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商业模式创新机理

商业模式创新机理

理论研究27商业模式创新机理研究□白宏顾晓敏付永萍(东华大学旭日工商管理学院上海200051)摘要:商业模式(Business Model ),被称之为商务模式,或业务模式。

更有甚者认为商业模式是"基于网络的一种模式"。

而商业模式的创新大大地促进了人们对商业经营规律认识的深化,使商业模式的理论研究出现了方兴未艾之势。

在对近十年有关商业模式研究的文献进行梳理的基础上,讨论商业模式的含义界定和商业模式的功能,可以对商业模式创新的机理进行有益的探索。

关键词:商业模式;创新;规律;机理市场经济的特点便是竞争。

著名管理学大师彼得?德鲁克说:"当今企业之间的竞争,不是产品之间的竞争,而是商业模式之间的竞争"。

新经济的出现和互联网公司的大起大落大大地促进了人们对企业经营规律认识的深化,进而使企业商业模式越来越受到重视。

美国管理学家加里・哈默尔(Hamel,2003)认为,为了创造新市场和财富,管理者首先需要考虑整个商业概念的创新。

商业概念或商业模式是一个框架,用于明确如何创立公司、销售产品和获取利润。

先行者们不是小幅度调整已有的商业模式,而是以非常规的方式创造出全新的模式[1]。

哈佛大学管理学家琼・马格丽塔(Magretta,2002)认为,一个好的商业模式对任何一个成功的组织来说,仍然是不可或缺的,不管它是一家新企业还是一家老公司[2]。

一、商业模式的含义界定商业模式这个词最早是出现在20世纪70年代的计算机科学杂志上,是被用来描写资料与流程之间关联与结构的。

(Konczal,1975[3];Dottore,1977[4])在电子商务兴起后,大量的新公司采用不同以往的方式经营他们的业务,为了和传统经营进行区别而广泛的使用商业模式一词,琼马格丽塔(Magretta,2002)认为,商业模式这个术语最初来自电子表格软件的广泛应用,它使得计划人员可以根据不同的假设方便地修改参数,从而得到不同的计划方案[5]罗素・托马斯(2001)对商业模式的界定,他认为商业模式是开办一项有利可图的业务,是涉及流程、客户、供应商、渠道、资源和能力的总体构造。

瑞士洛桑大学(Universitéde Lausanne )学者马格利・杜波森(2002)等人认为,商业模式是企业为了进行价值创造、价值营销和价值提供所形成的企业结构及其合作伙伴网络,以产生有利可图且得以维持收益流的客户关系资本。

美国学者拉里・博西迪等人(2002)认为:商业模式表现了企业获取财富的各个组成部分,比如利润率和现金流;与外部因素之间的相互关系,比如市场形态、竞争局面和行业趋势;以及企业的战略和组织能力。

哈佛大学助理教授亨利・切斯布鲁和理查德・罗森布鲁姆(2002)认为,应当发展一套商业模式的认知结构。

他们提出,商业模式是反映企业商业活动的价值创造(Value Creation )、价值提供(Value Offering )和价值分配(Value Distribution )等活动的一种架构。

因此,商业模式应该具有6个功能:即1.清晰地说明价值主张,即说明基于技术的产品为用户创造的价值。

2.确定市场分割,即确定技术针对的用户群。

3.定义公司内部的价值链结构,来生产和经销产品。

4.在一定的价值主张和价值链结构下,评估生产产品的成本结构和利润潜力。

5.描述价值网中连接供应商和顾客的公司位置,包括潜在进入者和竞争者。

6.制定竞争策略,创新性的公司将通过此策略获得和保持竞争优势。

二、商业模式的特征普遍认为,成功的商业模式具有如下共同特点。

1、有效性商业模式的有效性,一方面是指能够较好地识别并满足客户需求,做到客户满意,不断挖掘并提升客户的价值。

另一方面,商业模式的有效性还指通过模式的运行能够提高自身和合作伙伴的价值,创造良好的经济效益。

同时,也包含具有超越竞争者的,体现在竞争全过程的竞争优势,即商业模式应能够有效地平衡企业、客户、合作伙伴和竞争者之间的关系,既要关注客户,又要企业盈利,还要比竞争对手更好地满农业保险保费予以补贴,在经济上帮助农户参加农业保险。

与此同时,政府应该下大力气落实农民减负增收工作,在进行农村税费改革过程中,将减免的农业税直接转为农业保险费用补贴,充分体现"取之于民,用之于民"的思想。

(二)提高政府对农业保险的支持力度制约农业保险发展的主要因素之一就是居高不下的赔付率,保险公司"赔不起"。

国外农业保险发展的成功经验表明,凡农业保险搞得好的国家,都离不开政府财力和政策的支持。

提高政府对农业保险的支持力度,一方面对农业保险经营主体要在税收优惠、行政规费、政府服务、资金支持、新闻媒体关注等方面予以鼓励,并在天气预报、灾害预测、防灾防损等方面给予农业保险经营主体全面的技术支持,激励保险经营主体积极拓展农业保险市场,大力开办农业保险业务;另一方面对农业保险需求主体要提供以农业保险保费补贴为主要内容的配套鼓励政策,对于自觉参加农业保险的农户,要在保费补贴、支农信贷的条件与利率、市场信息咨询服务等方面予以支持。

