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状腺钙化与甲状腺癌的关系
山东大学齐鲁医院普外科李占元综述
在甲状腺良性和恶性病变的诊断及其类型的区分方面仍需要病理检查最后确定。
近年来彩色多普勒超声和高频超声技术的应用,以及CT,特别是螺旋CT 的出现,对甲状腺疾病的诊断具有良好的灵敏度和准确性。
在B超和CT的广泛应用过程中发现甲状腺钙化与甲状腺癌有明显的关系。
尤其是某些群体,如年轻患者或伴有钙化的单发结节的患者。
甲状腺钙化,特别是微钙化是目前诊断甲状脉癌特异性最高的指标,对诊断甲状腺癌和指导手术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⑧一、甲状腺钙化的原因
甲状腺结节和肿瘤出现钙化的确切原因尚不明了。
甲状腺良性疾病出现钙化较少,通常是由于炎症,血肿吸收机化后形成的结节壁钙化或纤维隔带钙化。
甲状腺恶性肿瘤中心的钙化是由于癌细胞生长迅速,肿瘤中血管及纤维组织增生,组织过度增生就易出现钙盐沉积,从而导致钙化。
(刘洪枫⑧)
二、甲状腺钙化的分类
目前将甲状腺钙化分为两类:
1、粗大钙化:超声检查中钙化结节的直径>2mm,超声表现为强光团、片状、弧形或其他不规则形态的钙化灶。
2、微小钙化:是指钙化结节的直径≤2mm,超声表现多呈针尖样、颗粒样、点状、沙砾样。
病理切片中观察前一类是大于2mm形态不规则的粗钙化,后者则通常是直径60~100μm的圆形或砂粒体样微钙化。
光镜下,砂粒体为圆形、分层状、嗜碱性钙化球,直径5~100μ。
超声检查中≤2mm的钙化点反映的就是病理中的微钙化,但超声所见的微小钙化发现率低于病理中的砂粒体。
⑧
三、甲状腺病变钙化灶的发生率
甲状腺良性病变出现较少,文献报道,良性病变钙化率在6%~14%,其中大多为粗大钙化,而微小钙化发生率较低。
甲状腺恶性病变易出现钙化,文献报道,甲状腺恶性肿瘤总钙化发生率为37%~75.7%,与良性病变相反,其中微钙化发生率为55%~68%,这比粗钙化发
生率高。
⑧
甲状腺病变总钙化发生率
超声检查受操作者主现因素影响大,且常由于太小或隐藏于粗钙化和纤维化声影后方,而出现对甲状腺钙化的遗漏。
②病理方面,可能由于甲状腺癌的钙化结节通常很小,石腊切片难以恰好通过钙化灶,加之钙化灶非病理定性所需,所以除非是前瞻性研究或特别提请病理医师注意,通常都不会有太高检出率。
⑧
四、甲状腺钙化性病灶与甲状腺癌的关系
1、微钙化
甲状腺恶性肿瘤灶中不仅易出现钙化,而且在超声图像上多为针尖样、砂粒样、点状的微钙化,后方声影可有可无。
一般认为钙化颗粒越粗大,癌组织分化越好。
其钙化阴影特点与癌分类可能有以下关系:①砂粒样钙化几乎为甲状腺恶性肿瘤所共有,常是乳头状腺癌的特征性表现。
②粗大的钙化影像中,约有10%~20%为癌,其中滤泡状腺癌所占比例大。
③髓样癌粗大颗粒和砂粒样钙化常相混合。
④一般甲状腺良性肿瘤钙化影像多微癌,边缘清楚,而恶性肿瘤则阴影淡而模糊。
⑩
目前国内外普遍认为,微钙化是超声诊断甲状腺癌特异性最高的指标,文献报道为83%~90.3%,对乳头状癌则可达93%~95%。
⑧
马斌林报道,经手术、病理证实的320例甲状腺癌中262例有钙化灶,占81.9%,病理结果证实这262例有钙化灶者均乳头状癌。
⑦
安景泉等报道,40%~50%乳头状癌有砂粒体,砂粒样钙化是乳头状癌的特征性表现,几乎不见于其它甲状腺病变。
①
当甲状腺实性不均质结节内有微钙化,应高度怀疑甲状腺恶性肿瘤;而对于囊性结节,囊壁上有结节样隆起,隆起中出现微钙化者,很可能有乳头状癌的成分存在,据报道恶变率可达70%~80%。
②
2、单发结节
Rago等报道,单发弧立性结节患者,钙化与癌变发生有关,特异性和阳性预测值均多于多发结节伴钙化者。
钙化的单发结节50%为恶性。
Khoo等研究也发现在伴有钙化的37个单发结节中有28个(75.7%)是恶性。
郝儒田等报道21例单发结节中14例为恶性,占66.7%。
⑩
丛淑珍等报道,52例伴有钙化的单发结节癌变率为19.2%(10/52),较无钙化者6.4%(7/109)明显增多。
③
伴有钙化的的多发结节具有相同的相对风险,详细观察多发结节病变的钙化有助于恶性肿瘤的诊断。
③
3、性别和年龄
郝儒田报道107例钙化结节中,恶性56例,点52.3%,术后病理证实均为乳头状癌。
其中男性恶性钙化结节为72.7%,女性为50.0%,差异无显著性;恶性钙化结节≥45岁占38.6%,<45岁占68.0%,有显著性差异;因此,对年轻患者有甲状腺钙化结节时,应高度警惕恶性可能。
