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第八章农业经济合同的订立.doc

第八章农业经济合同的订立.doc

编号:_______________本资料为word版本,可以直接编辑和打印,感谢您的下载

第八章农业经济合同的订立.doc

甲方:___________________

乙方:___________________

日期:___________________

市场经济是法治经济、契约经济,合同是商品经济的产物,是商品交换的法律表现形式。在农业再生产的全过程中,无论是农业企业还是个人的经济往来,主要是通过合同形式进行的,所以合同管理十分重要。本章阐述了农业经济合同的签订、履行、担保、变更、转让及终止的基本知识。

第一节农业经济合同的含义及内容

一、合同的含义和特点

(一)合同的含义

合同又称契约,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合同是指两个以上民事主体之间设立、变更、终止民事权利义务关系的协议,包括债权合同、物权合同、身份合同等。狭义的合同仅指债

权合同,即两个以上的民事主体之间设立、变更、终止债权债务关系的协议。

〈〈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第2条规定:’’本法所称合同是平等主体的自然人、法人、其他组织之间设立、变更、终止民事权利义务关系的协议。婚姻、收养、监护等有关身份关系的协议,适用其他法律的规定。”从这一规定来看,我国合同法所指的合同是债权合同。

(二)合同的特点

1 .合同是一种民事法律行为民事法律行为是民事主体实施的能够引起民事权利和民

事义务的产生、变更或者终止的合法行为。合同是一种民事法律行为,合同当事人通过有意

识的活动,建立起双方的权利和义务关系,并引起一定的法律后果。合同当事人所做出的意

思表示必须是合法的,合同才具有法律约束力,并受国家法律的保护。

2. 合同是两个以上当事人意思表示一致的民事法律行为合同是合意的结果。合同的成立必须要有两个或者两个以上的当事人在自愿的基础上互相做出意思表示并且趋于一致,合同关系才能成立。

3. 合同以设立、变更、终止民事权利义务关系为目的尽管合同主要是有关债权债务

关系的协议,但并不完全限于债权债务关系,而是要涉及整个民事关系。合同不仅导致民事

法律关系的产生,而且可以成为民事法律关系变更和终止的原因。

4. 合同的主体是公民、法人、其他组织,其法律地位平等合同是平等主体的自然人、法人或其他组织所订立的,订立合同的主体在法律地位上是平等的,任何一方都不得将自己的意志强加给另一方。

二、农业经济合同的含义

经济合同是指平等民事主体的法人、其他经济组织及个体工商户、农村承包经营户之间,为实现一定的经济目的,明确相互权利义务关系而订立的合同。它属于合同的一种形式。

农业经济合同是指平等民事主体的法人、其他经济组织及个体工商户、农村承包经营户

之间,在农业生产经营过程中,为实现一定经济目的,明确相互权利义务关系而签订的一种具有法律效力的契约。如:农业承包合同,是农村集体经济组织与其成员之间,为落实生产经营责任制,明确相互权利义务关系的协议。按照这种协议,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将土地和其他集体生产资料发包给承包者,从事一定的生产经营活动,并按照约定的标准和方法进行。

农业经济合同主要有农业承包合同、农业技术承包合同、农产品购销合同、联营合同等。农

业经济合同是经济合同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保证农业经营过程顺利进行的重要手段。

三、农业经济合同的形式

合同的形式,又称合同的方式,是当事人合意的表现形式,是合同内容的载体和外在表

现形式。根据〈〈合同法》规定,当事人订立合同,有书面形式、口头形式和其他形式。农业经济合同也同样具有这三种形式。

1. 书面形式书面形式是指合同书、信件和数据电文(包括电报、电传、传真、电子数

据交换和电子邮件)等可以有形地表现所载内容的形式。采用书面形式订立合同,有据可查,

发生纠纷时便于举证和分清责任。法律、行政法规规定或者当事人约定采用书面形式的,必须采用书面形式。

2. 口头形式口头形式是指当事人只用语言不用文字为意思表示订立的合同。口头形

式简便易行,尤其是对即时清结的合同最为适合。但缺点是发生纠纷时,难以取证和分清责

任。

3. 其他形式除了书面形式和口头形式外,合同还有其他一些形式,包括批准、登记、公告、公证和签证等形式。

四、农业经济合同的内容

农业经济合同的主要内容是农业经济合同当事人之间的权利和义务。具体到每一个经济

合同法律关系中,就是经济合同当事人确定相互权利义务关系的各项条款。合同的条款是否

完备,对于合同是否有效,能否顺利履行,具有决定性的作用。根据〈〈合同法》规定,合同一般应当包括以下主要条款:

