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活力宿迁 发展无限(演讲稿)

活力宿迁 发展无限(演讲稿)

活力宿迁发展无限
宿迁市宿城区马陵初中徐建军
尊敬的各位领导、同志们:
今天我演讲的题目是“活力宿迁,发展无限”
宿迁是年轻、美丽充满朝气的城市。

说她年轻,是因为她始建于1996年,今年仅12岁。

说她美丽,是因为她既有洪泽湖、骆马湖等优美的自然风光,还有乾隆行宫、下草湾等众多的人文景观。

说她充满朝气,是因为经过12年的不懈努力,宿迁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1996年,地级宿迁市成立以来,全市人民在市委市政府的带领下,大力宏扬"团结奋进、敢试敢闯、务实苦干、自立自强"的宿迁精神,艰苦创业,锐意改革,奋力拼搏,实现了跨越式发展,取得了辉煌的成就。

十二年的艰苦创业使宿迁快速崛起,十二年的改革创新为宿迁增添了无限活力,十二年的规划建设使城乡面貌发生了巨大变化,十二年的基本经验启示着全面奔小康、建设新宿迁的新征程。

十二年来,全市上下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经济发展保持强劲势头,综合经济实力明显增强。

资料统计,“十五”期间,宿迁地区生产总值、地方财政收入等五项主要经济指标增幅均居江苏省第一名。

在加快经济发展的同时,高度重视结构优化和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

经过十二年的发展,宿迁已由工业化的初期阶段向中期阶段快速演变。

宿迁经济已由公有制为主发展成为多种所有制共同发展、民营经济占主体的全新格局。

伴随着工业化进程加快。

宿迁"九五"实施"主体突破"战略,"十五"实施"工业突破"战略,使宿迁的工业经济实现了跨越式发展。

开发区发展势头强劲,对全市经济的贡献日益突出,成为拉动全市经济快速增长的新亮点。

农村经济稳步发展。

城市化水平不断提高。

交通、水利、电力、通信等基础设施建设成效显著。

小城镇建设趋向规范。

全市涌现了一批布局合理、功能齐全的新型小城镇,成为农村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

小城镇水、电、道路等基础设施建设逐步完善。

邮电通信业发展迅速。

"网通"、"铁通"、"卫通"纷纷在宿迁布点,打通了宿迁与外界的数字通道。

宿迁在变,十年在变,五年在变,一年一变,变的越来越快。

如今的宿迁,社会事业协调发展,城乡市场逐步繁荣,公共医疗卫生保障体系建设加快。

科技事业取得较好成绩,经济发展中的科技含量显著提升。

在有朝气、有热情、有思路,敢想敢干的新一届领导班子的带领下,全市上下积极探索社会事业发展的新路径,创新体制、机制、制度。

教育、卫生、科技等社会事业改革取得初步成效。

教育事
业发展迅猛,走出了一条具有宿迁特色的教育发展之路。

近年来,我市加快招商引资步伐,努力扩大对外出口,全方位实施对外开放战略,对外开放取得新的突破,人民生活得到显著改善。

群众文化趋向活跃,体育产业化进程进一步加快,广播、电视覆盖率进一步提高,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取得显著成绩。

宿迁的发展引人注目,宿迁的变化令每一位宿迁人感到自豪和骄傲。

放眼宿迁:宽敞的马路、整洁的市容、林立的高楼、整齐的厂房;大运河上“九龙卧波”,让“北扩西进、南拓东延”和“引湖纳山”城市发展战略得到进一步的实施,把骆马湖揽入中心城市的怀抱,使“湖滨城市”的美名更加名副其实。

宿迁的城市形象不断丰满,城市特色日益显现。

宿迁已成为苏北大地一颗璀璨的明珠。

12年,弹指一挥。

12年,战果辉煌。

12年的励精图治,宿迁大地旧貌变新颜;12年的跨越追赶,宿迁的城市功能日趋完善;12年,宿迁的社会事业全面进步,经济社会跨越发展。

千家万户脱贫困,人民生活是芝麻开花节节高。

2007年,全市GDP增长15.2%,财政总收入、一般预算收增速双双超过60%,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速双双超过15%,第一产业增加值、第二产业增加值、全部工业增加值、财政一般预算收入等7项经济指标增幅居全省第一。

如今,站在新起点上的宿迁又响亮地提出“建设创业文化,引领发展潮流”的口号, 精心培育“百姓创家业、能人创企业、干部创事业” 创业文化。

创业永无止境,文化世代绵延,我们坚信:宿迁的创业文化之路会越走越宽,越走越长。

“生态为归宿,创业求变迁”、“既要金山银山,又要绿水青山”、“既要GDP增长,又要COD削减”。

这就是宿迁的发展理念,这就是宿迁的城市精神,这就是宿迁森林式、环保型、园林化、可持续发展的生态王牌。

“解放思想能行成,推动落实好快干”,新一轮的思想解放大讨论让我们更加坚信:充满无限活力和蓬勃朝气的宿迁一定能够早日实现全面小康。

绿色的宿迁、生态的宿迁、繁荣的宿迁一定会在世人面前展现。

活力宿迁,发展无限。

谢谢大家!。

相关主题