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部编版三年级下册第一单元教学设计

部编版三年级下册第一单元教学设计

第一单元单元导读本单元围绕“感受多彩春天”编排了《古诗三首》《燕子》《荷花》三篇精读课文及《昆虫备忘录》一篇课文略读课。

本组课文形式多样,有古诗,有名家散文,有科学小品文它们有从不同的角度,选取不同事物向学生展示了多彩的春天本单元的学习重点是体会优美生动的语句。

《古诗三首》以分别是杜甫的《绝句》,苏轼的《惠崇春江晚景》,曾几的《三衢道中》,这三首诗向我们展示了诗人眼中的春天。

郑振铎的《燕子》描写了桃花盛开、绿柳轻扬、燕子飞来的情景,作者描绘了充满生机的如诗如画般的春天景色,赞美了活泼可爱的小燕子,表达了对光彩夺目的春天到来的欢欣热爱之情。

叶圣陶的《荷花》描写了公园里一池荷花盛开时的情景,以及“我”沉浸在此景中,与荷花融为一体的感受,达了作者热爱大自然的感情。

汪曾祺的《昆虫备忘录》选取了三种昆虫进行描写,向我们展示了春天里昆虫界的生动画面。

一边读一边想象画面,把一种事物写具体是本单元的另外一个教学重点。

在《燕子》及《荷花》中,注意积累优美生动的语句,根据这些语句的特点,能将一种事物具体描写出来本期总第课时③借助课文注释,说说这句诗的意思。

板块三再读古诗,品“游三衢”之情1. 借助插图,想象画面。

(1)图文结合,想象美景。

①边读古诗边看插图,说说诗人在游玩的路上看到了什么样的景色。

(理解“绿阴不减来时路,添得黄鹂四五声” )②补白想象画面。

结合诗句的意思,想象画面,说说诗人在游玩的路上看到了什么样的美景。

(2)运用关联词说话。

你能用一组关联词把这两句诗连成一句话,展示诗人游玩中看到的美景吗?(课件出示句子)课件出示:(不但)绿阴不减来时路,(而且)添得黄鹂四五声。

2.想美景,品诗情。

(1)感受诗人的心情。

师:如果你是诗人,欣赏了这样的美景,你的心情是怎样的?你从这首诗中感受到了诗人怎样的心情?(2)师:整首诗表现出了诗人喜悦的心情,我们应该怎样读出这种心情呢?(3)采用多种形式朗读古诗。

3. 教师示范重点字的书写笔顺及笔画。

提醒学生注意:“梅”的右下部分“母”的笔顺;“溪”的右下部分是“大” ,用红色标注。

4.学生练习书写,教师巡视,随机指导。

5. 写字展评。

第2 课时学生汇报交流自己读懂了哪些诗句,还有哪里有疑惑。

学生通过注释、插图等方式先行解决容易懂的内容,难点由教师点拨。

重点理解“迟日”“泥融”“鸳鸯”“欲”等字词。

通过偏旁猜认“蒌蒿”“芦芽”两种植物。

1.小组合作,完成学习清单。

(课件出示学习清单)2.全班交流,汇报学习清单。

(1)小组选派代表上台展示、解说学习清单。

(2)教师总结。

一、品味《绝句》中的色与味。

(1)师:同学们的展示,让我们看到了一幅美丽的春日风景图。

这首诗,不仅有美丽的景,还有好闻的气味呢!你发现了吗?(春风花草香)谁想来读读这花香扑鼻而来的句子?(指名读)板书:尊重、合作、博学、健体教后记:通过学生熟知的儿歌导入新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让学生对燕子的外形特征有初步了解,为后面的学习做好铺垫。

2. 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读课文,课件出示学习要求。

课件出示: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把难读的地方多读几遍。

想一想:课文是从哪几个方面来描写燕子的?(2)检查自学效果。

①课件出示生字词,指名认读,教师指导,全班齐读。

正音:纤(xi ān)细、掠(l üè)过、凑(còu)成。

②以开火车的形式朗读课文,检查学生是否读通顺了。

(3)交流汇报。

①整体梳理:梳理对燕子的整体印象——活泼可爱。

课件出示:这是一只()的燕子。

②课文是从哪几个方面来描写燕子的?(引导学生找出每段关键词进行概括:从燕子的外形、飞行、休息等三个方面来描写燕子)③第2 自然段主要写的是什么?(春景)根据学生的回答,课件出示思维导图。