(三)保险公司与兵团高校联合,储备和培养农业保险人才人才的储备和培养是一个公司持续经营的关键。

要建立兵团农业保险的人才队伍,必须解决农业保险人才缺乏的根源问题。

首先,应适当提高农业保险从业人员的待遇,争取达到全国保险类企业职工平均水平。

农业保险组织也可以按保费收入的一定比例提留职工工资基金,按月发放。

其次,兵团应对长期在基层工作的农保人员给予一定的物质补助,并为他们的工作提供便利条件。

第三,教育部门应要求在兵团隶属大学,如石河子大学等,成立专门的保险系,开展保险课程的同时,补充农业保险的相关课程并鼓励毕业生积极投身于新型团场建设。

(四)促进定损技术的成熟保险公司要借鉴学习国外保险公司的定损技术,聘用有经验的团场技术人员,开展农业保险承保与理赔、定损技术培训,或开展有针对性的专业技术培训,培养农业保险专业人才,以建立一支农业保险领域精干的代理人队伍,实现对保险市场的快速反应和全面渗透。

(五)扩大农业保险业务范围,设立再保险公司,应对巨灾风险中华联合财产保险公司可以扩大农业保险的覆盖范围,积极开展其他各省份的农业保险业务,以便更多的集中农业保险业务,使农业保险的精算有更大的准确性,同时也能将兵团农业保险的风险向其他省份进行分散。

另外,设立再保险公司主要用来对于农业巨灾风险进行分散,及早建立农业保险再保险机制。

设立农业巨灾风险的顺畅的风险分散渠道,对于农业保险的发展有着积极的推动作用。

参考文献:[1]赵莹.准公共物品定义下的农业保险供给[J ].财经科学.2004.4[2]夏庆军、吴红军.我国亟待建立政策性农业保险制度[J ].金融时报.2004.8[3]孟春.中国农业保险试点模式研究[M ].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6.[4]龙文军、胡海涛.农业保险与制度创新[J ].中国农垦经济.2003.2[5]李有祥、张国威.论我国农业再保险体系框架的构建[J ].金融研究.2004.7[6]郑强.我国农业保险经营主体应多元化[J ].中国投资.2004.6[7]姚海明、赵锦城.合作保险我国农业保险模式的理性选择[J ].农业经济问题.2004.9[8]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统计局.2000-2009年兵团统计年鉴.中国统计出版社理论研究商品与质量2012年3月刊28足市场需求。

2、内生性好的商业模式至少要满足两个必要条件:第一,商业模式必须是一个整体,有一定结构,而不仅仅是一个单一的组成因素;第二,商业模式的组成部分之间必须有内在联系,这个内在联系把各组成部分有机地关联起来,使它们互相支持,共同作用,形成一个良性的循环。

这是具有真正核心竞争力所在。

3、创新性任何商业模式都有其适合的环境和生存土壤,都会有一个形成、成长、成熟和衰退的过程。

这就要求商业模式本身必须具有相对于竞争者而言较为独特的价值取向、以及不易被其他竞争对手在短时间内复制和超越的创新特性。

4、可持续性企业的商业模式不仅要能够难于被其他竞争对手在短时间内复制和超越,还应能够保持一定的持续性。

商业模式的相对稳定性对维持竞争优势十分重要,频繁调整和更新不仅增加企业成本,还易造成顾客和组织的混乱。

这就要求商业模式的设计具备一定的前瞻性,同时还是一个动态的过程。

三、商业模式的功能在业界流传着很多依靠独特的商业模式而大获成功的故事,那么商业模式的功能到底是什么呢?Paul Timmers (1998)认为商业模式要指明各参与者及其角色、潜在利益和收入来源。

阿福亚赫和图西(2000)认为,商业模式必须明确向顾客提供什么样的价值,向哪些客户提供价值,如何为提供的价值定价,如何提供价值以及如何在提供的价值中保持优势。

JoanMagretta (2002)认为商业模式应该解决以下问题:谁是客户?客户的价值是什么?如何在这种商务中赚钱?将这种价值以合适的成本交付给客户的根本经济逻辑是什么??Chesbrough 和Rosenbloom (2002)则认为商务模式是连接技术开发和经济价值创造的媒介。

他们认为商业模式的功能包括:明确价值主张;确定市场分割;定义价值链结构;估计成本结构和利润潜力;描述其在价值网络中的位置;阐明竞争战略。

商业模式调和价值创造过程的构造。

上述研究成果表明,商业模式的功能基本上可以从经济、运营和战略三个层面去理解,其中,经济层面是指"如何赚钱"的利润产生逻辑,即企业商业模式以赢利为根本目标;运营层面则关注于企业内部流程及构造,包括产品或服务的交付方式、生产运作流程、知识管理等;战略层面主要是指企业的市场定位、组织边界及竞争优势的获取与保持四、商业模式创新的机理对于一个特定的经营主体(企业)而言,这个经营主体(企业)根据业务需要与其利益相关者之间结成的关系结构与交易机制的总合就是这个经营主体(企业)特有的商业模式。

最简单的商业模式是一个企业围绕客户的需求组织生产,并且提供产品或服务这样的基本形式。

其他无论多么复杂的模式都是由这个简单模式在需求多样化条件下衍生出来的。

①相对说来,人类社会所需的消费需求在品种上并不是很多,但在生产和提供最终产品及服务的过程中产生的多层次、多种类中间产品与服务的需求却多得几乎无法计数。

不仅如此,需求多样性还可以体现在产品与服务之外的其他方面,这些问题往往是促使商业模式复杂化的更直接原因。

而需求的多样性并不是杂乱无章的。

首先它们沿着满足基本需求的逻辑展开,然后再由共同性需求(基础需求)催生出一系列规模巨大的基础产业,例如能源、电力、钢铁、化工、汽车、电子、信息等。

这些基础产业的形成构成了商业网络的基本骨架。

这些产业或因规模效应的要求,或因不可分割的整体性特征而使其相关资源不断集中,最终会形成由少数特大型企业为中心,无数相关中小企业在其周围分布的组团型格局。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