1 .当事人的名称或者姓名和住所这实际上是指订立合同的当事人的基本情况。该条

款是判断合同当事人是谁、当事人是否合格的依据。如农业承包合同中,发包方、承包方的

名称,发包方负责人和承包方代表的姓名、住所。

2. 标的标的是合同当事人权利和义务共同指向的对象,是任何合同必须具备的主要条款。如

土地承包合同中的土地,农产品购销合同中的农产品。

3. 数量数量是指合同标的的计量尺度,是决定合同双方权利和义务大小的依据。如土地承包

合同中土地的面积。农业经济合同中如果有国家根据需要下达指令性任务或国家订货任务的,接受

任务的合同当事人在订立数量条款时应完成国家下达的任务。

4. 质量质量是指合同标的内在结构素质和外观形态相结合的综合指标。标的质量,

往往通过标的名称、品种、规格、型号、性能、包装等来体现。为避免质量纠纷,当事人无论采用何种标准作为标的质量的依据,都应当明确写明执行标准的代号、编号和标准名称。容易引起歧义的质量标准,除了书面写明该质量标准的有关内容外,最好能提交样品予以封

存,以便发生质量纠纷时确定责任。

5. 价款或者报酬价款是取得标的物应当支付的代价,报酬是获得服务应当支付的代

价。如农业承包合同中承包方应向发包方交付的承包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合同中的流转

价款。在约定标的价款或者报酬的时候,除国家规定必须执行国家定价的以外,应由当事人

协商议定,同时还应当约定价款或者报酬的支付结算方式、开户行及账号等内容。

6. 履行期限、地点和方式履行期限是指合同当事人实现权利和履行义务的时间界限,

也是确定当事人的履行是否构成违约的标准之一。履行地点是指一方当事人履行义务,对方

当事人实现权利的地方,也是确定运费由谁负担、风险由谁承受的依据,有时还是确定标的物所

有权是否转移、合同纠纷诉讼管辖的依据。履行方式是指合同当事人履行义务的方法。

常见的履行方式包括一次性履行和分期履行,卖方送货或买方自己提货,货物需要运输时的

运输方式和运输路线等。

7. 违约责任违约责

任是指当事人不履行或者不适当履行合同义务时,根据法律规定或

者合同约定应当承担的法律责任。违约责任的约定有利于分清责任和及时解决纠纷,以保证

当事人的合法权益得以实现。

8. 解决争议的方法解决争议的方法是指当事人在订立合同时,可以约定以何种方式解决可能出现的争议。当事人可以选择仲裁方式解决争议,如果没有选择的,发生争议时,当事人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第二节农业经济合同的签订

农业经济合同的订立,必须在双方当事人对合同的主要内容和条款充分协商讨论后,取得一致意见的基础上才能成立。签订农业经济合同与签订其他合同一样,需经过要约和承诺

两个阶段。

一、签订农业经济合同应遵循的原则

?遵守法律、法规和国家政策。法律、法规是广大人民群众的意志和利益的集中表现。

国家政策是国家为了实现一定的政治、经济任务而制定的调整各种社会关系的行为准则。因此,只有遵守法律、法规和国家政策,合同才能受到法律的保护。

?自愿、互利、协商一致。自愿是指农业经济合同的订立、变更和解除都应是双方当事人真实意思的表示。互利是指当事人在实现自己的经济利益时,要尊重对方的经济利益,双

方的权利义务都得以实现和履行。协商一致是指农业经济合同在订立、变更和解除过程中,双方当事人应经过充分讨论、协商,最后取得一致意见。

?兼顾国家、集体和个人利益。

?保护自然资源,维持生态平衡。

?农业承包合同必须符合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的章程,遵守全体成员(或村民)大会的有关

决定。因为订立农业承包合同不仅是承包者与集体经济组织之间发生经济利益关系,而且.也涉及每个组织成员的利益。

二、签订农业经济合同的程序

农业经济合同订立的程序与一般合同订立的程序相同,即是指当事人双方按照有关规

定,在平等互利的基础上经过协商达成协议的过程。这个过程通常分为要约和承诺两个阶段。

(一)要约

要约是指当事人一方向对方发出的希望和对方订立合同的意思表示。发出要约的一方称

为要约人,接受要约的一方称为受要约人。要约是建立合同关系的开始阶段。要约应当符合下列规定:一是内容具体确定;二是表明经受要约人承诺,要约人即受该意思表示约束。

要约和要约邀请不同。要约邀请是希望他人向自己发出要约的意思表示。寄送的价目表、拍卖公告、招标公告、招股说明书、商业广告等为要约邀请。商业广告的内容符合要约规定的,视为要约。

根据〈〈合同法》规定,要约到达受要约人时生效,即要约送达到受要约人能够控制的地方时开始生效。要约的送达方式不同,其到达时间的确定也不同。采取直接送达方式发出要约的,记载要约的文件交给受要约人时即为到达;采用普通邮寄送达的,以受要约人收到

要约文件或者要约送达到受要约人信箱的时间为到达时间;采用数据电文形式发出要约、收

件人指定特定系统接收数据电文的,该数据电文进人该特定系统的时间视为到达时间;未指定特定系统的,该数据电文进入收件人的任何系统的首次时间视为到达时间。

要约可以撤回,撤回要约的通知应当在要约到达受要约人之前或者与要约同时到达受要约人。要约可以撤销,撤销要约的通知应当在受要约人发出承诺通知之前到达受要约人。但有下列情形之一的,要约不得撤销:

(1) 要约人确定了承诺期限或者以其他形式明示要约不可撤销。

(2) 受要约人有理由认为要约是不可撤销的,并已经为履行合同做了准备工作。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