板块二再读课文,感受燕子的形体美1. 默读第1 自然段,找出文中描写燕子外形的语句。

2. 师:作者是按什么顺序描写燕子的可爱的?引导学生抓住关键短语(乌黑的羽毛、轻快有力的翅膀、剪刀似的尾巴),完成思维导图中的“外形”部分。

(课件出示思维导图)3. 随文识记“凑”字。

扩词练习。

4.抓住关键短语,想象画面。

指导学生朗读第1 自然段。

学生交流想象的画面。

5.根据思维导图,背诵第1 自然段。

板块三品读课文,想象春光美1.课件播放春天的动画,把美好的春景展现在学生面前。

2.默读第2 自然段,在课本上圈画出文中的景物。

(风、雨、柳、花、草、叶)3. 学生交流反馈。

4. 引导学生感受画面的生动、具体。

(1)以“风”为例,通过引导学生逐步添加修饰性词语,使画面逐渐具体生动。

课件出示:轻风微微地吹拂着①逐步引导:什么风?(轻风)在干什么?(吹拂着)轻风怎么样吹拂着?(微微地)②理解“拂”:与手有关,引导学生做“拂发”的动作。

③引导想象:引导学生想象轻风微微拂过的感受并描述。

④指导朗读:指名读,全班齐读,读出自己的感受。

(2)用添加修饰词的方法,同桌之间互相说说“雨、柳、花、草、叶”等景物,并说出自己的感受。

5.引导学生抓住关键词,完成思维导图中的“春景”部分。

(课件出示思维导图)6. 指导朗读:指导学生轻柔地朗读“轻风”“细雨”“柔柳”,读出花草赶集的热闹场景。

7.根据思维导图,试着背诵第2 自然段。

板块四巩固生字,指导书写1.课件出示“凑、拂、集、聚、形” 5 个字。

2. 观察汉字在田字格中位置,看哪些笔画需重点注意。

3. 教师示范重点字“凑、集、聚”的笔顺及笔画。

“凑”字末笔是点,“集”字横画平行等距,“聚”字的第九笔是撇。

4.学生练习书写,教师巡视,随机指导。

5. 写字展评。

第2 课时板块一再读课文,想象燕子飞行图1. 边读边想象燕子飞行图。

(1)默读第3~4 自然段,了解燕子飞行的特点。

①默读第3~4 自然段,在课本上圈画出燕子飞行的地点。

(天空、湖面)②从这两段中可以看出燕子飞行有什么特点?(轻快、灵活、迅捷)③感受燕子飞行的速度快。

引导学生抓住重点短语“叽的一声”,感受燕子飞行的速度快。

课件出示:叽的一声,已由这里的稻田上,飞到那边的高柳下了。

④指导学生朗读。

⑤从哪些词可以体会到燕子飞行的轻盈?(掠、沾)课件出示:另有几只却在波光粼粼的湖面上横掠着,小燕子的翼尖或剪尾,偶尔沾一下水面,那小圆晕便一圈一圈地荡漾开去。

⑥指导学生朗读,体会燕子飞行的轻盈。

(2)根据思维导图,想象画面。

①完成思维导图中的“飞行”部分。

(课件出示思维导图)②小燕子在不同的地方飞行时的姿态是不同的, 说说你的眼前浮现了一幅怎样的画面。

③学生交流想象的画面。

④根据思维导图,试着背诵第3 自然段。

板块二再读课文,想象燕子休息图1. 边读边想象燕子休息图。

(1)学生朗读第5 自然段,并圈画自己喜欢的字词。

①借助常用词语,读准多音字“散、杆” 。

②说说文中你喜欢的词句,并说明理由。

③看课本插图,你觉得停在电线杆上的燕子像什么?④对比两幅图,说说为什么作者说这是一幅有趣的图画。

2)完成思维导图中的“休息”部分(3)带着自己的感受,自由朗读第5 自然段。

2. 拓展延伸。

(1)师:燕子是春天的使者,从古至今有许多文人描写它,谁来背一背写燕子的诗句?(2)师生同背,课件出示诗句。

板块三巩固生字,指导书写1. 复习巩固生字。

(1)课件出示本课生字,以开火车的形式朗读。

(2)课件出示本课重点词语,指名读,全班齐读。

2. 指导书写。

