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煤矿一通三防知识

煤矿一通三防知识


第一节 矿井空气
❖ 二、矿井空气中的几个主要气体
❖ 1、瓦斯
低瓦斯矿井:相对涌出量小于或等于10m3/t, 或绝对涌出量小于或等于40m3/min。
❖ ⑴瓦斯等级 高瓦斯矿井 :相对涌出量大于10m3/t,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绝对涌出量大于40m3/min。

煤(岩)瓦斯突出矿井
第一节 矿井空气
瓦斯浓度:5-16%(9.5最强); ⑵瓦斯爆炸的三个条件 引爆温度:650-750℃;
第二节 一通三防
(一)矿井火灾的主要危害 1、火灾烧毁设备和资源,甚至毁掉整个矿井 2、封闭火区,冻结煤量,影响矿井生产 3、火灾造成人员伤亡,特别是火灾产生大量有毒有害 气体,造成人员重大伤亡 4、引起瓦斯、煤尘爆炸 5、产生火风压,使火灾范围扩大 3、外因火灾的预防措施: (1)禁止入井人员携带烟草及点火工具入井; (2)井下硐室不准存放汽油、煤油、变压器油; (3)放炮要用安全炸药,炮眼的装药量和炮泥量要符 合规定,禁止明火放炮、放明炮、不封泥放炮; (4)采用阻燃 电缆、皮带、风筒等; (5)井口房、进风井筒、回风井筒、平硐、井口主要 硐室和采区变电所等,应采用不燃性材料支护;
氧气浓度:12%以上。 高温:2150-2650℃ ⑶瓦斯爆炸危害 高压:冲击波
CO2增加到4-8%(正常0.04%) 有害气体 CO增加到2-4%(允许值0.0024%)
O2降到6-8%(正常值20%)
第一节 矿井空气
(4)瓦斯治理的总体措施:抽采达标、通风可靠 、监控有效、管理到位。
(5)采掘工作面及其他作业地点风流中、电动机 或者其开关安设地点附近20m 以内风流中的甲烷浓度 达到1.5%时,必须停止工作,切断电源,撤出人员 ,进行处理。
第一节 矿井空气
3、二氧化碳(CO2) CO2适量对呼吸中枢神经有刺激作用,如人工输氧要加入5% 的CO2,但过浓使人窒息。见下表
二氧化碳浓 度(体积)%
主要症状
1
呼吸加深,但对工作效率无明显影响
3
呼吸急促,心跳加快,头痛,人体很快疲劳
5
呼吸困难,头痛,恶心,呕吐,耳鸣
6
严重喘息,极度虚弱无力
7-9 动作不协调,大约十分钟可发生昏迷
有害气体名称 一氧化碳
符号 CO
最高容许浓度% 0.0024
氧化氮(换算成二 氧化碳)
NO2
0.00025
二氧化碳 硫化氢

