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关于选调生工作的最新指示(安徽)省委组织部公务员处处长王忠在2010年度全省高校选调生工作会议上的讲话在2010年度全省高校选调生工作会议上的讲话提纲王忠(2010年2月5日)同志们:经过有关方面的共同努力,2010年度全省高校选调生工作会议今天正式召开了,标志着我省选调2010年应届优秀高校毕业生到基层培养锻炼工作的全面启动。
今年初召开的全省组织部长会议提出,继续选调优秀高校毕业生到基层工作。
省委组织部2010年工作要点,将选调应届优秀高校毕业生到基层培养锻炼列入了今年的重要工作任务。
为谋划好今年的选调工作,我们在会前主要做了三个方面的准备工作:一是对往年选调生工作进行认真回顾和总结,二是学习借鉴外地的选调生工作经验和做法,三是对相关衔接政策进行认真研究。
在此基础上,经省委常委、组织部长段敦厚同志批示同意,省委组织部、省委教育工委、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研究制定了我省2010年选调生工作方案。
这次会议,就是对全省普通高校选调2010年应届优秀高校毕业生到基层工作进行具体动员和部署,会后,还将通过安徽先锋网等向社会发布安徽省选调2010年应届优秀高校毕业生到基层工作公告。
下面,根据这次会议的安排,我就全省高校2010年选调生工作讲三点意见,供大家参考。
一、关于选调生工作的基本情况从高等学校选调品学兼优的应届大学毕业生到基层培养锻炼,始于上世纪六十年代中期。
1965年6月,党中央批转了高等教育部党委根据中央领导同志的建议起草的《关于分配一批高等文科毕业生到县以下基层单位工作的请示报告》,全国选调生工作由此开始,“文革”期间中断;1980年,中组部在《关于抓紧选拔优秀中青年干部工作的意见》中提出:“从今年起,各省、市、自治区党委和国家机关有关部委,每年要从应届大学毕业生中挑选一定数量的政治品德好、作风正派、学习成绩优良、身体健康、有培养前途的,放到基层锻炼。
党组织要对他们加强管理教育,严格要求,热情帮助,条件成熟时,择优逐级提拔到领导岗位上来。
”根据这一要求,当年全国有16个省区市开展了选调生工作。
1983年8月,中组部下发了《关于选调应届优秀大学毕业生到基层培养锻炼的通知》,选调生工作即在全国范围内开展起来了。
1986年以后,选调生工作又一度中断。
我省选调生工作基本上与全国同步,走上正轨、形成制度始于1999年。
当年,根据全国组织工作会议精神,省委组织部会同原省人事厅、省教委制定了《关于选调应届优秀大学毕业生到基层培养锻炼的实施意见》(皖组字〔1999〕10号),决定自1999年起,每年选调50名左右应届优秀大学毕业生到基层工作。
2000年2月,省委组织部又转发了中组部组通字〔2000〕3号《关于进一步做好选调应届优秀大学毕业生到基层培养锻炼工作的通知》,强调要充分认识开展选调生工作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按照中央提出的党政领导干部的基本素质要求做好选调工作,切实抓好选调生的培养教育和管理工作。
十年来,选调生的队伍规模不断壮大,从开始每年选调50名左右到目前每年300多名,1999年至2009年共选调了1900多名应届优秀大学毕业生。
选调生的学历层次不断提高,1999年至2006年主要选本科生,2007年后逐步加大了研究生的选拔比例,当年就选调了32名研究生,是历年选调的研究生总数的2倍,2008年、2009年又分别选调了53名和64名研究生,占当年选调总数的13.8%和16.5%。
选调生的专业结构不断优化,近年来在兼顾各类学科专业的基础上,适当面向我省经济社会发展急需的紧缺专业倾斜,选调了一大批财政金融、会计审计、国际经济与贸易、土木工程、机械工程、城市规划、环境工程等紧缺专业人才,有效缓解了我省经济社会发展急需人才和上级党政机关选拔高素质工作人员的紧张状况。
选调生的社会影响不断扩大,全省各地和省、市、县、乡四级都有选调生,有的成为基层领导班子成员,有的成为上级党政机关的业务骨干,受到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
