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坑喷锚支护施工安全监理
Through the process agreement to achieve a unified action policy for different people, so as to coordinate action, reduce blindness, and make the work orderly.
编制:___________________
日期:___________________
基坑喷锚支护施工安全监理
温馨提示:该文件为本公司员工进行生产和各项管理工作共同的技术依据,通过对具体的工作环节进行规范、约束,以确保生产、管理活动的正常、有序、优质进行。
本文档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修改和使用。
一、前言:
据统计, 全国的建筑施工事故中, 高处坠落、施工坍塌、物体打击、机具伤害和触电事故起数占事故总数的90%以上。
在建筑施工过程中, 基坑坍塌容易发生群死群伤的安全事故, 给企业带来重大的经济损失和不良的社会影响。
锚杆及土钉墙支护结构具有造价低、施工简便、进度快的优点, 被广泛运用在工程上。
笔者在此就基坑喷锚支护事故类型、坍塌原因, 简述施工安全监理与之对应措施和监理要点。
二、坍塌事故类型
基坑坍塌, 按支护结构方式大致为两类:
(1)基坑边坡土体承载力不足;基坑底土因卸载而隆起, 造成基坑或边坡土体滑移;地表及地下水渗流作用, 造成的涌砂、涌泥、涌水等降低了土体的抗剪强度(由土的内聚力和内阻摩力组成)从而导致边坡失稳, 基坑坍塌;
(2)支护结构的强度、刚度或稳定性不足, 引起支护结构破坏, 导致边坡失稳, 基坑坍塌。
三、坍塌原因
基坑坍塌的原因可从技术、管理和环境三个方面方面分析。
1、技术方面分设计技术和施工技术
(1)、设计技术
设计单位、勘察单位技术成果有缺陷;
如:设计计算未根据拟定的工况对基坑支护结构及底部土体的内力、变形及稳定性进行详细的计算分析;施工说明和图纸表达不够详细, 不能完全体现设计图和指导施工;设计单位在基坑支护结构施工设计文件中没有提出保障施工作业人员安全和预防生产安全事故的措施建议等。
(2)、施工技术
施工单位未编制《基坑支护专项施工方案》或在施工过程中未能切实遵照执行, 也未能根据工程地质条件的复杂性提出针对性措施;
深基坑支护施工方案未组织专家会审。
施工工艺、方法不当, 施工方法、顺序有错误;2、管理方面
施工单位安全投入不足, 管理体制不健全;有的项目施工管理人员素质差, 安全意识淡薄, 专业技术人员缺乏, 施工安全管理不到位;支护施工专业队无资质, 违章指挥、违章操作;基坑支护、土方施工不规范, 随意更改设计, 违反技术规范要求。
支护结构施工质量不符合设计要求等。
3、环境方面
自然环境因素:受天气条件(如大风、雨雪、冰冻等恶劣天气)、地质条件、施工条件、荷载条件的影响等。
基坑周边环境应查明:
影响范围内建(构)筑物的类型、层数、基础类型、埋深、基础荷载大小及上部结构现状;
基坑周边的各类地下设施, 包括给、排水、电线、污水、雨水、热力等管线或管道的分布和性状;
基坑周围和邻近地区河流(尤其是暗河)对基坑的影响, 还有地表水汇流、排泻情况, 地下水管渗漏情况以及对基坑开挖的影响程度;
基坑四周道路的距离及车辆载重震动对基坑的影响。
四、施工安全监理措施和要点
1、要求施工单位做好技术安全书面交底, 落实企业质量安全保证体系;
2、审核经企业技术负责人审批的基坑专项施工方案, 施工企业资质及机械操作人员上岗证。
基坑深度超过(含)5m的, 施工单位编制深基坑专项施工方案, 须组织专家会审。
经总监签证后实施。
3、做好取样送检, 严把原材料质量关
4、进行质量检验和隐蔽验收
土钉墙施工, 隐蔽验收至关重要, 施工过程中, 应对锚杆位置、钻孔直径、钻孔深度及角度、锚杆入孔长度、钢筋网片的绑扎、注浆量、墙体厚度进
行检验和隐蔽验收。
安放土钉墙钢筋锚杆前, 要进行清孔检查, 若囊中出现局部渗水、塌孔或掉落松土应及时处理。
钢筋锚杆人孔前, 在杆体上每隔2m~3m焊定位支架二道, 支架不应妨碍注浆时浆体的流动。
将一批锚杆都入孔后, 用注浆泵进行注浆, 注浆水泥应用不低于32.5普通硅酸盐水泥, 注浆材料宜采用水泥砂浆配合比, 水泥:砂=1:0.5(重量比);旁站监理注浆作业应符合以下规定:
(1)、注浆前应将孔内残留或松动的杂土清除干净;注浆开始或中途停止超过30min时, 应用水或稀水泥浆润滑注浆泵及其管路;
(2)、注浆时, 注浆管应插至距孔底250~500 mm处, 孔口部位宜设置止浆塞及排气管。