⑩
4、其他因素
甲状腺钙化与甲状腺癌有明显关系,尤其是单发结节。
但是,甲状腺肿瘤不清晰的边界与钙化并不是恶性肿瘤存在的唯一超声征象。
罗传珍等报道107例恶性肿瘤中有11例边界清晰,占10.28%。
有20例出现粗钙化,占18.69%,39例无钙化,点36.45%。
因此不能将边界与钙化作为诊断恶性肿瘤的唯一指标,还应结合其它超声特征进行综合分析。
④
作为一个临床医生,凡在超声声像图上发现有钙化结节的病人,尤其是年轻
患者或伴有单发结节的患者,需予以密切随诊或劝其手术切除,以免贻误病情。
五、甲状腺肿瘤的CT表现特点和诊断价值(11)
近年来CT检查已成为甲状腺肿瘤的重要检查方法。
正常的甲状腺含碘量比周围组织高,血运丰富,表面有完整的双层被膜覆盖特点,致使甲状腺密度高于周围软组织,且其边缘完整,与周围结构分界清楚,当甲状腺出现癌变或病变时,甲状腺含碘量下降,CT表现为低密度病变,在增强扫描时,显得尤为清楚。
甲状腺肿瘤的钙化灶在CT上的表现比超声检查观察的更为清楚。
且CT片便于观察、会诊和保存。
甲状腺良性肿瘤的钙化多表现为结节状、班块状或弧形钙化。
细颗粒状、细条状钙化是乳头状甲状腺癌的特点。
陈俊浩报道乳头状甲状腺癌的钙化率为70%(21/30),钙化多表现为班点状、针尖状及索条状。
瘤周“强化残圈”征的出现是乳头状甲状腺癌的特点。
由于乳头状甲状腺癌通常无包膜,或仅有伪包膜存在,镜检包膜/伪包膜主要有纤维组织构成,部分已被恶变组织侵及并破坏,包膜/伪包膜外,被压缩或压迫萎缩的正常甲状腺组织则存在完好的血供,这是形成瘤周“强化残圈”的病理基础。
CT增强扫描还可明确甲状腺癌周围组织受侵情况。
如气管移位、气管受侵、血管受侵、食管受侵和淋巴结有否转移等。
并可与甲状腺瘤和结节性甲状腺肿鉴别。
甲状腺瘤包膜完整、形状类圆形多见,增强扫描见瘤内完整强化环和瘤内强化结节,气管受压、移位但无受侵。
即肿瘤与气管间有正常的甲状腺或脂肪相隔;无气管壁不规则或肿物突入管腔。
结节性甲状腺肿CT表现多见甲状腺弥漫性增大,内见多个大小不一低密度结节灶,可有钙化,无邻近组织的侵犯及转移。
CT检查对甲状腺癌的手术治疗有指导意义,CT检查可明确肿瘤的大小、范围、准确位置与邻近器官和组织的关系以及转移淋巴结的数目和位置。
利于手术切口的选择和术中对受压和受侵组织及器官的保护。
综上所述甲状腺疾病的普查或筛查应首选多分辨率彩超而不是现在很多医师习惯的核素扫描。
一旦彩超发现甲状腺内有微钙化的病灶时,应高度警惕,并进一步行CT检查或针吸细胞学检查,必要时应立即手术,术中切除标本送快递病理检查根据病理结果决定手术方式。
这样可大大减少甲状腺恶性肿瘤的漏诊和误诊。
参考文献
1.唐丽娜,任永富,阎若元,等.二维及彩色普勒超声对甲状腺癌的诊断分析价值.中国超声医学杂志,2003,19(4):266--268
2.周晓娟,郭丽琴.超声探讨甲状腺钙化性结节与甲状腺癌的关系.中国医药卫生,2007,8(4):37
3.从淑珍,徐辉雄,吴丽桑,等.超声探测甲状腺结节内钙化的临床意义.中国超声医学杂志,2004,20(4):254—255
4.罗传玲,肖磊,王辉军,等.钙化对甲状腺癌超声鉴别价值的多元线性回归分析.中国医师进修杂志,2007,30(2):50—51
5.颜道茹.26例微小甲状腺癌的超声诊断分析.临床医学,2004,24(9):7—8
6.任长才,凌龙生,邹强,等.甲状腺钙化结节与癌.中国医学影象技术,1998,14(6):445—446
7.马斌林,耿中利,王进。
甲状腺结节内钙化灶检测与甲状腺癌的关系。
新疆医科大学报,2006,29(10):950—951
8.刘洪枫,唐伟松,杨志英.甲状腺钙化性病灶与甲状腺癌.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2005,25(5):626—629
9.田利玲,文达辉,叶德刚,等.甲状腺结节钙化在诊断甲状腺癌中的意义.国际医药卫生导报,2005,11(10):28—29
10.郝茹田,张莜骅,潘贻飞.甲状腺乳头状癌与甲状腺结节钙化的关系探讨.2007,34(20):1178—1182
11.陈俊浩.甲状腺乳头状癌的CT诊断.中国医学理论与实践,2005,15(4):584/5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