SO2
0.0005
H2S
0.00066
NH3
0.004
第二节 一通三防
矿井安全工作是全矿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中矿井通风 、瓦斯防至、煤尘防治、火灾防治是煤矿安全工作的重中之 重,简称一通三防。一通指:通风,三防指:防治瓦斯、防 治煤尘、防灭火。
导入新课: 作为煤矿的一名工人,防治水安全工作至关重要,与 我们每个人都息息相关,为了确保煤矿的安全生产制 定了煤矿安全生产方针及法律法规,今天我们就来了 解一下这方面的内容。 讲授顺序: 第一节: 一、矿井空气 (一)主要成份 (二)矿井空气中的几个主要气体 第二节: 二、一通三防 (一)矿井通风 (二)井下火灾
采掘工作面及其他巷道内,体积大于0.5 m3 的空 间内积聚的甲烷浓度达到2.0%时,附近20m 内必须 停止工作,撤出人员,切断电源,进行处理。
对因甲烷浓度超过规定被切断电源的电气设备,必 须在甲烷浓度降到1.0%以下时,方可通电开动。
第一节 矿井空气
光学式瓦斯检测仪 瓦斯检测手段 便携式瓦斯检测仪
几分钟内出现昏迷和死亡
第一节 矿井空气
5、硫化氢(H2S) H2S无色、微甜,有浓烈臭鸡蛋味,有强烈的刺激气味, 剧毒,种毒状况见下表:
硫化氢中毒症状与浓度的关系
硫化氢浓度( 体积)%
主要症状
0.0025~0.003
有强烈臭味
0.005~0.01
1~2小时内出现眼及呼吸道刺激症状,臭味 “减弱”或“消失”
9-11 几分钟内可导致死亡
第一节 矿井空气
《煤矿安全规程》规定: 1、工作地点CO2浓度超过1.5%时,停工,撤人,进行处 理。
2、停工区内CH4或CO2浓度达到3%时,如不能及时处 理,必须在24小时内封闭。
4、一氧化碳(CO) CO是无色、无味、无臭的气体,相对密度0.97微溶于水 ,能燃烧,能与空气均匀混合,浓度在13-75%时有爆炸危 险。CO与人体血液中的血红素的亲合力比氧大250-300倍 ,人体CO吸收后,产生种毒现象。见下表:
/m2
(L·min-1) 的间距(m)
度(m)
≯5 5-10 10-13
≮500 ≮800 ≮1000
1-1.5 1.5-2.5
2-3
15-20 20-25 20-30
第二节 一通三防
隔爆水棚的设置位置及要示
水棚 设置 名称 方式
水棚设置位置
巷道面段
首列(排) 水棚位置
与巷道交 叉口拐弯 处距离/m
一、矿井通风 (一)名词解释: 1、新风:指未经污染的风流; 2、乏风:流经用风地点被污染的风流; 3、循环风:一个工作面的乏风再次进入自己工作面的进 风流中; 4、串联风:一个用风地点的乏风进入另一个用风地点;
第二节 一通三防
5、扩散风:利用空气自然扩散的通风方法。硐室深度 不超过6m,入口大于1.5m2,而无瓦斯涌出时,可采用扩 散风;
1.2~1.6
40~60
1.8~2.4
40~80
2.5~3.0
第一节 矿井空气
②人体缺氧与 空气中氧气浓度的关系,见下表: 人体缺氧与 空气中氧气浓度的关系
氧浓度(体积)/%
主要症状
17
15 10-12 6-9
静止时无影响,工作时能引起喘息和 呼吸困难
呼吸及心跳急促,耳鸣目眩,感觉和 判断能力降低,失去劳动能力。 失去理智,时间稍长有生命危险 失去知觉,呼吸停止,如不及时抢救 几分钟内可能导致死亡
第一节 矿井空气
❖ 一、主要成份
❖ 1、地面空气
❖ ①氧气O2
(20.96%);
❖ ②氮气N2
(79%)氦、氖、氩、氪、氙在内;
❖ ③二氧化碳CO2 (0.04%)。
❖ 2、井下空气
❖ ①氧气O2 (密度1.11,助燃);
❖ ②瓦斯(沼气)CH4(密度0.554,可燃,可爆炸);
❖ ③一氧化碳CO (密度0.97,有毒,可燃,允许浓度 0.0024%);
6、盲巷:长度超过6m的独头巷道; 7、瓦斯积聚:工作面内,体积大于0.5m3的空间,浓度 达到2%以上时,称为瓦斯积聚。
(二)通风系统 由通风巷道、设备、设施组成的,为井下提供新鲜风 流,排出乏风的生产系统。
主要有
第二节 一通三防
(三)通风方式 进风井和回风井的布局方式。
中央并列式 中央式
中央边界式 两翼对角式 对角式 分区对角 混合式
第二节 一通三防
(9)水棚应设置在巷道的直线段内;水棚与巷道的交叉 口、转弯处、变坡处之间的距离,不得小于50m。
(10)悬挂隔爆水袋的挂钩,其角度要大于750,如图所 示,以便受爆炸冲击波作用时能够顺利脱钩,使水倾洒弥漫 与巷道中。
二、井 下 火 灾 凡是发生在井下或地面而威胁矿井安全的火灾称为矿井 火灾。 矿井火灾按发生地点不同,分为地面火灾和井下火灾两 种。 矿井火灾按发火原因不同,分为外因火灾和内因火灾。 外因火灾与内因火灾不同。外因火灾多发生在风流畅通地点。 而内因火灾多发生在风流不畅通地点,发火征兆不明显,不 易及时觉察,灭火困难,燃烧延续时间较长,造成损失较大。
第二节 一通三防
(5)高度大于4m的巷道,应设置双层棚子。上层水槽 (或水袋)的总水量,按巷道全面积每平方30L单独计 算,下层水槽用水量,仍按前述水槽用水量计算。 (6)同一排水棚内水棚的安设高度应保持一致;棚区 处的巷道需要挑顶时,其断面和开头应与前后各20m长 度的巷道保持一致。 (7)同一排水棚内两个水槽之间的间隙>1.2m(水袋 为<100mm,也>1.2m);水槽之间的间隙与水槽同巷 道之间的间隙之和>1.5m,特殊情况>1.8m。每排水棚 中的水槽,所占据巷道宽度之和和与巷道最大宽度的 比例:巷道净断面<10m2,至少为35巷道净断面1012m2,至少为50%,净断面>12m2,至少为65%。 (8)首排水棚距工作面的距离,必须保持60-200m范 围内。
第一节 矿井空气
2、氧气(O2) ①氧气是维持人体正常生理机能所必需的气体。 人体需氧量与劳动强度的关系,见下表; 人体需要氧量与劳动强度的关系
劳动强度
休息 轻劳动 中度劳动 重劳动 极重劳动
呼吸空气量/L·min-
1
氧气消耗量/L·min-1
6~15
0.2~0.4
20~25
0.6~1.0
30~40
临时密闭(木板抹灰等材料)。 (六)隔爆设施 控制瓦斯、煤尘爆炸火焰的设施。 隔爆设施种类:隔爆岩粉棚、隔爆水棚、隔爆水幕、
自动隔爆棚。
第二节 一通三防
主隔爆水棚水量:400升/米2;辅助隔爆水棚水量:200 升/米2。
隔爆水幕总水量、排间距离及区段长度表
巷道断面积 水幕总流量 前后两排水幕 水幕区段的长
(2)隔爆水棚的用水量按巷道的断面积计算:主要隔爆 棚不得小于400L/m2,辅助隔爆棚不得小于200L/m2,分散式 隔爆棚按棚区所占巷道空间1.2L/m3计算。
(3)水槽或水袋在井下巷道的安装方式采用吊挂式,并 呈横向布置(即长边垂直与巷道轴线)。
(4)水槽(或水袋)外边缘距巷壁(两帮)、顶梁(无 支架时为顶板)之间的垂直距离<100mm;水槽(或水袋) 底部至顶板(梁)的垂直距离>1.6(水袋>1.0m),否则, 必须在其上方增设1个水槽(水袋)底部至巷道轨面的垂直 距离,不得低于巷道高度为1/2,且不得小于1.8m。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