二、关于选调生工作的意义选调品学兼优的应届大学毕业生到基层工作,事关全局、事关长远。
第一,选调应届优秀大学毕业生到基层工作,是培养选拔优秀年轻干部、加强各级领导班子后备干部队伍建设的一项基础工作。
党的十七大提出了“加大培养选拔优秀年轻干部力度,鼓励年轻干部到基层和艰苦地区锻炼成长”的重大任务。
十七届四中全会指出,要培养造就大批年轻干部,“鼓励年轻干部到基层工作,有计划安排年轻干部到艰苦地区、复杂环境、关键岗位砥砺品质、锤炼作风、增长才干。
”为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四中全会精神,把培养选拔优秀年轻干部工作落到实处,去年中央和省委出台了一系列重要文件、召开了一系列重要会议对选调生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
2009年2月,中央中发〔2009〕5号印发了《2009—2020年全国党政领导班子后备干部队伍建设规划》,指出要“切实抓好后备干部的源头和基础工作。
着眼未来10年乃至更长时期领导干部的战略储备,进一步做好选调生工作和选派高校毕业生到村(社区)任职工作,注重从基层和生产一线选拔优秀干部充实各级党政领导机关……努力形成来自基层和生产一线的后备干部选拔培养机制。
”4月,中央召开了全国培养选拔年轻干部工作座谈会,提出了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培养选拔年轻干部工作的基本要求和主要任务,要求各级党委组织部门落实好培养选拔年轻干部工作的各项任务;特别是中组部出台的《关于加强培养选拔年轻干部工作的意见》(中组发〔2009〕8号)明确强调,要“加强年轻干部的源头建设……进一步改进和完善选调生制度,做好选调生工作与公务员录用、选聘高校毕业生到村(社区)任职等工作的政策衔接。
努力建立来自基层一线的年轻干部培养链。
”7月,省委皖发〔2009〕20号印发的《2009—2020年全省党政领导班子后备干部队伍建设规划》以及随后召开的全省培养选拔年轻干部工作座谈会,进一步重申了上述要求。
从中央和省委关于培养选拔年轻干部的新思想、新要求可以看出,选调生工作是我们党培养选拔年轻干部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党政领导班子后备干部队伍建设的源头和基础,是建立来自基层一线的年轻干部培养链的重要环节。
我省十多年的选调工作实践证明,选调优秀应届大学毕业生到基层锻炼,有利于他们增强对党的感情和党的意识,增强为党的事业奋斗终生的历史使命感和政治责任感;有利于他们了解国情,贴近群众,增强群众观念和群众感情,密切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有利于他们在改革和建设的第一线,经风雨、见世面、增才干,培养求真务实、艰苦创业的优良作风,提高驾驭复杂局面、处理复杂问题的能力,成为德才兼备的领导人才。
可以说,选调生工作做好了,领导班子后备干部队伍建设就有了源头活水和源源不断的战备储备。
第二,选调应届优秀大学毕业生到基层工作,是改善公务员队伍结构、提高公务员队伍整体素质的重要途径。
自1993年建立公务员制度以来,我省不断深化公务员制度改革,通过公务员招考、选调优秀大学生、引进高学历人才等方式,选拔使用了一大批优秀年轻干部。
但是,从整体上看,基层公务员队伍年龄老化、知识老化、思想老化等结构性问题,特别是年龄断层问题仍然比较突出。
选调生年纪轻、文化程度高、思维敏捷、综合素质高,把他们选拔到基层工作,有利于改善基层公务员队伍的年龄结构和文化结构,增强基层公务员队伍活力,提高基层公务员队伍素质。
近年来,许多经过两年以上实践锻炼、表现优秀的选调生,被选拔充实到县级以上党政机关,成为机关中的新鲜血液和业务骨干,有效地改善了一些机关的干部来源单一、经历单一状况,激发了所到机关的生机与活力,受到了上级机关干部的普遍欢迎和高度评价。
第三,选调应届优秀大学毕业生到基层工作,是加强和改进高校学生工作的重要抓手。