课件出示“掠、偶、尔、沾、倦、闲、纤、痕” 8 个字。

(1)记记生字:开动脑筋记生字。

学生各抒己见,教师总结。

(2)观察生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看看哪些笔画需重点注意。

(3)教师示范重点字的笔顺及笔画。

提醒学生注意:“偶” 的最后三笔是竖、提、点,横画平行等距;“倦”的右上部分只有两横;“痕”的里面是“艮” 。

(4)学生练习书写,教师巡视,随机指导。

尊重、合作、博学、健体本期总第课时课题、目的、重难点、教具准备:本期总第课时本期总第课时课件出示:名称:桃花样子:花骨朵儿胀鼓鼓的。

已经绽放的花朵,一个花瓣儿挨着一个花瓣儿,围成圆形。

颜色:粉红气味:淡淡的清香其他:春天开放,结出的果实就是桃子。

也有只开花不结果的观赏桃花。

颜色还有鲜红的、纯白的。

①学生交流记录了桃花的哪些方面,重点讲的是哪个方面。

②小结: 简单地记录植物的名称、颜色、气味三个方面,“样子”部分记录得很细致, 讲了花骨朵儿、已经绽放的桃花花瓣的特征。

(4)根据“桃花”记录卡,修改完善自己的记录卡。

(5)学生交流展示,生生互评。

三.示范引路,突破难点1. 记录卡变习作之妙招讨论。

(1)引导学生从“朋友”层面来谈。

(2)师:怎样把记录卡上冷冰冰的文字,变成朋友之间的那种温暖和亲密?2. 例文引路。

(1)课件出示习作例文。

课件出示:春姑娘来了,山上的桃花也开了。

远远望去,粉红的桃花一片连着一片,就像一朵朵红云。

走近一看,桃花开得可真热闹啊!已经绽放的花朵,一共有五个花瓣儿,一个花瓣儿挨着一个花瓣儿,像小朋友红扑扑的脸蛋,围成一个圆形,可爱极了!还有的是花骨朵儿,它们胀鼓鼓的,像一个个羞涩的小女孩。

空气中满是桃花的清香。

一阵风吹来,花瓣儿纷纷扬扬地飘落下来,好像下起了花瓣雨,又好像一只只粉色的蝴蝶跳着舞。

桃花在春天开放,结出的果实就是桃子。

也有只开花不结果的观赏桃花。

桃花的颜色还有鲜红的、纯白的。

这就是我的植物朋友,我很喜欢它。

(2)教师朗读习作例文,并讲解习作例文是如何把桃花的特点说清楚的。

(3)学生交流如何把记录卡的材料转化成习作,需要注意些什么。

(4)师小结:习作时,不仅要写我们看到的、闻到的、想到的,还要把我们的感受写进去!这样,我们写的植物才会尊重、合作、博学、健体①小组交流:你认为这句话好吗?好在哪里?②小组派代表发言。

③从“饱胀得马上要破裂似的”你感受到了什么?结合句子旁的泡泡,引导学生体会作者这样写让花骨朵儿更逼真、生动。

④带上感情,齐读句子。

(3)课件出示句子。

课件出示:瓢虫款款地落下来了,折好它的黑绸衬裙——膜翅,顺顺溜溜;收拢硬翅,严丝合缝。

①圈画出句子中的动词,结合瓢虫收翅的顺序,体会作者写作条理之清晰。

②讨论瓢虫的动作给了你怎样的感觉,引导学生体会作者描写的细致,让瓢虫的形象变得立体起来。

③带着自己独特的感受读,指名读,全班齐读。

(4)拓展分享。

①本单元课文中的句子语言生动优美, 运用圈一圈、说一说的方法, 与同学交流你最喜欢的语句。

②学生交流。

③教师总结:我们在欣赏优美的句子时要边读边想象画面。

同时,我们自己在写作时如果能够细致地进行描写,再加上修饰词,一定可以把事物写得形象生动(1)课件出示“识字加油站”内容。

①借助拼音,自由朗读。

②指名读,教师进行正音。

提醒学生注意:“掷”读zhì,是翘舌音;“缭”读li áo,不要读成li āo。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