钢筋网绑扎固定必经符合设计要求, 钢筋网筋为直径6 mm的圆钢, 间距宜为250×250 mm;骨架钢筋应采用直径为16 mm的Ⅱ级钢筋;钢筋网格允许偏差为±lOmm, 保护层厚度不宜小于20 mm。
坡面上下段钢筋网的搭接长度应大于300mm, 如搭接焊, 焊接长度不小于网片钢筋直径的10倍。
网片与坡面的间隙不小于20mm。
喷射混凝土, 要按试验确定的配合比搅拌均匀.分片、分段一次进行, 喷射顺序视作业面具体情况而定, 一次喷射混凝土厚度不宜小于40mm, 喷射厚度超过lOOmm时, 要分层喷射。
混凝土的强度等级一般为C20, 粗骨料最大粒径不宜大于12mm, 水灰比0.45为宜。
喷射砼时, 喷头与受喷面应保持垂
直, 距离有为0.6~1.0m;喷射砼终凝2h后, 应浇水养护, 养护时间要根据气温确定, 宜为3~7h。
对混凝土、水泥浆应按试验规定留置试块作强度检验, 锚杆应作抗拔力试验。
同一条件下, 试验数量不宜少于土钉总数的1%, 每组不应小于3点。
5、临边防护
基坑施工必须进行临边防护。
防护栏杆高度不得小于0.8m, 离基坑边的距离不得小于50cm。
6、坑壁支护
坑槽开挖时的边坡要符合施工安全要求。
开挖时, 施工管理人员须在现场指挥。
土钉的长度不宜小于6m,管径48mm,厚为3mm,前置锚管入土深度不应小于基坑挖深,与水平面夹角宜为5o~20o;
7、施工前要了解地下管网的布置和走向, 施工中应对地下管网进行保护避开, 防止损坏造成经济损失, 影响使用和正常施工进展, 甚至会造成安全事故。
8、排水措施
在施工过程中, 要根据工程地质的水文条件及施工现场周围的环境, 制定出防渗、防漏、防透、防灌及排水措施, 雨期施工, 施工单位应对施工现场的排水系统进行检查和维护, 保证排水畅通。
9、坑边荷载
严格控制基坑边堆土、机械设备及建筑材料堆放的数量、重量和离基坑边的距离。
基坑周边不应有大型施工机械行走, 以防震动使基坑周边土质松动坍塌。
10、基坑施工必须有专用、牢固的通道供作业人员上下。
11、土方开挖时, 土方开挖时要自上而下分层(段)开挖, 每层的开挖深度应随地质条件及周围环境而定, 一般为1.5m~2.5m为宜, 不得超过2.5m, 遵循分层(段)开挖, 分层(段)支护的原则, 不得超挖、破坏基底土层的结构。
土方开挖后, 应立即支护, 暴露时间不得超过48h, 在完成上一作业面土钉与喷射混凝土面层达到70%以上之后, 再进行下一层土层的开挖, 不能一次挖成再行支护的施工方式。
施工单位应对相邻建(构)筑物、道路的沉降和位移情况进行观测。
基坑开挖之前请有资质的监测单位进行监测。
机械作业位置应稳定、安全, 在挖土作业半径范围内严禁人员进入。
12、基坑支护变形监测
基坑开挖到基坑回填前, 应没立监测点, 请有资质的监测单位进行监测, 每天不少于2次对支护结构变形, 周围道路、建筑物、地下水位进行观测, 并有监测记录, 出现异常情况应及时处理, 恢复正常后方可继续施工。
13、作业环境
垂直、交叉作业时应设置安全隔离防护措施, 夜间或光线较暗的施工
设置足够的照明。
14、若遇到下列可能影响建筑物安全的情况之一时, 应责令施工方立即暂停
工, 并要求其对基坑支护结构和已有建筑物采取应急补救措施:
(1)基坑支护结构(或其后面主体)的最大水平位移已大于基坑开挖深度的1/200(1/300), 或其水平位移速率已连续三日大于3mm /d(2mm /d)。
(2)基坑支护结构的支撑(或锚杆)体系中有个别构件出现应力骤增。
压屈、断裂、松弛或拔出的迹象。
(3)建筑物的不均匀沉降(差异沉降)已大于现行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规定的允许沉降差, 或建筑物的倾斜速率已连续三日大于0.0001H/d(H为建筑物承重结构高度)。
(4)已有建筑物的砌体部分出现宽度大于3mm(1.5mm)的变形裂缝;或其附近地面出现宽度大于15mm(10mm)的裂缝;且上述裂缝尚可能发展。
(5)基坑底部或周围主体出现可能导致剪切破坏的迹象或其他可能影响安全的征兆(如少量流砂、涌土、隆起、陷落等)。
(6)据当地经验判断认为, 已出现其他必须加强监测的情况。
五、结束语:
在基坑施工期间, 监理人员应对存在重大施工危险源的地方实行旁站监理, 一旦发现施工不符合安全专项方案要求或存在重大安全事故隐患的, 就立即签发监理通知书、必要时由总监签发暂停施工令,责令施工单位停工整改。
如遇施工单位拒不整改, 野蛮施工的情况, 监理单位要及时向当地建设行政主管部门报告。
将安全隐患消除在萌芽状态, 确保施工安全, 实现监理安全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