近年来,在各级党委和广大学生工作者的辛勤努力下,我省高校学生思想政治工作不断加强,取得了较为显著的成绩。
但随着改革开放的日趋深入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中出现了一系列阶段性特征,一定程度上给高校学生思想政治工作提出了一些新的要求,亟需在高校学生中树立起正确的价值理念和导向,倡导讲学习、讲进步、讲奉献的良好校风学风。
近年来我省一大批选调生开始崭露头角、建功立业、发挥作用,受到各级党委政府的高度重视和社会各界的普遍关注,这在客观上引起了在校大学生们的思考和向往。
选调生要求思想政治素质好、能力作风过硬、学习成绩优秀,许多大学生都把这些条件、标准和要求作为努力的方向。
从高校选调品学兼优的应届毕业生到基层工作,在大学生中倡导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树立正确的选人用人导向和重视基层的导向,从而可以不断推动高校学生工作向前迈进。
三、关于2010年选调生工作的主要政策近年来,我省选调生工作在实践中不断丰富和完善,逐步迈上了科学化、规范化和制度化的轨道。
为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四中全会精神,以改革创新精神推进选调生工作,按照培养选拔党政领导干部的基本素质要求,本着完善选调条件、拓宽选调视野、规范选调程序、提高选调质量的总体思路,我们在维持去年选调政策总体不变的前提下,根据新的形势和任务的要求,适当调整和补充了有关选调政策,使之不断完善。
2010选调生工作的主要政策体现在选调公告中,贯穿在选调工作的各个环节,各高校一定要全面掌握、深刻领会公告精神,在实际工作中应重点把握以下几个方面:(一)选调范围和数量参加我省选调的应是省内普通高校全日制大学本科以上学历应届毕业生,以及省外重点高校安徽生源全日制大学本科以上学历应届毕业生。
各类定向培养、委托培养的毕业生,成教学院、网络学院、自学考试的毕业生,以及国防生、军队院校毕业生,不在选调范围之内。
对省外高校毕业生参加选调的,规定本科生所学专业应属于我省经济社会发展急需的紧缺专业,文科类包括经济学、国际经济与贸易、财政学、金融学、法学、汉语言文学、新闻学、工商管理、会计学和审计学等专业,理工科类包括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电子信息工程、通信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建筑学、城市规划、城市管理、土木工程、给排水工程、水利水电工程、环境科学、环境工程、化学工程与工艺和林学等专业;研究生所学专业不受限制。
今年的选调计划与去年相同,都是400名,其中非定向分配到基层党政机关、参照公务员法管理单位370名,定向分配到国家和省级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法院、检察院30名。
非定向计划面向省内高校选调300名,面向省外高校选调70名。
定向计划不分配到具体高校,同时面向省内外高校符合选调条件并取得法律职业资格证书的法学专业毕业生选调。
与往年相比,今年一是将省外高校选调计划由60名增加70名,以进一步拓宽选调视野,改善选调结构,吸引更多的省外名校毕业生回家乡做贡献;二是为适应基层法院、检察院选拔高层次法学专业人才的需要,提高了报考定向选调生的资格条件,规定报考定向选调生须取得法律职业资格证书;三是首次将安徽新华学院纳入选调范围,让民办高校享受国民待遇,公平、公正地参与选调生的选拔竞争,促进民办高校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不断提高办学质量和社会效益;四是为便于组织考试,加强校际间竞争,对安徽中医学院、蚌埠医学院、皖南医学院、滁州学院、宿州学院、合肥师范学院、安徽新华学院等选调计划较少的七所高校,作为一个职位联合下达10名选调计划,让这七所高校的优秀毕业生共同参与该职位的竞争,实现好中选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