了解自然群体的遗传平衡状况和影响因素;理解孟德尔群体遗传平衡的含义、群体遗传平衡的条件;掌握基因频率、基因型频率的估算方法。
重点:PTC尝味试验、ABO血型分析;难点:遗传平衡的检验(条件理解和检验策略)。
其它教学环节:社会调查民族聚居区和汉族人群的群体性状遗传,并进行比较研究(建议写出调查报告)。
模块6:自主设计综合实验(选择以下实验中的两个)实验十四基因型与环境互作分析—环境因素对果蝇发生量的影响3学时主要内容:通过环境因素对果蝇发生量的影响的分析,掌握数量性状遗传分析的方法原理,理解基因型与环境的互作效应。
教学要求:此实验在前面所做的遗传学基本和发育遗传学原理的基础上,作为学生选学或作为自主实验重点参考的部分,由学生根据自己的时间和知识面自主掌握,不做太具体要求。
重点:通过环境因素对果蝇发生量的研究,掌握基因型与环境的互作分析分析方法。
难点:合适的观察统计方法和时机。
其它教学环节:自然群体中果蝇的采集和数量性状可遗传性分析和毒理因素的影响(小组活动)。
实验十五植物的有性杂交3学时主要内容:植物的有性杂交培养体系设计的原则及方法;植物的有性杂交实验和分析。
教学要求:此实验在前面所做的杂交实验基础上,作为学生选学或作为自主设计实验重点参考的部分,由学生根据自己的时间和知识面自主掌握,不做太具体要求。
重点:植物杂交实验的设计与操作。
难点:植物各种专门培养体系的建立——培养基的选择、改进等。
其它教学环节:小组实验经验交流:植物杂交实验的设计、方法、杂交结果分析。
实验十六应用孚尔根核染色技术进行物种染色体数目鉴定3学时主要内容:几种植物材料的根尖制片技术;不同物种染色体数目的鉴定;结合实验七,对好的片子进行染色体组型分析。
教学要求:了解孚尔根核染色技术的原理、优点;理解孚尔根核染色技术的关键环节和染色体数目的鉴定策略;掌握孚尔根核染色技术的操作。
重点:孚尔根核染色技术的关键环节。
难点:清晰的染色体呈现。
实验十七、组织化学法观察果蝇唾腺染色体疏松区(泡)的转录3学时主要内容:在实验十三“果蝇唾腺染色体标本制备和染色体特征观察与区辨”的基础上,结合分子遗传学知识,分析基因表达在染色体形态上的表现——果蝇唾腺染色体疏松区(泡)特征。
教学要求:此实验在前面所做的果蝇唾腺染色体实验基础上,作为学生选学或作为自主实验重点参考的部分,由学生根据自己的时间和知识面自主掌握,不做太具体要求。
重点、难点:理解、分析基因表达在染色体形态上的表现——果蝇唾腺染色体疏松区(泡)特征。
其它教学环节:小组讨论基因表达和染色体特征。
三、教材与学习资源教材李雅轩、赵昕主编,胡英考、梁前进副主编,张飞雄等编。
遗传学综合实验。
科学出版社。
2006.配套补充教材:北京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遗传学教学组编,遗传学实验(自编),2005。
主要参考书[1]张贵友等,普通遗传学实验指导,清华大学出版社,2003.[2]梁彦生,遗传学实验,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1.[3]郭善利等,遗传学实验教程,科学出版社,2004.四、先修课要求及教学策略与方法建议先修课的要求:要求先选学植物学、动物学、微生物学和生物化学及分子生物学及基本实验课程。
教学策略与方法建议:实验课教学坚持集体备课,主讲教师负责实验教学的备课和组织工作。
配合多媒体教学手段,在助教研究生的配合下,实现师生广泛的交流和讨论。
根据实验室的设施和条件,有计划地开展自主性和探究性的实验。
五、考核方式学生的学科课程成绩由平时成绩和期末成绩组成,根据情况灵活掌握。
平时成绩依据学生的日常表现、实验报告、知识应用等进行评定,占学期总成绩60-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